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 体外长有皮毛,胎生…………………………Q 类 1b 体外没有皮毛,卵生…………………………2 2a 体外长有羽毛,体温恒定……………………R 类 2b 体外无羽毛,体温不恒定……………………3 3a 表皮干燥,在陆地上产卵……………………S 类 3b 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4 |
|
A.碘和酒精 B.生石灰和水
C.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D.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①用紫外线、福尔马林等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
②规范作息,提高身体抵抗力
③对确诊病人进行隔离治疗
④去商场购物必须佩戴口罩
上述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填序号)
Ⅰ.取样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得到白色沉淀物甲和滤液A;
Ⅱ.往滤液A中加入一定量的呈中性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并过滤。得到白色沉淀物乙和滤液B;
Ⅲ.往滤液B中滴加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呈红色;
Ⅳ.取白色沉淀物乙,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发现有无色气体产生且沉淀全部消失。
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步:与乙握手后,甲清洗手,再用大拇指在1号培养基上按三下,盖上盖子。
第二步:与乙再握手后,甲不洗手,直接用大拇指在2号培养基上按三下,盖上盖子。
第三步:把两个培养皿同时放入培养箱中,在28℃条件下培养24小时,并观察。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A.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G物
B.将物体放入水(ρ水)并完全浸没,测出此时的浮力F浮 , 物体的密度表达式为(用G物、F浮和ρ水来表达)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1:NaOH;猜想2:Na2CO3;猜想3:NaHCO3;猜想4:NaCl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甲同学取2mL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无色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 | 猜想2、4不成立 |
乙同学取2mL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 产生气泡 | 猜想1不成立 |
【交流讨论】
①NaHCO3溶液显碱性,不会与氯化钙反应
②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为Na2CO3+HCl═NaHCO3+NaCl;第二步为:NaHCO3+HCl═NaCl+CO2↑+H2O
【继续探究】为进一步确定溶液的成分,丙、丁同学结合查阅的资料设计了如下方法:
丙同学方法:取2mL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钙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猜想成立。
实验方法:将2支针筒中等量等浓度且足量的稀盐酸全部注入大试管中,观察比较两气球最终大小,即可得出结论。则试管①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图丙是小金作出的小灯泡I-U图象。关于小灯泡的功率P与通过其电流的平方I2的关系。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最合理的是。
直接检验→除去干扰气体→转化装置→再检验→尾气处理
【模型应用】某混合气体由CO、CO2、SO2三种气体组成,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相关实验:
【查阅资料】①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②SO2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并能使其褪色;
③SO2能使氢氧化钡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CO和CO2均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实验研究】为验证这三种气体,同学们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事实与结论】通过实验验证了以上三种气体都存在。
实验次序 |
1 |
2 |
3 |
溶液的pH |
8 |
7 |
6 |
对应的滴入盐酸质量(g) |
37 |
40 |
43 |
①请写出第一组实验结束后溶液中的溶质 ▲ 。
②请计算样品中Na2CO3质量分数。(不考虑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
材料一:兵团地处新疆境内,该地气候类型为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特点:一是干燥少雨,二是日夜温差大,三是日照丰富。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7月平均气温22~26℃,白天较热,最高气温达49.6℃,沙质土壤不易板结。
材料二:兵团官兵充分利用自动滴灌技术。即在植物根部铺设水管,在水管侧开孔配上微型开关,让水流通过滴头,将植物所需清水及肥料准确送至植物根部。由于植株间不能供应充足的水分,杂草不易生长。
结合上述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兵团能兼顾节水的同时,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