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2022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2-06-02 浏览次数:146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二、多选题
  • 20. (2022·武进模拟) 某同学用图所示的实验探究某块状固体成分,根据实验现象获得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由实验①中有大量无色气泡产生,即可推断固体中一定有碳酸盐 B . 由实验②中酚酞试液不变红色,即可推断出固体一定是不溶性碱 C . 由实验③中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即可推断固体中一定含有蛋白质 D . 结合实验②③④,且④中酚酞变红可推断固体灼烧化合成新物质
三、填空题
  • 21. (2022·武进模拟) 用符合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空气   ②聚氯乙烯   ③熟石灰   ④稀盐酸   ⑤聚乙烯

    1. (1) 常用于食品包装的是
    2. (2) 常用于工业制取氧气的是
    3. (3) 常用于金属除锈的是
    4. (4) 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22. (2022·武进模拟) 航天梦照亮科技兴国路。“天宫课堂”中,宇航员王亚平将蓝色颜料注入水球之中,整个水球迅速变成了蓝色。将半片泡腾片【主要成分是柠檬酸(C6H8O7)和碳酸氢钠】放在水球中,水球不断变大,里面不断出现气泡,并闻到阵阵香气。
    1. (1) “水球迅速变蓝”和“闻到阵阵香气”都可说明微粒处于(选填“运动”或“静止”)状态。
    2. (2) 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柠檬酸溶液中因含有大量的(选填“H+”或“OH-”)而呈酸性,两者在水球中产生的气体可能是
    3. (3) 天宫中实验后水球中的水必须净化再利用,经过(选填“过滤”或“蒸馏”)可得到能饮用的水。
  • 23. (2022·武进模拟) 中国科学家首次利用CO2人工合成了淀粉。
    1. (1) 在自然界中绿色植物可以通过作用将CO2逐步转化为淀粉。
    2. (2) 淀粉摄入人体后的作用是(选填“提供人体能量”或“构成人体细胞”)。
    3. (3) 核磁共振等检测发现,人工合成淀粉分子与天然淀粉分子的结构组成一致,在实验室可用初步检验生成物中有淀粉。
    4. (4) 从CO2人工合成淀粉需11步反应,图为第1步转化的微观示意图(未配平)。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4. (2022·武进模拟) 《天工开物》详细记载了明代造竹纸的过程,斩竹漂塘、煮楻足火、荡料入帘、透火焙干等为其中的主要步骤。
    1. (1) “斩竹漂塘”指将竹秆截断成五至七尺长,放入池塘中浸沤。竹和纸的主要成分均为纤维素【(C6H10O5n】,纤维素(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2. (2) “煮楻足火”是造纸术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先用石灰浆涂在竹纤维上,放入桶中蒸煮并用草木灰水(含K2CO3)淋洗。其科学原理是利用石灰浆和草木灰水的(选填“酸”或“碱”)性,除去竹纤维中的有害物质。如果将石灰浆与草木灰混合使用则效果更佳,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3. (3) “荡料入帘”类似于用竹帘从纸浆水中“捞纸”,则竹帘间的孔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竹纤维纸浆大小。
    4. (4) “透火焙干”指通过在夹墙内烧柴培干贴在外墙上的纸张,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操作。

四、综合题
  • 25. (2022·武进模拟) 下图为“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装置。

    1. (1) 甲图中试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甲图收集方法利用到氧气的性质有
    3. (3) 乙图实验所需的氧气收集时,从集气瓶中拿出导管的操作在观察到大气泡从瓶口向外冒出(选填“之前”或“之后”)进行比较适宜。
    4. (4) 乙图实验中铁丝燃烧最剧烈的是(填字母标号)。
    5. (5) 取乙图实验后的黑色固体于试管中,,说明黑色固体中含单质铁。
    6. (6) ①已知实验状况下氧气密度为1.43g/L,现需收集3集气瓶氧气共约336mL,则氧气的质量为g(精确到0.01g)。

      ②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上述氧气,至少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解题过程)。

  • 26. (2022·武进模拟) 兴趣小组用图1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实验步骤:

    ①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用三支注射器分别收集20mL、60mL、100mL的CO2气体。向三颈烧瓶中分别注入100mL蒸馏水。

    ③连接仪器与装置,打开电脑相关软件,点击开始采集数据按钮。

    ④打开止水夹,分别将三支注射器中的CO2气体全部缓缓地挤入蒸馏水中。

    ⑤待数据稳定后,缓慢振荡反应容器约20s,待数据再次稳定后停止采集。三次实验综合得到图2所示图像。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为(忽略活塞的摩擦阻力):打开止水夹,将注射器活塞缓缓向上拉一段距离,松手后,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 (2) 实验a曲线对应注入的CO2气体为(选填“20”、“60”或“100”)mL。
    3. (3) 实验时间约在10~50s时,溶液的pH均不同程度地迅速变小,其原因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4. (4) 实验时间约在100~120s时,三条曲线均有明显下降,其对应的实验操作为
    5. (5) 实验时间约在120s后,三条曲线均逐渐回升,可得出的结论是
  • 27. (2022·武进模拟) 中和反应细探究。

    【知识回顾】

    1. (1) 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5 mLNaOH稀溶液,滴入2滴酚酞试液,逐滴加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观察到溶液刚好,说明溶液的碱性消失,停止滴加稀盐酸。

    2. (2) 取(1)实验后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1滴NaOH稀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该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3. (3) 上述实验从(选填“反应物减少”或 “新物质生成”)角度说明了反应的进行。
    4. (4) 【实验拓展】已知蓝色硅胶颗粒遇水会变红色,无水醋酸与NaOH的反应方程式为: 。实验如下: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装置

      【交流讨论】

      实验①②③中,说明中和反应生成水的现象是:

    5. (5) 从微观角度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6. (6) 同学们用下图装置进一步验证中和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同学认为需要将NaOH固体换成NaOH溶液。对此,你的看法是:(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 28. (2022·武进模拟) 铁的锈蚀再探究。
    1. (1) Ⅰ.锈蚀条件探究

      同学们设计了图1所示实验进行探究。

      设计b试管实验的目的是创设的实验环境。

    2. (2) 根据一周后ac试管不同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 (3) 一周后b试管中铁钉也出现明显锈蚀。同学们对此展开深入研究。将煮沸冷却后的蒸馏水倒入烧杯中,迅速倒入植物油铺满水面。然后将溶解氧传感器插入水中,通风环境中持续三天采集得到数据图像如图2所示(室温下,自然状况的水中溶解氧约为8~9mg·L-1)。

      据此回答:

      ①b试管中出现锈蚀的原因是

      ②欲达到原实验目的,写出一种b试管实验的改进设计:

      ③在铁制品表面涂植物油能防锈的原因是

    4. (4) Ⅱ.锈蚀成分探究

      【查阅资料】铁锈成分复杂,化学式可简单表示为Fe2O3·nH2O。Fe2O3·nH2O加热后容易分解产生水蒸气。

      【设计方案】甲同学设计了图3(夹持仪器已省略)所示实验方案,同学们讨论后认为该方案设计有明显缺陷,你对方案修改完善的建议是

      【进行实验】将ab试管中的生锈铁钉取出晾干,刮下部分铁锈放入玻璃管中。按完善后的装置进行实验(每步反应和吸收均完全)。实验过程测得以下数据:

      装置A的总质量m1(不包括酒精喷灯)

      装置B的总质量m2

      装置C和装置D的总质量m3

      加热前

      516.20g

      463.00g

      252.60g

      加热后

      513.44g

      464.80g

      255.29g

      【实验分析】

      ①根据以上数据可得,该铁锈的化学式可简单表示为

      ②实验过程中,以下操作会导致n的测量数值偏大的是

      A.停止加热后马上敞口称量装置A总质量

      B.加热前没有排空气就称量装置B总质量

      C.m3仅仅称量了加热前后的装置C总质量

      D.A中反应刚结束就称量装置C、D总质量

  • 29. (2022·武进模拟) 高效的CO2捕集技术能为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作出巨大贡献。下图为我国常用的两种CO2捕集的工艺流程。

    1. (1) “吸收塔”中的氨水常采用雾状喷淋技术,其目的是
    2. (2) “吸收塔”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
    3. (3) “捕集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4. (4) “煅烧炉”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 (5) 流程二中生成的CaO结构与活性炭类似,在捕集过程中对CO2具有良好的性。
    6. (6) 流程一相对于流程二的优点是。两种流程都体现了绿色化学工艺,理由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