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教...

更新时间:2022-06-19 浏览次数:44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2高二下·顺德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国潮”悄然兴起,并刮起强烈风暴。在天猫上搜索“国潮”,会出现各种贴着“国潮”标签的服装;在微博上搜索“国潮”,会找到上千个起名“国潮”的博主。可见,“国潮”已成为一种时尚,不仅是年轻人追逐的潮流,也是商家营销的卖点。

    尽管“国潮”如此火爆,但人们对“国潮”的定义却莫衷一是。有人把“国潮”理解为“中国本土设计师及主理人创立的潮流品牌”,所以网络上大量以“国潮”为关键词的文章讨论的仅仅是时尚潮牌,理解相对片面。还有人认为“国潮”是以品牌为载体,既能满足年轻消费者个性的张扬及其对时尚的追求,又是对传统文化自然回归而产生的一种流行现象。它相对全面地概括了“国潮”所包含的基本要素:中国、品牌、潮流和文化。

    “国潮”的字面释义虽简单明了,但其内涵却丰富多维。从表现形式看,“国潮”既可以是体现中国文化的复古中国风,也可以是展现国际潮流的创新中国风,中国元素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巧妙结合,形成灿烂多姿的时尚潮流。从载体看,“国潮”既有以实物产品为载体的中国制造之潮流,也有以文化现象为载体的中国文化之潮流,比如汉服文化的兴起等。从影响范围看,不仅本土的时尚品牌纷纷爆红,而且其他领域的国产品牌也逐渐被国人所接受和喜爱;不仅华为李宁等中国新制造在国际社会受到人们的追捧,而且许多中华老字号也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国潮”的迅速火爆看似是一种偶然的社会现象,其实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其背后有着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动因。“国潮”热标志着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高品质国货赢得了市场,中国制造已经进军全球中高端产业链,“中国速度”正在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经济在转型中实现了成功起跳。

    现在,从一定程度上看,中国制造不缺少高质量的产品,不缺少创新能力,也不缺少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缺少的是中国品牌的影响力和认知度。不过,被先进技术、创意文化赋能的中国创造不断释放潜力,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国潮”的兴起,是中国人从满足温饱、看重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的消费偏好,转向注重品质消费的必然结果。

    “潮”,代表了一种时尚潮流、一种流行趋势。“国潮”不仅可以用年轻人的语言诠释古老文化赋予现代的美感,也可以表现为将传统文化融入时尚的创意。“国潮”热展现的是人们对国家现在和未来发展的积极心理状态,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更是文化自信的提升。

    不可忽视的是,当前的“国潮”热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我国制造业供需结构性失衡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一些落后企业还在利用低价策略抢占市场;市场上鱼龙混杂,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有的企业利用“国潮”的热度生产劣质产品,影响了国货声誉;一些行业的品牌跟风模仿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在很多领域的技术水平、工艺水平和管理水平依然有待提升。

    (摘编自姚林青《“国潮”热何以形成》)

    材料二:

    “国潮”,站在中国人的角度,就是“中国风+中国潮流”。它是具有独特文化元素的被广大民众认可的时尚。它与国家和民族所传承的物质、精神、行为、制度等文化及其相关的人、物、技、艺等息息相关,它不同于一般的潮流,即那些仅与年轻人有关联的物质消费品或流行文化艺术。

    “国潮”,不是什么舶来品,是新时代背景下自然而然衍生出来的潮流,是综合国力、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是一种在血脉中流淌,由内而外涌现甚或喷射而出的心理倾向,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特质。

    文化,一旦有效有形地彰显出来,足以激发众多个体共鸣,也足以让品牌符号更为鲜活,更显价值。中国“国潮”产品以美好的品质,切合了新时代年轻人的内在需求,它凸显了消费者内在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国潮”产品作为国粹文化的可视载体,除了在外在形式上有活泼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将真情实感真正融入了其中,让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和时空转换力。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无论是时间脉络上文化气质的变化,还是以某种单一形式为载体的文化演变,如戏曲、刺绣、古董等,有无限空间等待我们去了解与挖掘。我们要以虔诚与敬畏的态度,精巧而精致的艺术形式将其在“国潮”上表现出来,其中无疑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消费观念因人不同,存在多元化、个性化。自然,一千个人眼里也会有一千种“国潮”,但中国“国潮”产品的根本都是一样的,不可动摇。那就是,有中国特色、中国元素、中国文化皈依于其中,并得到普遍的认同认可。中国“国潮”是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转变,“国潮”产品站位高,舞台广。不难发现,除了大红大紫的故宫文创IP、国际时装大秀上的李宁,还有许许多多“国潮”品牌、跨界合作正在给我们带来一波又一波令人梦牵魂萦的惊喜。

    浩浩荡荡的中国“国潮”,是中国心灵、中国灵感与中国文化的交汇与交响,既然来了,就如嘹亮的中国歌谣,众口同声,和合有序,抑扬顿挫;有致有情,势不可挡。

    (摘编自程应峰《国潮,文化自信的光芒》)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近年来,“国潮”风起云涌,已成为一种时尚,它是仅与年轻人相关的消费品,但人们对其定义目前并未形成一致看法。  B . 站在中国人的角度,“国潮”就是“中国风+中国潮流”,是具有独特文化元素的被广大民众认可的时尚,不是舶来品。  C . 中国制造行业虽然还存在各方面的问题,但是仍然有高质量和创新型的产品,它的潜力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肯定。  D . 中华优秀文化可以依托中国“国潮”产品发扬光大,而后者也会因前者的附着而产生更好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国潮”产品涉及范围很广,既可以是复古型的,又可以是创新型的;既可以是中国新制造,又可以是中华老字号。  B . 虽然“国潮”代表着一种时尚潮流,但传统文化与这种时尚潮流并不矛盾,它们可以在“国潮”品牌产品中得到完美统一。  C . “国潮”热虽然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但也给“中国制造”带来了历史性突破,导致中国正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D . “国潮”不是来自国外,它是随着新时代的发展自然而然衍生出来的,要做好“国潮”产品,可以加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挖掘。 
    3. (3)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 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一旦得以充分释放,14亿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将为本土市场注入巨大的市场空间与品牌想象力。  B . 未来品牌小众化、个性化、定制化、各种潮牌成为大趋势,商家也更注重与年轻人的互动,进行全方位的互动化传播,从而打动消费者。  C . 中国本土品牌“国潮”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创新品牌中,用年轻化的形象演绎中式情怀,引领潮流营销,纷纷走向广阔的国际舞台。 D . 现在不管是淘宝、京东还是拼多多,抑或是其他一些平台,都在抢滩“小镇青年”市场,三线及以下消费市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4. (4) 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
    5. (5) 中国“国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 2. (2022高二下·顺德期中)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问题。

    文本一:

    孙犁

    清晨,高粱叶、黑豆叶滴落着夜里凝结的露水,田野看来是安静的。可是就在那高粱地里豆棵下面,掩藏着无数的妇女,睡着无数的孩子。他们的嘴干渴极了,吸着豆叶上的露水。如果是大风天,妇女们就把孩子藏到怀里,仄下身去叫自己的背遮着。风一停,大家相看,都成了土鬼。如果是在雨里,人们就把被子披起来,立在那里,身上流着水,打着冷颤,牙齿得得响,像一阵风声。

    浅花的肚子越发沉重了,她也得跟着人们奔跑,忍饥挨饿受惊吓。她担心自己的生命,还要处处留神肚里那个小生命。像这样整天逃难,连个炕席的边儿也摸不着,难道就把孩子添在这潮湿的大洼里吗?

    浅花心里明白,现在她不能去麻烦丈夫新卯,他现在正忙得连自己的命也不顾。只有她一个人知道新卯藏在小菜园里,每天下午情况缓和了,浅花还得偷偷给他送饭去。

    和丈夫在一块儿的还有一个年轻人,浅花不认识。从浅花眼里看过去,丈夫和这个外路人很亲热。外路人说什么,丈夫很听从。

    这天,浅花又用布包了一团饭,揣在怀里,在四外没有人走动的时候,跑进了对面的高粱地,从一人来高的密密的高粱里钻过去,走到自家的菜园。高粱地里是那样的闷热,一到了井边,她感觉到难得的舒畅和凉快。

    这小小的菜园,就做了新卯和那个陌生人退守的“山寨”。他们在井台上安好了辘辘,还带了一把锄头,将枪掖在背后的腰里,这样远远看去,他们是两个安分的农夫,大大的良民。虽然村子广大的土地都因为战争荒了,这小小的菜园却拾掇得异常出色。太阳光强烈地照着,园子里散发着黑豆花和泥土潮热的香甜味道。几畦甜瓜快熟了,懒懒地躺在太阳光下面。

    人还没有露面,这沉重凸胀的大肚子先露了出来。新卯嘴唇动了动,不知道因为是喜爱还是心痛。

    “那边没事吗?”他问。

    浅花说:“没有。”

    新卯和那人吃着饭,浅花坐在一边用褂子襟扇着汗,那个人问:

    “这几天有人回家去睡觉了?”

    “家去的不少了,鬼子修了楼,不常出来,人们就不愿再在地里受罪了。”浅花说。

    “青年人有家去的吗?”那人着急地问。

    “没有。”新卯说,“我早下了通知。”

    那个人很快地吃完饭,站起身来,望望浅花的肚子笑着说:“大嫂子,快了吧,还差多少日子?”

    浅花红了脸,看着丈夫。那人又问新卯,新卯说:

    “谁闹清了她们那个!”

    “你这个丈夫!”那个人说,“要关心她们么!我考虑了这个问题,在家里生产不好,就到这洞里来吧,我们搬到上面来睡,保护着你,你说好不好?”

    浅花笑着说:“那不成了耗子吗?”

    “都是鬼子闹的么!”那个人忿忿地说。

    新卯吃完了饭,跑去摘了几个熟透了的大甜瓜,塞到浅花怀里。

    浅花回到家里,心里犹豫着,她不愿去扰乱丈夫,又在家里睡了。

    这一晚上,敌人包围了他们。满街红灯火杖,敌人把睡在家里的人都赶到街上去,男男女女哆里哆嗦走到街上,慌张地结着扣子提上鞋。

    敌人指名要新卯,人们都说他不在家,早跑了。敌人在人群里乱抽乱打,要人们指出新卯家的人,人们说他一家子都跑了。那些女人们,跌坐在地上,身子使劲往下缩,由前面的人把自己压在下面。在灯影里,她们尽量把脸转到暗处,用手摸着地下的泥土涂在脸上。

    敌人把能找到的东西放在人们的手里,把一张铁犁放在一个老头手里,把一块门扇放在一个老婆婆手里……命令高高举起,不准动摇。他们在周围散步、吸烟、详细观看。

    浅花托着一个石砘子,肚子里已经很难受,高举着这样沉重的东西,她觉得她的肠子快断了。脊背上流着冷汗,一阵头晕,她栽倒了。敌人用皮鞋踢她,叫她再高举起那东西来。

    夜深了,就是敌人也有些困乏,可是人们还得挣扎着高举着那些东西。灯光照着人们,照在敌人的刺刀上,也照在浅花的脸上,一点血色都没有,流着冷汗。她知道自己就要死了,眼里冒着金星。在眼前飞,飞,又落下,又飞起来。

    谁来解救?

    一群青年人在新卯的小菜园集合了,由那外路人带领,潜入了村庄,趴在房上瞄准敌人脑袋射击。

    敌人一阵慌乱,撤离了村庄。他们把倒在地下的浅花抬到园子里去。

    不久,她就在洞里生产了。

    洞里是阴冷的、潮湿的,那是三丈深的地下,没有一点光,大地上的风也吹不到这里面来。一个女孩子在这里降生了,母亲给她取了个名,叫“藏”。

    在外面的大地里,风还是吹着,太阳还是照着,豆花谢了结了实,瓜儿熟了落了蒂。人们为了未来的光明,正在田野里进行着斗争。

    (有删改)

    文本二:

    所谓诗化生活,并不是对生活的粉饰和美化。诗化生活是对生活的一种审美过滤,一种融合了作家审美情感的对生活独特的提炼和概括过程。这既体现着作家的审美理想,也体现着作家观察和表现生活的一种方式方法。孙犁为文,旨在发现美、表现美和歌颂美,他认为“善良的东西、美好的东西能达到一种极致”。他说:“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他明确指出:“文学的职责是反映现实,主要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真的美的善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都是这样。”对生活进行诗化的处理,把自己的审美情感自然天成地培铸于方法之中,是孙犁毕其一生矢志不渝的艺术追求。直到晚年,他还一再著文强调“小说属于美学范畴”“小说是美育的一种”。他说“人天生就是喜欢美的”“作家永远是现实生活的真美善的卫道士”。他怀着对人民的深沉的爱,以一颗火热的诗心感受着时代的风云,致力于表现生活的真善美。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出自美和善的愿望”,能给人以情操的净化陶冶和极丰富的美感享受。

    (摘自钟正平《诗化的现实主义》)

    1. (1)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新卯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丈夫,但从他“摘了几个熟透了的大甜瓜”塞给浅花的细节可以看出他对妻子的关爱。 B . 文中怀有身孕的浅花,在敌人面前即使“眼里冒着金星”,也没有屈服,体现其强烈的自我觉醒和革命斗争意识。 C . 文中关于百姓有家不能回、忍饥挨饿,以及被赶到街上后遭受折磨等情节的描写,暗含作者对战争的憎恶之情。 D . 文章结尾处写“豆花谢了结了实”,与开头有关黑豆的描写形成呼应,同时也象征着战争终将取得胜利的结果。
    2.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篇对高粱叶和黑豆叶的描写,为故事发展提供了自然背景,田野的“安静”又与后面“藏”的紧张氛围形成反差。 B . 文章记叙小菜园里浅花与丈夫、外路人的对话,使用了很多口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也凸显了人物的身份与品质。 C . 文章综合运用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了“外路人”这一智勇双全、关心百姓的革命领导者形象。 D . 钟正平从孙犁小说审美理想和创作方法的角度分析了孙犁的艺术追求,认为孙犁诗化小说是致力于表现生活的真善美。
    3. (3) 请从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文本一题目“藏”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4. (4) 请结合文本二,谈谈孙犁的艺术追求在文本一中是如何体现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 3. (2022高二下·顺德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刘颖字公实,衢州西安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调溧阳主簿。时张浚留守建康金师初退府索民租未入者颖白浚言师旅之后宜先抚摩当尽蠲逋赋浚喜即奏阁免由是知之 签判潭州。王佐为帅,负其能,盛气以临僚吏,颖约以中道,多屈而改为。提举浙西常平茶盐,还淀山湖,以泄吴松江,二水禁民侵筑,毋使逼塞大流,民田赖之。就迁提刑,以洗冤泽物为任,间诣狱,察不应系者纵遣之。御史以介僻劾罢。除江西运判。江州德化县田逃徙大半,守乞蠲税,不报。颖以见种之税均于荒莱,民愿耕者第减之,上供自若,而逃田尽复。除淮东转运副使。初,水败楚州城,修补未竟,刘超欲移筑,颖入对言:“国家何苦捐百万缗为军帅幸赏地邪?”光宗从之。除户部郎中、淮东总领。务场以额钞抵赏,阴耗饷计,二十年无知此弊者,颖究核得之,以所卖数论赏而总饷增羡。迁司农少卿、淮西总领。前主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回易如负贩状。颖以为失王人之体,遂罢之。内府宣限既迫,每移供军钱以应岁输。颖搜吏弊,汰冗员,分月纲解,自是不复挪移。嘉定改元 , 召赴行在。请老,以宝谟阁直学士致仕。卒于家,年七十八。宁宗时,学禁初起,党论日兴。颖奏:“愿陛下御之以道,容之以德,不然,元祐、崇、观之事可鉴也。”其在从班日,韩侂胄旧与周旋无间,方居中用事,而颖谢绝之。常言:“士以不辱身为重。”其为少宗正,而丞相赵汝愚适归,相遇于废寺,赵汝愚曰:“寄谢余参政,某虽去而人才犹在朝廷,幸善待之。”颖曰:“相公人才即参政人才也,使果贤,参政之责,非宰相之忧也。”余继相,卒于善类多所全佑,颖之助云。

    (选自《宋史·刘颖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时张浚留守建康/金师初退/府索民租未入者/颖白浚言/师旅之后/宜先抚摩/当尽蠲逋赋/浚喜/即奏阁免/由是知之/ B . 时张浚留守建康/金师初退/府索民租未入者/颖白浚言/师旅之/后宜先抚摩/当尽蠲逋赋/浚喜/即奏阁免/由是知之/ C . 时张浚留守建康/金师初退/府索民租/未入者颖白浚言/师旅之/后宜先抚摩/当尽蠲逋赋/浚喜/即奏阁免/由是知之/ D . 时张浚留守建康/金师初退/府索民租/未入者颖白浚言/师旅之后/宜先抚摩/当尽蠲逋赋/浚喜/即奏阁免/由是知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入对,古代臣下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被质问,也可以向皇帝建议。 B . 户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财政、土木工程等事务。 C . 改元,古代新君即位的第二年,改用新的年号。也有一君在位改用新年年号的。 D . 丞相,最高国务长官。辅佐国君管理军政要务。历代设置、职权有所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刘颖为官刚强,处事严厉。刘颖的上司王佐盛气凌人,他予以约束,使王佐改变;有官员设立酿酒作坊获利,亏损后又有不当的行为,被刘颖罢免。 B . 刘颖关注民生,体恤百姓。他治理淀山湖,设法保护堤坝,使百姓的农田获得依靠;他在江西任职,采取措施,缓解德化县的田租和荒地问题。 C . 刘颖为政务实,力除弊端。他建议朝廷重赏将领,获得采纳;他发现官府存在二十年的弊端,设法予以革除;他革除挪用军费充当税款的弊端。 D . 刘颖为人正直,善待贤人。刘颖认为士人要看重尊严,不可受辱;赵汝愚被贬返乡,与刘颖相遇,赵汝愚请刘颖善待官场的贤人,刘颖表示同意。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洗冤泽物为任,间诣狱,察不应系者纵遣之。

      ②韩侂胄旧与周旋无间,方居中用事,而颖谢绝之。

    5. (5) 宁宗时,刘颖上奏皇帝。请概括其上奏的背景和提出的解决办法。
  • 4. (2022高二下·顺德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野 歌   
    李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 (2) 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 5. (2022高二下·顺德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残酷和破坏之深重,并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战乱的痛心疾首的诗句是“”。
    2. (2) 屈原《离骚》中的诗句“ ”,与孔子“逝者如斯夫”的诗句,都以流水比喻时光,表达光阴似箭、时不我待的感慨。
    3. (3) 《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4. (4) 《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揭示了全文主旨(表达孝道)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2高二下·顺德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以翩跹舞姿勾勒如诗如幻的山河图景、以雅致清丽的中式美学营造千年梦境的《只此青绿》在央视虎年春晚的舞台上激活了观众的传统文化基因。

    “心中若能容丘壑,下笔方能汇山河。”“青绿”是纯写意的,(     )。的宋画之美、中国古典之美在舞台上众仕女的步态中,走入了观众的心灵。“青绿”的端庄、沉静和冷冽,在春晚的舞台上得到了_______的展现。

    “余音绕梁传古韵,咫尺千里舞江山。”在春晚古朴大气的舞台背景映衬下,《只此青绿》与 900 年前的《千里江山图》跨越古今对话,将中华传统之美_______。青山绿水,从古老的画卷里流淌出来,随如云般的水袖舞动。舞者身姿婀娜又兼具力量,静而不郁,动而不惊,体现刚柔并济、动静互补、有无相生的中国艺术辩证法,蕴含_______的大国气象。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酣畅淋漓    娓娓道来    生机盎然 B . 淋漓尽致    娓娓道来    生生不息 C . 酣畅淋漓    侃侃而谈    生生不息 D . 淋漓尽致    侃侃而谈    生机盎然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画中青峰叠嶂,绿水隐现;舞者发髻高耸,眉眼锋利;利落甩袖,隐入画中 B . 画中绿水隐现,青峰叠嶂;舞者发髻高耸,眉眼锋利;隐入画中,利落甩袖 C . 画中绿水隐现,青峰叠嶂;舞者眉眼锋利,发髻高耸;利落甩袖,隐入画中 D . 画中青峰叠嶂,绿水隐现;舞者眉眼锋利,发髻高耸;隐入画中,利落甩袖超然客公众
    3. (3) 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 7. (2022高二下·顺德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英国莱切斯特大学研究发现,①。即使是有运动习惯的人,长时间坐着仍然会损害健康。科学家通过对比近900名患者的活动水平和静坐时间,发现只要每天少坐90分钟,②

    研究人员分析了人们静坐时间和他们中等到剧烈运动等数项指标,试图找到这些因素与血糖和胆固醇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③,可能是防止II型糖尿病更有效的方式,而不仅是只注重中等强度以上的体育运动。

    英国卫生部现行发布的健康指引推荐国民每天进行中等强度以上锻炼至少30分钟,每周坚持5天。中等强度锻炼,简单来说就是足以令人流汗的活动。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作文(60分)  
  • 8. (2022高二下·顺德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前世界充满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通常情况下,确定性作为一种稳定状态,能够给人们带来走向远方的希望、自信、力量和坚毅。当然,也会带来惰性、安逸、不思进取、抱残守缺。

    不确定性作为一种多变状态,带来的是无处不在的风险、危机以及无所适从的不安甚至畏惧。当然,也有稍纵即逝的机遇和柳暗花明的惊喜。

    如何在充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世界中茁壮成长呢?

    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当下社会生活,以“在充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成长”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