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2-05-31 浏览次数:60 类型:期中考试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3分)
  • 1. (2022高一下·汕头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一)宁国府、荣国府是贾氏先祖宁、荣二国公在世时,官造留下给他们嫡系子孙的,依明律“其父祖有官身殁,非犯除名不叙,子孙许居原造房屋,不得以无官违式论”,清律“父祖有官身及,虽曾经断罪者,其房仍许子孙居住”。事实上,房屋之外,其他车马、衣服等物也不禁止子孙及其家属使用。这些在生活享受上的特权,使得官吏的家属成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生活群体。而府第、高墙、豪门自然亦成为一般百姓眼中敬畏羡妒之位势财富的象征了。大门,堪称整个府第对外极具象征性的部分了。所谓“侯门深似海”,除了门饰、间数制度之外,平常正门又不开,只留两旁东西角门出入,只有喜丧、年节或迎送高官时,才打开直通到底,这都增加了神秘感及庄严气氛。譬如:第五十三回除夕祭宗祠,二府正门大开一路直到正堂。两门间的街上也设着二府的仪仗执事乐器,来往行人皆不准过。第七十五回尤氏由荣府返家,夜里省得套车,徒步过去时,两边的门子也把行人断住。这些事例都可见得二府正门甚至面临的街道,也都成为二府的外围领域,含有威吓的意味。给秦氏办丧事,在会芳园围墙开了一门,起宣坛乐台,尤二姐丧事停灵梨香院,临时开了对街一门。这都是因为年轻媳妇、贱妾之丧不能由正门出灵,这也可见正门的庄严性不容破坏。

        (二)园林的性质比宅第更近于艺术,也因此园林布景更可以供小说作者驰骋想象。《红楼梦》的结构有两大脉络:一是家族兴衰,另一是宝玉心性之旅。家族兴衰的脉络与府第的场景关系最直接,宝玉心性之旅的“园地”则由大观园来成就。在大观园中,不仅各钗的生活空间扩大了,而且私密性增加了,这些在传统宅第中是很难得的。因为传统宅第的房子里外之门,通常是不关的,除非要睡觉了。而且所有的主子都有奴婢、小厮“贴身”侍候。这两项加起来,个人私密性就难得了。为什么传统宅第没有个人私密的空间呢?因为儒家思想不在培养“独立的个人”,而在造就一个作为典范的君子。既然没有“个人”,那么,反映位序观念的传统宅第就不必提供实质的个人私密空间,而是用许多暗示,如门帘、屏风等,来引发人“依礼举止”,希望由人的修养,来达成“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动”的私密。然而,在读书人的仕途上,理想是君子修身治国平天下,现实里,多的却是听命木讷以及钻营功名利禄这两类人了。小说的主人公贾宝玉对于前者没有兴趣,对追求名禄更是不齿,唯一的出路只有展开个人心性的探索,尝试去寻找一些终极的目的与价值。很自然的,此项探索在位序严谨的宅第是无法展开的,府内的园子才可以担负起这个责任。

    (摘编自关华山《<红楼梦>中的建筑与园林》)

    材料二

        人类建筑,有两个目的:其一为生活所必需,其一为娱乐所设置。就我国历史而言,其因形式而分类者,如平屋,乃生活所必需也;如台楼阁亭等,乃娱乐之设备也。其因用途而分类者,如城市宫室等,乃生活所必需也;如苑囿园林,乃娱乐之设备也。中国文化,至周代八百年间而极盛,人为之势力,向各方面发展,大之如政治学问,小之至衣服器具,莫不由含混而分明,由杂乱而整齐。而生息于此世界者,长久束缚于规矩准绳之内,积久亦遂生厌。故春秋战国之际,老庄之学说,已有菲薄人为返求自然之势。人之居处,由宫室而变化至于园林,亦即人为之极转而求安慰于自然也。

    (摘编自乐嘉藻《中国建筑史》)

    材料三

    在一座中国房屋中,花园以及人工景色是基于与所有建筑根本不相同的原则。我们曾经指出过中国的思想受到儒家和道家的双重影响。这种相反的二重性清楚地表现在中国房屋和中国花园,城市和园林之间互相对立、互为补充的关系上。房屋和城市由儒家的意念所形成:规则、对称、直线条、等级森严条理分明,重视传统的一种人为的形制。花园和风景由典型的道家观念所构成:不规则的、非对称的、曲线的、起伏和曲折的形状,对自然种种神秘的、本源的、深远和持续的感受。即使规模不大,中国的园林都在追求唤起对原始自然的联想,以由此而引导出来的原则来模塑园林的风格:避免笔直的、一览无遗的园径和视线,尽量不致千篇一律。园林成为一种成功的事物,它就是游山玩水经验的反映和模拟的创作。当人置身其境时有如在最荒寒的山水画中,其间差不多常常都有一些人物、茅舍、山径和小桥。建筑和自然之间是没有被分割开来的,这种合而为一的东西是中国传统上的一种伟大的成就。

    (摘编自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府第大门是家族权势的象征,《红楼梦》中秦可卿和尤二姐的丧事皆不由正门出灵,可见正门庄严性不容破坏。 B . 传统宅第房子里外之门不闭,缺乏个人私密性,故常设门帘、屏风等引人“依礼举止”,确保个人实质的私密空间。 C . 人类建筑一为生活必需,如平屋宫室;二为娱乐所设,如苑囿园林。在春秋战国之际,已有人为之极转而求安慰于自然。 D . 中国的房屋和城市,规则、对称,讲究传统的人为形制;花园和风景,不规则、不对称,讲究起伏和曲折的形状。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严格的等级制度推动了“门”概念化意义的生成,在严格区隔生活界限的同时,“门”也彰显了制度的力量。 B . 贾宝玉逃出儒家正统,尝试探索自我心性,这在位序严谨的宅第是无法展开的,需大观园来成就。 C . 长久束缚于规矩准绳之内的人,积久生厌,都会返求自然,将居处由宫室变化至于园林,以求安慰。 D . 位序分明的传统住宅遵循着儒家的礼仪规范,因地相宜的园林设计却处处透着道家“法自然”的意味。
    3. (3) 根据材料三,下列写古代建筑的诗句不能反映“中国传统上的一种伟大的成就”的一项是(   )
      A .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B . 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 C . 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D . 重廊曲折连三殿,密上真珠百宝灯。
    4. (4) 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传统宅第和园林的特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 2. (2022高一下·汕头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宝钗扑蝶

    ①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飖,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柳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②且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巧姐、大姐、香菱与众丫鬟们在园内玩耍,独不见林黛玉。迎春因说道:“林妹妹怎么不见?好个懒丫头!这会子还睡觉不成?”宝钗道:“你们等着,我去闹了他来。”说着便丢下了众人,一直往潇湘馆来。正走着,只见文官等十二个女孩子也来了,上来问了好,说了一回闲话。宝钗回身指道:“他们都在那里呢,你们找他们去罢。我叫林姑娘去就来。”说着便逶迤往潇湘馆来。

    ③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罢了,倒是回来的妙。想毕抽身回来。

    ④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宝钗也无心扑了,刚欲回来,只听滴翠亭里边嘁嘁喳喳有人说话。原来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桥,盖造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槅子糊着纸。

    ⑤宝钗在亭外听见说话,便煞住脚往里细听,只听说道:“你瞧瞧这手帕子,自然是你丢的那块,你就拿着;要不是,就还芸二爷去。”又有一人说话:“可不是我那块!拿来给我罢。”又听道:“你拿什么谢我呢?难道白寻了来不成。”又答道:“我既许了谢你,自然不哄你。”又听说道:“我寻了来给你,自然谢我,但只是拣的人,你就不拿什么谢他?”又回道:“你别胡说。他是个爷们家,拣了我的东西,自然该还的。我拿什么谢他呢?”又听说道:“你不谢他,我怎么回他呢?况且他再三再四的和我说了,若没谢的,不许我给你呢。”半晌,又听答道:“也罢,拿我这个给他,算谢他的罢。……你要告诉别人呢?须说个誓来。”又听说道:“我要告诉一个人,就长一个疔,日后不得好死!”又听说道:“嗳呀!咱们只顾说话,看有人来悄悄在外头听见。不如把这槅子都推开了,便是有人见咱们在这里,他们只当我们说顽话呢。若走到跟前,咱们也看的见,就别说了。”

    ⑥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钴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顰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

    ⑦那亭内的红玉、坠儿刚一推窗,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往前赶,两个人都唬怔了。宝钗反向他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坠儿道:“何曾见林姑娘了。”宝钗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这里头了。”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是怎样。

    ⑧谁知红玉听了宝钗的话,便信以为真,让宝钗去远,便拉坠儿道:“了不得了!林姑娘蹲在这里,一定听了话去了!”坠儿听说,也半日不言语。红玉又道:“这可怎么样呢?”坠儿道:“便是听了,管谁筋疼,各人干各人的就完了。”红玉道:“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风声,怎么样呢?”二人正说着,只见文官、香菱、司棋、待书等上亭子来了。二人只得掩住这话,且和他们顽笑。

    【注释】①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题目为编者所加。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好个懒丫头!这会子还睡觉不成?”迎春此语看似是对黛玉的嗔怪埋怨,其实只是姐妹间惯常嬉闹打趣而已。 B . 见宝玉进入潇湘馆,宝钗稍作思忖便抽身回来,既可见其心思之缜密,也表现出她对宝黛亲密关系的不以为意。 C . 对宝黛相会和红坠密谈,宝钗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前者刻意回避,后者故意声张,彰显出她高超的应变能力。 D . 从红玉和坠儿交谈中,可以看出她们二人的不同之处:红玉思虑较多,有些矜持;坠儿则随性率真,心思单纯。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段祭饯花神的场面描写,营造出庄重肃穆的节日气氛,寄寓着众女子对春光即逝的伤感,并为人物出场提供了背景。 B . 第⑤段中,小说未直接点明对话二人的真实身份,这样写既符合宝钗身在亭外的客观情境,又设下悬念,增强了可读性。 C . 选文以宝钗行踪为线,叙写寻黛玉、扑蝴蝶、闻私语、巧脱身等事,并借语言、心理等描写将宝钗形象刻画得鲜明丰满。 D . 选文部分黛玉虽未出场,但交芒种节的时令交代、借他人之语对其性格特点的揭示,都为后文写黛玉泣泪葬花埋下伏笔。
    3. (3) 选文第④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综合全文简要分析。
    4. (4) 宝钗在情急之下为什么会把黛玉作为自己脱身的挡箭牌?请结合《红楼梦》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说明。
三、古代诗文阅读(43分)
  • 3. (2023高一上·西安期末) 下列句子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永保无疆之            休:喜庆,福禄 B . 夫在忧                殷:深 C . 念高危则思谦而自牧    冲:前进,进取 D . 能而任之              简:挑选,选拔
  •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 臣闻求木长者人君当神器 B . 斯亦伐根求木必竭诚待下 C . 求木之长者  有善始实繁 D . 根不固求木之长况于明哲乎
  • 5. (2022高一下·汕头期中)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虽董之以严刑

    A . 鸣琴垂拱 B . 振之以威怒 C .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D .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 6. (2022高一下·汕头期中)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 7. (2022高一下·汕头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讳渊,字叔德,姓李氏,陇西成纪人也。其七世祖皓,当晋末,据秦、凉以自王,祖虎,西魏时,赐姓大野氏,官至太尉 , 佐周代魏有功,为柱国。周闵帝受魏禅,虎已卒,乃追录其功,封唐国公。父昺,袭封,隋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高祖生于长安,性宽仁,袭封唐公。隋文帝独孤皇后,高祖之从母也,以故文帝与高祖相亲爱。文帝相周,复高祖姓李氏。

           炀帝征辽东,遣高祖督运粮于怀远镇。杨玄感将反,其兄弟从征辽者皆逃归,高祖先觉以闻。是时,隋政荒,天下大乱,炀帝多以猜忌杀戮大臣。尝以事召高祖,高祖遇疾,不时谒。高祖有甥王氏在后宫,炀帝问之,王氏对以疾,炀帝曰:“可得死否?”高祖闻之益惧,因纵酒纳赂以自晦。

    十一年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击龙门贼母端儿射七十发皆中贼败去 , 尽得其箭于其尸。突厥犯塞,高祖与马邑太守王仁恭击之。隋兵少,不敌,高祖射猎驰骋示以闲暇,别选善射者伏为奇兵。虏疑不敢战,高祖乘而击之,突厥败走。

    十三年,炀帝南游江都,天下盗起。高祖留守太原,而所在盗贼益多,突厥数犯边,高祖兵出无功,炀帝遣使者执高祖诣江都,高祖大惧。世民曰:“事急矣,可举事!”已而炀帝复驰使者赦止高祖,其事遂已。副留守虎贲郎将王威、虎牙郎将高君雅谋因祷雨晋祠以图高祖。高祖觉之,乃阴为备。开阳府司马刘政会告威、君雅反,即坐上执之。突厥犯边,高祖令军中曰:“人告威、君雅召突厥,今其果然。”遂杀之以起兵。遣刘文静使突厥,约连和。

    六月己卯,传檄诸郡,称义兵,开大将军府,置三军,开仓库赈穷乏。所经隋行宫、苑御,悉罢之,出宫女还其家。甲子,高祖入京师,进封唐王。

    二年正月丁未,隋帝诏唐王剑履上殿 , 入朝不趋,赞拜不名。武德元年五月甲子,即皇帝位于太极殿。

    《新唐书·卷一·本纪第一·高祖》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十一年/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击龙门贼母端儿/射七十发/皆中贼/败去 B . 十一年/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击龙门贼母端儿/射七十发皆中/贼败去 C . 十一年/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击龙门贼母端儿/射七十发皆中/贼败去 D . 十一年/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击龙门贼母端儿/射七十发/皆中贼/败去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赐姓,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也有朝代皇帝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文中指西魏皇帝赐予李虎鲜卑姓氏大野氏。 B . 太尉,古代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秦汉以太尉为最高行政长官及最高军事长官,因权势过重,终秦一朝未任命太尉。 C . 突厥,历史上活跃在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也是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来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 D . 剑履上殿,古人席地而坐,入室须脱鞋,贵族、大臣佩剑,秦制上殿不得佩剑。经帝王特许,重臣上朝时可不解剑,不脱履,以示殊荣。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高祖出身显贵。他的七世祖晋末称王,祖父李虎在西魏时因辅佐功被追封为唐国公,父亲李昺为隋柱国大将军,母亲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妹。 B . 高祖警觉机变。杨玄感将反叛,高祖最先发觉,并及时奏报皇帝,后来隋炀帝猜忌他,他察觉后,就纵情饮酒并收受馈赠来掩藏形迹。 C . 高祖善射有谋。击母端儿箭无虚发;突厥犯边,隋军兵少不能敌,高祖外示闲暇以惑敌,另选善射者为奇兵设伏,最终打败突厥军队。 D . 高祖乘势起兵。炀帝南游江都,天下盗贼四起,高祖借突厥犯边诛杀副留守王威、虎牙郎将高君雅,起兵后又派刘文静出使,连和突厥。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世民曰:“事急矣,可举事!”已而炀帝复驰使者赦止高祖,其事遂已。

    5. (5) 有鉴于隋朝的倾覆,唐高祖李渊在进入长安之前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安抚关中民众,邀买天下民心?
  • 8. (2022高一下·汕头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梦山中故人

    朱熹

    风雨萧萧已送愁,不堪怀抱更离忧。

    故人只在千岩里,桂树无端一夜秋。

      把袖追欢劳梦寐,举杯相属暂绸缪

    觉来却是天涯客,檐响潺潺泻未休。

    【注释】①此诗作于绍兴二十三年(1153),作者23岁,在同安县主簿任上;山中故人;某位隐居山中读书的朋友。②绸缪:缠绵。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萧萧”描摹风雨的声响,风雨声增添了诗人的忧愁,令他难以承受。 B . 诗人以“千岩里”点出故人隐居处所,流露出两地相隔、不得相见的惆怅。 C . “桂树无端一夜秋”营造出感伤凄凉的情感氛围:“无端”一词,无理而妙。 D . 全诗音韵和谐,表意率真奔放,层层深入,结句“檐响”呼应首句“风雨”。
    2. (2) 颈联和尾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 9. (2022高一下·汕头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以“固本”“浚源”为喻,后提出全文主旨:
    2. (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朝见天子之事,他说:“。”
    3. (3) 《登岳阳楼》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四、语言文字应用(18分)
  • 10. (2022高一下·汕头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戏曲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_______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_______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_______,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_______,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被大多数观众能够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1. (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 B . 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 C . 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 D . 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
    2.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寿终正寝  名噪一时  兼容并蓄  照猫画虎 B . 无疾而终   名垂青史  兼容并蓄   按图索骥 C . 寿终正寝   名垂青史   博采众长   照猫画虎 D . 无疾而终   名噪一时    博采众长   按图索骥
    3. (3)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
  • 11. (2022高一下·汕头期中) 下面的小剧本,改编自莫言所讲的一个故事,请根据情境或提示将剧本中横线上的内容补写出来。

    (故事)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无意间多算了一位买白菜老人的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放学回家时,我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手里提着一毛钱,然而,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对我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剧本)

    (菜场,一驼背老头,蹒跚上场)

    我:(指着秤)大爷,您看五斤二两,算五斤,三分一斤,正好两毛五。

    大爷:(从袋里摸出,细细地数着钱,递上)(①语言。15字以内)

    我:(高兴)谢谢大爷,您走好啊!娘,这钱给你,我上学了。

    (哼着小曲上学去,下场)

    ……

    (放学回家,蹦跳着,上场)

    我:(欢快)娘,我放学了。(②神态。5字以内)你怎么哭了?

    娘:(③动作,语气。10字以内)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 12. (2022高一下·汕头期中) 下面是某市某日的天气预报概况图,请你观察图片后根据要求答题。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请你对下列人们的活动作出得体的提示:(每条不超过10个字)

    ①喜欢晨练的人:

    ②骑车早行的人:

    ③种蔬菜的菜农:

五、写作(60分)
  • 13. (2022高一下·汕头期中) 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北京小伙子小李,重点高校毕业,工作体面、有车有房、在合适的年龄结婚生子……他这样的人生经常被称为“标配人生”,令许多同龄人羡慕不已。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多名受访者的调查显示,过半受访者追求“标配人生”,他们认为“标配人生”目标很清晰,追求“标配人生”的人值得尊重。

    材料二:大学毕业生顾亚毕业后来到海嘎小学任教,全校只有几十名学生,孩子内向自卑,整个校园死气沉沉。顾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山里的孩子们走向更远的世界。顾亚拿出自己的积蓄,买来乐器,成立校园乐队。在顾亚的带领下,孩子们变得阳光自信,对未来充满信心。

        润德中学高二⑴班计划举行关于人生价值的讨论会。请结合材料内容,以润德中学高二⑴班学生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