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②广大未成年人应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③社会共治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政治权利
④法律监督机关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的立场
①科学立法,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②自觉学法,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③规范执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④公正司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有序
①完善保护生态环境的国家综合治理体系
②司法机关领导行政机关开展系统环境保护
③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司法责任和司法保护
④司法机关与党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
①为市民新增了一条法律监督服务渠道
②有利于全面提升行政办事效率和服务品质
③切实解决了司法资源供需矛盾问题
④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主人翁精神
①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②司法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③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④科学立法,建设完备的法律体系
①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
②君子弃瑕以拔材,壮士断腕以全质
③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
④稂莠不锄,嘉禾不茂;冤愤不泄,戾气不消
①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监督权
②检察机关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
③检察机关不断推进阳光、开放司法
④检察机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①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②加强检察官职业建设,扩大检察官职业权力
③提升检察队伍专业能力,提高行政监管效能
④推进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在检察工作中的应用
①提高司法的透明度,严格规范执法行为
②提升执法办案质效,维护法律公平正义
③扩大司法执法范围,创新执法办案模式
④完善基层司法体系,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①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②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③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可以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
④立法应当体现全体公民的意志
①司法机关要勇于担当,公正司法 ②司法机关办案要保证程序的公正
③要维护法律尊严,树立正确导向 ④司法机关确保办案做到有法可依
①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调整人们的民事关系
②有利于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③能够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④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①公众提高守法意识,自觉执行判决
②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监督法律实施
③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加大打击力度
④人大领导司法机关,实施责任追究
①司法公开,提高依法行政的质量与效率
②司法权力的规范行使,维护法律公信力
③法官依法独立判断是非曲直、守护公正
④法律监督机关提升职业素养和司法能力
①体现了科学立法必须坚持民主立法
②有利于凝聚共识,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③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④有利于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
①完善了著作权及相关权利保护的法律体系
②为著作权保护相关案件提供了司法指导
③提高了政府相关工作的行政执法水平
④为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提供了保障
①立法方面:科学立法,不断完善乡村建设法律服务体系
②执法方面:赋予基层自治组织执法权并提高其执法水平
③司法方面:依法打击和处理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等违法行为
④普法方面:健全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扩大法律援助范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到党的十八大对法治建设的新要求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一变化表现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各环节上,均呈现新的特点和要求。其中法律设置也即立法,需要努力朝着科学方向发展,从“有法可依”到“科学立法”,这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野下的法治建设的先决条件。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如何才能做到科学立法
米粒虽小,尤见礼义廉耻;节约事微,可助兴国安邦。2020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专题调研。调研报告指出,制止餐饮浪费工作虽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粮食浪费问题在不同领域、不同环节仍不同程度存在。调研报告还指出,不科学的消费心理和方式、精细化管理程度不够、缺乏节俭意识是造成餐饮浪费的主要原因。
2020年12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反食品浪费法草案首次提请会议审议。草案规定: 餐食服务提供者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造成明显浪费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如果消费者造成明显浪费,餐饮服务提供者可以收取处理厨余垃圾的相应费用。
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追溯百年建党史,清晰可见的是与党的发展历程一脉相承的法治探索之路。
建党百年的法治探索,见证了宪法不断发展、成熟的历程。从工农民主政权时期孕育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到解放战争时期创制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再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制定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从1954年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问世,到1982年新宪法的诞生,再到 2018 年完成第五次修宪,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与时俱进,日臻完善。
建党百年的法治探索,也见证了改革开放后法治建设的辉煌成就。1979年7月诞生的刑法等7部重要法律,拉开了新时期的立法序幕。经过漫漫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和奋斗,到2010年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2020年5月,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民法典完成编纂,成为进一步完善法治体系的标志性事件。从重铸法制到形成法律体系,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治已成为保障国家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磅礴之力。
请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回答,如何使法治成为保障国家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磅礴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