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河西区新华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4月...

更新时间:2022-05-24 浏览次数:41 类型:月考试卷
一、    (9分)
  • 1. (2022高三下·河西月考)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漏窗为中国园林普遍采用,仅苏州园林的漏窗就有千余种。漏为透,一窗一洞天,气息贯通,使隔帘风月,墙外风烟,_______________。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与中国独有的生活美学_______________。而窗是园林的“眼睛”,在满足光与风流通的基本功能之外,更在园林造景中衍生出借景、框景、对景、漏景等许多巧妙的用途,形成别样丰富的趣味。

    欲露还藏是中国园林的游戏,那种_______________的方式显然不适合中国园林的意境创造。抑是为了放,障是在于开。柳暗花明处,曲径通幽处,别有洞天处,让游览者的心中掀起波澜。古代书画中“窗”的元素随处可见,文人的松窗读易、携琴访友,乃至生活中实景、小像等均会以窗为画面背景。自古以来,许多才子佳人的故事在园林里萌生,柳梦梅与杜丽娘,张生与崔莺莺,可以说,园林是适于抒发“爱”的。而窗,则为这些故事增添了_______________的意味。

    相对于含纳万景而言,中国园林是局促而狭小的,园林建筑及花草布置,假山设立,一窗一亭一桥一廊,都不是纯然的外在设置,它为人心而设。白居易说“天供闲日月,人借好园林”。

    中国园林除了实用和审美之外,强调的是安顿人心,伸展性灵。而窗的存在,让景外有景,园中有园,大千世界动的趣味被收摄其中,这也是中国人由小见大,由近及远的哲学思想。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接踵而至   一脉相传   直言不讳   含蓄婉约 B . 纷至沓来   一脉相通  开门见山   委婉缱绻 C . 接踵而至   一脉相通  直言不讳  委婉缱绻 D . 纷至沓来   一脉相传   开门见山  含蓄婉约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的(    )
      A . 而窗的存在,让景外有景,园中有园,大千世界动的趣味被收摄其中,这也是中国人由近及远,由小见大的哲学思想。 B . 而窗的存在,让景外有景,园中有园,将大千世界动的趣味收摄其中,这也是中国人由近及远,由小见大的哲学思想。 C . 而窗的存在,让园中有园,景外有景,大千世界动的趣味被收摄其中,这也是中国人由小见大,由近及远的哲学思想。 D . 而窗的存在,让园中有园,景外有景,将大千世界动的趣味收摄其中,这也是中国人由近及远,由小见大的哲学思想。
    3. (3)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离骚》

      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战国]屈原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芰荷、芙蓉

      B

      《赤壁赋》

      散文

      [北宋]苏轼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荆州、江陵

      C

      《老人与海》

      小说

      [英]海明威

      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桑地亚哥

      D

      《雷雨》

      戏剧

      [现代]曹禺

      谁指使你来的?

      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萍

二、   (9分)
  • 2. (2022高三下·河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会议提出,要开展创新服务,使文物更好融入生活、服务人民,积极拓展文物对外交流平台,多渠道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在网络和数字化时代,文化新业态在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打造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不断凸显,其中文物成为重要的标识要素,在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最传统的方式就是举办文物展览——琳琅满目的各种文物,躺在展柜柔和的灯光里,迎接着八方来客近观远望、打量端详。在无声的展示中,文物背后的故事、文化、历史能被知晓多少,取决于太多外在因素。讲解员的水平、参观者的文化素养、展览的时间,甚至展览场所的交通条件、展览当天的天气状况等都会影响展览效果。这种静态展示中的文物,其实是中国故事被动的讲述者。

    要想让文物成为中国故事的主动讲述者,就得让文物“开口说话”,即借助于科技、产业甚至艺术的赋能,将文物背后的中国故事、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主动挖掘出来、呈现出来。网络游戏与文物结缘较早。《王者荣耀》中的长城和敦煌,《QQ飞车》中的司马台长城赛道,《天涯明月刀》中的云冈石窟……越来越多的网络游戏为玩家架起了了解文物和历史的桥梁。很多自带中国文物元素的国产游戏已成功“出海”。2020年我国自主研发的游戏海外市场销售收入达154.5亿美元,不仅在美、日、英、德等主流市场站稳脚跟,在沙特、土耳其、印尼、巴西等新兴市场也表现良好。在游戏的超级数字场景中,一件件文物不再是身蒙尘埃的老物件,而成为外国玩家眼中中国文化最好的讲述者。

    文艺工作者也从文物中找寻灵感,或直接把文物作为创作素材。网剧《古董局中局》围绕古董鉴宝展开,剧中文物以及主人公许愿的文物鉴定素养,成为展开“局中局”至关重要的线索,而线索背后的鉴宝故事与文物行业的种种规矩,成为吸引观众的重要元素。《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节目则运用综艺手段直接讲述文物背后的中国故事。许多文博单位及相关机构、文物爱好者、文博“发烧友”更是直接试水短视频和网络直播,制作推出了内容丰富、异彩纷呈的文物类短视频节目。根据抖音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5月,抖音上跟博物馆有关的短视频数量超过3389万个,播放超过723亿次,获赞超过21亿。

    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不难,难的是用文物讲好中国故事。在近日由故宫博物院和腾讯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文化+科技”国际论坛上,各界专家的一个共识是,要破解上述难题,须运用科技手段进一步提升博物馆的数字化水平,推动文物利用方式的创新。论坛期间,推出了故宫超高精度“数字文物”,并借助VR、AR技术还原了故宫倦勤斋的部分场景,让观众见识了数字化赋能文物的强大能力。专家们认为,数字化技术手段是让文物“开口说话”的一条捷径,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人们的指间、耳间和心间。

    讲好中国故事,文物不仅要“开口讲中国话”,还要学会“讲外国话”,即做好文物的海外传播工作。总体来看,自从“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推出以来,我国文物“出海”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带有中国文物元素的文化新业态在海外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线下模式的有益补充,助力了中华文化海外影响力的提升。不过,不同文化业态尚未形成讲述中国故事的合力,且在提炼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

    (摘编自洪宇《讲好中国故事,须让文物“开口说话”》,2021年12月22日光明网)

    材料二:

    从春节的《唐宫夜宴》,到端午的《洛神水赋》、七夕的《龙门金刚》,今年河南卫视打造的“中国节日系列”文化节目纷纷成为爆款。上个月,由B站与河南卫视联合出品制作的文化剧情舞蹈节目《舞千年》再获成功,离不开节目对中华传统文化本位的坚守,以及对传统文化之美的用心挖掘与呈现。

    高质量节目的用心体现在细节之中。《唐宫夜宴》为了重现唐朝少女丰腴的身姿,演员们下足了功夫,眼角两道月牙形的妆容特意模仿风靡于唐代的女性面部潮流“斜红”。这一期的《舞千年》,为了给观众更好的沉浸式体验,节目组实景采撷了20座城市的人文风貌……除了用心,节目的成功还离不开创新。在综艺节目层出不穷的今天,跟风、模仿很容易让观众审美疲劳。《舞千年》为了有所突破,融合了综艺、舞蹈、影视三个领域,不仅展现舞蹈艺术,还以影视剧的形式辅助叙事,“剧中有舞,舞中追剧”的表现方式颇具新意。为了与节目内容紧密结合,应用了大量科技手段。通过三维、AR、水下拍摄技术等,节目实现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的完美结合。

    当然,文化节目的“出圈”必然离不开与时代的同频共振。除了“中国节日系列”、《舞千年》的突围,近年来《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等一批节目同样受到了广泛好评。在文化自信的今天,优秀传统文化节目用年轻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让观众在穿越中实现与历史对话;而反过来,观众的认可又激发了这类节目更好地挖掘与传播传统文化,为讲好中国故事增添动力。

    “中国节日系列”文化节目走红后,河南多地的博物馆、景点,以及文创产品等的热度随之提升。事实证明,真正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不唯流量、不盲从跟风,踏踏实实用心、创新做出的文化节目可以“叫好又叫座”,还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红利。

    (摘编自张雪《传统文化节目为何频上热搜》,2021年12月19日《经济日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传统的文物展览能够达到的宣传效果取决于多种外在因素,因此,静态展示并不是讲述中国故事的最理想方式。 B . 在已经成功“出海”的国产网络游戏中,文物不再是被展示的对象,而是外国玩家心目中中国文化最佳讲述者。 C . 《舞千年》的突破不仅体现在题材选取上,更体现在“剧中有舞,舞中追剧”的融合表现形式上和拍摄手法上。 D . 想要实现文化节目“叫好又叫座”,应坚守传统文化本位,用心制作、运用科技手段进行创新以及与时代共振。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是一项是(    )
      A . 如果没有《王者荣耀》等网络游戏创设的超级数字场景,就没有了玩家借以了解中国文物和历史的桥梁。 B . 借助科技、产业甚至艺术的赋能等方式,不仅能让文物“开口说话”,还可以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 C . 今后不同文化业态之间必将形成讲述中国故事的合力,以更好的方式提炼和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D . 为讲好中国故事,观众应对传统文化节目多加认可,这样就能激发这类节目更好地挖掘与传播传统文化。
    3. (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材料所说的“讲好中国故事”的方式的一项是(    )
      A . 《故事里的中国》以“戏剧+影视+综艺”的综合表达方式,演绎经典片段,访谈主创人物,再现革命故事背后的情感力量。 B . 近日上映的电影《雄狮少年》,把醒狮文化融入少年追梦的故事中,让观众跟随主人公一路创造奇迹,感受传统国粹的独特魅力。 C . 《千年丝路》是一款以丝绸之路为历史背景的益智桌游,该游戏向玩家展现了烂漫的东方文化,深受许多儿童和家长的喜爱。 D . 广州市国际媒体中心推出《清明上河图3.0》数字艺术展览,可以让观众一秒“穿越”时间,真切看到一千多年前的古代景观。
三、   (15分)
  • 3. (2022高三下·河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①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 . 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士吏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取材于司马迁《史记》)

    ②李广非大将才也,行无部伍行阵,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太史公叙广最得意处,在为上郡太守以百骑御匈奴数千骑,射杀其将,解鞍纵卧,然此裨将之器也。若夫堂堂之阵,正正之旗,进如风雨,退如山岳,广岂足以乎此哉?淮南王谋反,只惮卫青与汲黯而不闻及广。太史公以孤愤之故,叙广不啻口出,而 . 卫青若不值一钱,然随文读之,广与青之优劣终不掩。

    (取材于黄淳耀《史记评论》)

    ③太史公言:“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乐从广苦程不识。”司马温公【1】则曰:“效不识,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二者皆一偏之论也。以武定天下者,有将兵,有将将。为将者,有攻有守,有将众,有将寡。不识正行伍,击刁斗,治军簿,守兵之将也。广之简易,人人自便,攻兵之将也。束伍严整,斥候详密,将众之道也。刁斗不警,文书省约,将寡之道也。严谨以攻,则敌窥见其进止而无功。简易以守,则敌乘其罅隙而相薄。将众以简易,则指臂不相使而易溃。将寡以严谨,则拘牵自困而取败。故广与不识,各得其一长。

    (取材于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释】【1】司马温公,即主持编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

    1. (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士吏军簿至明 治:办理 B . 然虏犯之 卒:士兵 C . 然此裨将之器也 固:本来 D . 卫青若不值一钱 传:记载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于是广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   臣神遇而不以目视。 B . 士卒亦乐从广苦程不识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敢怒 C . 无功犹不败   齐国褊小 D . 不识正行伍   石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 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B . 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C . 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D . 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4. (4)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肯定李广的一组是(    )

      ①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 ②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③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 ④广与青之优劣终不掩

      ⑤广之简易,人人自便,攻兵之将也 ⑥刁斗不警,文书省约,将寡之道也

      A . ①②③ B . ③④⑤ C . ④⑤⑥ D . ①⑤⑥
    5. (5)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司马迁通过程不识的语言、匈奴的畏惧和士兵的态度,侧面肯定了李广作为一个将领的才略。 B . 黄淳耀认为李广不是大将之材,只是因为淮南王谋反,只忌惮卫青与汲黯,没有听说害怕李广。 C . 王夫之认为司马迁和司马光对于李广与程不时的看法都是一面之词。他认为将领有不同的类型,李广属于将寡之将、攻兵之将,李广和程不时各有其长。 D . 三篇文章观点各不相同,但都通过对比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其中王夫之的观点兼及两面,更加辩证。
    6. (6)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

      ②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③则敌乘其罅隙而相薄。

    7. (7) 黄淳耀认为“李广非大将才也”,你赞同这一看法吗?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加以说明。
四、   (25分)
  • 4. (2022高三下·河西月考) 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作答。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注释】此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时杭州太守陈襄(字述古)调任,宴僚佐于杭州城中吴山上的有美堂。应陈襄之请,苏轼即席写下了本词。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片前两句极写有美堂湖山满眼、一望千里的美丽壮观的胜景,与后文呼应,对景物的赞叹之中已含有对友人的离情。 B . 上片后两句运用设问,询问友人,期待与述古有朝一日能再次相会,把酒痛饮。 C . 下片前两句化用杜牧“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词句,描写杭州繁华夜景,直抒内心痛别之情。 D . 此词以白描取胜,既描绘出杭州形胜的美好景色,又充分表现了陈襄留恋钱塘之意和僚佐们的友情。
    2. (2) 请赏析“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3. (3) 请简要分析本词上下片的情景关系。
  • 5. (2022高三下·河西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2. (2)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大学之道》)
    3. (3)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咏而归。(《论语》)
    4. (4) 履至尊而制六合,。(贾谊《过秦论》)
    5. (5) 骨气是人之脊梁,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傲岸,郑板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毅,都是骨气的表现。
五、   (22分)
  • 6. (2022高三下·河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根河之恋

    根河是鄂温克人【1】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冽,水晶一般透明。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离不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眼下,这些温顺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重的长辈94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

    一踏进根河,我就听说了她美丽的名字。先前见到过作家乌热尔图为这位老奶奶拍的一张照片。白桦林里,老人穿着长袍,披着头巾,侧身站在一头七叉犄角的驯鹿前,她微微佝偻着身子,皱巴巴的手轻抚着鹿柔细的皮毛。鹿依偎在她的袍子下,那儿一定有着母亲的气息。她神色沉静而坚毅,嘴角两旁的皱纹宛如桦树皮上的纹路,仿佛她的脸上就印刻着她相守了一生的森林。她或许就是根河的化身,充满了母性的慈祥,又有着丰富的传奇。年轻时她漂亮能干,是大兴安岭远近闻名的女猎手,与丈夫在密林里行走,打到猎物无论多远,总是她领着驯鹿运回部落。这位伟大的母亲至今仍恬然生活在她的鹿群之中。

    其实我很想去为玛丽亚·索拍一张照片。这些年,涌到玛丽亚·索猎民点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但我想,我这样匆匆来去,怎能配得上她的丰厚?怎能有乌热尔图探望她时目光里的深沉呢?

    因为乌热尔图是根河的儿子。当年,这位从小生活在大兴安岭的鄂温克青年捧着他的《琥珀色的篝火》走上了文坛,刹时让人眼前一亮。人们从他的小说里,认识了这个寂寞又热烈的民族。出乎意料的是,乌热尔图后来辞去京官重返故乡。时隔多年,当我行走在呼伦贝尔草原上,那些将天边画出蜿蜒起伏线条的山丘,那些怒放成海洋或孤零零独自开放的鲜花,那些低头吃草或昂头沉思的马群,还有那些袒露在草原上始终默默流淌的河,都让人忍不住心潮起伏。这位鄂温克作家返乡的理由还需要问吗?就是这草原这河流这民族,是祖先留在他身体里的血脉在涌动啊!

    乌热尔图在回到草原以后的日子里,完成了《呼伦贝尔笔记》等一系列著作和摄影作品,那是他数十载的文化寻根,是他作为一个鄂温克的儿子,对母亲的深情眷恋与报答。

    我们山外的人远道来看山,原本住在山上的人却搬下了山。

    人类到了21世纪,越来越意识到人与自然必须平等相处。生活在根河的大多数鄂温克人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山林,将更多的空间留给了无边的草木以及驯鹿、黑熊、狼、灰鼠和蝴蝶。在离城市不远的一个地方,新建了童话般的家园,这座小城就叫了根河。

    我们去到那里时,从山林里搬出的鄂温克人正三三两两地在自家门前干着一些零碎的活儿。男人穿着时尚的T恤和牛仔裤,女人们烫了发,有的还挑染成了黄的深红的,她们的裙子仍然长长的,跟老去的玛丽亚·索一样,但却是城市里流行的花色。

    这里的房屋都是政府投资兴建的,咖啡色外墙,小尖顶,搬进来的一家家鄂温克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装扮屋子,盘算着未来。鄂温克人与外族人通婚是常见的事情,近些年更为普通,他们的孩子大多取的是鄂温克名字,成为这新部落的新一代。这里曾有过多年的繁忙,大兴安岭的木材源源不断地从根河运往大江南北。眼下,过往的一切留在了画册里。伐木工变作了看林人,大批工人需要学习新技能,谋求新职业,他们在努力与以往告别,与未来接轨。

    根河天亮得很早。走到窗前一看,根河就在眼前,河对面的广场上已经有许多人在翩翩起舞,似乎这个小城的人都聚集在此了。根河的水伴着音乐荡漾,我忍不住踱过根河桥,进入了舞者的欢乐。用不着有任何忐忑,大家都是这样笑着来又笑着去的。这些根河小城中的曼妙舞者啊!我模仿着她们举手投足,扭动腰肢,想象着生活在此的种种愉悦。那是我度过的最为愉快的时刻。

    阳光将河水映照得流光溢彩。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我只能记住这些人和这些让人眷恋的时光。

    (取材于叶梅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注释】【1】鄂温克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东北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传统的鄂温克人生活在山里,以打猎为生,驯鹿是他们生活、劳动的重要帮手。 B . 乌热尔图为玛利亚•索拍摄的照片,生动地表现了她历经的沧桑与母性的慈祥。 C . 作者觉得自己配不上玛丽亚·索的丰厚,是因为玛丽亚·索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伟大的母亲。 D . 第六段中作者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呼伦贝尔草原的美丽风光。 E . 搬出山林的鄂温克女子穿上了城市里流行的裙子,过上了快乐时尚的新生活。
    2. (2) 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
    3. (3) 作者在结尾说“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请根据文意,说明“这河的深奥”的含义,“抵达不了”的原因及作者寄托的情感。
    4. (4) 文章叙写了玛利亚•索、乌热尔图和走出山林的人们,请分别概括他们各自“根河之恋”的表现。作者这样构思体现了怎样的匠心?
  • 7. (2022高三下·河西月考) 我们正处于新时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阶段,发展经济、快速实现生活的现代化往往与保护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产生冲突,请大家结合文章主题,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六、   (10分)
  • 8. (2022高三下·河西月考) 为使文段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请选择最恰当选项,填写在序号处的横线上。

    生命教育要鼓励学生拓展生命的维度。生命有“四个维度”:一是①。生命,是具体、多元、鲜活的,会有高低起伏、顺境逆境,要懂得用时间去疗伤,要学会用哲学、用人文艺术和时代精神去慰藉,去滋养。二是②。只有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爱人以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人格、有担当、有本领,才能更好地实现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三是③。生命需要不断修炼、不断超越,需要放下自我与得失的纠结,舍小我成就大我,在拼搏中奉献正能量。四是④。要爱惜生命、延长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要重视身心健康,加强体育锻炼,争取健康快乐地为祖国工作四十年甚至五十年。

    A.生命是有长度的 B.生命是有温度的

    C.生命是有深度的 D.生命是有宽度的

  • 9. (2022高三下·河西月考) 阅读能够增长见识,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集大成者,值得我们一读再读,细细品赏;《乡土中国》作为一部介绍中国基层社会基本结构的社会学著作,深入浅出,论述精彩。请从二者中选择一部谈两点你的阅读收获。(不少于80字)
七、(60分)
  • 10. (2022高三下·河西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曾国藩说:“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方有成事之可冀。”

    青年周恩来在1919年说:“吾辈生于积弱不振之中国,安忍坐视而不一救耶?”

    英国某家报纸曾给读者出了个讨论题:这个世界的问题出在哪里?最简短的是作家切斯特顿平静的回答——亲爱的先生们,在我。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请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