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2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2-06-26 浏览次数:48 类型:高考模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2022·河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传统观念认为,中华民族精神往往来自史书和思想著作。但是,纵观中国古代文化,我们不能忽视古典文学也在始终记录着民族的心路历程。邓绍基先生说:“古典文学作品表现的爱国思想等种种民族精神,其源头大抵来自古老的、有着深沉积淀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但就实际影响和效果而言,古典文学在民族精神的建构方面起着那些政治家、思想家的著作或言论集所不能代替的伟大作用。”

    唐代边塞诗人对边塞战争价值取向的评判最终取决于一种文化追求。这种文化一方面来自历史,一方面来自现实。来自现实的主要是唐代精神,这种精神塑造了诗人视野宽广、胸怀开放、胆气豪壮的恢宏气度和蓬勃朝气。来自历史的主要指汉代精神,尤其是汉代的军伍精神,例如,班超投笔从戎建功立业,李广威震边塞爱护士卒,窦宪抗击强敌勒石纪功,霍去病先国后家无私奉献,马援为国献身一身正气……这些英名和事迹载于史书中,但一经唐代诗人写进诗歌,便和唐代精神结合而形成了一种文化,其影响力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建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汉代傅介子计斩楼兰在《汉书》中的记载颇为精彩,而在唐代边塞诗中,“计斩楼兰”的典故成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报国的代名词,光大了汉代傅介子的精神。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白:“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张仲素:“功名耻计擒生数,直斩楼兰报国恩。”读读这些诗句,就会明白唐边塞诗人是怎样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将汉代军伍精神提升为一种文化的。霍去病的名言“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在唐代边塞诗中被反复高唱,可以说,霍去病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是通过唐代边塞诗定型、传播并发扬光大的。

    唐代边塞诗在吸纳了汉代军武精神之后,形成了融合汉唐文化精粹的新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精神内涵主要包括:在国家和民族遇到危难的时刻,要听从时代的召唤,和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和时代同步;个人的穷达哀乐微不足道,国家利益和民族兴亡重于千钧。诸如投笔从戎、先国后家、奔赴战场、保卫边疆、慷慨激昂、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等体现出来的汉唐文化精神,则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取材于任文京《唐代边塞诗的文化阐释》)

    材料二:

    北宋边塞诗征引典故十分广泛,诸典之中,契合边事的英雄人物,折冲樽俎的制敌方略,皆信手拈来,妙入诗歌。

    荆轲只身赴秦的侠义精神受到宋人敬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兼有送别之悲与刺秦之壮,引发了北宋边塞诗的隔代回响,在送人使北、送人戍边诗中寄托慷慨,悲悯英雄。出使西域的班超亦备受推崇,原因有三:一是投笔从戎、效力疆场的人生选择,二是不畏艰险、万里出使的外交推进,三是威震远域、万里封侯的价值实现。落实到边塞诗创作,则题旨有差:一是借英雄自我审视,如司马光“惭非班定远,弃笔取封侯”;二是抒发失意郁结,如王令“若使班超终把笔,由来何路取封侯”;三是鼓励他人建功立业,如孔平仲“古今将相皆无种,好取班超万里侯”。与众人稍异,苏轼《获鬼章二十韵》虽以“边帅汉班超”肯定边功,却更主张“奇功勿再要”,叮嘱慎用武力。

    伏波将军马援平南有功,亦为宋人所重。最推崇马援南治边略的当属刘敞《伏波》,惜其身死蒙冤,歌其壮心不衰。注目禁卒驻戍艰辛,遥想马援平边之难,诗人遂以“将军马伏波”“频献凯旋歌”追念英雄,祈愿和平。除却刘敞,曾巩“捷如马援不得志”,郭祥正“借令伏波在,缩手定叹息”,上述伏波颂歌,均胸怀边事,追念英雄,有务实之征。

    北宋边塞诗用典,并不限于怀想英雄,亦在从容不迫与事半功倍的“折冲樽俎”中寄托理想,并在边塞诗中表达对“折冲千里”价值的认同。这种认识已经超越了“封侯”的外在形式,充分体现了宋人以政治理性、务实精神去治边理政的美好理想,外化于诗学方面则表现为对折冲樽俎的推崇与追求。

    (取材于丁沂璐《北宋边塞诗的资书用典》)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计斩楼兰”的典故在王昌龄、李白等人诗句中所表现的军武精神,感召唐边塞诗人将汉代军武精神提升为一种时代文化。 B . 北宋边塞诗十分广泛地征引有关契合边事的英雄人物、折冲樽俎的制敌方略方面的典故,往往以信手拈来的方式妙入诗歌。 C . 汉代精神的核心是汉代军武精神,但其所表现出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则只有通过唐代边塞诗定型和传播而得到发扬光大。 D . 北宋边塞诗以“折冲樽俎”的典故寄托理想,借此表达出的特定价值认识充分体现了宋人治理边政的政治理性和务实精神。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邓绍基先生的见解,可以被视为两则材料引述古典文学作品中英雄人物事迹、边塞诗人诗句作为各自论据的共同原因。 B . 对于班超出使西域,唐代边塞诗人着眼其投笔从戎建功立业,北宋边塞诗人则推崇其人生选择、外交推进、价值实现。 C . 唐代边塞诗人所表达的对汉代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追求,跟材料二中北宋边塞诗对折冲樽俎的推崇明显不同,令人深思。 D . 两则材料都大量征引有关诗句等,彰显了古代诗歌研究类文章借助文采突出论述效果和增强观点说服力的普遍性特点。
    3. (3) 下列各项中,不适合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 北宋边塞诗作者对自身“智勇功名”追求的消解,表现了当时宋人务实的精神。 B . 北宋边塞诗对汉唐边塞诗的征战题材多有所承袭,但其中的尚武主题则多被削弱、移位。 C . 北宋边塞作家中,有的曾亲至边疆,但有的缺乏经历,其创作则几乎全凭想象。 D . 北宋边塞诗援经据典虽然广泛,却多择取契合边事的常典,对症下药,务求言所欲言。
  • 2. (2022·河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认为,中国年轻人对西方最根本的社会和政治理念“越来越不屑”,而抗疫成果折射出的国家治理成功之道令中国年轻人更具有民族自豪感、更加自信。《环球时报》环球舆情调查中心近日围绕中国年轻人开展的民调发现,中国青年望向西方的目光已经改变,这背后有着复杂的成因。

    调查显示,中国年轻人在回答“相对于5年前,今天提到西方国家,您心里是什么感觉”这一问题时,选择“仰视”西方国家者仅占8.1%;选择“平视”者有48.3%;回答“俯视”者则上升至41.7%。在过去数年里,西方国家在经济、科技、疫情防控、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出现了一系列失败,使中国民众整体进入了一个对西方“再审视的时代”。而中国青年成长在祖国飞速崛起的时代,在与西方的交往中,他们有更强的自信和更足的底气。

    新冠肺炎疫情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制度弊端,这是中国年轻人对西方态度发生转变的主要因素。针对“哪些是中国‘平视’西方国家的标志性事件”,选择“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中国防控成效全球瞩目”的受访者最多(53.8%),排在第二位的是“中国与众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40.5%);选择“世界经济遭重创,中国成唯一正增长主要经济体”和“中国脱贫攻坚战收官”的受访者分别有37.6%和30.3%,选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联合国决议”的受访者有27.4%。值得一提的是,经过5年时间,“平视西方”的受访者群体中,超八成将中国在防控疫情中的表现列为中国“平视”西方的代表性事件。

    在有关对西方国家好感度的问题上,逾四成受访者青年回答“变差”,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包括西方打压中国科技企业,恶意炒作新疆、香港、台湾等问题,以及西方国家种族歧视、种族骚乱不断等。

    (摘编自《中国青年“西方观”因疫情改变》,中国青年网2021年4月20日)

    材料二:

    (摘编自《环球时报》环球舆情调查中心,2021年4月20日)

    材料三:

    美国著名政治学者、“修昔底德陷阱”的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最近在美国《外交事务》杂志上发文,专门驳斥了“对华接触失败论”,认为这种说法完全不符合历史经验,抹杀了中美合作对于美方的战略价值,严重影响了中国年轻人对中美合作遏制疫情的前景作客观解读。艾利森试图告诫美国决策者,美国的相对实力下降已成事实,保护美国利益最好的方式是正视现实,而中国在全球化中正在发挥积极和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因此,如果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继续拒绝与中国合作,诸如防范军事危机、阻止气候变化、遏制疫情、防止核扩散、打击恐怖主义和控制金融危机等涉及美国核心利益的问题的化解就无从谈起。

    承认世界丰富的多样性既符合现实主义正视现实、尊重规律、追求明智而审慎的利益的要求,也满足自由主义开放包容、追求人类和谐进步的需要。艾利森的文章指出了一个被西方世界故意忽视的事实,即中国用最短的时间实现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脱贫,这本身就是对人权的切实保护,符合《世界人权宣言》所设定的目标和宗旨。

    (摘编自黄海涛《合作共赢才是美国对华战略的理性选择》,《光明日报》2021年03月15日)

    材料四:

    坚持正确义利观是中国开展国际发展合作的价值导向。正确义利观恪守义利相兼、以义为先的原则,这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是中国国际主义精神的体现。中国希望全世界共同做大发展蛋糕,特别是希望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共享开放发展的机遇和成果。重视和照顾其他国家的利益需求,对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继续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各国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还存在不足和短板,各国应团结合作,共同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国将继续支持世界卫生组织的工作,并呼吁国际社会加大对世界卫生组织的政治支持和资金投入,调动全球资源,打赢疫情阻击战。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

    1. (1) 下列对“环球舆情调查中心”民调结果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对西方国家的感觉上,中国年轻人选择“俯视”的比例远高于“仰视”,他们表现出的自信和底气源于祖国的飞速崛起。 B . “中国防控成效全球瞩目”和“医疗卫生”被过半中国青年看作“平视”西方国家的标志性事件和西方可借鉴的中国经验。 C . 国家种族歧视、种族骚乱不断,使得西方国家在可以借鉴中国“社会治安”领域经验方面的比例,远高于中国且居高不下。 D . 中国青年眼中的中西方互鉴经验的领域及其排名,反映出他们已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并能对西方作出基于事实的公正评价。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艾利森认为美国的相对实力下降已经成为事实,他的观点能从西方国家借鉴中国经验的领域情况统计结果的方面得到相关证实。 B . 与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能表明中国特别希望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共享开放发展的机遇和成果。 C . “中国脱贫攻坚战收官”与“中国用最短的时间实现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脱贫”两个结论,明确体现了中国对传统文化的弘扬。 D . 中国坚持以正确义利观为导向并恪守互利共赢原则开展国际发展合作;艾利森则为化解涉及美国核心利益的问题强调国际合作。
    3. (3) 结合材料看,“中国青年‘西方观’因疫情改变”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 3. (2022·河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补鞋匠老谢

    陈志江

    小区门口有棵长得枝繁叶茂的大榕树,树下面有个补鞋的小摊子,那是补鞋匠老谢的地盘,多少年了,几乎都是他这一个小摊子独占了这一带的补鞋生意。

    曾经也有过一个补鞋匠眼红老谢的生意好,心痒难耐,就在老谢旁边摆起了摊,但顾客都是奔着老谢去了,新来的那位同行门可罗雀,两天之后,就自动消失了。后来逢人就说,老谢这人有邪术,说不定是在顾客身上下了蛊呢,不然怎么那些顾客都只帮衬他的摊子呢?

    这话传到老谢耳中,老谢只是摇摇头,淡然地一笑。

    其实,老谢哪会下什么蛊?只是手艺好一些,经他手修补过的鞋子,美观,耐穿,价格又比别人便宜些,所以老顾客都愿意帮衬他。

    老谢不但手艺出名,他的节俭也是出了名的,身上长年穿的是那一两套灰不溜丢的衣服,吃的喝的,都是从出租屋带来的,舍不得掏钱去买那些十几元一份的快餐。菜很简单,通常是一只煎鸡蛋,一点青菜,或者一点咸菜,偶尔出现几片肉,那一定是过什么节日了。

    “老谢,你一天挣的也不少,就不要太难为自己了,买点好吃的犒劳犒劳自己吧。钱财嘛,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别熬坏了身子。”退休已几年的老校长邓伯跟老谢是老熟人了,说话就很直接,也不怕伤了他的自尊。

    “嘿嘿,吃得再好到头来还不是要拉到茅坑里去!我们这种手艺人,没那么多穷讲究,能混个肚儿圆就不错喽。”老谢憨厚地笑着,摇着头,一头花白的头发随着脑袋在晃动。

    邓伯就摇头叹气,这个老谢,真是钻进钱眼里了。

    说归说,不远处大排档里飘出的炒菜香味还是会常常勾起老谢肚子里的馋虫,但老谢忍得住,他的钱,要留着有大用处呢。老家的三间泥砖屋,很破旧了,下大雨的时候,到处漏水。老谢做梦都想把那破屋拆掉,建一幢两层的小楼房,住着舒坦,在乡亲面前也倍有面子。

    每天收了摊子,回到出租屋点算一天收入的时候,那些花花绿绿的票子,在他面前仿佛就是一块块青砖、一包包水泥。

    到了年底,就攒够钱建房子了。他喜滋滋地盘算着。三年没回家过年了,总是舍不得花钱买车票回去,老伴在电话里都抱怨好几回了,说七十多岁的老娘天天念叨他。老谢决定了,今年一定回去过年,顺便把房子建起来。

    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回这里摆摊呢,或许就不再来了,在家耕地种田也不错,老伴一个人侍弄家里那几亩田地也挺不容易的。

    心里有盼头,日子就过得飞快,转眼就到年关了。邓伯今天经过老谢小摊子的时候,看见老谢嘴角含笑,很惬意的样子,就在他身边的马扎上坐下来,问:“老谢啊,今天是不是有什么喜事呀?见人就笑眯眯的,捡到钱了?”

    老谢一张核桃样的老脸舒展开了,说:“我心里乐和呀,比捡到钱还高兴呢,明天就坐车回老家过年了。哎呀,都三年没回去了,家里都不知道变成啥样喽!呵呵,小孙女都六岁了,三年没见,不知道还认不认得我这个糟老头子呢?真想听她脆脆地叫我一声爷爷呀!”

    “那啥时候再来呢?习惯了每天找你唠嗑,你这一走,日子就寡淡无趣了。”

    “说不准呢,这次回去把新房子建起来,或许就不再来喽。”老谢的语气里有自豪,也有发自内心的留恋。

    邓伯比他还要高兴,这些年总是听老谢念叨房子的事情,现在终于快梦想成真了,真替他开心。

    第二天,邓伯送他到了高铁站,分别的时候,邓伯紧紧地握着老谢的手,说:“新房子建好后,记得多拍几张照片发给我,让我也乐和乐和。”

    老谢鸡啄米一样点着头。

    没想到,仅仅过了一个月,老谢的补鞋小摊又悄然出现在大榕树下。

    “咦,老谢,新房子建好了?”邓伯很意外。

    “没建成哪。”老谢有些难为情,那模样,好像谎言被戳穿了一般。

    邓伯的脸上写满了问号。

    “村小学破得不成样子,我把钱拿去修学校了。我的小孙女在村小学读一年级呢。”老谢依然是带着那样憨厚的笑容,仿佛在说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

    (原载2020年第4期《小小说家》)

    相关链接:

    小小说,也称微型小说。微型小说是重叙述的,篇幅的限制使其无法像中、长篇小说那样多描写、多旁逸斜出之笔,它更加倚重的是一个镜头、一个片段、一个场景、人物性格的某一侧面或心灵感悟的一个瞬间。因此,它必须精粹地叙述一个片段、精巧地雕琢小物件、小道具,精心演绎其间获得的旨趣与感悟 , 以求产生震撼心灵的力量,瞬间照亮思想。这是微型小说文体的规定性。

    (卢翎,中国小说协会秘书长)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谢能独占附近的补鞋生意,实质上是因为他的手艺、价格所体现出的服务讲诚信、收费讲分寸的经营态度受到老顾客们认可。 B . 将画横线句的感叹号改为问号,能增强戏谑的轻松语气,也能细致、含蓄地表现老谢不舍得“犒劳自己”的想法与憨厚的性格。 C . “村小学破得不成样子”照应前文“老家的三间泥砖屋,很破旧了”的伏笔,这种情节上的含蓄关联增强了小说叙事的艺术性。 D . “骆驼祥子”“装在套子里的人”和“补鞋匠老谢”三个小说标题,不都能表明主人公身份和特征,但前两者给人的印象更深刻。
    2. (2) 老谢当初“做梦都想”的是“回去把新房子建起来”,回去后却放弃梦想而“把钱拿去修学校了”。请结合小说内容,分别简析小说写老谢“做梦都想”和“放弃梦想”的作用。
    3. (3) 结合“相关链接”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简要分析小说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是如何“精心演绎其间获得的旨趣与感悟”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2022·河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纲,字文纪,观州蓚人。少慷慨尚风节始名瑗慕张纲为人改焉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武媚娘曲》。纲曰:“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 , 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其罪。”勇曰:“置之,我欲为乐耳!”后勇废,文帝切让,官属无敢对,纲独曰:“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奈何歌舞鹰犬纤儿使日侍侧?何特太子罪邪?”帝曰:“以汝为洗马 , 何不择人?”纲曰:“臣非东宫得言者。”帝曰:“朕过矣!”擢尚书右丞。大业末,贼帅何潘仁劫为长史。

    高祖平京师,纲上谒,授丞相府司录参军,封新昌县公,领选举。受禅,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齐王元吉为并州总管,纵左右攘夺,民愁苦。宇文歆谏,不听,腾状显言,王坐免。俄而复留,下危惴。刘武周入太原,元吉惧,弃军奔京师,并州陷。帝怒,谓纲曰:“王年少,不习事,故以歆及窦诞佐之。太原,兴王地,兵十万,粟支十年,奈何一旦弃去?歆建此计,我当斩于军。”纲曰:“王过恶,诞养成之。歆事王浅,有阙必诤。今赖歆计,使陛下不失爱子,且有功,又可加罪乎?”翼日,帝悟,引纲升御榻,劳曰:“卿不言,我几滥罚。”于是释歆,然犹贷诞也。

    纲在东宫,太子建成尤加礼,尝游温汤,纲疾不从。后太子浸狎亡赖 , 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帝骂曰:“卿为潘仁长史,而羞朕尚书邪?”纲顿首曰:“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帝谢曰:“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乃拜太子少保,尚书、詹事如故。

    贞观四年,复为少师。及疾,帝遣玄龄至家存问。明年卒,年八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贞,太子为立碑。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卷二十四》,有删减)

    【注释】①何潘仁:在隋炀帝时因犯法逃亡,纠集亡命之徒,众至数万,自称总管。大业末年,何潘仁胁迫在鄠县隐居的李纲为义军长史。②亡赖:不务正业;赖,不务正业的人。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少慷慨尚风/节始名瑗/慕张纲为人/改焉/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武媚娘曲》 B . 少慷慨尚风/节始名/瑗慕张纲为人/改焉/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武媚娘曲》 C . 少慷慨/尚风节始/名瑗慕张纲/为人改焉/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武媚娘曲》 D . 少慷慨/尚风节/始名瑗/慕张纲为人/改焉/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武媚娘曲》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倡优:指古代以音乐歌舞或杂技戏谑娱人的艺人当中的优秀人才。 B . 洗马:古代官名,即太子冼马,为太子属官,侍从,太子出行时为前导,唐朝为太子掌管图籍。 C . 乞骸骨:指古代官吏自请辞官回家。 D . 印绶:印,印信,指古代各种印章;绶,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常借指官爵。
    3. (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纲认为太子身边的臣子有所为也应有所不为。唐令则身为左庶子,在隋朝太子杨勇的宴会上又弹乐器又唱歌,李纲认为太子会因此受连累。 B . 李纲善于抓住问题关键。面对隋文帝的痛斥,唯独李纲出来辩解,说过错不只在于太子。 C . 李纲原则性很强。齐王李元吉身为并州总管纵容手下四处掠夺,百姓不堪其扰。李纲劝谏而不得,便向唐高祖李渊呈递奏表说明情况。 D . 李纲因要辞去职务而被唐高祖斥骂。唐太子李建成接触不务正业的人后,开始猜疑朝廷。李纲多次劝谏无果,便提出辞职。
    4. (4) 把文中加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其罪。

      ②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

  • 5. (2022·河南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释】①寒蛩:秋天的蟋蟀。②千里梦:指赴千里外杀敌报国的梦。三更: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③月胧明:月光不明。胧,朦胧。④瑶琴:饰以美玉的琴。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重山”是词牌名,作者在全词中不吝笔墨描写秋夜之景,正与词牌相呼应。 B . 首句写到秋天的蟋蟀在夜里不停地鸣叫,以动写静,衬托作者终夜难眠。 C . 上片以景收尾,映衬作者不能成眠,足见其孤独之感。 D . 过片中既有作者报效国家之愿,也有岁月如流的慨叹。
    2. (2) 有人以情调的高昂与低沉来评价:岳飞这首《小重山》情调低沉,不如他的《满江红》“立意”高。请结合词句对这种观点加以反驳。
  • 6. (2022·河南模拟)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1) 《诗经》善用比兴。《卫风•氓》中以桑树起兴,以写女子年轻时貌美容颜亮丽,以写到体衰色减,进而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
    2. (2) 李白在《行路难》中通过“”在动作上的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苦闷抑郁,感情激荡变化。
    3. (3) 韩愈在《师说》中说明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教学相长的原因是:。这个结论,是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深化,也是对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进一步批判。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20分)
  • 7. (2022·河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真正热爱阅读的人是不需要理由的,从书本中获得的巨大愉悦,足以让人_______。一个角落、一本书,就能筑起一个完整而缤纷的世界,令人沉醉。通过阅读,让我们最终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并在这种周而复始的训练中使精神日益提高。在这个意义上,阅读需要_______的精神,勤于阅读的人将逐渐成长为一个心灵丰富、智慧成熟的现代人。

    古人讲“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  )我们手捧书本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升华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阅读是对庸常生活的救赎,让我们得以暂时跳脱出琐碎的眼前之事,对永恒之物进行片刻的凝望。阅读是一项几乎没有门槛的活动,人人都可_______文字之美;阅读又是一项由浅入深的精神历练,需要长久坚持才能_______、窥其堂奥。这个世界需要书籍的火种来点亮,而一个追求内心丰富的人,也总有赖于阅读带来的精神刷新。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 . 宵衣旰食  持之以恒    领受  循序渐进 B . 废寝忘食  一如既往  领受  登堂入室 C . 废寝忘食  持之以恒  领略  登堂入室 D . 宵衣旰食  一如既往  领略  循序渐进
    2. (2)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 通过阅读,让我们最终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并在这种周而复始的训练中使精神日益丰富。 B . 通过阅读,我们最终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并在这种周而复始的训练中使精神日益丰富。 C . 通过阅读,我们最终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并在这种周而复始的训练中使精神日益提高。 D . 通过阅读,让我们学会如何与自己最终相处,并在这种周而复始的训练中使精神日益提高。
    3.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并不仅仅在提醒自己,也是在讲旁观者的感受,不读书就会让灵性蒙尘。 B . 这并不仅仅在讲旁观者的感受,不读书就会让灵性蒙尘,也是在提醒自己。 C . 这并不仅仅在提醒自己,不读书就会让灵性蒙尘,也是在讲旁观者的感受。 D . 这并不仅仅在讲旁观者的感受,也是在提醒自己,不读书就会让灵性蒙尘。
  • 8. (2022·河南模拟)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如果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古画中的人物,有的发际线较高,但这不一定意味着古人快秃顶了,而是与相术有关。面相学中,面部可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发际至眉间为上停,,鼻准至颌为下停。上停广阔饱满,则社会地位高,前途广阔;中停丰隆有肉,则富而寿;下停(腮骨与下巴颏)圆满,则一生有福气。画家在绘画创作时,通常会根据人物的身份地位,有意调整其面部结构与特点,以符合相学理论。因此,有时为了凸显人物的富贵,会将         , 以表现上停的宽广。明代杜堇的画作《伏生授经图》中的伏生,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相传他活了九十多岁。画中伏生席地而坐,须发苍白,眉毛长垂,发际线几乎退到了后脑勺,前额夸张地隆起,呈现出一种         

    明代中期后,市民文化萌发,以世俗人情、市井生活为关注点的画作崭露头角,画中出现了乞丐、疯子等边缘群体的形象。如明代周臣《流民图》中的乞丐,发髻低垂,鼻孔外露,嘴为覆船口,属于典型的贫贱相。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四、写作(60分)
  • 9. (2022·河南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感动中国人物志愿军英雄王海颁奖词:在朝阳下俯冲,迎着西风开火。空中的尖刀,以一当十;疆土的坚盾,巡天卫国。山河已无恙,祖国的雄鹰已飞得更高,你刻在机身上的星星,是战士们的巡航坐标。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年仅18岁的烈士陈祥榕生前写下的战斗口号。去年6月份喀喇昆仑加勒万河谷,在我军与越境来犯外军殊死搏斗中,战士陈祥榕英勇牺牲。一位网友在微博中写下这样一段话:“黄昏将至,我吃着白米饭,喝着快乐的水,想不通这些身强力壮的士兵为什么会死,我在深夜突然惊醒,他们是为我而死!”

    光明中学准备在清明节举行“崇尚英雄精神,传承家国情怀”的主题升旗仪式,请你以该校一名高三学子的身份写一篇国旗下的讲话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