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昆明市名校2022届高三语文第七次仿真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69 类型:高考模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2022·昆明模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国风综艺节目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国风综艺节目是扎根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应用大量中国元素并辅以现代化表现手法进行呈现的节目类型。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国风综艺节目由于兼具审美意蕴与文化底蕴,为观众所青睐。

    接受美学认为,在作者、作品、读者三者的关系中,读者是作品阐释的中心,作品只有通过读者,才能进入经验视野之内,实现审美价值和历史意义。也即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应将受众的感受纳入考虑范畴,并且只有被受众接受,作品才有意义。因此,虽然其属于文学理论,但其蕴含的观点对于节目制作同样具有启示意义。在接受美学视域下,国风综艺节目的兴起一则是因其符合网络大众的期待视野,二则是因为其内在的召唤结构吸引受众进行意义与价值共创。

    期待视野是指受众在接触作品之前就预先持有的观点、意见与立场,其决定着受众是否产生接触或消费行为,也影响着受众接触或消费行为的深度。受众总是依据自己的期待视野去接触媒介产品,并在接触过程中,实现对既有期待视野的强化、调整或修正。当媒介产品满足了受众的审美期待并营造了良好的接触体验时,受众会强化既有的期待视野,实现顺应性解码;反之,则会调整、修正既有的期待视野,并影响到下一次的接触行为,更有可能引发对抗性解码,导致受众出现抵触情绪。

    “国风热”“国潮热”的背后折射的是大众审美诉求的潜在转向。目前,电视与视频网站上播出的综艺节目大多是快综艺。过多的快综艺所呈现的快节奏的节目设置、紧张刺激的竞技感以及迭起的戏剧冲突不免让观众出现审美疲劳,降低期待值。揭开快综艺热闹的表象,是意义的虚无和文化的空洞。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受众的审美诉求开始转向审美意蕴与文化底蕴皆具的国风节目。

    接受美学认为所有的作品都存在未定性和空白点,正是这些未定性和空白点,为读者留下想象、丰富和补充的余地,促使读者参与对作品形象的再创造,也激励着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召唤结构便是指上述的未定性和空白点。召唤结构存在的意义便是激发受众的接触兴趣,激励他们解读作品,完成作品的意义生产。国风节目的题材与呈现形式是其召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对于观众来说,国风节目的叙事文本具有陌生感。受众在生活中与国风元素接触较少,并且诸如民乐、京剧等国风元素的庞大知识体系加大了受众的理解难度。国风题材的陌生感跳脱出了受众熟悉的日常视野,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受众对未知的领域进行探索,并以亲身实践填补作品空白。另一方面,国风节目的创新表达又赋予了节目表现形式上的陌生感,进一步激发了受众的好奇心和参与欲。如《典籍里的中国》大胆创新传统戏剧的表演舞台,通过三个表演舞台、270度环屏设计以及连通舞台的时空甬道,使场景变化更为灵活,也营造了与现实世界产生区隔的时空陌生感。但是,在创作中也需要把握好陌生化的度,过多的陌生化内容极易导致受众心生排斥。

    (摘编自张诚《接受美学视域下的国风综艺节目》)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国风综艺节目除了具有扎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大量中国元素的特性外,还借助现代化表现手法。 B .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兼具审美意蕴与文化底蕴是国风综艺节目被众多观众接受、喜爱的主要原因。 C . 国风综艺节目在制作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考虑到受众的感受,可能更容易实现其审美价值和历史意义。 D .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国风综艺节目在近年来兴起的原因就是其符合网络大众原本已有的期待视野。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站在接受美学的角度,客观论述国风综艺节目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的原因。 B . 文章第四段将快综艺与国风节目进行对比,突出了大众审美诉求存在潜在转向。 C . 文章第五段运用了事例论证,表明国风节目的创新表达赋予节目题材以陌生感。 D . 文章采用总分的结构,紧紧围绕“国风综艺节目的兴起”进行论述,层次清晰。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期待视野与媒介产品之间相互作用,既可能使节目为观众所青睐,也可能使观众产生抵触情绪。 B . “国风热”“国潮热”折射出大众审美追求由紧张刺激、冲突激烈转向审美意蕴与文化底蕴。 C . 国风节目的题材与呈现形式有助于激发受众接触、解读,从而更好地促进国风节目意义的产生。 D . 国风节目的叙事文本、表现形式上的陌生感程度,通常与受众喜爱国风节目的程度成正比关系。
  • 2. (2022·昆明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7月17日,作家迟子建做客香港书展名作家讲座,深圳综合性媒体《晶报》记者对她进行了采访。

    晶报:香港是国际大都市,您认为它产生文学的土壤在哪里?您对香港文学有什么样的观察?

    迟子建:香港文学是多元的,比如金庸、西西等作家都是我非常喜欢的。

    对于香港这样的地方,大家往往会讲其都市性,尤其突出其金融中心的一面,而对自然的渴望貌似欠缺一些。我这几天沿着地铁周边四处行走,在轩尼诗道上,看到琳琅满目的商铺,各种药房、杂货铺、腊味店、小酒吧等等,我觉得这些市井处充满香港的人间烟火气,接近了我们生活的常态,接近文学的本体。

    作为北方作家,我曾经在香港科技大学、浸会大学驻过校,我感受到大学生对文学的渴望。香港虽然商业化痕迹很重,但是,一些小书店就像顽强的草一样,生命力很旺盛。我以为,只要人类对艺术有渴望,文学依然有其生存空间。现在很多人会说文学已死,纸媒必然会被代替,等等。我觉得不见得是这样,报纸、书都有其美妙之处,是电子的东西无法替代的,汉字在自然的光影之下,是如此的妥帖,它让我们闻到生活的气息,我以为,报纸和文学永远有它们生存的空间。

    晶报:听说您每年都会回到故乡,在自己从小长大的小村子里住一段时间,您觉得故乡对您的文学创作有什么样的滋养?

    迟子建:我在香港大学住过两个月,我特别不适应南方,这里一年四季都是永不凋零的绿树叶,感觉像妖树一样。

    我喜欢四季分明的北方,冬天过后,每个生命的复苏都让人惊奇。秋天来了,叶子凋零了,让我们能够感受到生命自然的历程,对生死也更有感悟力。大家可以看到我作品的死亡意识很强,因为我每天都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风景,植物每年都在死亡,也会再生。我是悲观主义者,也是理想主义者,山川草木,死是必然的。大家看我的《群山之巅》,里面有灾难、死亡的描述,而在自我赎罪的部分,我不会让他们进行简单的报复,而是希望从复杂的人性意义上,让他们在青山绿水之间进行自我放逐与自我救赎,让他们自己背上十字架。

    我特别喜欢故乡的冬天,万物肃杀,我的思维也变得比较敏捷,经常是对着窗外的一片白雪写作。

    在故乡的冬天,我从小养成的习惯就是进门烤火,一瞬间的暖,就像寒冷冬天的一缕宗教之光。生活是复杂的,人性也是复杂的,我的笔下没有绝对的恶人与善人,恶人身上也有人性之光,这是文学之美。我愿意平等地看待恶人。

    晶报:从1983年开始写作到今天,您拿过各种大奖,您最终的文学理想是什么?获奖对您的创作有哪些影响?

    迟子建:我的写作当然跟拿奖没有关系,我记得1986年获得鲁迅文学奖,我自己都不知道,是在故乡被通知的。那种感觉很平淡。我写作的过程,是与自己的内心搏斗,是与生活的世界搏斗,因为对这个世界有思考,有不平,所以特别想倾诉。文学是我的伙伴,它是我表达心中理念的渠道。

    我从小生活在北极村,小时候的理想是当列车员。如今,我不求书畅销,而是希望自己能够坚持文学理想,写最想写的东西,写到白发苍苍,还不断有进步。我希望自己老时,能做到“不说人间陈俗事,声声只赞白莲花”。

    晶报:您的《群山之巅》中有一些与时事相关的内容,比如投毒案。您认为作家该如何处理与当下这个时代的关系?

    迟子建:如果一本书是一棵大树的话,《群山之巅》中的投毒案,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小分叉,如果大家只是关注到这一个小点,作为写作者,那真的是太寒心了。

    作家当然要关注当下,作家的笔要像医生手中的针,把社会的脓包挑开,虽然这个过程会流出恶臭,作家本人也会心力交瘁。但是,我希望自己能够做这件事,能够让时代的人物懂得自我救赎,懂得赎罪,让人物能够有自我发现。

    事实上,新闻事件引发作家写作,这是屡见不鲜的事,比如海明威写过两次世界大战,其作品影响深远,是对战争做了文学的表达。世界经典名作《包法利夫人》《复活》等都是有原型的。我认为,一个作家一方面不能丢弃审美,但同时也不要刻意营造世外桃源,我们要努力营造文学意义上的大千世界。

    (摘编自《迟子建:写作是与自己内心搏斗的过程》,《当代》2020.12.8)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谈到对香港文学的观察时,迟子建认为香港虽是金融中心,但仍然充满烟火气息,接近生活的常态与文学的本体,因而具有文学土壤。 B . 迟子建认为,虽然香港商业化痕迹很重,但文学依然有其生存的空间,大学生对文学的渴望,小书店顽强而旺盛的生命力都可说明这一点。 C . 迟子建表示,故乡的四季分明可以让人对生死更有感悟力,她的作品中有着强烈的死亡意识,就源于对自然界中生命枯荣现象的观察感悟。 D . 关于文学理想一问,迟子建表示,自己写作与获奖无关,不求书籍畅销,只求写最想写的东西,不断进步,不被凡尘杂俗困扰自己的本心。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晶报》作为综合性媒体,从香港文学谈起,将话题自然引向文学常见的问题,既切合采访的场合,又表明自己鲜明的立场。 B . 《晶报》记者对迟子建的生活点滴和作品都十分了解,才能提出贴切的话题使谈话深入,如对《群山之巅》的内容就较熟悉。 C . 虽然迟子建谈论的是文学创作的问题,但读者从中可以得到多方面的收获,如体悟生命、观察社会、思考人性、坚守理想等等。 D . 《包法利夫人》和《复活》都有生活原型,可见,文学与当下的关系是世界文学绕不开的问题,也是访谈双方共同关心的话题。
    3. (3) 访谈中体现了迟子建的哪些文学创作观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 3. (2022·昆明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雪夜

    刘庆邦

    雪是在村里人吃晚饭时开始下的。

    在冬季,村里有的人家吃晚饭,有的人家不吃晚饭。不吃晚饭的人家早早就睡了,他们说,肚子是盘磨,躺着不动就不饿。吃晚饭的人家总是吃得晚,通常是打稀饭。有的人家打稀饭时舍得撒一把黄豆,一般人家舍不得放黄豆,黄豆虽说不是金豆,但他们习惯把黄豆与钱与房子联系起来,有一句谚语说,打稀饭十年不放豆,可以盖个瓦门楼。瓦门楼关乎门头高低,关乎男孩子能不能找到老婆,那就得攒豆成金。

    对于这场雪的大小,这家的大男孩是感觉出来的。他习惯端着碗,到院子里吃晚饭,刚把饭碗端到雪地里时,喝第一口,还热乎乎的,喝第二口,就不热了,他转身回灶屋里去。

    娘、姐姐、妹妹和弟弟都正在灶屋里吃饭。灶屋里垒有锅灶,放有水缸、案板、柴草等,空间十分狭小。屋里连一个小板凳都没有,全家人站着吃饭。煤油灯光和雪光形成了对比,灯光的颜色较黄,因此有了些许暖意。这晚的稀饭只放了一些红薯,红薯已被煮碎在锅里,按他们的说法,红薯碎得连魂都没有了。喝这样的稀饭,连筷子都不用,只需对上一张嘴。

    天黑了,地白了,吃过晚饭干什么呢?马上钻进被窝,被窝里的热气可以把雪气抵消掉,只要半夜里不起来撒尿,可以一觉睡到大天明。

    娘不能马上睡觉,她还要挑灯纺花。不管是打雷、下雨,还是刮风、下雪,娘每天雷打不动,都要纺花纺到深夜。这家的大男孩不在家里睡觉,他把一条棉被搭在肩上,要到外面去睡。家里只有一张大床,他觉得自己长大了,不愿意跟全家人挤在一起。他们家六口人,一共只有三条被子。大男孩拿走一条,家里每两个人摊不到一条被子。从他上初中开始住校,家里就不得不单独分给他一条被子。如今他毕业回家当农民,那条被子还是属于他,每天手扯脚蹬,用的时间长了,被子已经有些破旧,被表和被里都打了补丁。尽管如此,可以把一条被子抱来抱去,还是显示出他在这个家庭地位的优越。

    大雪铺天盖地,他到哪去呢?他本打算去村外饲养室盛草的小屋里去睡,已经走到饲养室的粪池边,却犹豫起来。倒不是因为粪池的问题,下了大雪,积雪已经把粪池覆盖得严严实实,没有了难闻的气味。大雪就是这般神奇,不仅可以冰封肮脏的东西,使一切变得干净,还可以抹杀难闻的气味,使天地间充满清新的冰雪之气。之所以犹豫,是他想起,每到冬天,总会有一些逃荒要饭的人为躲避严寒,到草屋里去睡。要是他硬挤去睡,对他的自尊有影响。他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社员,要啥没啥,可毕竟还没沦落到乞讨的地步。

    雪越下越大,有那么一刻,他感觉自己好像在大雪中迷失了,不知是迷失在天上,还是迷失在人间。他突然想起,队里的麦秸垛一侧掏有一个洞,洞子里不正是一个可以睡觉的去处嘛。这真是,大雪茫茫疑无路,脑洞开处现草洞。他记得洞子的大小跟一个瓜庵子的空间差不多,睡两三个人都不成问题。不知道草洞子是不是已经被别人占去,要是被别人抢先占去的话,他在这个雪夜真的无处可去了。他一路蹚雪行走,一路默默祝愿,老天爷,把草洞子给我留着吧。

    来到麦秸垛一侧,他根据大概的记忆,上上下下摁,果然把有洞口的地方找到了。他掏掉洞口塞着的麦草,一股麦草的香味从里面涌出,还好,草洞里没有人,真是谢天谢地!他顺直身子躺下,厚厚的麦草让他十分舒服,身上舒服,心里也舒服,像是找到了最后的归宿。

    他对雪夜有些留恋,舍不得马上就睡,趴在洞口,向外张望。外面可真静啊,静得大地都在沉睡,漫天的雪花像是在轻轻地拍抚着大地,让大地好好休息,不要太累了。这样的宁静,与夏天打麦场的热闹形成了极大反差。作为劳动社员,他对夏天的热闹记忆犹新。白天,社员们头顶炽热的阳光,在场院里放滚、翻晒、扬场,热气腾腾。夜晚,村里的男人差不多都到场院里睡觉,睡觉前他们下进场院边的水塘里扑腾,洗完澡躺在麦草上望着星空说笑,风吹得地里玉米叶子哗哗为他们鼓掌,还有在夜空中掠来掠去的布谷鸟的叫声,使打麦场变成了不夜场。特别是到了队里垛麦秸垛那一天,热闹便达到了高峰。麦秸垛是一个标志,哪个生产队的麦秸垛垛得高大,标志着他们队里的麦子长得好,麦子打得多。这样一来,垛麦秸垛本身就有了炫耀的性质,使参加垛麦秸垛的每一个男劳力都欢欣鼓舞,干劲倍增。

    雪还在下,他环顾月光下雪地里的一切,铺天盖地的雪白使整个世界仿佛变成了虚幻的世界,披了一身银装的麦秸垛显得更高大,在月光的照耀下,每朵雪花里似乎都有一个月亮,都散发着月光。他想到了几个词,有琼楼、玉宇,还有仙境。所谓仙境,不过就是这个样子吧。

    明天夜里,他还会来这里睡。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晚饭吃与不吃、稀饭里黄豆放或不放的选择,揭示出村中物质资源贫乏的现状。 B . 大男孩习惯到院子里吃晚饭、到家外面睡觉,暗示着他的家庭地位特殊,亲属间有隔阂。 C . 娘每天在夜里挑灯纺花这一细节,既表现出劳动的辛劳,也显现出母亲对家庭的责任担当。 D . 小说将读者代入特定时代去感受体会生产队生活,情节比较简单,语言质朴,意境优美。
    2. (2) 小说中的麦秸垛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3. (3) 小说重点写雪夜,插入对夏天的回忆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概括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2022高二下·温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九年正月辛未,曹彬遣翰林副使郭守文奉捷报,以江南国主李煜及其子弟、官属等四十五人来献。上御明德门受献,煜等素服待罪,诏并释之,各赐冠带、器币、鞍勒马有差。时有司议献俘之礼应如刘鋹,上曰:“煜尝奉正朔,非鋹比也。”寝捷报不宣。煜初以拒命,颇怀忧恚,不欲生见上。守文察知之,因谓煜曰:“国家止务恢复疆土,以致太平,岂复有后至之责耶?”煜心始安。徐铉从煜至京师上召见铉责以不早劝归朝声色甚厉铉对曰臣为江南大臣而国灭亡罪固当死不当问其它上曰:“忠臣也,事我如事李氏。”赐坐慰抚之。又责张洎曰:“汝教李煜不降,使至今日!”因出帛书示之,乃王师围城,洎所草召江上救兵蜡弹内书也。洎顿首请死曰:“实臣所为也。此其一耳,它尚多。今得死,臣之分也!”辞色不变。上初欲杀洎,及是奇之,谓曰:“卿大有胆,朕不罪卿。今事我,无替昔之忠也!”乙亥,以李煜为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其子弟皆授诸卫大将军。丙子,以煜司空、知左右内史事汤悦为太子少詹事,太子太保徐游、左内史侍郎徐铉为太子率更令,右内史舍人张洎、王克贞为太子中允。庚戌,以宣徽南院使、义成节度使曹彬为枢密使,领忠武节度,步军都虞候刘遇领大同节度使,贺州刺史、判四方馆事田钦祚领汾州防御使,东上合门使梁迥领汾州团练使,西头供奉官李继隆为庄宅副使,赏江南之功也。彬归自江南,诣合门进榜子云:“奉敕差往江南勾当公事回。”时人嘉其不伐。始彬之行,上许以使相为赏。及还,语彬曰:“今方隅尚有未服者,汝为使相,品位极矣,肯复力战耶?且徐之,更为我取太原。”因密赐钱五十万。彬怏快而退。至家,见有钱满室,乃叹曰:“好官亦不过多得钱耳,何必使相也!”

    (节选自《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收复江南》)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徐铉从煜至京师上/召见铉/责以不早劝/归朝/声色甚厉/铉对曰/臣为江南大臣而国灭亡罪/固当死/不当问其它/ B . 徐铉从煜至京师/上召见铉/责以不早劝/归朝/声色甚厉/铉对曰/臣为江南大臣而国灭亡罪/固当死/不当问其它/ C . 徐铉从煜至京师/上召见铉/责以不早劝归朝/声色甚厉/铉对曰/臣为江南大臣而国灭亡/罪固当死/不当问其它/ D . 徐铉从煜至京师上/召见铉/责以不早劝归朝/声色甚厉/铉对曰/臣为江南大臣而国灭亡/罪固当死/不当问其它/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献俘之礼,古代五礼之一,军队凯旋时以所获俘虏献于宗庙、帝王,向祖先禀明自己武功的仪式。 B . 帛书,中国古代写在绢帛上的文书,帛是白色的丝织品,汉代总称丝织品为帛或缯,故又称缯书。 C . 司空,古代官名,自古便与司马、司徒一起专指“三公”。主管全国土木工程,主要任务是筑城。 D . 合门,古代宫殿的侧门,设东西两合门,制置有区别,日常的奏章由东合门进入。文中代指皇帝。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因曹彬俘获李煜等人,皇帝赐他以冠带、币器等物品。有司认为应像刘鋹一样献俘,皇帝则以为不然。 B . 皇帝斥责张洎,并拿出帛书给他看,张洎叩首请罪,语调和神情没有改变。皇帝感到惊异,并未怪罪。 C . 李煜受降之后被封为违命侯,他的子侄都授予诸卫大将军。江南投降的臣子先后加封官职,受到恩赏。 D . 皇帝许诺曹彬如果攻下南唐,许以宰相,然而事成之后又不兑现,仅赐钱五十万,曹彬却觉得很满足。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寝捷报不宣。煜初以拒命,颇怀忧恚,不欲生见上。

      ②进榜子云:“奉敕差往江南勾当公事回。”时人嘉其不伐。

  • 5. (2022·昆明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投江上崔尚书

    杜荀鹤

    此生何路出尘埃,犹把中才谒上才。

    闭户十年专笔砚,仰天无处认梯媒。

    马前霜叶催归去,枕上边鸿唤觉来。

    若许登门换鬐鬣 , 必应辛苦事风雷。

    【注释】①杜荀鹤,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早有才名,屡试不第。②鬐鬣(qí liè),借指马。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多直抒胸臆,兼有气骨,作者虽然希求援引,但豪气干云。 B . 首联“谒”字点题,“中才”指中人之才,是作者的自谦之语。 C . 颔联的“闭户十年”“仰天无处”则表现出作者的怀才不遇。 D . 颈联景中含情,叙写自身悲伤落寞的心境,为结尾情感做铺垫。
    2. (2) 尾联表现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及情感?请简要概括。
  • 6. (2022·昆明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先强调了人要经历各种困苦磨练,然后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一旦“”,国家将灭亡的论断。
    2. (2)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寓意深刻,其中“”两句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也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
    3. (3) 杜甫一生长年漂泊,老来病苦孤愁,他的《登高》一诗中以“”两句对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作了高度的概括。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 7. (2022·昆明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1年,众多媒体盘点的年度热词,勾勒出了它的不平凡:建党百年、强国有我、共同富裕、大国之治、“神舟”“祝融”……明快而澎湃的和声,与共和国铿锵的脚步声______!但是,也有一个违和的跳音:“躺平”。“躺平”,从字面理解,是对环境的顺从、对困难的妥协、对未来的放弃。但看看社交媒体就会发现,大部分聊躺平的年轻人,嘴上说着随便,心里装着不甘;______说是放弃目标,不如说是惧难偷懒。躺平,虽非今天社会的主流,但传递了一部分年轻人的心态:社会物质丰裕下的______、时代开阖变迁中的犹疑观望、发展再攀高峰时的畏难情绪……

    如何正确看待它呢?(  )。百年前,革命火种也曾摇曳于风雨中,我们党哪怕以一叶小舟启航,也能以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来战胜困难,也能掀起巨澜的翻江倒海。历史教育我们这一代人以这样的理念:蓝图宏伟,任务必然艰巨,不必怕;机遇难逢,奋斗时不我待,不能等;征途漫漫,自有天道酬勤,不侥幸!历史也给予我们这一代人以响亮的回答:畏难,大可不必!躺平,实不可取!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一进程与青年的黄金发展阶段相遇,生逢其盛,何等幸哉。躺平,就是______,入宝山却空手而回!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共鸣宁可知足常乐挥霍无度 B . 共通宁可不思进取挥霍无度 C . 共通与其知足常乐暴殄天物 D . 共鸣与其不思进取暴殄天物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小富即安最为舒服,接续奋斗必洒汗水 B .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答案 C . 是做逃避风霜的懦夫,还是执着理想的勇士 D . 躺平,必然勤者不甘,勇者不屑,强者不为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们党哪怕以一叶小舟启航,也能以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战胜困难,也能掀起巨澜的翻江倒海。 B . 我们党哪怕以一叶小舟启航,也能以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战胜困难,也能掀起翻江倒海的巨澜。 C . 我们党哪怕以一叶小舟启航,也能以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来战胜困难,也能掀动巨澜以翻江倒海。 D . 我们党哪怕以一叶小舟启航,也能凭借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来战胜困难,也能掀起巨澜的翻江倒海。
  • 8. (2022·昆明模拟)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自古很多君王居所都称为“宫”,?先说“紫禁城”的“紫”,“紫”不代表紫色,。古人讲究天人合一,他们认为古代星空三垣之一的紫薇垣正处于中天,位置永恒不变,是所有星宿的中心,象征天子,所以天子居住的宫城被称为紫薇城。其次,皇帝居住的地方神圣不可侵犯,是普通百姓的禁地,。最后,北京故宫占地1087亩,全部殿堂屋宇达9000多间,四周城墙高10余米,所以被称为“城”。综上所述,北京故宫被称为紫禁城。

  • 9. (2022·昆明模拟) 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部分,其中在标点符号和语言表达上有五处问题,请找出并做修改。

    尊敬的赵老师:

    您好,我是复兴中学《泛舟书海》电视栏目(原滇云市昆华中学)的主编李明。多年来,您一直忝列当代散文大师之列。仰慕已久,可惜我一直没有机会当面赐教。近日欣闻您的大作《苦乐半生》已经封笔。今日惠赠此信,是想征得您的同意,允许我们栏目组光临贵府为您做一期专访,以向我校学生进行作品推介。未知可否,请回电159××××××××,不胜感谢!祝您福寿安康,万事顺遂!

    此致

    敬礼!

    李华

    XX年XX月XX日

四、写作(60分)
  • 10. (2022·昆明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

    ——摘自《华盖集》

    ②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这一木一石呢?

    ——摘自《致赖少麟》

    ③凡事以理想为因,实行为果。

    ——摘自《月界旅行》

    ④从来如此就对吗?

    ——摘自《狂人日记》

    ⑤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摘自《热风》

    以上是学校“跨越时空对话,重温青春誓言”主题活动中出现的鲁迅名言,读了上面几句话,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以其中任意两、三句为基础,结合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向学校文学社投稿。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