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滁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2-04-24 浏览次数:4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1高二下·滁州期中) 有学者指出,西周中央王朝对诸侯的分封和对卿大夫的册命,都体现了“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的原则与特征,但只要“本大末小”的局面发生大的改变,情势与以往就会有大的不同。该学者意在说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    )
    A . 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局面 B . 强化了中央与诸侯国的关系 C . 隐含着使王权走向衰微的因素 D . 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权力结构
  • 2. (2021高二下·滁州期中) 与周代相比,春秋时期“民”的地位进一步提升,统治者从对天的崇拜中脱离出来。《左传·桓公六年》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又《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言“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这表明(    )
    A . 统治阶层对社会治理持理性态度 B . 民的尊崇与鬼神的崇拜互相交织 C . 民的地位与鬼神的地位分庭抗礼 D . 鬼神成为了国运衰落的罪魁祸首
  • 3. (2021高二下·滁州期中) 有学者指出,从思想专制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和阶级属性来看,秦王朝的这一举措是有一定的政治合理性的。但是,秦朝思想专制在强调其政治性的同时,却忽视了非意识形态性,即思想性和教育性。材料意在表明秦朝思想专制(    )
    A . 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B . 契合了强化专制统治的需要 C . 导致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D . 忽视了意识形态的教化功能
  • 4. (2021高二下·滁州期中) 据《后汉书》载,东汉建武年中,张堪为渔阳郡(今北京密云县西南)太守,与狐奴(今北京顺义)开稻田八千余顷,助民耕种,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由此可推知东汉时期(    )
    A . 北方农业生产领先于全国 B . 铁犁牛耕推广至边远地区 C . 政府重视农耕经济的发展 D . 边疆地区的经济得到开发
  • 5. (2021高二下·滁州期中) 中唐以后,除了有翰林“内相”,还有退任宰相之职改做节度使仍享有宰相荣誉之衔或者更多由地方权势强大的节度使出任宰相的“使相”。安史之乱后,平定战乱的功臣继续被分封到地方出任节度使,同时在朝内依然持有权力。这一现象反映了唐中期以后(    )
    A . 中央集权制走向衰落 B . 相权不断分化君权得到强化 C . 中央决策机制的完善 D . 地方行政体制不断得到优化
  • 6. (2021高二下·滁州期中) 宋代士大夫阶层的休闲选择较之唐代大大丰富,渐趋形成一种细致、精雅的休闲格调。且休闲主体逐渐扩大到社会各个阶层。这些带有文人色彩的休闲活动充斥于市井,相互交织成一幅惬意安闲的画卷。这一现象体现了(    )
    A . 社会休闲文化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 B . 市民文化发展改变了社会等级秩序 C . 民间和士大夫阶层文化价值观趋同 D . 雅俗共赏的文化受到全社会的认同
  • 7. (2021高二下·滁州期中) 元代推行行省制,设河南行省统辖黄河以南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但在黄河下游则以沂蒙山南麓为界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相邻;将江西、广东合为江西行省,治所在南昌;将湘、鄂、桂并入湖广行省,治所设于武昌。这一规划和设置(    )
    A . 体现了“山河形便”的做法 B . 打破地理界限加强中央集权 C . 保障了蒙古贵族的统治特权 D . 是对南宋统治区实施的特殊政策
  • 8. (2021高二下·滁州期中) 明代汪天锡辑录的《官箴集要》中特别强调,为官对上不欺君,对下不欺民,否则即为“滥官污吏”,要求“为政者,必信为主”,把忠诚、诚信放在第一位。这一说法(    )
    A . 体现了传统儒学对政治的影响 B . 表明了对官员思想教育的重视 C . 表达了民众对统治阶层的述求 D . 符合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 9. (2021高二下·滁州期中) 雍正五年(1727),闽粤督抚奏请闽粤两省帆船贸易的合法出洋港口定在厦门与虎门获准,福建省的商船进入乾隆朝后仍然只准在厦门港出洋。而至乾隆四十九年(1784),福建省的商船可不再集中到厦门挂验,乾隆五十三年增辟闽江口五虎门与台湾淡水八里岔的对渡航线。这一变化体现了(    )
    A . 清政府对出洋港口的限制日渐松弛 B . 清朝时期对外贸易集中于闽粤两地 C . 清政府释放出取消“闭关”的信号 D . 民间对外贸易繁荣影响了政府决策
  • 10. (2021高二下·滁州期中) 下图为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后部分通商口岸分布示意图,由此可得知这一时期(    )

    A .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 B . 列强侵华方式以资本输出为主 C . 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 D . 中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运动
  • 11. (2021高二下·滁州期中) 武昌起义后,孙中山从美国途经欧洲回国,在法国巴黎发表谈话,更加明确地宣称:“中国革命之目的,系欲建立共和政府,效法美国总统制。”但是,清帝退位之后,为避免接任临时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擅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终确定中国的政体是“责任内阁制”。这一变化( )
    A . 表明革命派的立场不坚定 B .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妥协性 C . 为确保革命胜利果实的变通 D . 最终导致政治民主化的失败
  • 12. (2021高二下·滁州期中) 下表为新文化运动时期主要代表人物的部分履历,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陈独秀

    1902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学  

    1907年赴法国考察研究

    蔡元培

    1902年赴日本考察,1907年赴德国访问  

    1912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

    胡适

    1910年赴美国留学

    李大钊

    1913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鲁迅

    1902年留学日本

    A . 受日本文化的影响多于欧美国家 B . 对中西文化的态度具有极端倾向 C . 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和碰撞 D . 面向的群体主要为知识精英阶层
  • 13. (2021高二下·滁州期中) 中共“一大”代表的职业大多是编辑、记者、教师、学生等。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教育救国、实业救国,到三民主义再到无政府主义倡导的绝对自由,“一大”代表群体都依次深浅不同地崇拜过、学习过、研究过,甚至实践过。这一探索过程体现出的社会发展趋向应是( )
    A . 两大社会矛盾正趋于汇流 B . 革命统一战线的分化加速 C . 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D . 从效法欧美转向以俄为师
  • 14. (2021高二下·滁州期中) 1933年五六月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运动大会召开,运动会上军民互动,同场竞技。毛泽东为运动会题词“锻炼工农阶级铁的筋骨,战胜一切敌人”,还担任乒乓球裁判,朱德与士兵、百姓一起打排球。这次运动会(   )
    A . 巩固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B . 表明中共的工作重点转向改善生活 C . 是敌后根据地得到巩固的表现 D . 利于鼓舞红军和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
  • 15. (2021高二下·滁州期中) 下图是1933年和193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主要成分比例情况。这一变化(    )

    A . 抗日根据地经济发展迅速 B . 中国共产党根据时局调整了策略 C . 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D . 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 16. (2021高二下·滁州期中)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主持的企业内迁,不是由于“经济之手”的推动主动进行的,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靠“战争之手”推进的,因而具有强烈的战时性。抗战结束后,随着国民政府还都南京,西南大后方重心地位不复存在,经济变迁也就此结束。这一局面导致(    )
    A . 近代中国经济转型的失败 B . 西南民族工业的发展受阻 C . 中国工业布局严重地域失衡 D . 西南地区经济迅速走向衰落
  • 17. (2021高二下·滁州期中) 普罗泰哥拉提出“知识就是感觉”,认为人类的知识来源于感觉,由感觉所得到的都是真理。因此智者运动越来越朝着玩弄技巧、热衷诡辩的方向发展,逐渐失去了开启智慧、解放思想的积极作用,反而腐蚀了社会风气,破坏了人们对真理的追求。这一现象体现了智者学派(    )
    A . 追求功利而忽视道德 B . 无法获得真正的真理 C . 缺乏理性过分追求个性 D . 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 18. (2021高二下·滁州期中) 雅典伯里克利时代,相当部分的国库收入用于修建雅典娜神庙和雅典卫城。这些建筑工程分成小批交由私人承包,其承包人有公民、有外邦人,也有奴隶。所给工价,三者并无区别。这表明( )
    A . 雅典社会较为开放 B . 外邦人的政治地位提高 C . 奴隶拥有人身自由 D . 公民与外邦人地位平等
  • 19. (2021高二下·滁州期中) 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3世纪,罗马法学家除了为罗马市民个人提供法律帮助外,他们中的许多人还曾担任过罗马裁判官或裁判官的法律顾问,而这就必然使得法学家法与裁判官法具有紧密的结合。这种结合(    )
    A . 促进了罗马法在实践中发展 B . 不利于罗马法理论完善发展 C . 导致罗马法律受到人为曲解 D . 激化了公民和自由民的矛盾
  • 20. (2021高二下·滁州期中)   16、17世纪伴随着海外殖民扩张的进一步发展,英国获取了巨大的利益。观察下面漫画,这一时期殖民扩张(    )

    A . 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 . 使重商主义政策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C . 促使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D . 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条件
  • 21. (2021高二下·滁州期中) 发生于17、18世纪的欧洲思想启蒙运动推进了社会思维方式的改变:用理性去挑战宗教神权和世俗王权,由此在全社会引申出另一种思维:提高机械技艺的地位,使之与自由技艺同等重要。这体现了(    )
    A . 思想解放推动了技术革命的进程 B . 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结合为一体 C . 科学的发展促进了技术不断发展 D . 社会思维的改变得益于技术进步
  • 22. (2021高二下·滁州期中) 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他这行为开创 了内阁得不到议 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例。1784年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乃继续任职,他的做法也成为惯例。这说明英国( )
    A .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 . 当时君主立宪制尚未真正确立 C . 内阁和议会实行分权制衡 D . 政治制度 在渐进性变革中发展
  • 23. (2021高二下·滁州期中)   19世纪中期的德国,贵族和资产阶级男士都穿着昂贵的黑色或者深灰色的西装,有部分贵族被工业财富所诱惑,不惜降低“身份”与工业家联姻,还有少数富人被封为贵族。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德国(    )
    A . 贵族与资本家走向联合 B . 拜金主义思想逐渐兴盛 C . 传统的等级秩序受冲击 D . 垄断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 24. (2021高二下·滁州期中) 杰克逊·波洛克(1912-1956)被称为世界艺术史上最重要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他的代表作是巨幅“滴色”画。他把笔尖浸入盛着通常颜料罐子中,然后把颜色滴到或甩到画布上,凭着直觉和经验从画布四面八方来作画。该类型的作品(    )
    A . 注重通过绚丽色彩表达内心情感 B . 意在表达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C . 强调走出画室捕捉光和色的变化 D . 否定理性注重自我情感表达
二、材料分析题
  • 25. (2021高二下·滁州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机构实行独立建制,不附属于其他部门或机构,并与其他政府机构具有平行的地位。在职权上,御史不理庶政,专督各级官吏,不受行政管辖,只对皇帝负责,独立行使监察权,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监察。但这种独立性,是基于皇帝控制之下的定范国的独立,是一种相对的独立。……这种监察体制有利于监察机构独立行使监察权,有利于防止地方势力的干扰,排除同级或上级行政长官的介入,从而提高了监察效率

    ——摘编自张晋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探析与启示》

    材料二  雅典还构建了一套预防权力集中的机制,如议事会的常设机构采取的是10个部落轮流当政的办法,议事会的负责人也由抽签决定,每天更换,任何人不得在一年中两次担任负责人。雅典陪审法庭没有专设法官,任何判决都由全体陪审员投票决定……雅典还通过公民大会、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实行“认可听证会”……“认可听证会”就是在公民大会上经常就国家重要公职人员的工作是否称职进行信任投票,不称职者,或被免职,或被撤职查办。

    ——摘编自张慧、张文伟《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特殊性分析》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说明其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雅典预防权力集中的措施。
    3. (3) 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古代东西方权力监督机制不同的主要原因。
  • 26. (2021高二下·滁州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又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孟子见梁惠王时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接着孟子向梁惠王讲了一番大道理,提出“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汉代董仲舒的“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成为后世儒者的至理名言。董仲舒在其《春秋繁露》中提道:“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朱熹甚至认为“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他的学生北溪先生陈淳更明确地说:“义与利相对而实相反,才出乎义,便入乎利,其间相去甚微。……义者,天理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因此,理学家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洪秀全设计的“人间天堂”,康有为规划的大同世界,谭嗣同的仁学理想,孙中山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以实现三民主义社会的蓝图,章太炎、朱执信等人对零星的社会主义思潮充满兴趣,李大钊等人一度崇尚无政府主义,这些都是对理想社会的构想与追求。为达到变革社会政治的目的,他们常常糅合中西文化,自觉不自觉地将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相混淆:康、梁等引进平等观念,比附于墨子的“爱无差等”,将西方议院制与中国古代明堂制相提并论;章太炎将现代地方自治看作明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翻版;孙中山则将自由与中国人的“自私”相等同。

    ——摘编自徐杨《传统社会心理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变革思想的制约》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朱熹等思想家的共同价值观及其目的,并分析该共同价值观对中国产生的长远影响。
    2. (2) 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孔孟等古代中国思想家相比,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价值观的特点,并说明此特点形成的原因。
  • 27. (2021高二下·滁州期中) 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不断觉醒,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增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般说来,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表现为民族意识的觉醒。何谓民族意识?有学者解释说:“民族意识,乃人民能巍然雄立于宇宙之要素,亦日民族自觉。简言之,即民族自知其为民族之谓。”民族意识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最基本的思想观念。正如周恩来所说:“因为中国是一个百年来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半殖民地国家,所以容易使我们产生爱国的民族观念,这是一个好的起点。”

    ——摘编自史革新《略议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四次觉醒》

    材料二  1843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设立租界等特权,谈判代表耆英等人认为“此系为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结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窒碍”。

    1876-1878年,郭嵩焘在担任驻英大使期间,提出废除领事裁判权。

    1919年2月,梁启超等人成立中国国民外交协会,提出废弃一切不平等条约、定期裁撤领事裁判权、收回租界等要求。

    ——摘编自《20世纪20年代知识界对不平等条约的认知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 (1) 据材料一,指出民族意识的内涵及推动近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主要因素。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领事裁判权和租界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国家主权意识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意识与维护国家主权关系的认识。
  • 28. (2021高二下·滁州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2年的议会改革,将选举权从身份资格转向财产资格,改革后的选民人数从总人口比例的2.5%增长到3.3%;中等阶级主体获得了选举权,进入到政权体系之中。英国的贵族寡头制度开始分崩离析,资本主义民主大厦的根基建立起来,用和平的渐进改革方式来推行政治民主化,演变成为英国的一种传统。改革大门一旦打开,就不可能再关上,英国在1867、1884和1918年继续进行了议会改革。

    ——摘编自刘金源《议会改革与英国的政治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如此状况的共和制度不是一个派别所理想的制度,而是当时各主要派别能够接受的政治制度。他们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现实,以及历史传统、王族血缘、派别利益,直至法律条文的措词和获得通过的可能性等。它们即使坚持着脑海中的信条,也必须脚踏实地维护着已经拥有的政治权益。因此,在谁也无法独占鳌头独断专行的情况下,彼此妥协成为唯一的出路。……由于宪法的残缺、矛盾和可变性,使人们有了对宪法作出重新解释的余地,宪法可以随着资产阶级各集团力量的消长进行灵活的变通,可以适应形势的变化而生存下来,无需彻底变更。中、小资产阶级又依照自己的愿望对宪法条文作了微小的修改。

    ——摘编自郭华榕《法国政治制度史》、沈坚《试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中的稳定因素》师创教片

    材料三  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俾斯麦政府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及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 (1) 据材料一概括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成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1875年宪法制定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俾斯麦政府进行社会立法的背景并做出简要评价。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