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29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

更新时间:2022-03-31 浏览次数:168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4九上·遵化期末)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经济改革,但成效都不大,其根本原因是没有(   )
    A . 纠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偏差 B . 改进新经济政策不足之处 C . 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 . 实行多党执政的政治体制
  • 2. (2021·盐城) 某战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伤亡近百万入,故有“绞肉机”“屠场”之称,这场战役发生在(   )
    A . 萨拉热窝 B . 凡尔登 C . 斯大林格勒 D . 珍珠港
  • 3. (2021·盐城) 观察下图,下列主题最适合  ▲  处的是(   )

    A . 凡尔赛体系的出现 B . 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C . 一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形成 D . 二战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 4. (2021·泸县) 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带任何功能性定位;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务的原因、意义等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16~17世纪,莎士比亚创作了《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作品 B . 1688年,英国议会作出决定,应请玛丽和威廉入主英国 C . 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D . 1917年11月7日,俄国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攻占冬宫
  • 5. (2023·珠海模拟) 陈独秀在1919年5月4日出版的《每周评论》上写道:“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他的话是针对(   )
    A . 《九国公约》的签署 B .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 . 《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D . 北洋政府时期尊孔复古逆流
  • 6. (2023九上·鲁甸期末) 苏联到卫国战争前夕,电站占全国固定动力设备的73%,工作机器的电气系数达到82%,修筑了几千千米铁路和开凿了运河等大型工程,在荒凉的东部建立了新的工业区。这反映了苏联(   )
    A . 商品经济繁荣 B . 工农业协调发展 C . 国际地位提高 D . 工业化成就突出
  • 7. (2021·武威)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一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美国医治“感冒”的有效药方是(   )
    A . 斯大林模式 B . 新经济政策 C . 罗斯福新政 D . 法西斯专政
  • 8. (2023九下·湘潭模拟) “它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材料中的“它”指(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新经济政策 C . 苏联模式 D . 农业集体化
  • 9. (2021·毕节) 在古罗马神话里,“阿芙乐尔”是司晨的女神,她唤醒人们,送走黑暗,迎来光明。1917年11月7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迎来的光明是(   )
    A . 《共产党宣言》发表 B . 二月革命胜利   C . 巴黎公社政权建立 D . 十月革命胜利
  • 10. (2023·黄江一模) 在列宁的领导下,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这次革命被称为(   )
    A . “光荣革命 B . “十月革命” C . “二月革命” D . 巴黎公社
  • 11. (2024九下·厦门月考) 1918年,面对国内外敌人的勾结,苏联红军唱着“一起去参军,勇敢地去作战,为苏维埃政权……”,纷纷奔向杀敌战场。红军战士积极参战是为了(   )
    A .   抵御普奥联军进攻 B .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 . 反抗临时政府镇压 D . 捍卫十月革命成果
  • 12. (2021九上·揭西月考)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召开巴黎和会。经过五个多月的激烈争吵和相互妥协,1919年6月28日,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   )
    A . 《凡尔赛条约》 B . 《九国公约》 C . 《开罗宣言》 D . 《北大西洋公约》
  • 13. (2023九下·岳阳模拟) 为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苏俄政府开始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   )
    A . 新经济政策 B . 两个五年计划 C . 赫鲁晓夫改革 D . 戈尔巴乔夫改革
  • 14. (2021·荆州) 1921年4月,苏维埃俄国政府宣布1921~1922 年向农民征收的粮食税额为2 . 4亿普特,这比以前制定的余粮征集额减少了1.83 亿普特。苏维埃俄国粮食税的实施(  )
    A .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 . 推进了农业集体化 C . 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 D . 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 15. (2023九上·腾冲期中)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给参战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的事件是(   )
    A . 三国同盟的形成 B . 三国协约的建立 C . 萨拉热窝事件 D . 凡尔登战役
  • 16. (2021·临沂) 苏维埃俄国于1921年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内容包括: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这表明(  )
    A . 苏维埃政府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 B . 社会主义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 C .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上相同 D . 社会主义建设策略具有灵活性
  • 17. (2024九下·深圳模拟) “初期的强制措施给农业生产造成了破坏,粮食总产量在1931-1932年出现下降,经历1933-1937年的增长,在1937年达到俄国历史上的最高点。从1938年又开始下降,1940年的总产量比1928年仅有10%的增长。”材料体现的是(    )
    A . 苏维埃政权的措施与意义 B . 经济大危机的蔓延与缓解 C . 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与效果 D . 二战后苏联的改革与变化
  • 18. (2021·怀化) 1914年之前,整个欧洲都弥漫着一股不安全感,许多人都预感到战争难以避免。这场不可避免的战争是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 莫斯科保卫战 C . 第二次世界大战 D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 19. (2024九下·东台模拟) “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该材料主要说明苏联模式(   )
    A . 侧重工业化,忽视了民生幸福 B . 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C . 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D . 导致苏联农业生产落后
  • 20. (2021·湘潭) 1921年,苏很政府以根食税代普余粮征集制,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这反映了当时苏俄正在实施( )
    A . 新经济政策 B . 斯大林模式 C . 赫鲁晓夫改革 D . 戈尔巴乔夫改革
  • 21. (2021·绵阳) 一战期间,大量青年参战导致劳动力短缺,于是法国在华招募15万华工。在此背景下,蔡和森、邓小平等青年踏上了赴法“勤工俭学”之路。这一行动(   )
    A . 提升了法国的技术水平 B . 扩大了中国青年的视野 C . 改变了欧洲战场的走势 D .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22. (2022·广东一模) 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出现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为此苏联开始大规模地把农民的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由此可知,它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B . 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C . 服务于工业化需要 D . 调整农轻重产业比重
  • 23. (2021·攀枝花) 1917年俄国的一场革命后,君主专制统治结束,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权。这场革命是(   )
    A . 二月革命 B . 四月革命 C . 七月革命 D . 十月革命
  • 24. (2021·眉山) 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苏联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一号”进入太空,后安全返回地面。这些成就 取得主要得益于(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市场经济体制 C . 新经济政策 D . 苏联模式
  • 25. (2021·烟台) 1920年底,俄国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但没有收缩,却反而被加强,结果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为此,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   )
    A . 新经济政策 B . 国家工业化 C . 农业集体化 D . 苏联模式
  • 26. (2021九上·揭西月考) 马克思曾预言,觉悟的工人阶级会以某种方式夺取政权,然后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国家,将马克思的预言变成现实的是(   )
    A . 法国大革命 B . 1861年改革 C . 巴黎公社 D . 十月革命
  • 27. (2021·潍坊) 托尔斯泰对甘地说:您所研究的“消极反抗”问题,具有最高价值,不仅是对印度,而且是对于全人类。这说明托尔斯泰和甘地都反对( )
    A . 启蒙运动 B . 农业集体化 C . 暴力革命 D . 养老金制度
  • 28. (2024九下·花溪月考) “和约的制定者是在恨、贪、惧的氛围中集合于巴黎的。他们怀恨敌人,贪婪殖民地和赔款,恐惧布尔什维主义。”“和约”签订的背景应是(   )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B . 德国法西斯上台 C . 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D . 苏联模式形成
  • 29. (2021·包头) 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这说明,新经济政策(   )
    A . 优先发展重工业成效显著 B . 强化计划经济体制 C . 适应了苏维埃俄国的国情 D . 导致资本主义复辟
  • 30. (2021·营口) “普林西普的左轮手枪在决定性的天——1914年6月28日——发出的枪声传遍了全世界,枪声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   )
    A . 三国同盟的形成 B . 三国协约的形成 C .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D . 萨拉热窝事件
  • 31. (2024九下·佳木斯模拟) 杜德在《今日印度》中写道:”他把我们吓了一大跳!他的计划使我们把监狱塞满了。决不能永远逮捕人民,你也知道一何况他们有三亿一千九百万人。要是他们竟采取了他的下一步而拒绝纳税呢!天晓得我们要怎么样了!”“他”是(   )
    A . 甘地 B . 玻利瓦尔 C . 章西女王 D . 圣马丁
  • 32. (2024九上·期末) 《凡尔赛条约》的缔结者之一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曾说:“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下列对《凡尔赛条约》的理解与劳合·乔治表达的观点不符合的是(   )
    A . 调整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 B . 条约带有明显的分赃性质 C . 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D . 条约体现了大国强权色彩
  • 33. (2021·娄底) 俄国苏维埃政权在采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尝试失败后,转而利用市场、商品、外资等方式维护工农联盟,巩固苏维埃政权。这表明苏俄政府正在推行(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新经济政策 C . 农业集体化 D . 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
  • 34. (2021·黄石) 1928~1937年,苏联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苏联的工业建设成就(   )
    A . 是实施战时共产主义的结果 B . 是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结果 C . 为战胜法西斯奠定物质基础 D . 带动了苏联农业高速发展
  • 35. (2024九下·仁寿月考) 有人认为,对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怎么评价也不过分:既不因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而黯然失色,也不因苏联的解体而蒙上厚厚的灰尘。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 .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B . 俄国是较早实行资产阶级改革的国家 C .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 . 十月革命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 36. (2021·百色) 下表为1920年和1925年苏俄(联)粮食等部分经济指标,造成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20年

    1925年

    粮食(万吨)

    4.519

    95.7

    牛(万头)

    2.250

    102.5

    猪(万头)

    1.750

    104.3

    A . 农奴制度的废除 B . 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C . 斯大林模式推动 D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 37. (2021·广东) 如表可知(   )

    欧洲主要国家国防预算表(单位:千万英镑)

    德国

    奥匈帝国

    意大利

    英国

    法国

    俄国

    1890年

    2.88

    1.28

    1.48

    3.14

    3.74

    2.9

    1914年

    11.08

    3.66

    2.82

    7.68

    5.74

    8.82

    A .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极不平衡 B . 军备竞赛促成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C . 争夺世界霸权引发列强军备竞赛 D . 两大军事集团国防预算相差无几
  • 38. (2024九上·景县期末) 下列对下表所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渊源(部分)

    观点1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观点2

    欧洲两大军事对抗组织的出现

    观点3

    德国的崛起与欧洲各国的军备竞赛

    观点4

    巴尔干危机埋下战争祸根

    A .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军事对抗 B . 英国与德国矛盾的激化 C . 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D . 欧洲各国开展军备竞赛
  • 39. (2023九上·路北期末) 1907年《英俄协约》签订。学者蒙格指出,英国与俄国缔约的主要动机“是改变欧洲的力量对比,尤其要加上一个对付德国的砥码”。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   )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B . 经济大危机的根本原因 C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 . “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二、材料分析题
  • 40. (2021·湖南) 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国发展史上都注重发展农业,改善民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滋味吧!”

    ——俄罗斯的长篇小说《切温古尔》

    材料二  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的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到1952年底,大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  说凤阳,道风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包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

    ——凤阳花鼓戏文

    材料五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了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改变这种情况,1921年苏俄在农业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2. (2) 材料二是美国历史上哪次改革在农业上的整顿?这次改革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到1952年底广大农民能够成为土地的主人,得益于党和政府采取的什么措施?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在风阳包产到户成功尝试后,什么制度逐步在我国农村地区全面推开?
    5. (5) 综合上述材料,我国在制定农村政策时应遵循的依据是什么?
  • 41. (2021·长沙)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后果是欧洲霸权地位的衰落以及美国和俄国影响的加强。战后,英法等传统大国希望以胜利者的姿态主导新的国际秩序,于是,全球性的大国协调开始了……《凡尔赛和约》及随后签订的各项条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缔结和约“与其说是协商解决,倒不如说更像法庭上的判决”,因此,凡尔赛体系带来的将不会是永久的和平,而将是新的、更大的危机和冲突。

    ——摘编自曹胜强《现代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标志着这一潜在秩序的瓦解。……两大国家集团的对抗和冷战主导了战后国际关系。这是一种非战非和的状态。我们或许可以争辩,两极格局究竟导致了全球的动荡和不安,抑或发展起一种稳定机制。毕竟世界出现了某种稳定状态——至少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爆发。

    ——(美)理查德.W.布利特等《20 世纪全球史》

    材料三:在20世纪40—50年代,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经常被苏联一票否决,而在今天“新的世界秩序”中,倒是美国经常使用它们的否决权。从不需要否决权到依赖否决权,说明美国地位不提反降。

    ——张世鹏编译《全球化与美国霸权》

    1. (1) 材料一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后果是什么?在这次全球性大国协调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引发了国内的哪一爱国运动?结合《凡尔赛和约》内容,概述凡尔赛体系为什么不能带来永久的和平?
    2. (2) 材料二中的“非战非和的状态”是对哪一政策的描述?两极格局使世界出现了某种稳定状态,中国利用这一契机,在外交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3. (3) 根据材料三分析,美国地位不提反降的情况下“新的世界秩序”会如何发展?
  • 42. (2021·新疆)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叶,中国和日本被迫敞开国门,接受西方的商人、传教士、领事和炮舰。这两个远东国家都受到了根本的影响,不过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

    ——摘编自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认为,苏联经济远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落后,苏联应该摒弃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的工业化速度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1. (1) 为应对“被迫敞开国门”,19世纪中叶,中日两国政府各采取了哪一举措?中国的举措在历史上的地位是什么?
    2. (2) 苏联选择的“工业化道路”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当时发挥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3. (3) 僵化了的“苏联的模式”造成了怎样的结局?中国“改革"之后,探索的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是什么?
  • 43. (2021·临沂)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迈克尔·法拉第是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也是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生于一个贫苦铁匠家庭,仅上过小学。1831年,他作出了关于电力场的关键性突破,永远改变了人类文明。他被称为“电学之父”。

    ——摘编自《科普中国网》

    材料二:爱迪生8岁上学,但仅仅读了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从此以后,他的母亲是他的“家庭教师”。爱迪生的文化程度极低,对人类的贡献却这么巨大,这里的“秘诀”是什么呢?他除了有一颗好奇的心,一种亲自试验的本能外,就是他具有超乎常人的艰苦工作的无穷精力和果敢精神。

    ——摘编自《爱迪生传》(2004年3月1日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1. (1) 材料一中的科学家“关于电力场的关键性突破”是指他作出的什么贡献?哪种机械进入生产领域之后,电力才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
    2. (2) 材料二中的历史人物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作出了许多巨大贡献,请举出其中的一项。从材料一、二中,可以看出这两位历史人物有何突出的共同点?
    3. (3) 上述历史人物的贡献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什么时代?在该时代,国际秩序或世界格局发生了两次重大变化,其中第一次重大变化后建立的国际秩序的名称是什么?
三、综合题
  • 44. (2021·无锡)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适时。请列举下列历史人物。
    1. (1) 他领导美国赢得了独立,他被认为是“战争中的第一人,和平中的第一人,同胞心中的第一人”。他是:
    2. (2) 他几乎横扫欧洲大陆,最后兵败滑铁卢,他主持制定的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典范。他是:
    3. (3) 一战后,他领导印度人民抓起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他是:
  • 45. (2021·达州) 根据提示将以下内容补充完整:
    1. (1) 文艺复兴时期,以现实人物为主题,人物形象神态自若,嘴角含着一丝微笑的代表作是
    2. (2)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组织名称)起草的纲领。
    3. (3) 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并为胜利后指明奋斗方向的党的重要会议是
    4. (4) 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从而引发了
    5. (5)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从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6. (6)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个“诗篇”是
四、论述题
  • 46. (2021·绵阳)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2年5月20日,林肯签署了法案,规定:年满21岁的合众国公民,未曾持械反抗合众国政府者,自1863年1月1日起,只需交纳10美元登记费,即可领得160英亩土地;在此土地上耕种5年后即可领取土地执照而成为所有者。

    一一摘编自《美国通史》

        列宁1921年采取这一政策:农民在向国家缴纳均占其产量的12%的实物税之后,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

    ——摘编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在经济领域实施的政策。

    政策

    作用

    打土豪、分天地;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一五计划;国企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经济特区;对外开放格局形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为经济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林肯和列宁采取的政策。并分别说明其实施目的。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制度创新”的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通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