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届高三下学期语文3月第一次...

更新时间:2022-05-26 浏览次数:36 类型:高考模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 1. (2022·沈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文学想象和虚构不能脱离现实,这里的现实包括现实经验、现实逻辑和现实关怀三个方面。

    现实经验不仅是某个人经历的现实,而且是一种无数人共同经历的普遍性现实,即人民大众所体验着的更切身、更深刻的现实。事实证明,往往是那些跟普通人民息息相关的经验和现实更能够引起社会共鸣。比如伤痕文学、改革文学、底层文学,都因为切中了人民现实经验的敏感点而广为传播,广受好评。

    文学想象服从现实逻辑是指写作必须遵循一般的生活情理、历史背景和逻辑因果。很多历史题材作品虽下了很大功夫,但还是在背景知识上出错;有的作品的想象和虚构不顾人物的性格及环境的可能性,这些都有悖于写作的现实逻辑。事实上,即使是诉诸荒诞变形的现代主义作品,现实逻辑也是非常重要的。卡夫卡的《变形记》让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这是超越现实逻辑的,但是为了让这个超现实逻辑获得读者的信赖,卡夫卡使用了细致入微的现实逻辑。他写格里高尔成了甲虫靠壳着床,无数细小的脚即使拼命舞动也无法成为着力点帮助他翻身,唤起了读者真切的现实感。可见,超逻辑的现代作品内在也借重于现实逻辑来获取读者的信赖和共鸣。

    文学想象并非凌空蹈虚,还必须有真正的现实关怀。现实关怀未必直接体现为现实题材和现实手法,现实关怀是指作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基于对现实问题的关切、思考和热爱。现实关怀既印证着作家作为当代人的当代性,也创造了作品跟现实、时代产生更血肉相连的纽带。

    (选自陈培浩《想象与虚构的可能和限度》)

    材料二:

    在文学创作理论中,有“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这两个概念。“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高度提炼,是另一层次上的更高级的“真实”。

    经典文学的真实性绝不是对社会生活简单的摹写和反映,而是在对生活现实高度提纯后,对我们时代本质的深邃洞见,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是历史规律的真、生活本质的真、个人情感的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会看到《牡丹亭》中杜丽娘死而复生,《西游记》中孙悟空上天入地,《浮士德》中浮士德返老还童。除了这些高雅的严肃文学外,还有近来十分流行的穿越类作品以及科幻类作品。这些明显不符合生活真实,但我们不能否定这些作品的“真实性”,因为这是一种基于生活真实、浓缩生活真实的高度艺术真实。

    艺术逻辑与生活逻辑之间有一种既贴近又疏离的悖论。文学创作中,创作主体会根据审美规律以及表达需要对客体进行干预。生活逻辑是对生活真实性的高度遵循,但艺术逻辑恰好可以摆脱这种束缚,根据读者受众的阅读期待以及客体自身的表现规律选择恰当的表现主题的方式,这正是艺术逻辑的灵活之处。内容的想象性与形式的艺术性是文学作品非常重要的属性,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富有张力的表现形式更加符合受众期待的视野。

    艺术逻辑虽然是以超越生活逻辑的方式把握实际生活的本质规律,但它最终还是达到了对生活逻辑的遵循。虽然杜丽娘死而复生不符合生活真实,但她向往婚恋自由、争取人格独立的魅力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虽然孙悟空七十二变上天入地不符合生活真实,但他勇敢正义、忠诚聪敏的气质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虽然宝玉衔玉出生不符合生活真实,但他反抗封建礼教的人格魅力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这些变形的、超现实的形象和结构所表达的情感、愿望和理想,从总体上说都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可以说,它们是在超越生活逻辑的更高层次上表达了社会历史的必然要求。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文学艺术是“真实”的,是作者在丰富的、夸张的表现形式下内蕴的 “真实”。我们希望看到更多样态的文学形象和文学形式,能看到多样态形式下,那深层次的真实逻辑。

    (选自刘江玲《浅谈文学的“真实”》)

    材料三:

    不论是对于文学写作者还是文学研究者而言,“文学真实”的内部都存在着“现实真实”与“经验真实”两个基本层面,前者指的是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面向的物质实体与真实存在,后者指的是文学主体基于个人化的审美感知和内心体验而产生的真实经验。

    自然,任何文学作品都是“现实真实”与“经验真实”的复合体,但是试图从文本内在逻辑中抽离出真实的人、事、物,或将其与现实世界建立某种必然性联系,以及诸如此类的论证与寻找,其实意义甚微。我们对于文学作品的评价应该更为客观和全面地观照写作者创作与建构出的 “文学真实”复合体,正如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在《俄罗斯文学讲稿》中说过的那样:“对于一个天才作家来说,所谓的真实生活是不存在的:他必须创造一个真实以及它的必然结果。”

    (选自教鹤然《“文学真实”的维度》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从现实经验、现实逻辑和现实关怀三个方面指出,好的文学作品必须要如实反映真实的现实生活。 B . 在文学作品中,真实的生活是不存在的,因此将文学形象与现实世界建立某种必然性联系的做法意义不大。 C . 现实生活的真实不同于文学创作的真实,前者是作者所见所历的真实生活,后者则是经过作者再创造的生活。 D . 以上三则材料虽然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都认为文学创作要基于现实生活,同时又要对现实生活进行加工提炼。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现实经验分两种,一种是某个人经历的现实,一种是数人共同经历的普遍性现实,而后者往往更能引起社会共鸣。 B . 作者在创作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时,可以虚构和想象,但是必须要遵循“现实逻辑”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当时的环境特点。 C . 穿越类作品以及科幻类作品虽然明显不符合生活真实,但它们是一种浓缩了生活真实的高度艺术真实,因此十分流行。 D . 要使一部作品具有“文学的真实性”,不能只依靠文学作品所反映的内容,还要依靠各种表达技巧,如夸张、想象等。
    3. (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体现“文学的真实性”的一项是(   )
      A . 祥林嫂遭遇丧夫丧子之痛,深受封建礼教的迫害,在别人祝福时惨死在冰天雪地里。 B . 诸葛亮足智多谋,草船借箭、智算华容、七擒孟获、弹琴退敌,赢得了后人的赞誉。 C . 项羽没有采纳谋士的建议杀死刘邦,给了刘邦反击的机会结果兵败垓下,自刎而死。 D . 林冲被高俅多次设计陷害,忍无可忍,最终在雪中杀死仇人,上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
    4.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5) 请结合材料,简要谈谈《孔雀东南飞》的结尾是如何体现“文学的真实性”的。
  • 2. (2022·沈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夏天的玫瑰

    史铁生

    雨中的黄昏,很静。郊外的土路又细又长。

    远处的村落里,大喇叭唱着。“夏天最后的一朵玫瑰,还在孤独地开放。”这是一支洋歌。老头儿在竹竿的顶端罩了一把雨伞。每逢雨天他就这样。那只纸叠的小风车儿在灰暗的雨伞下面默默地转着,就像那支歌。

    他抱着那只刚买来的铜牛,拄着一支木拐,慢慢地走着。那铜牛不轻。他不时停下脚步,用衣袖擦去溅在牛身上的雨点。他每天都要到城里去卖小风车儿,每天都这个时候回来。牛身上布满了粗糙的气孔、绿锈和凹凸不平的铸痕,老头儿总觉得那是些伤疤。他早就想买这只牛,牛的高高隆起的肩峰一直吸引着他。吸引他的还有牛的四条结实的腿和牛的向前冲去的姿势。今天总算把它买回来了,老头儿很高兴。

    可他一觉得高兴,就又想起了那个孩子。

    那孩子可真倒霉,刚生下来就这么倒霉!“百分之九十五的可能是残废”,好几个大夫都这么说。唉,可怎么好……老头儿想着,看了看天。

    老头儿又走了一会儿,然后在路边的土埂上坐下来,把铜牛放在并拢的双腿上。他拍拍牛的结实的脊背,对自己说:“别像个老傻瓜似的胡思乱想了。”“也别净替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瞎操心了。”他又劝自己忘掉那个不幸的孩子。他出神地看着那只青铜的公牛,真佩服它有那么一身漂亮的肌肉。

    小风车儿像一团红色的雾,在他白发苍苍的头顶上。空旷的田野上空,光是飘着雨。“所有她可爱的伴侣,都已凋谢死亡,再也没有一朵鲜花,陪伴在她的身旁……”隐隐约约还可以听到村子里的喇叭声。放广播的准是个年轻人。

    这歌倒是像唱着老头儿的身世。

    他就靠卖这种纸叠的小玩意儿为生,干不了别的了,老了,而且两条腿的下半截都是假的。晚上,他在灯下把一张张红红绿绿的电光纸裁开,叠成一个个四角的小风车儿,再用大头针把它们钉到白天捡回来的冰棍棍儿上去。他喜欢喝酒,喜欢一边做着小风车儿一边喝酒。他一边咂摸着酒,一边欣赏看那些小风车儿,吹吹这个,吹吹那个,看看它们是不是都转得很好。

    他希望孩子们可别有哪一个将来要得“脉管炎”,这些欢笑着的小脸儿可别有一天要变得悲伤。他默默地为孩子们祈祷。他的腿,一条是在二十岁的时候锯掉的,另一条是在三十多岁,都是因为“脉管炎”。

    雨悄声地飘洒着,“沙沙沙”地落在田野上、土路上和老头儿的雨伞上。他的背驼得很厉害,蓝布褂子的背部让太阳晒得发了白。他的头发也全是白的。竹竿上那只红色的小风车儿显得很鲜艳。老头儿一直看着那只青铜的公牛。吸引他的还有那对犄角,像一张弓,尖利的两端向前弯去,向前直冲。“真横!”老头儿握住牛的犄角:“老虎又怎么着?老虎也未必经得住它这一下子。”

    老头儿在土埂上坐了很久,撅起来的后衣襟被雨水打湿了。“那对儿小夫妻不听我的,依我说就别再抢救那孩子了。当然啦,谁舍得自个儿的孩子呢?可舍不得他,是为了让他来受罪吗?让人看不起?”他叨叨咕咕地跟自己说着。

    他让自己不去想这些事,又欣赏起他的铜牛来。他想买这只牛已经很久了。

    有一天,他忽然发现了这只青铜的公牛。它站在橱窗里,梗着脖子,四只蹄子紧紧地抠在地上,身体的重心全移到了高高隆起的厚实的肩峰上,低着头,两只犄角像是两把挥舞着的尖刀。老头儿愣住了,被牛的骄蛮的姿态吸引住了。牛身上每一块绷紧的肌肉都流露出勃勃的生气和力量,每一条涨鼓的血管都充满了固执和自信,每一根鲜明的骨头都显示着野性的凶猛,使人想到一只被它顶死的老虎,想到它被老虎咬伤的地方淌着粘稠的鲜血,想到它冲向对手时发出的暴怒的咆哮,想到它踏在老虎尸体上时那傲视一切的眼神,它晃着那对刀一样的犄角,喷着粗气,在荒野上飞奔狂跳……他望着那只牛,沉静了多年的血液又在身体里动荡、奔突。老头儿忽然明白了,他常常在梦中看见而醒来又变得模糊的那个形象,正是这样一只牛……

    天黑了,雨仍然没停。远远地看见了一片灯光,他走到了三岔路口。一条路是通向他的小屋的,另一条通向那所产院。老头儿又想起了那个倒霉的孩子。

    “他们还在抢救他呢,”老头儿说。他又在路边的土埂上坐下,犹豫着该不该再去跟那对年轻的父母说说。

    “……我不愿看你继续痛苦、孤独地留在枝头上……我把你那芬芳的花瓣,轻轻散布在花坛上……”

    老头儿也快会唱这支歌了。

    一列客车隆隆地开过,车窗里的灯光照亮了那只小风车儿。小风车儿在夜风里转着,像一团红色的雾,像一朵玫瑰。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多次出现“雨伞”“小风车”“那支歌”,让老头儿凄惨的生活有了诗意,丰富了文章的内蕴。 B . 老头儿从开始听“夏日的玫瑰”这支歌到后来快会唱,体现出歌曲对老人的感染力,也暗示老人想早日得到解脱。 C . 虽然老头儿的身体状况和生活现状堪忧,但他却时时关心那个“倒霉的孩子”,更加突出老人的善良。 D . 文中的“岔路口”,既是现实中的路口,更是老人迷茫、忧虑心情的写照,突出老人对孩子命运的担忧。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中关于雨和土路的描写,衬托出老头儿的孤寂、凄凉的心境和生活的艰辛,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B . 第14段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将铜牛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语言富有张力。 C . 小说运用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来叙写老头儿对残疾新生儿命运的关心,表现出老头儿淳良的本性。 D . 小说对铜牛进行了细致地描写,而对老人的经历、孩子的病情等内容几笔带过。详略得当,主次适宜。
    3. (3) 本文以“夏天的玫瑰”为题,有什么妙处?
    4. (4) 文中描写铜牛如墨如泼,细致入微,请分析作者是如何艺术地描写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 3. (2022·沈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尚野,字文蔚,其先保定人,徙满城。野幼颖异,祖母刘,厚资之使就学。至元十八年,以处士征为国史院编修官。二十年,兼兴文署丞,出为汝州判官,廉介有为,宪司屡荐之。二十八年,迁南阳县尹。初至官,狱讼充斥,野裁决无留滞,涉旬,遂无事。改怀孟河渠副使,会遣使问民疾苦,野建言:“水利有成法,宜隶有司,不宜复置河渠官。”事闻于朝,河渠官遂罢。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俄升国子博士,诲人先经学而后文艺,每谓诸生曰:“学未有得,徒事华藻,若持钱买水,所取有限,能自凿井及泉而汲之,不可胜用矣。”时学舍未备,野密请御史台,乞出帑藏所积,大建学舍以广教育。仁宗在东宫,野为太子文学,多所裨益,时从宾客姚燧、谕德萧渼入见,帝为加礼。至大元年,除国子司业,近臣奏分国学西序为大都路学,帝已可其奏,野谓国学、府学混居,不合礼制,事遂寝。四年,拜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诏野赴吏部,试用荫补官,野多所优假。或病其太宽,野曰:“今初设此法,冀将来者习诗书、知礼义耳,非必责效目前也。”众乃服。皇庆元年,升翰林侍讲学士。延祐元年,改集贤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二年夏,移疾归满城,四方来学者益众。六年,卒于家,年七十六。赠通奉大夫、太常礼仪院使、护军,追封上党郡公,谥文懿。野性开敏,志趣正大,事继母以孝闻,文辞典雅,一本于理。

    (节选自《元史·尚野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B . 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C . 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D . 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至元,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 B . 处士,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或未做官的士人,文中指前者。 C . 移疾,旧时朝中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要求辞官隐退的婉语。 D . 国子祭酒,古代的学官名,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始于晋武帝。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尚野幼时聪慧,读书应召。尚野自幼聪颖异常,在祖母刘氏资助下读书学习,后以处士的身份被征召为国史院编修官。 B . 尚野清廉耿直,居官有为。尚野在汝州任上因清廉有为多次被上司举荐,改任河渠副使时,派遣使者询问百姓的疾苦。 C . 尚野重视教育,广建学舍。尚野担任国子博士时密请御史台,请他们拿出些国库藏的财物,广泛建设学校,推行教育。 D . 尚野文章典雅,受人敬服。尚野多次担任学官,教学以经学为先,文章以理作为标准,辞官回乡后,来求学的人更多。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会遣使问民疾苦,野建言:“水利有成法,宜隶有司,不宜复置河渠官。”

      ②学未有得,徒事华藻,若持钱买水,所取有限,能自凿井及泉而汲之,不可胜用矣。

    5. (5) 在尚野试用荫补官时为什么有人批评他?结果怎样?请简要说明。
  • 4. (2022高二下·大邑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密州上元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 , 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释】①本词是作者刚从杭州调任密州知州时所作,正值密州连年蝗旱,盗贼横行,民不聊生。②香吐麝意谓富人家的帐底吹出的麝香气。③苏味道《上元》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此处指行马无尘,气清土润。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词的上阕写灯、写月、写人,声色交错,充分展现了密州元宵节“有声有色”的热闹、繁荣景象。 B . 本词内容不囿于成规,“寂寞山城人老也”一句是过片,使情调陡然一转,意之所到,笔亦随之。 C . 与《江城子·密州出猎》相比,本词语言更显隽秀,至情深婉,这是与本词的思想情感密切相关的。 D . 末句“昏昏雪意云垂野”,不但写出了密州气候的寒冷,而且也让人感觉到环境的空旷苍凉。
    2. (2) 下片中“寂寞”二字流露出作者的心境,请简要分析词人寂寞的原因。
  • 5. (2022·沈阳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陶渊明用“”两句对自己迷失官场的经历进行了明确否定,对当前的选择进行了肯定。
    2. (2) 《离骚》中,屈原因光阴似箭,唯恐抓不住这飞逝的时光而产生联想的两句是“”。
    3. (3) 文人常借“秋”来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情绪,从而阐释“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 6. (2022·沈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自春秋战国时期,原始先民就在这里居息和繁衍,在这片土地上开创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数不尽的      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无不闪耀着       的光彩。这是一片豪迈的土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穿林海、爬雪山、过草地、飞夺铁索桥……这里的山山水水,留下了英雄们不朽的传奇。红军的脉搏,跳动在康巴大地,激励着康巴儿女踏上脱贫攻坚新的长征路。康巴儿女不愿再守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受穷,而是用美丽战胜贫困的口号在全州上叫得山响!康巴大地从一滴水到一条河,从一株草到一棵树,从一块石头到一座山,处处是风景。康巴的领导者深知,只有用双脚丈量,才能探明它们的价值,才能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让这些养在深闺的靓丽景点展示在世人面前。当他们走遍康巴的山山水水,一个全国领先“全域旅游”构想         , 一场史无前例、        的精准扶贫伟业拉开帷幕。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上苍馈赠    姹紫嫣红   喷薄而出   波涛汹涌 B . 自然景观    绚丽夺目   了然于胸  波涛汹涌 C . 自然景观    姹紫嫣红   了然于胸    波澜壮阔 D . 上苍馈赠    绚丽夺目  喷薄而出  波澜壮阔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
      A . 康巴儿女守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不再受穷而是用美丽战胜贫困的口号在全州上下叫得山响。 B . 康巴儿女不再守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受穷,用美丽战胜贫困,口号在全州上下叫得山响。 C . 康巴儿女不愿守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再受穷,而是用美丽战胜贫困,在全州上下叫得山响。 D . 康巴儿女不愿再守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受穷,“用美丽战胜贫困”的口号在全州上下叫得山响。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 7. (2022·沈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冬奥会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赛场外业余爱好者也积极投身冰雪运动。医学专家认为,溜冰滑雪不仅是一项提高身体素质的体育运动,更是一味愉悦身心、抵抗抑郁焦虑的良药。

    省人民医院康复中心副主任、主任治疗师李勇强告诉记者,滑雪、滑冰是一项全身性运动, , 经常参加该项运动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手、脚、眼等协调性和柔韧性都比较好,肢关节也会变得更加柔软、富有弹性,运动身姿更柔美。李勇强说,现在孩子学习压力大、课业负担重,因此门诊上经常会遇到抑郁、焦虑的孩子,而且近年来越来越高发。。有研究表明,运动会使大脑分泌的内啡肽增多,这是一种快乐传递素,能大大缓解抑郁、焦虑症状。此外,冰雪运动多数是团体运动,还能锻炼孩子们的团结合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李勇强提醒, , 不能在准备活动没做开、身体没预热的情况下就上场,这样关节韧带非常容易受伤。“运动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在运动结束后做一些牵伸,这才是对我们韧带最好的保护。”

    1. (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2. (2) 请为上文信息拟写一则标题。(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2022高二下·舒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月8日,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谷爱凌前两跳成绩低于法国名将苔丝,面对关键的第三跳,当所有人都以为,谷爱凌要拿出熟悉的动作去争夺一枚银牌时,她却选择挑战此前从未做出的超高难度动作,并成功反超了一路领先的苔丝,上演超级大逆转,奇迹般夺冠。但夺得奥运冠军后,谷爱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是要打败别人,我是要展示最好的自己。”

    材料二  2月10日,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自由滑比赛中,日本选手羽生结弦挑战4A(阿克塞尔四周跳)失败,最终得到188.06分,以总分283.21分获第四名。尽管未能成功卫冕,但现场所有人都为他献上了掌声。

    羽生结弦曾用“一生悬命”来形容自己对于花滑的态度,意即拼尽一生,用尽全力。在2019年的国际滑冰联盟花样滑冰大赛正式练习中,羽生结弦第一次公开挑战4A,三次摔倒;仅仅是2021年1月到4月之间,他就挑战了1000次以上,但从未成功过……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