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3月...

更新时间:2022-04-28 浏览次数:43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2022高一下·南充月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

    明确地将大自然作为文学的一个品种,在中国,是从刘先平开始的。大自然文学,是文学的自觉,更是文学的时代反映。漫长的农耕文明使中国的河流山川、花草树木曾经得到了极好的保护,山川壮美、江河澄澈、风光旖旎曾是中国人的骄傲。反映在文学创作上,那便是出现了大量的山水诗、田园诗,还有散文和其他样式的文学作品。然而,是不是文学作品里描写了大自然,就是大自然文学呢?并非如此。大自然文学的出现,是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之后文学的一种自觉,是当代文艺家对人类自身生存危机认识和反思以及对人类终极关怀的结果。人们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深切地感到自身生存的危机。正是在这种情势下,大自然文学作家刘先平自觉地投向大自然,他和科学家们一起考察山川河流,观察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创作了大量的大自然文学作品,他的作品以目击性、纪实性著称而独树一帜,而他被誉为中国当代大自然文学的开拓者。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是文学自觉的体现。

    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是建立在生态道德基础之上的,这是文学理念的自觉。长期以来,文学就是人学,似乎成了一种定律。大自然文学对这个概念是一次颠覆。大自然文学强调的是生态道德。在大自然文学中,人不再是万物之灵,不再是宇宙万物一切的主宰,人类中心主义不复存在,人与大自然的其他万千品类相生相荣。刘先平认为“人只是大自然万物中的一员”,“必须迅速从‘大自然属于人类’的传统误区中走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共荣的文学,也便是现代意义上的大自然文学”。

    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以目击性、纪实性和现场性为标志。这是文学创作方法的自觉。大自然是奇妙的,也是美妙的,对于人类、对于作家来说,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陌生的,不亲临大自然之中,便无法领略大自然的奇妙与美妙,更写不出有价值的大自然文学作品。欧美的大自然文学作家,如梭罗,在瓦尔登湖边自造木屋,住了两年多,才写出了《瓦尔登湖》。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纪实性,真实、生动而奇特。在刘先平笔下,相思鸟花样翻新的沙浴,各种姿势的蹭痒,梅花鹿箭一般出行的一刹那,还有植物界的各种奇观,野百合每长一岁增开一朵花,箭竹则用竹叉的变化来纪年,这一切都不是靠读几本科普读物得来的,而是靠实地考察得来的。刘先平曾一连几个月不畏严寒酷暑,深入那些荒山野岭之中,伏在岩石上观察各种兽类的生活情景;两去西沙,更是体现了他的执着。深入到大自然的万事万物中去,熟悉大自然、理解大自然,然后才有他的大自然文学,这是刘先平的文学实践的自觉,也为其他文学同行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是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美好未来的文学。这是文学价值的自觉。人类社会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许多危机,而其中的许多危机是人类自己造成的,如厄尔尼诺现象、沙尘暴来袭……大自然文学作家们用自己的作品,真切地表达了对人类未来的关怀。人类应当始终尊重大自然、顺应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地球上大自然中的物种消失殆尽,即使高科技、现代化再美妙无穷,只有人类孤独地享受现代化,那也是一种极可怕的景况。

    (摘编自唐先田《文学的自觉》)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 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国内很长时间内没有独立地位的大自然文学,是刘先平最早将其作为文学的一个品种确立起来的。 B . 当“文学就是人学”似乎成为文学创作的定律时,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强调的却是生态道德。 C . 大自然文学不只是观察、描绘、理解大自然,还应体现对人类自身生存危机的认识和反思。 D . 现代意义上的大自然文学要求作家亲临大自然之中,否则无法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从大自然文学的概念开始,接着从文学理念、文学创作方法和文学价值等方面阐述其重要意义。 B . 文章谈及“文学就是人学”,是为了引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存共荣的文学才是现代意义上的大自然文学的观点。 C . 文章第三段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用梭罗《瓦尔登湖》的例子突出亲临大自然对大自然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 D . 文章论证兼顾历史与现实,又涉及对未来的展望,体现了作者辩证的态度。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正因为在物质生活丰富时人们深刻意识到自身生存的危机,刘先平等人才自觉地投身到大自然中进行文学创作。 B . 山水诗、田园诗描绘了许多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因而也属于大自然文学的范畴。 C . 大自然文学既表现自然生命 真实,揭示大自然奥秘,也呼唤生态道德,建构和谐的人类生存的环境。 D . 在大自然文学中,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人只是自然万物中的一员,他们不再是主宰与被主宰的关系,而是相生相荣的关系。
  • 2. (2022高一下·南充月考) 实用类文本阅读

    每当远征月球的宇航员重返地球时,都会戴上大口罩,举起双手,什么也不触碰地走入无菌箱。无菌箱被高高吊起,悬渡到休斯敦的另一个密封室里,等待四十天检疫隔离期满。在此期间,人们不安地看着被接种了疫苗的动物和培养的组织,害怕真的出现什么凶兆。直到这长长的灭菌隔离仪式完成之后,宇航员才能重见天日。

    假如月球上有生命,我们首先要怕它,必须提防着它,免得沾染上什么。或许是一个细菌、一条核酸链、一个酶分子,或者是一个狡黠的无名小东西。不管是什么,人类单凭想象认为陌生的异类绝非善类,一定要把它关起来甚至杀死。

    真是奇事一桩,我们竟能全盘接受这种做法,好像这是遵从了某条自然法则一般。但有一些碎片化的证据说明我们错了。事实上,已知的大多数生物之间基本上是合作关系,是不同程度的共生关系。共生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这种关系对生物的生存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种生物若要使另一种生物染病,那需要长时间亲近、长期和密切的共居才能办到。假如月球上有生命,它就会为我们接纳它加入“球籍”而孤独地等待。

    据估计,我们真正熟知的微生物,很可能只占地球上微生物的一小部分,因为它们中的大多数不能单独培养。它们在相互依赖的、密集的群体中共同生活,彼此供给营养、维持对方的生存环境,通过一个复杂的化学信号系统调控不同种间数量的平衡。现有的技术还不允许我们把微生物一个个地分离出来,单独培养,正如我们不能把单只蜜蜂从蜂巢取下,而使它不致像脱皮的细胞般干死一样。

    细菌为研究不同生命形式在不同层面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相当好的模型。它们靠合作、适应、交流和以物易物生活。那些生活在昆虫组织内的细菌,比如跟蟑螂和白蚁的含菌细胞结合在一起的那些菌类,看上去好像是寄主身上的特殊器官。至今,我们还不清楚它们为那些昆虫做了什么,但已经知道,如果没有它们,这些昆虫是活不长的。

    今天,共生关系还影响着大多数海洋生物。比如海葵附着在寄居蟹所寄居的螺壳上,通过寄居蟹的运动而扩大其取食范围,反过来,寄居蟹可以利用海葵的刺细胞来防御敌害。

    然而,在调节动物关系的过程中,生物界有时会有一些貌似即兴的“发明创造”,即便是在必须争个输赢的情况下,也未必是一场战斗。西奥多用一系列实验证明,将两个同种的海扇放在一起密切接触时,其中较小的一个总是先解体。这种自我毁灭,是由裂解机制调控的一种自我解体行为,完全由较小者控制。它没有被逼退战场,没有一败涂地,也没有弹尽粮绝,它只是自愿退场。知道生物界还有这样的事,虽然未必会感到舒服,但尚算是情理之中的意料之外。

    在进行组织培养时,将遗传学上毫无联系的细胞放在一起,无视种的不同,融合成一些杂种细胞,这乃是一种自然趋势。炎症和免疫机制的强大设计,一定是为了把我们这些生物彼此分开。如果没有这些复杂的机制,我们或许已进化为某种在地球上四处流动的合胞体,那么,大地上连一朵花都不会生发出来了。

    (摘编自刘易斯·托马斯《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宇航员回到地球后需隔离灭菌,是害怕宇航员带回的细菌危害地球,但作者认为宇航员带回的细菌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可怕。 B . 所有生物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种生物的存在需要依赖其他生物,以此构成所有生物间的合作关系或共生关系。 C . 一些生活在昆虫体内的细菌对寄主的作用很大,虽然目前还不知道这些细菌的具体作用,但离开这些细菌昆虫寿命会变短。 D . 炎症和免疫机制是把生物们分开的有效机制,如果没有炎症和免疫机制,那么地球上的生物们可能会进化为流动的合胞体。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 “狡黠的无名小东西”等表述增强了文本的趣味性,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对可能从外星球来到地球的细菌等的蔑视态度。 B . 宇航员带回地球的月球生命想要使人类染病,需要长时间亲近、长期密切共居才能成功,这些生命正在为被接纳加入“球籍”等待着。 C . 我们不能把单只蜜蜂从蜂巢取下而使它不致像脱皮的细胞那样干死,因为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我们还不能单独培养微生物。 D . 当两个同种的海扇密切接触时,较小的海扇通过裂解机制调控进行自我解体这一行为,不是自然界生物之间共生关系的体现。
    3. (3) 文中画横线句子中所说的“重要作用”具体有哪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 3. (2022高一下·南充月考) 文学类文本阅读

    攀登者

    阿来

    一九六〇年五月。

    凌晨四点。狂风稍息,光线昏暗。

    三个人沿着山脊向上摸索前行。暗淡的星光照出隐隐约约的山峰坡面。

    王五洲说:“再坚持一下,从第二台阶上来都四个多小时了,应该快到了。”

    曲松林:“我要准备摄影机了。”

    多杰贡布:“天这么黑,人都看不见,机器看得见吗?”

    曲松林还是从背包里拿出摄影机,再重新把背包背上。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用去了好几分钟时间。前面两个人冻得瑟瑟发抖。曲松林终于又迈开了步伐。他终于和前面两个人站在了一起。

    王五洲抖抖结组绳,重新迈开了步子。多杰贡布紧紧跟随。他必须跟得很紧,他的眼睛因为雪盲,看不清路。他必须让自己听得见王五洲的脚步声和粗重的呼吸。

    曲松林站住,打开摄影机。镜头前一片模糊。影影绰绰的雪坡,两个挣扎着前行的模糊身影。曲松林操纵摄影机时,放下了冰镐,这使他的身体失去了支撑。当他重新迈开步子时,趔趄一下,身体倒地,他惊呼一声,顺着冰坡迅速下滑。

    王五洲听到这声惊呼,下意识地把冰镐猛一下插进身前的冰雪中,并将整个身体扑了上去。

    曲松林继续下滑,绷直的结组绳猛然一顿,王五洲手下的冰镐险些被拔了出来。

    多杰贡布也被绳子拉倒。他倒下时,奋力扑在了王五洲身上,两个人的体重,才使松动的冰镐又插回了地面。

    曲松林一只手紧抓着摄影机,头冲下挂在悬崖边缘。

    上面传来喊声:“抓紧绳子,不要松手!”

    曲松林嘶哑着嗓子:“把摄影机拉上去,不要管我了!”

    “不行,老曲,坚持住!”

    “我不行了。你们两个一定要上去啊!”

    上面没有回音,似乎默认了他的决定。

    但结组绳紧紧地绷着,曲松林一手紧抓摄影机,另一只手试图解开拴在腰间的结组绳,却怎么也解不开。何况,要是绳结解开,摄影机也会同他一起坠落深谷。

    “曲松林!曲松林!”上面又传来了喊声。

    曲松林的声音都带上了哭腔:“想死都不行啊!你们拉吧。”

    他横着身子,奋力用脚上的冰爪踢开冰面,找到一个支撑点,把倒悬的身子正了过来。

    曲松林松了一口气:“好了,你们拉吧。”

    但是,无论上面怎么用力,绳子都纹丝不动。曲松林也感觉不到一点点上升的力量。

    王五洲让多杰贡布把稳冰锥,自己顺着绳索,在冰坡上摸索而下。原来,是保护绳深深地嵌入一道岩缝中,紧紧卡住了。王五洲试图把绳索从岩缝中拉起来,但没有丝毫作用。

    曲松林绝望地闭上眼睛。

    一条绳子从上面悬垂下来,在曲松林面前摇摆。

    曲松林试图把摄影机绑上,一只手不行,但悬坠在半空中的他又无法腾出两只手来。

    王五洲:“老曲,抓住绳子!”

    曲松林:“摄影机怎么办?”

    王五洲沉默。

    曲松林:“你快想个办法!”

    王五洲:“人重要还是机器重要?!”

    曲松林用尽力气用脚在陡峭的冰面上又踢出一个支点,支撑着身体尽力向上。终于接近了王五洲。他把摄影机推到王五洲手边,王五洲不接。王五洲把绳子递到他手上。

    曲松林:“队长说过,摄影机就是性命……我们要用摄影机证明中国人登上了峰顶。”

    王五洲:“没有人,怎么登上峰顶?老曲,十几个人冲顶,死的死、伤的伤,眼下就剩我们三个人了,不上去,对不起他们啊!”

    曲松林:“为这机器,已经牺牲一个同志了!”

    王五洲:“多一个人,就多一分登顶的希望。我是代理队长,我命令你扔掉机器!”

    曲松林松手,腾出手来抓住绳索,摄影机从他手上滑落坠下了深谷。机器下落,和山壁碰撞,发出巨大的回响。

    王五洲:“曲松林!曲松林!”

    曲松林在下面声音微弱:“摄影机掉下去了。”

    当他脱离危险时,三个人都倒在了山脊上什么话都没有,只有粗重无比的喘息。

    王五洲翻身起来,摸索着检查了曲松林腰间的绳子,又手持着冰镐继续前进了。

    好一阵艰难的攀登,意识模糊、反应迟钝的他们只是在机械地挪动脚步。

    终于,王五洲一脚踏空,上坡的路从脚下消失了。他摔倒了,摔在山的另一边。

    “下坡?怎么下坡了?”王五洲躺在地上问。

    多杰贡布和曲松林也都爬上了峰顶。那就是一块两米见方的冰雪地面。两个人跪在地上,伸出手向着四面摸索。确实,每一面都是下坡再没有往上的地方了。

    两个人把跌在峰顶另一边的王五洲拉回到峰顶上。

    他们都拉下氧气面罩。

    “真的上来了?”

    “真的上来了!”

    “我们登顶成功了?”

    “我们登顶成功了!”

    三个人拥抱到一起。臃肿的登山服、背上的登山包和氧气瓶并不能让他们真正完成拥抱的动作。

    虽然没有人会看见,甚至星光稀薄的天空也不能看见,但他们仍然展开了五星红旗。风中,旗帜猎猎振动,三个人齐声呼喊:“万岁!祖国万岁!”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交代攀登珠峰的具体时间,说明这个时间具有重要意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B . 曲松林不断提及“摄影机”,并为保护“摄影机”而不惜牺牲生命,因为在攀登者的心目中个人荣誉高于生命。 C . 曲松林脱离危险后,三个人都倒在山脊上,什么话都没有说,此时无声胜有声,更能让读者感受到攀登者经历生死后的复杂心情。 D . 小说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星光,形成了呼应关系,但是作用和意义并不相同,引人深思。
    2. (2) 文中画线语句富有特色,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3. (3) 小说以“攀登者”为题,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2022高一下·南充月考) 文言文阅读

    郭宗皋,字君弼,福山人。嘉靖八年进士。擢御史。十二年十月,星陨如雨。未几,哀冲太子 , 大同兵乱。宗皋劝帝惇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帝大怒,下诏狱 , 杖四十释之。历按苏、松、顺天。会廷推保定巡抚刘夔还理院事,宗皋论夔尝荐大学士李时子,谄媚无行,不任风纪,坐夺俸两月。

    二十三年十月,寇入万全右卫,抵广昌,列营四十里。顺天巡抚朱方下狱,擢宗皋右佥都御史代之,寇已去。宗皋言:“密云最要害,宜宿重兵。乞敕马兰、太平、燕河三屯岁发千人,以五月赴密云,有警则总兵官自将赴援。居庸、白杨,地要兵弱,遇警必待部奏,不能及事。请预拟借调之法,令建昌三屯军,平时则协助密云,遇警则移驻居庸。”俱报可。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故事,京营岁发五军诣蓟镇防秋。宗皋请罢三军,以其犒军银充本镇募兵费。又请发修边余银,增筑燕河营、古北口。帝疑有侵冒,令罢归听勘。既而事得白。寻进兵部右侍郎,总督宣、大、山西军务。

    俺答三万骑犯万全左卫,总兵官陈凤、副总兵林椿与战鹞儿岭,杀伤相当,宗皋坐夺俸。明年再犯大同,总兵官张达及椿皆战死,宗皋与巡抚陈耀坐夺俸。给事中唐禹追论死事状,因言全军悉陷,乃数十年未有之大衄。帝乃逮宗皋及耀,各杖一百,耀遂死,宗皋戍陕西靖虏卫。

    隆庆改元,从戍所起刑部右侍郎,改兵部,协理戎政。旋进南京右都御史,就改兵部尚书参赞机务。给事中庄国祯劾宗皋衰庸,宗皋亦自以年老求去,诏许之。万历中,再存问,岁给廪隶。十六年,宗皋年九十,又遣行人存问。是年卒。赠太子太保,谥康介。

    (选自《明史·郭宗皋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B . 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C . 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D . 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薨”本称诸侯之死,后世也称皇帝的高等妃嫔、皇子、公主、贵族或官员之死。 B . 诏狱,奉皇帝命令拘捕犯人的监狱。明代的锦衣卫拥有自己的监狱,称诏狱。 C . 夺俸,官吏因过失而被罚扣俸禄。俸即俸禄,指官吏每年或每月得到的薪金。 D . 兵部,古代官署名,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郭宗皋直言进谏,不畏强权势力。他上疏规劝皇帝要改善为政的方法,被杖四十;众臣推举保定巡抚刘夔时,他极力陈说刘夔劣迹。 B . 郭宗皋善于思考,常有独特见解。在密云等地的驻兵方式和在蓟镇的边防事务等方面,他都提出了新的建议,这些都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认可。 C . 郭宗皋受到追责,戍守陕西边塞。鹞儿岭一战无胜果,大同一战总兵张达等战死,都使他受到处罚,后来他又受到朝廷追责,被贬为陕西靖虏卫。 D . 郭宗皋致仕还乡,备享朝廷恩荣。他告老还乡后,皇帝屡次派人前来问候,并送给他粮食和仆人;在他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太保,赠谥号康介。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宗皋劝帝惇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

      ②帝疑有侵冒,令罢归听勘。既而事得白。

  • 5. (2022高一下·南充月考) 古代诗歌阅读

    梁园吟(节选)

    李白

    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

    舞影歌声散渌池,空余汴水东流海。

    宋中十首(其一)

    高适

    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

    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

    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

    注:①枚马:指汉代辞赋家枚乘和司马相如。

    1. (1)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诗先以反诘语气感慨一代名王梁孝王宫室已成陈迹,接着悲叹昔日上宾枚乘、司马相

      如业已作古,不见踪影。 B . 高诗开篇力赞昔日梁孝王门下兴盛之极,策士门客富于才智,与李诗起笔情感基调极为

      相似,都是在讴歌古人。 C . 李诗“舞影”二句将渌池、汴水等永恒的事物与易于消歇的舞影歌声相对举,将人世飘

      忽之意表现得十分浓足。 D . 高诗一“唯”字串起篇末十五个字,与诗歌前两句的内容形成了今昔之间的对比,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 (2) 同为咏叹梁园的怀古诗,两首诗主要采用的表现手法分别是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6. (2022高一下·南充月考) 名篇名句默写
    1. (1) 《论语》中认为花言巧语伪善的人,“仁德”是不会多的,即:
    2. (2) 《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
    3. (3) 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2022高一下·南充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Ⅰ

    10月30日,2021年轮椅冰壶世锦赛在“冰立方”圆满落幕。中国队和瑞典队_________9局,最终凭借队长王海涛的完美传击以5:3获胜,中国队第二次将世锦赛金牌收入囊中。

    北京冬奥会冰壶场馆“冰立方”是由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游泳馆“水立方”改造而成的。从“水立方”到“冰立方”,本次赛事迎来场馆转型后的首场国际大赛,进行了一次对场馆的全面检验。此次赛事是“相约北京”系列冬奥测试赛中唯一一项世锦赛赛事,轮椅冰壶也是唯一的冬残奥会测试项目。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_______的服务,是场馆运行团队的重要任务。无障碍坡道、集装箱更衣室__________,考虑周到,堪称“样板工程”;加宽检测门、低位服务台让运动员感到暖心。此外,食宿保障也充分体现出东道主的贴心,对有需求的运动员进行个性化供餐,房间里还配备了两床被褥和电暖气。场馆运行团队后勤副主任杨奇勇介绍,场馆已经进行了3次完整的“水冰转换”,各项设施运作顺畅,符合冬奥会、冬残奥会标准,团队配合也很流畅,我们对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______________。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奋战       无微不至       别具匠心       充满信心 B . 奋战       关怀备至       设计精巧       胸有成竹 C . 鏖战       关怀备至       别具匠心       胸有成竹 D . 鏖战       无微不至       设计精巧       充满信心
    2. (2)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从“水立方”到“冰立方”,迎来了场馆转型后的首场国际大赛,本次赛事进行了一次对场馆的全面检验。 B . 从“水立方”到“冰立方”,本次赛事迎来场馆转型后的首场国际大赛,这是一次对场馆的全面检验。 C . 从“水立方”到“冰立方”,场馆迎来了转型后的首场国际大赛,本次赛事是对场馆的一次全面检验。 D . 从“水立方”到“冰立方”,场馆迎来了转型后的首场国际大赛,进行了一次对场馆的全面检验。
    3. (3)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冰立方”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时代楷模”张桂梅无私奉献,改变了贫困地区女孩失学辍学的现状。 B . 有几个“慈样”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C . 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己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D . 保障数据安全,应首先给数据的掌控者套上“紧箍咒”。
  • 8. (2022高一下·南充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Ⅱ

    儒家不仅关心什么该做,而且关心什么不该做。换言之,    ①    , 也关心“负面清单”。“正面清单”    ②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这正是儒家核心思想的体现;“负面清单”坚守儒家道德底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希望人要有约束和规范。不仅如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不想做的事,不要强加别人。

    现实生活中,面对这些“正负清单”,我们应在明辨审视之后持有坚守之态,方能让自己活得更心安神定。但是现实生活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世殊事异,遵循这些“正负清单”不能按一个固定的“操作手册”机械执行,而要    ③    。与时俱进也是一种大智慧。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我们应怎样对待“正负清单”?请根据第二段内容简要概括。要求:运用对称句式,总字数不超过20字。
四、写作(60分)
  • 9. (2022高一下·南充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晨光熹微,迎来的是黑夜后的光明;灯火点点,带来的是寒冷中的温暖;钻木取火,微光中升腾起人类的文明。从自然到社会,从个体到群体,总有一道微光陪伴我们前行……请以“那道微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内容充实,感情真挚;②综合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