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五代末期,周世宗对城市商业采取较为自由的政策,如允许在开封汴河(注:指大运河 中段)两岸建立邸店。宋太祖继承了这一政策“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并 形成了许多商业街与新型的服务娱乐行业,占卜、典当、彩帛、瓦肆等行业十分发达,经久不衰。 1201年,加上约40万人的军队和官员,全城人口约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 全国最大的旅游城市,常吸引外地游客来此游乐。
——摘编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二:据统计,明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 316个市镇,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 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这些市镇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大批市镇是大中城 市与广大农村联系的纽带。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 明中期以后,还出现了专业市镇比如景德镇居民以制瓷为业,盛泽镇居民以蚕桑为业。到清代前期 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文集》等
材料一 :1895 -1913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进入初级发展时期。这19年中,国内新创办的、资 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厂共有468家,平均每年增设24.6家,资本总额高达9 822万元,平均每年新 投资为516.9万元。值得指出的是,新投资本中80%以上属商办企业,改变了甲午中日战争前以 清政府投资为主的特点,民族资本成为本国工业资本的主体。投资方向方面,主要涉及纺织、樂丝、 面粉、火柴等轻工业。同时,在工业企业的地区配置上,开始越出沿海、沿江口岸,逐渐向内地城市 伸展。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以及阻碍因素》
材料二: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经济管理办法一览表(局部)
时间 |
条例名称 |
主要内容 |
1937 年 |
《工厂迁移案》等。 |
组织企业有序向大后方迁移 |
1939 年 |
《矿产品运输出口管理规则》; 《川康铜业管理规则》等。 |
直接干预或管制生产、流通、分配、 消费等各个环节 |
1941 年 |
《战时经济体系基本纲领》; 《管理工业机器、化工材料细则》; 《管理液体燃料规则》等。 |
扩大国营,联合民营;部分企业实行 收归国有 |
——摘编自陈雷《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研究》
材料一:开放后的深圳当年共与客商签订885个项目,协议投资额达51亿港元,其中中外合资 合营的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90. 3% o与此同时深圳人口激增,到1983年底就从原来的2万增至 30万,蔬菜供应空前紧张。当时国家统一定价青菜0.05元/斤,深圳种菜成本是0.3元/斤。后来 开放市场,让市场决定菜价,菜价飙升至1.2元/斤,后稳定在0.4元/斤。
——摘编自《深圳口述史》(下卷)
材料二:1984年春,邓小平视察完深圳来到上海,发现两个城市的反差惊人。1990年4月,中 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上海浦东地区,把中国最大城市上海推上舞台,等于向世界宣告中国改革 开放将扩大范围、提高层次,继续推进。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都强调,浦东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 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前面。
——摘编自(美)库恩《中国30年》
材料一:竹枝词三首
考非何物共呼名,市上相传豆制成。色类砂糖甜带苦,西人每食代茶烹。
——摘编自颐安主人《沪江商业市景词》
牛酥羊酪作常餐,卷饼包臀日曝干,留行中华佳客到,快呼请上水晶盘。
——摘编自招隐山人《申江纪游》
荷兰冰水最清凉,夏日炎炎竞爱尝。中有柠檬收敛物,涤烦祛秽带琼浆。
——摘编自颐安主人《沪江商业市景词》
材料二: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 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 放以来,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 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等。食,已经不单单是生活的 温饱品,渐渐变成了一门艺术,一门文化。
——摘编自陈光《从衣食住行看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