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

更新时间:2022-06-25 浏览次数:39 类型:月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本题共1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 (2022高一下·海林月考)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nuó)眠(hān)蓊蓊郁郁(wěng)影(qiàn) B . 废(tuí)狱(láo)混混沌沌(hùn)日(jiā) C . 目(xuàn)听(dì)稍即逝(zhòng)透(tī) D . 延(màn)璀(càn)张灯结(cǎi)横(gèn)
  • 2. (2022高一下·海林月考)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籍贯   韶关   汗流满面    三言两语 B . 私塾   妯娌   节衣缩食    东挪西借 C . 衙门   差役   油光可鉴    深恶痛疾 D . 慰免   饱尝    正人君子    饮食起居
  • 3. (2022高一下·海林月考) 下面连线词语中全是反义词的一项是(     )
    A . 遵守——违反  动摇——坚定  残缺——完整 B . 生疏——熟悉  强制——强迫  沉着——慌张 C . 拘泥——变通  平坦——崎岖  勇敢——虚伪 D . 高尚——卑鄙  寂静——肃静  懒惰——勤快
  • 4. (2022高一下·海林月考)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那云彩像是棉絮堆,高高低低,陆续不断,一直到天边。 B .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婉转,悠扬,使我的心寂静下来。 C . 蓝天下,一群孩子,明亮的双眸,痴痴地凝望着山坡上一朵朵白色的蒲公英。 D . 天山最高峰有常年不化的积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射出猛烈的白光。
  • 5. (2022高一下·海林月考)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全都是褒义词的一项是(     )
    A . 与那些千篇一律的设计相比,他的作品构思新颖,独具匠心 B . 听到这个消息,她既喜出望外 , 又有些忐忑不安 C . 一个习惯于闭目塞听画地为牢的人,是不可能取得创造性成就的。 D . 世人都喜欢锦上添花 , 殊不知更为可贵的是雪中送炭
  • 6. (2022高一下·海林月考) 下列各组短语,搭配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丰富的资源   丰裕的脸庞   丰腴的牧场    丰硕的成果 B . 热烈的掌声   热闹的大街   热辣的劲舞   热情的观众 C . 神秘的人物   神奇的传说   神圣的使命   神妙的笔法 D . 细腻的描写   细巧的图案   细微的变化    细致的花纹
  • 7. (2022高一下·海林月考) 从下列词语中,选择四个词语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①萌发②萌芽  ③源头   ④水源   ⑤年轮   ⑥年岁   ⑦渡口   ⑧码头

    一株绿树有它最早的       , 一条河流有它最早的      , 我生命的绿树已经旋出了60圈       , 生命的河流已经奔过了60个        

    A . ①③⑥⑦ B . ②④⑤⑧ C . ②③⑤⑦ D . ①④⑤⑧
  • 8. (2022高一下·海林月考) 将下列关联词语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

    从教学的过程来说,      教学的内容是什么,教的人总要从易到难,逐步深入地把知识教给学生。好的教师在开始的时候,     应该给学生一个印象,觉得入门不难,往后越学越有信心。学生如果自命不凡,看到入门很容易,就把老师一脚踢开,他就什么也学不成。

    A . 不管   于是   所以   因此          B . 不管   因此   总    那么 C . 无论   所以   只要   于是 D . 无论   但是   而   那么
  • 9. (2022高一下·海林月考) 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首先要设法安慰自己,树立信心,稳定情绪,消除心理障碍

    ②遇到无法下笔,思路阻塞,判断不清的难题时,不要着急

    ③心里平静后再冷静思考就不怕难题了

    ④你应该想:我难,别人也难,何必畏惧呢

    A . ②①③④ B . ①④②③ C . ②①④③ D . ①③④②
  • 10. (2022高一下·海林月考) 下列句子中语言运用得体一项是(     )
    A . 班长对王老师说:“您荣幸地被邀请参加我们的座谈会。” B . 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同学要及时醒悟,努力改邪归正。 C . 作为你的好朋友,我还是赞成你报考师范大学。 D . 妈妈告诉我说:“你爸正跟你哥磋商明天旅游的事呢。”
  • 11. (2022高一下·海林月考) 下列括号内的缩句,与原句的基本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从那时候起,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橘灯。(我想起小橘灯) B . 博鳌论坛是一些国家政府、工商界领袖进行对话的高层次论坛。(博鳌论坛是高层次论坛) C . 他在梦中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他回到了故乡) D . 计算机作为高科技发展的要素,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计算机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 12. (2022高一下·海林月考)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丰富情感。 B .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现象会得到圆满的解决。 C . 能否推行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D . 近日,上海博物馆展出了1100年前新出土的唐代文物。
  • 13. (2022高三上·石家庄月考) 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拟人) B . 闰土的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比喻) C . 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反问) D . 我从乡下跑到京城,一转眼就已经六年了。(夸张)
  • 14. (2022高一下·海林月考)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同胞,还有海外侨胞,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 B . 今年春季,该省沿海地区要完成3 700立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C . 一个衡量人类幸福的新指标应包含这些维度:经济和工作保障、健康、教育、个人环境和工作环境、安全感和尊重、与家人朋友的关系、宜人的自然环境、及人身安全。 D . 市工商局启动的“叫停电信收费不合法规则”行动——万人晒话费账单、公开征集侵权证据,是加大反垄断执法力度、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的有效举措。
  • 15. (2022高一下·海林月考) 下面诗句与题目、人物、朝代不对应的一项是(     )
    A .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李白——唐) B .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春题湖上》(孟浩然——唐) C .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四时田园杂兴其二》(范成大——宋) D .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夜书所见》—(叶绍翁——宋)
二、 阅读(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6. (2022高一下·海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水经注》)

    1. (1) 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 .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 .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 .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 (2) 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湍绿潭素:白色的 B . 巘多生怪柏绝:绝对 C . 每至晴初霜旦:早晨 D . 引凄异属:连接
  • 17. (2022高一下·海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化产业化发展反思

    文化产业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行业,其主要目的是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随着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也将发生重大变化,信息、教育、娱乐、旅游等文化消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文化产品不仅具有商品属性,还具有精神属性,文化产品的商品属性使其产业化成为可能,而产业化有助于先进文化的传播。已走上产业化道路的大众传播业和出版业,不仅把社会公共舆论信息的传播作为己任,还对社会政治舆论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

    一旦文化被“过度产业化”就会使其超越界限,影响其社会效益的发挥,从而丧失其精神实质;文化过度产业化会造成传统文化的瓦解和消失。我国丰厚的文化资源是经历了数千年文化积淀所形成的。这些文化资源具有稀缺性、不可复制性和不可再生性,它价值的体现主要从所蕴涵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技价值与社会文化价值表现出来,而不是通过其经济层面。传统文化的过度产业化,必然会使其丧失内在价值,成为追逐经济利益的工具;文化过度产业化会使文化庸俗化。不管是以市场化为由还是以满足消费者的娱乐需要为由,文化的发展都不能为了经济效益而牺牲社会效益和文化的先进性。文化市场的急功近利、炒作大于创作等现象,使文化成为金钱的附庸和庸俗的叫卖品。从事文艺创作的人势必使“产业化”变成“庸俗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尴尬。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由于起步较晚,文化产业带来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还较低,存在的问题较多。“泛化”现象比较严重。文化产业化过程中的“泛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泛文化”化。当前,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缺乏文化底蕴的“造节”和新商业模式等现象。这些行为具有明显的短期效应,不但没有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还严重破坏了文化发展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是“泛产业”化。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领域出J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一是文化产业的发展过分强调其产业性。二是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存在不少忽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现象。

    文化事业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和公共性;而文化产业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多样化需求而进行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很强的经营性和市场性。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可以相互促进。在文化发展过程中,二者并重,不能有所偏颇。同时要做好三项统筹工作,即文化的基本需求与多样化需求的统筹、文化市场性要求与公益性的统筹、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的统筹,以此来推动政府职能转换和科学引导工作,建立起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与转化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二者的相互促进作用,推动文化繁荣。

    1. (1) 下列与“文化产业化”有关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因为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所以文化产业须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 B . 传统文化的过度产业化,不仅会使其丧失内在价值,而且会使文化庸俗化。 C . 过分强调产业性和忽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现象是文化领域两极分化的表现。 D . 做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统筹工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动文化发展。
    2. (2)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化产业化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价值传播的需要。 B . 文章介绍了文化产业化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须以社会效益和文化的先进性为中心。 C .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严重“泛化”现象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是法律、法规不健全。 D . 化解文化产业化矛盾,在文化发展过程中,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重,兼顾三项工作。
    3. (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经过产业化的大众传播业和出版业,不是把社会公共舆论信息的传播作为自己责任,就是在社会政治舆论的传播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B . 文化过度产业化的弊端:一方面使文化超越界限,影响发挥社会效益的作用,丧失精神实质,另一方面会造成传统文化的瓦解和消失。 C . 文化发展的尴尬境地是产业化演变为庸俗化,文化发展不能急功近利,要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重视文化的社会效益和先进性。 D .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令人惊奇,但存在起步较晚、市场化程度较低等问题,正确认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努力实现二者协调发展。
    4. (4)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结构特点为总、分、总,通篇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论证。 B . 文章以文化产业化的意义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文化过度产业化的危害和文化产业的“泛化“问题。 C . 在论证文化产业化过程中的“泛化“问题时,文章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两种方法。 D . 文章最后二段先阐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特点,接着论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

      及其重要性。

  • 18. (2022高一下·海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我小时候,家在哈佛尔,并不是有钱的人家,也就是刚刚够生活罢了。我父亲做着事,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挣的钱不多。我有两个姐姐。

    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15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

    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进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

    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在有钱的人家,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从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

    我这位于勒叔叔一到那里就做上了不知什么买卖,不久就写信来说,他赚了点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这封信使我们家里人深切感动。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有一位船长又告诉我们,说于勒已经租了一所大店铺,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

    两年后又接到第二封信,信上说:"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果然,10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于是每星期日,一看见大轮船喷着黑烟从天边驶过来,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那时候大家简直好像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

    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我不敢肯定父亲对于这个计划是不是进行了商谈。

    我大姐那时28岁,二姐26岁。她们老找不着对象,这是全家都十分发愁的事。 

    终于有一个看中二姐的人上门来了。他是公务员,没有什么钱,但是诚实可靠。我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再迟疑而下决心求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

    我们家赶忙答应了他的请求,并且决定在举行婚礼之后全家到哲尔赛岛去游玩一次。哲尔赛岛是穷人们最理想的游玩的地方。这个小岛是属英国管的。路并不远,乘小轮船渡过海,便到了。因此,一个法国人只要航行两个小时,就可以到一个邻国,看看这个国家的民族,并且研究一下这个不列颠国旗覆盖着的岛上的风俗习惯。

    哲尔赛的旅行成了我们的心事,成了我们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得漂亮的太太吃牡蛎。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递给两位先生,再由他们递给两位太太。她们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蛎,头稍向前伸,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蛎壳扔到海里。

    毫无疑义,父亲是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个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我只好留在母亲身边,觉得这种不同的待遇十分不公道。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哪个于勒?"

    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可是父亲还是放不下心,他说:"克拉丽丝,你去看看吧!最好还是你去把事情弄个清楚,你亲眼去看看。"

    母亲站起来去找她两个女儿。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

    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父亲赶紧走去。我这次可跟着他走了,心里异常紧张。父亲客客气气地和船长搭上话,一面恭维,一面打听有关他职业上的事情,例如哲尔赛是否重要,有何出产,人口多少,风俗习惯怎样,土地性质怎样等等。后来谈到我们搭乘的这只"特快号",随即谈到全船的船员。最后我父亲终于说:"您船上有一个卖牡蛎船的船员,那个人倒很有趣。您知道点儿这个家伙的底细吗?"

    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父亲突然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很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答道:"2法郎50生丁。"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1. (1) 文章一开始便写“我”家拮据的生活环境,其作用是什么?
    2. (2) 于勒一生中的经济情况有三大变化,菲利普夫妇一家对于勒的态度也有三次变化,而菲利普夫妇也有始终不变的方面,请用简洁的话分别概括这些变化。
    3. (3) “我”(即若瑟夫)在文中起何作用?
    4. (4) 在给于勒10个铜子小费这件事上,“我”和“母亲”有不同的表现,试作简要评论。
    5. (5) “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这句话运用的描写方法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6. (6) 赏析下列语句:在我们面前,天边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7. (7) 课文中写吃牡蛎一节的主要作用是(     )
      A . 让菲利普夫妇有登场亮相的机会。 B . 让故事的内容更有波澜。 C . 让故事情节得以向前发展。 D . 让“我”看得清父母虚伪的真面目。
    8. (8)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重新回来拖累我们的”母亲“暴怒”起来是因为:(     )
      A . 看到孩子们花钱买牡蛎吃。 B . 她的希望成了泡影,气急败坏的表现。 C . 听说若瑟夫给了买牡蛎的十个铜钱小费。 D . 表现母亲对强盗、流氓的鄙弃,不愿同流合污。
    9. (9) 对本文文体的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散文 B . 记叙文 C . 小说 D . 说明文
三、作文(60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