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阅读理解之描写方法

更新时间:2022-05-23 浏览次数:73 类型:复习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 1. (2022八下·高州期中)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父亲和我的时代

    ①父亲很爱干净,干活后回到家,总倒上半盆水,洗头发和脸。为了省钱,他总是用洗衣粉,说洗衣粉洗得干净。但自从母亲去世后,刚五十出头的他顿时变得像被海浪冲到沙滩上的泡沫,不再用洗衣粉洗头发了,衣服脏了也不再换洗,整个人黑乎乎脏兮兮的,看上去比六十岁的人都老。

    ②突然一天,父亲让我给他买了部智能手机。过了段日子,父亲又让我加他的微信,帮他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视频。视频里父亲在施肥,他穿着褪了色的蓝色中山装,头上脸上都是土。不多的头发被风扬起,上面沾着碎草屑。父亲捧着一捧黑乎乎的肥,用我们老家的方言说:“这是纯天然的羊粪,我们的农产品不用化肥、不打农药,是真正的绿色食品。”父亲的样子很认真,像背课文的小学生。因为他的认真,方言听起来特别生硬、难听。看架势,他要卖啥农产品了。

    ③父亲竟要做微商了,我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想起微信圈里被我屏蔽掉的那些卖东西的朋友,做微商一定很难。而且我的老家除了些粮食,没啥特别的东西,谁买呢?再一想到父亲邋遢的样子,如果被朋友们看到……我便没有帮他转发,想过段时间,父亲或许会知难而退。他不适合干这个。

    ④没想到到了晚上,父亲在微信里问我:“怎么没有看到你转发的视频?”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父亲,便索性装作没看见他的信息,想糊弄过去。但是第二天一早,刚打开手机,就出父亲的微信。他还是问怎么没有看到我转发的视频。没办法搪塞了,想到父亲的执拗,便不情愿地转发了。

    ⑤很快,下面跟了些五花八门的评论,但没有一点要买东西的迹象,甚至还有亲戚语重心长地劝我别让父亲种地了,让我把他接到城里。我后悔转发这条视频,一条都没有去回复。结果到了傍晚,父亲的微信又来了,这次他是来批评我的。他说朋友圈要互动,你不回复别人的留言,人家就不会给你点赞、留言了。我好奇父亲怎么知道我没有给别人回复,结果发现老家的那些同学和亲戚们居然都是父亲的微信好友,而且他们每个人都转发了父亲的视频。父亲在每一个人转的视频下都点了赞,还说谢谢。看着父亲邋里邋遢的样子出现在一个又一个熟人的朋友圈中,我脸有些发烫。

    ⑥过了几天,父亲很认真地说需要帮他一个忙。我对父亲的电话已经有些头疼了,果然,父亲让我把他拉进我的微信朋友群。这怎么可能,我一口回绝了父亲,但心里却多了几分不安。

    ⑦芒种过后十多天,父亲又发来他的视频。他在锄草。这次他脱下长衫了,却换了件穿过很多年的湖蓝色半袖衫,当初那鲜亮的湖蓝早已褪去,变得发灰,像湖水被大面积污染了。父亲满脸的胡子和头发连在一起,像从草堆里长出来的一棵最高的草。我气愤给父亲买了那么多件新衣服他不穿,却总是让我转发他这邋里邋遢样子的视频,便索性关掉了朋友圈。

    ⑧转眼间到了九月份,天气渐渐凉下来,几个研修班的同学聊天时说想买点小米,我忽然想到有次父亲好像谈到在种什么“羊粪小米”,便给他们看了父亲的朋友围,但没有说这是谁。父亲记日记一样,在朋友友圈里记录着谷子成长的过程。几天过去,已经冒出一截儿。然后父亲锄草、施肥,施的是羊粪肥。长出谷穗了,刚开始手指头肚那么大,慢慢变成狗尾巴那么大。突然长出虫子了,父亲对着镜头说:“我们不打农药。”他每天用小刷子蘸着烟蒂泡的水刷谷稳,好半天才刷完一只,刷的时候,父亲的脸拼命往上凑。我知道他眼花,看不清那些小子。他抬起头来的时候,脸上沾着黑一道绿一道的植物汁液。谷子地一眼望不到尽头。

    ⑨同学们没有把视频看完就敲定了买父亲的小米,五斤、十斤下了订单。结果没几天,一位西藏的朋友给我打电话埋怨我介绍的米贵还不好喝。父亲得知后,又给朋友寄了三斤小米和三瓶矿泉水。一用矿泉水熬上粥,朋友就来告诉我好喝。

    ⑩我心里叹服父亲能想到这么个点子,后来也没再关掉朋友團,每天悄悄看父亲发的内容。渐渐的,父亲的朋友圈居然不光发视频了,还发一些配着文字的图片。这些图片和视频不一样,拍得极其漂亮,文字也很煽情。每天几乎还有这样的内容:今天开始发货了,不多,一共两单。今天的货很多,十二单……父亲的微信成了影响着我心情的“天气预报”。看着父亲日益丰满的朋友圈,我觉得以前的视野太狭隘了,而父亲他们,我认为远远落后于这个时代的人们,竟然跟着时代奔跑。

    ⑪国庆节我回去见到父亲,发现他居然变了。还是穿着旧衣服,但没有那么多土和污渍了;胡子刮过不久,露着整齐的花白的胡子碴;头发好像刚洗过,飘着久违的洗衣粉的清香。

    (选自《人民文学》,作者杨遥,文章有删改)

    1. (1) 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概括“父亲和我”之间的故事

      父亲让我把他拉入朋友群,我一口回绝了他;

      父亲巧妙证明了小米好喝,我每天悄悄看他发的内容。

    2. (2)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①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加点词语。
      但是第二天一早,刚打开手机,就出父亲的微信。

      ②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
      他每天用小刷子蘸着烟蒂泡的水刷谷穗,好半天才刷完一只,刷的时候,父亲的脸拼命往上凑。

    3. (3)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⑩段画线句“看着父亲日益丰满的朋友圈。我觉得以前的视野太获隘了,而父亲他们,我认为远远落后于这个时代的人们,竟然跟着时代奔跑”的理解。

    4. (4) 有评论家评论杨遥的这篇小说中“父亲”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2. (2022八下·东阳月考) 文学作品阅读

    朋友圈    

    侯发山

    朋友们真够意思,我每发一条微信或是转发一条微信,点赞的不计其数,评论的大有人在。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似乎甘愿为我赴汤蹈火、两肋插刀,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辞,好像我要天上的星星,他们都不敢去摘月亮;我若是要本拉登的脑袋,耳朵拿来都不管用。

    每天早上,我睁开眼睛打开手机,问好的微信是一条接一条:“早上好!我的亲哥!”“昨晚又做了好梦吧?愿你美梦成真!”……每到节假日,祝福语更是铺天盖地,热火朝天,弄得我眼花缭乱,无暇顾及,看都看不过来;一会儿一杯茶水,一会儿一杯咖啡,一会儿一朵玫瑰,一会儿一块儿西瓜,当然啦,虽然都是虚拟的,画饼不能充饥,但还是常常感动得我泪流满面、哽咽难语。后来,有微信红包了,朋友们也没少出血,该出手时就出手,尽管都是一分二分的钢镚儿,我还是很知足的,中国有句老话不是叫“礼轻情意重”吗?不是还有句话叫做“窥一斑可见全豹”吗?有那份心意我就很知足了。

    微信真好!朋友圈真好!

    我这人有点小气,主要还是钱包老是瘪着,想大方大方不起来。有头发谁会装秃子,是不是?人生就像舞台,不到谢幕,你永远不知道有多精彩。这话真精辟!双十一到了,担心有朋友跟我借钱。这年头,不能谈钱,谈钱就伤感情。借吧,就那三核桃俩枣,借出去时是爷,收回来时成了孙子;不借吧,把人得罪了。于是先下手为强,发了一条微信:最近手头有点紧,哪个能帮帮忙?

    我相信,这一条微信发去,红包会一个接一个,账号上的钱也会不断递增。您知道,我的初衷不是缺钱。所以,我决定,红包拒收,账号上的钱会如数返回!我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害怕他们张口借钱。

    往常,我的手机会不断发出微信的提示音,嘟嘟嘟,像蛐蛐叫,好听极了。今天倒好,哑巴了似的,一点声音也没有。我不断地翻看着手机,什么也没有,没有人点赞,没有人评论。难道是他们没看到?我便不停地去刷朋友圈,跟他们点赞,偶尔也评论几句,为的引起他们的关注。

    一秒钟过去了,一分钟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一个上午过去了……我眼巴巴地等了一天,等到晚上 12 点,还是没有一个人点赞,没有人跟帖。当然,微信红包是一个也没有,转账汇款的信息也是一条也没有。

    手机出问题了?我的旧手机还在,功能还都齐全,我慌忙换上卡试了试,外甥给舅提灯笼,照旧(舅),便关灯睡觉了。可是,手机静悄悄的,一点声音都没有。晚上,我失眠了,从一只羊数到了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羊也睡不着。

    记得一个作家说过:“一个诚实的敌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虚伪的朋友。”他还说过:“有时候美好的表面下,隐藏的却是丑陋和险恶。”他的话不敢去想,想起来都可怕。这年头,不能谈钱,谈钱真的就伤感情。

    第二天早上,忽然收到一笔 2000 元的转款信息。我定睛细看,不错,是 2000 元。谢天谢地!阿弥陀佛!我悬着的心终于放进了肚里,毕竟还是有真心实意的朋友的嘛!谁说的“这年头不能谈钱,谈钱就伤感情”?

    ⑪话题还得绕回来,谁给转的款呢?“花心大萝卜”?“没有人比我更爱你”?“我是真心对你好的人”?……我思来想去,都像,又都不像。

    ⑫这时,忽然一个叫“祝你平安”的人发来一条微信:给你转了两千,不够了再联系。

    ⑬“祝你平安”是谁啊?我翻开聊天信息,却没有一条与他(她)聊天的内容。说实话,“祝你平安”是男是女不知道,是罗锅还是鸡胸不清楚,更别说其他信息了。

    ⑭我没办法,只好打出一行字:您好,幸福上班没有带手机,我是她老婆,请问您是谁啊?

    ⑮幸福是我的小名。

    ⑯“祝你平安”:傻孩子,我是幸福她妈。

    ⑰我半天没有回复一个字,眼泪哗哗的,抱着手机呜呜哭起来。(有删改)

    1. (1) 文章讲述了“我”对朋友圈的认识过程,请你根据文章信息,补充下列内容。

      朋友圈真好 → 发朋友圈借钱 →朋友圈→朋友圈→得知转钱给我的是我妈

    2. (2) 按要求赏析以下句子。

      ①我相信,这一条微信发去,红包会一个接一个,账号上的钱也会不断递增。您知道,我的初衷不是缺钱。(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②我半天没有回复一个字,眼泪哗哗的,抱着手机呜呜哭起来。(“我”为什么哭?)

    3. (3) 结合全文谈谈本文①②两段的作用是什么。
    4. (4) 请结合文章内容,从文中“我”的角度,谈谈对朋友圈里的“朋友关系”的理解。
  • 3. (2021八上·铜官期末) 登“天眼”的老人

    ①一路有雨,雨不大,一路有风,风亦不大。这是春雨春风,正好不热不冷。从贵阳出发,颠簸几个小时后,到达中国天眼广场。先是参观南仁东纪念馆,一位杰出科学家的身影,穿行在风雨中,跋涉在崇山峻岭中,震荡在人们心目中。

    ②要去观摩中国天眼了,公告牌介绍得很清楚,从这里到达中国天眼的位置,共需攀登668级台阶。抬望眼,一道木质台阶如天梯,一阶阶盘旋而上,直达云雾深处。平地观山,视角所限,阶梯如一块块木板,搭在陡坡上,看不出阶梯之间的层次。

    ③依旧是风,依旧是雨,在春雨春风中,在绿树掩映中,映山红围绕阶梯,挂满山坡。前天,我的腿部肌肉严重拉伤,平地行走已是勉力而行,这么高,这么陡,还有这湿滑的阶梯,能够攀登上去吗?我心里不仅嘀咕起来。

    ④吵吵嚷嚷中,一个旅行团出现了,全由老年人组成,有男有女。看样子,年纪最轻的也是古稀之年了。他们在阶梯前集合完毕后,女领队介绍了阶梯的情况,无非是有多高,有多陡,有多湿滑。她建议大家自由选择,量力而行。画外音很明白,“在下面看看,不要上去了”。有几个老人不假思索大声说:“上!这么远的路,专门为看中国天眼而来,干嘛不上?”一些老人互相商量一会儿,表示也要上去。还剩几个老人,抬头望几眼阶梯,低头思量一会儿,畏葸再三,摇摇头,摆摆手,显然是放弃了。

    ⑤这时,率先表示要登山的一位老人往前几步,站在这几位老人面前,伸出一根手指,点着他们说:“你,今年才76!你,今年刚满80!你,在我面前,还是个小毛头,才71,我都86了!千里迢迢来是为什么?这个团队我年龄最大,我落下过一场活动吗?”

    ⑥所有的老人几乎同时愣了一下,然后互相看看,好似集体犯了错误。 一位老人举起一只拳头,喊了一声:“上,都上,不到天眼非好汉!”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太回头嗔道:“什么时候都改不了你那‘大男子主义’。别忘了,不管出门还是在家,都是我在照顾你!”刚才说话的老人马上改口高喊:“不到天眼非好女!”这对老夫老妻的幽默引来大家一片笑声。说话间,老人们开始登山了,那个自称年纪最大的老人,健步走在最前面。

    ⑦我想看看老人们到底能否爬上山头。俗话说,老者不以筋骨为能,八十黄忠不服老,让无数垂暮之人心生豪情。但不服老,只是态度,身体情况还是得实事求是,爬高争胜,毕竟是一桩体力活儿。起初,我跟在老人后面,上到大约200个台阶的平台时,大多数老人开始休息。刚才他们在决定上山与否时,我也在场,一路上,他们不时瞥我一眼。我估计他们要到此为止了,怕他们难堪,便甩开他们先往上走。

    ⑧台阶确实陡峻而湿滑,一脚踩上去,必须踏稳了再举步。爬到后来,每上一阶,都要举全身之力。漫山的青松翠柏环绕,细雨打在树梢,如旷野遥远的软侬私语;轻的风,细的雨,呵护着野花野草;最是那映山红,花枝轻柔,花朵潮红,似乎懂得自己正是人们心仪的美丽。被夹持在树木花草间的木质台阶,好似恢复了生命,风雨中,在脚下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时而传来人语,在风雨草木的过滤下,续续断断。到了500级平台,前后望去,此时此地唯我一人。切莫急,趁着这个空当,缓一缓,恢复体力,看天看地看花草,俯仰之间,体味一番天高地阔,清洗一下心中尘埃。

    ⑨不一会儿,脚下人声渐近,低头看,几位老人已到眼前,而走在最前面的依旧是那位自称最年长者。他气喘吁吁,边走边回头招呼同伴,而脚下看起来却相当_______。他朝我微微一笑,我也回以微笑。我知道他们要在此处休息,便离座而去。

    ⑩终于爬上了制高点。天上云雾缭绕,有篮球场那么大的一块蓝天刚从云雾中露出来,又迅速隐入云雾中。低头,一只巨大的“锅”_______在更大的山坳中——这就是中国天眼啊,中国科学家的惊世杰作!所有的人都在低头观摩,举着各式照相机、手机,所有的人都在想办法使自己能与中国天眼同框。我一边欣赏着这科学家的杰作,一边想,那些老人能否到达制高点?究竟有几个人能够到达目的地? 几乎是前后脚,一些老人已经上来了,率先到达的竟然又是那位自称年纪最长者!

    ⑪说实话,我心下有些愧怍,凭什么怀疑那些老人的体力?人老了,体力固然是要下降的,但除了体力,驱动人的内核却是热情和毅力,也从来都是热情和毅力。今天游人众多,许多年轻人止步山下,或半途而返,最终爬上山顶的大多是中老年人。那些老者看起来精力更旺盛,比他们年轻一些的人,爬上来了,看一看天眼,心事已了,便要返回了。也许,因为年事已高,出来一趟不容易,老人们兴致便格外高。他们在中国天眼前欢呼雀跃,转着圈儿从不同角度观摩,兴致勃勃,乐此不疲。他们观看着,游玩着,也不忘盛赞这盛世辉煌。他们都是经历过无数世事风云的人,他们有着漫长的纵向比较经验,他们更能体察到中国天眼后面所_______的微言大义。

    1. (1) 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轻盈   放置   蕴藏 B . 轻盈   镶嵌   蕴含 C . 轻捷   放置   蕴含 D . 轻捷   镶嵌   蕴藏
    2. (2) 文章第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 (3) 联系上下文,赏析文章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一位老人举起一只拳头,喊了一声:“上,都上,不到天眼非好汉!”(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②几乎是前后脚,一些老人已经上来了,率先到达的竟然又是那位自称年纪最长者!(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4. (4) 文章以《登“天眼”的老人》为题目,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5. (5) 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最后一段中“除了体力,驱动人的内核却是热情和毅力,也从来都是热情和毅力”这句话的理解。
  • 4. (2021八上·龙江期中) 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一觉醒来是早晨

    沈石溪

    当四周都是陌生的面孔,当一双双怀疑的眼睛紧盯着你,你会不会产生一种独坐小船在黑夜的大海上漂流,孤立无援,随时都会被狂风恶浪吞噬掉的恐惧感?我就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受。

    那时我刚读完初一,升初二,因家庭迁居,换了一个新学校。开学第三天,数学老师搞了一次摸底考试。我从小学开始,就对数学很有兴趣,很顺利地就把题目全部做好。第二天一公布成绩,我得了满分,而同桌那位眉清目秀的班长乐嘉秋才得了九十九分。当那位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秦老师宣布完分数,同学们向我投来美慕的目光时,我心里像灌了蜜似的甜。

    就在这时,乐嘉秋站起来说:“秦老师,沈石溪同学是因为作弊才得了一百分的,昨天考试时,他先是问我借橡皮擦,后来又说忘了带量角器,一会儿又说钢笔没了墨水……几次三番找借口偷看我的试卷,我觉得这不是他的真正成绩。”

    我的脑袋嗡的一声变得簸箕大。是的,我向她借过文具,但我扪心自问,两只眼睛始终规规矩矩。我的脸涨得通红,像朵快要枯死的鸡冠花,嗫嚅着说:“我没有……我没有……”

    教室里静得像关严了门的冷冻仓库,我惶惑地四下望去,只看见一双双愤怒的眼睛就像一只只愤怒的小蜜蜂,从四面八方飞来叮蜇我。我把求救的目光投向秦老师,企望她能主持公道。秦老师走到我面前,说:“沈石溪同学,我要告诉你,你的眼睛生得很大,嗯,还有点儿漂亮,但如果把一双大眼睛用来偷看别人的试卷,那漂亮的大眼睛就变得不漂亮了。”

    不知为什么,我心里虚得很,腰也弯下来了,背也驼下来了,脖子也缩下去了。我想,我不该这么窝囊的,我没做错什么,应该理直气壮地为自己辩解。遗憾的是,我本来就腼腆,只会像个口吃患者似的反复说:“我没有……我真的没有……”

    这以后,我一上数学课就无端地紧张,脖子僵硬地扭向一边,唯恐乐嘉秋又怀疑我偷看她作业什么的,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秦老师那张表情生动的脸,猜测她是不是对我转变了看法,我竖起耳朵谛听四周的同学有没有在说我的坏话,而老师讲什么我一句也没能听进去。我的数学成绩急速滑坡,到了期中考试,我才考了四十八分。秦老师拿着考卷,愠怒地说:“我想,这才是你真正的成绩!”

    这不及格的期中考试成了一条有力的反证,证明我在那次摸底考试时确实偷看了乐嘉秋的试卷。

    当天夜里,我失眠了,躺在床上胡思乱想。我想,一个人到了一个新环境,给人家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好比定音锤,我却一锤子敲出了刺耳的噪声;我想,我怕是永远也无法改变秦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坏印象了,我这辈子算是让乐嘉秋给毁了;我想,我应该用粉笔在她背上画条蛇,隐喻她就是专门害人的美人蛇……

    我脑子特别活络,一秒钟就可以想出一千个坏点子来,可我从来胆小如鼠,不敢付诸行动。我想,要是我正在做报复她的坏事时,突然被人发觉,岂不是铁证如山地证明我曾经偷看过她的试卷?

    唉,怎么办?怎么办?我觉得我人生的道路上一片黑暗,眼睛就像开了闸的水库,泪水滂沱……

    突然,我发现奶奶蹑手蹑脚走到我床边,慈祥地摸摸我的额头,附在我耳朵边轻轻地说:“好好睡一觉,一觉醒来是早晨!相信奶奶,一觉醒来是早晨!”

    奶奶的语调平和沉稳,透出饱经风霜后的练达与睿智。她老人家并不知道我究竟遇上了什么麻烦,不来询问、追究,只是把一个信念传授给了我,而这个信念是她用一生的坎坷与磨难练就的生命结晶。

    奶奶的大半辈子都泡在苦水里,爷爷、父亲先后入狱,她和我母亲一起,靠给人绣花,靠典卖极有限的家当,靠捡食菜皮,苦苦支撑这个家。在凄风苦雨的漫长岁月里,这句“一觉醒来是早晨”的口头禅,像一根结实的精神拐杖,支撑着她一趟又一趟由绝望走向希望。

    一觉醒来是早晨,当然不仅仅是指时间的轮回,也是指人心境的更新;放下你的忧伤,把折磨你的困境像脱衣服似的脱下来,轻轻松松、舒舒坦坦睡一觉,黑夜会无可奈何地退却,当你睁开双眼,已经是阳光明媚的早晨;早晨,生机勃勃,充满着新的希望。

    那天晚上,我咀嚼着奶奶这句平平淡淡却又蕴含着深刻人生哲理的话,酣然入睡。

    第二天,我精神饱满地来到学校,我不再理会别人是怎么看我的,我专心致志地听秦老师讲课,把巨大的精神包袱卸下来,当成柔软的坐垫坐在屁股底下了。我的数学功底本来就好,一发奋,掉下来的成绩很快就嗖嗖往上蹿。

    到了期末考试,临考数学前,我十分平静地要求秦老师允许我临时调换一下座位,我的理由是,我不希望同学们对我产生新的误会。得到秦老师首肯后,我在讲台旁独坐一桌,面对散发着油墨香的考卷,我的心就像早晨清新的空气,透明得没有一丝杂质,潜心演算每一道考题,我做得又快又好,第一个交卷,又是一个漂亮的满分!不知是上帝的故意安排还是一种巧合,乐嘉秋又是九十九分。

    寒假里有一天,我一清早到小菜场帮奶奶替别人刮鱼鳞,正巧遇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乐嘉秋迎面走来。我衣衫褴褛,两只手沾满鱼腥,羞于见人,想扭头装着没看见,她却主动跑过来打招呼,她的脸红得像盛开的夹竹桃,讪讪地说:“看来,数学摸底考试时,我……我确实是误会你了。”

    “人嘛,总有误解别人的时候,也总有被别人误会的时候。”

    “我好后悔,我一直想……想对你说声对不起。”

    “别别,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好了。嗯,一觉醒来是早晨。”

    初中毕业后,我离乡背井,多少次陷入谗言的沼泽,多少次卷进是非的漩涡,多少次面临人生的绝境,但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奶奶说的这句话:一觉醒来是早晨!于是,我便恢复了自信和勇气,于是,我振作起来舔舔伤口继续与命运拼搏,于是,我奇迹般地走出沼泽,战胜绝境,柳暗花明又一村。

    (选自《爷爷的糖人》,有删改)

    1. (1) 根据文章内容,将情节补充完整。

      考试满分,师生怀疑→成绩滑坡,奶奶鼓励→

    2. (2) 文中插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3. (3) 按要求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她却主动跑过来打招呼,她的脸红得像盛开的夹竹桃,讪讪地说:“看来,数学摸底考试时,我……我确实是误会你了。”(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4. (4) 你怎样理解“一觉醒来是早晨”这句话的含义?
  • 5. (2021九上·武城期中) 现代文阅读

    爱在记忆消逝前

    爸是村里的能人,也是强人,但强势的父亲,在他的儿子面前却脆弱成一尾在水中哭泣的鱼。  

    那是我读初中住校后的第一个周末,我第一次离家那么久。当我走到村口时,早已等候的爸接过我的书包,大踏步走在前面,我发现他边走边抹眼泪。我突然鼻子一酸,眼泪也止不住吧嗒吧嗒往下落。现在想来,那既是想家的泪水,但更多的是一个儿子被一个父亲的眼泪强烈冲击带来的情感震荡,父亲的力量本来就是巨大的,何况还是哭泣的力量。  

    爸第二次当着我的面掉眼泪是送我上大学那次。我要去遥远的岭南,那里有我完全听不懂的语言。他不放心,坚持一定要送我去。第二天中午我送他到校门口,他挥手让我回宿舍。我们互相转身,他向车站的方向,我向学校的方向。我走了几步,一股莫名的神奇力量突然拽着我转头,然后就看到了终生难忘的画面,街上是来来往往的陌生人流,我的父亲就像一尾在人的水流里哭泣的鱼,他眼睛红红地站在熙熙攘攘的人流里,朝着我离去的背影在流泪。我的泪也刷得就下来了,我不敢再看一眼,也怕他看见,赶紧转身,头也不回地往前疾走,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哭泣的他,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流泪的自己。  

    我渐渐长大,也离他越来越远。  

    初中,我俩一周见一次;高中,一个月见一次;大学,一学期或一年见一次;现在,有时候几年都见不到。在为数不多的相聚中,我们大多时候是沉默的,就像王家新在《和儿子一起喝酒》一诗中写得那样:  

    他的梦想不过是和久别的/已长大的儿子坐在一起喝上一杯/两个杯子碰在一起/这就是他们拥抱的方式/然后,什么也不说……  

    他中风是我大学毕业之后的事情。中风后的父亲似乎一下子就老了,他拄着拐杖,拖着不灵便的双腿无所事事地在家里走来走去。家庭琐事,常触他之怒,他的脾气越来越坏,把家里的锅碗瓢盆无数次打得稀巴烂,很多时候就像一个不讲道理的孩子。  

    上半年,听妈说我爸脑袋天天晕得厉害,经常丢三落四。去省城的各大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说有脑萎缩的迹象,这是人老了之后的自然规律,只能延缓,不可逆转。我很诧异,我那清秀俊逸、精壮能干的父亲怎么就开始萎缩了呢?  

    原来,人真的会老的!就像一朵花的落去,无可奈何!  

    我写了一本语文教学的书,寄了一本给他。他过了一周打电话给我,说我的书写得太感人了,他边读边落泪。他还打电话把出书的事告诉给我的初中语文老师、高中语文老师、初中的同学……似乎他的儿子干了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他必须要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告。我在电话这头,尴尬地浑身冒汗,不懂事的老爸知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多么冒失啊!但我忍住了,没有说他,我很难想象经常忘事的他是怎样找到我中学时的老师和同学的电话的,但我知道他内心的骄傲和喜悦是一定要喷发且不可阻遏的。除了经济上的一点援助外,我似乎什么也给不了我的老父亲,如果这件小事能给他些许的骄傲和荣光,就随他去吧。  

    今年的小满过了,院子里的杏子黄了,李子红了,我爸一定要寄给我尝鲜,快递费比这一箱杏李还要贵,但他坚持,不惜成本。寄来的果子烂了好多,完好的没几个。但我觉得很幸福,因为有爸妈惦念的我还可以像个孩子。

    我很怕有一天,我爸会忘了我,连同他生活的所有记忆。所以,我赶紧用文字记下我能想起的记忆。我知道——爱要在记忆消逝前。                  

     (——摘自《广州日报》,有删减)

    1. (1) 通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题目含义的理解。
    2. (2) 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摘录(一)

      我的父亲就像一尾在人的水流里哭泣的鱼,他眼睛红红地站在熙熙攘攘的人流里,朝着我离去的背影在流泪。

      鉴赏:运用描写,描写了父亲,表达父亲的心情。

      摘录(二)

      他的脾气越来越坏,把家里的锅碗瓢盆无数次打得稀巴烂,很多时候就像一个不讲道理的孩子。

      探究:联系上下文,分析父亲为什么变得“像一个不讲理的孩子”?

    3. (3) 结合事例,说说父亲给你留下哪些印象?
    4. (4) 文中结尾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
    5. (5) 朱自清的《背影》和本文都写父爱,感情真挚,你对哪篇文章感触更深?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 6. (2021八上·绍兴期中) 文学类文本阅读。

    火车上的故事
    文/尤今

    ①晚上,我由广东湛江市搭乘火车到广州去,八个多小时的路程,买了四人同室的软卧票。尽管觉得和素昧平生的人同室共寝是一件十分别扭的事,然而,别无其他选择,也只好随遇而安了。

    ②进入那间极为局促的车厢寝室时,已有一位年过六旬的妇人坐在里面了。浅灰色的高领套头毛衣,极为得体地配以轶灰色的西式套装衣裤;染黑了的短发,一丝不苟地梳得整整齐齐;方形的细枢眼镜,恰如其分地衬托出一股斯文淡定的书卷味儿。

    ③攀谈之下,知道她是广州一份知性杂志的主编,几天前专程到湛江去约稿,现在,大功告成,启程回家。由于志趣相投,我们谈得十分投缘。就在这时,火车站的扩音器突然响起:“请各位注意:软卧的车票还有几张,有意购买的人赶快去买!’’妇人转头对我说道:“真希望这间寝室没有人再进来,图个清静。”我一听,便笑了起来,因为我心里也正转着同一个念头。

    ④然而,不到十分钟,我们的希望便破灭了。一位中年妇女拖着一个行李箱,踏着碎步走了进来。她身材高大,穿了一套花格子的绒质衣裙,惹人注目的是她的丝袜,橘红色的,使她的两条腿看起来好像是两根活动的胡萝卜。一进寝室,她便以极大的嗓门朝我们友善地打招呼:“嗨,回广州啊?”老编辑微微领首,目光停驻在她双腿的丝袜上,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而原本车厢里那一份融洽的气氛,也修地僵了、冷了。

    ⑤中年妇女吃力地把大大的行李箱安顿好,然后身体斜斜地靠在卧铺上,把手上的塑料袋打开.取出里面的多种零食.摊放在窄窄的桌面上,笑着说:“吃,你们吃,不要客气!”霎时,甜的、酸的、咸的、辣的味儿,扭扭捏捏地交缠在一块儿.猥猥琐琐地窜满了整个车厢。老编辑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另一边去。她见我们没有反应,自顾自地抓起了一大把瓜子,嗑、嗑、嗑,发出一种极为单调而又扰人的声响,还一边嗑,一边把瓜子壳朝下扔,不一会儿,满地都是愣愣地张开了口的瓜子壳。老编辑的脸色更难看了。

    ⑥火车开动不久,查票员进来了。依据惯例,他要求每一位乘客出示证件。我交出了国际护照,老编辑交出了身份证。然而,那位中年妇女把自个儿大大的皮包翻遍了,就是找不到证件。查票员要她说出证件的号码,她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啊,我记不清啦!”好脾气的查票员并没有坚持,便走了出去。

    ⑦我和老编辑交换了一下眼神,这个“来历不明”的女人,骤然成了我们两人心中长出来的一颗瘤。想起层出不穷的火车偷窃案与抢劫案,又想到我背包里的几千美元,我坐立不安。过了约莫一盏茶工夫,老编辑终于憋不住了,她站起来,快步走了出去。刚好稽查员就在过道不远处,她毫不客气地向他提出了投诉:“我要换房!我房里那个迟来的女人,没带证件,不知道是什么身份,现在世道很坏,我不想冒这个险!”稽查员说:“别的房间都满了呀,换不了。不会有问题的啦,购买火车票时,都要出示证件的,她大约是用了家眷的证件买的票,出了事情,一定追查得到,你放心吧!”“出了事,再来追查,不是太迟了吗!”老编辑生气地说。“不会出事的,您就请放心吧! ”稽查员淡定地回应。当时,四周很静,老编辑和稽查员的对话,每一句都清清楚楚地传进我们那间寝室里。我觉得很不好意思,看那妇女的表情,她竟若无其事,好像外面谈论的事情与她一点关系也没有。

    ⑧半夜里,老编辑哮喘病发作,嘶嘶嘶地喘气,好不辛苦。那女人二话不说,从自己的皮包里取出一个喷雾器,要老编辑张开口,帮她喷;接著,又为

    她搓药油,从自己的热水瓶里倒出热水,喂她喝。忙了老半天,终于把她安顿好,再妥妥帖帖地替她盖好被子,才返回自己的床铺。老编辑内心感激,连

    声道谢。睡在上铺的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既感动,又感慨,啊,有许多时候,真的不可“以貌相人”呀!

    ⑨早上,有人敲门,通知我们起身,还有半个小时便到广州了。老编辑揉着浮肿的双眼坐起来时,女人立刻对她说道:“我昨晚听了新闻,知道北部寒流今天南下,气温降得很低,大约只有七八度,你有哮喘病,最好披上我的大衣再出去。我的家人会开车来接我,就让我送你回家吧!” 老编辑涨红了脸,愧疚地说:“昨晚我对你有些误会,真是对不起!”女人微笑着说:“没有关系,我从来都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因为我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⑩我双眼湿润,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

    1. (1) 老编辑的情感、态度随着情节的发展不断变化着。阅读选文,将表格补充完整。

      故事情节

      老编辑的情感、态度

      中年妇女走进车厢

      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

      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别一边去,脸色更难看了

      中年妇女忘带身份证

      毫不客气地提出投诉

    2. (2) 结合语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从修辞的角度,品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②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说说第⑧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 (3) 文章用大量的篇幅写老编辑对中年妇女的误会,有什么好处?
    4. (4) 文章结尾处作者表示“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你认为作者能从这堂课上学到什么?(请写出三点)
  • 7. (2021八上·余杭月考) 文学作品阅读

    向着一棵楝树走去

    吴慧琴

    又见到了楝(liàn)树,一棵真正的长在水边的楝树。近落时分的太阳照耀着,楝树散着一层光辉。

    我们向着这棵楝树走去,楝树的根一半扎在河岸的土里,另一半裸露在水里。几近透明的黄叶子疏密有致地长在枝上,一簇一簇黄绿的楝果悬垂着。此时此地,这棵临水而立的楝树有着最好的生长的姿态,清旷的水面接着纯蓝的天空,远处的岸上有芦苇、杂树、房屋立在水天之间,河水的气息在风中飘荡,细密的水纹泛着波光。   

    一颗颗亮着光芒的楝果挂在枝上,自然地昭示在水天之间,显现着植物柔软的躯体,果子芳香的气息。离我最近的一簇楝果注定要被采撷。楝果在我的掌心里呈现着饱满而完美的果实样子,从现在的秋到即将来临的冬,楝果会日渐干枯,落进土地与河流的怀里。

    我把采到的楝果分给菡、萏、杰。

    菡很是好奇地问,姑姑,这个叫什么来着?

    楝果果。

    它有什么用吗?

    可以做弹皮弓的子弹。以前的男孩子就是这么玩的。

    姑姑,这个楝树果果还是我第一次见到呢。

    你的家就在这儿,怎么会没见过呢?

    水气又随风送来,我把手里的楝果扔进了河里——“咚”一个轻亮的波声。不知道为什么,杰的兴致一点都不高,他故意落在后面,有点不耐烦不情愿。在我塞给他楝果的时候勉强接过。杰的个子已比我高出小半个头,比起才读一年级和四年级的菡和萏高出了一大截。一个初中男生被妈妈拉着在乡间野地闲走,还采楝果玩,杰一定是觉得他妈妈的举动幼稚到让他难为情。

    杰小时候,我曾买了弹皮弓给他,他就在家里拉长了橡皮筋“叭叭”地朝墙壁、项灯、橱柜空射,我对杰喊:幼稚!“叭——”于是,杰会把弹弓朝向我。

    菡也把手里的楝果扔向河里,萏跟着姐姐用力掷出她的楝果,因为太用力而差点摔倒。掷出的楝果只落在离岸一点点的水里。菡笑得拍手,萏也傻傻地跟着大笑。杰绷着的脸终于露出一丝笑意,继续将手插在衣兜里一晃一晃地走过来。

    比菡还小的叶候,我常常觊觎家门前楝树枝上垂着的楝果,可是悬在头顶上方的楝果太高太高了,麻雀在枝上飞走又飞来。落在地上的楝果总是枯皱干瘪,被我拾起来又扔掉。即便像现在这样采到了完美的楝果,最后的结果还是将它扔进河里。如果将一颗楝果保存起来呢?杰一定会觉得更可笑。

    我站在楝树的光辉之下,但采下的楝果是苦的吧,不然为什么又叫苦楝呢?也曾剥出它内在的核,可终究没有尝过楝果真正的味道。我曾采过无数颗楝果,青涩的、成熟的、枯萎的,春夏秋冬,楝果在我眼里生生不已,岁岁年年。楝果在男孩的眼里就是弹弓里包裹的子弹,射向枝上躲着的麻雀和白头翁。

    我这么一意地说着楝果楝果,却把楝花忘了。楝花开的叶候,初夏的风便在枝头轻轻地摇,那淡紫的花儿细碎微小得在风里隐了身。一直以为开到荼蘼花事了,却原来不是,二十四番花信风里,始梅花,终楝花,直到楝花开罢,花事才真正了。可是为什么人只说花到荼蘼花事了,却是把楝花忘了呢?

    楝树的前面,坐着一排的钓鱼人。我们向钓鱼人走去。

    杰和菡、萏围看桶看,几尾小鱼在桶里碰壁,又看了看毫无动静的水面,觉得无趣,便催着要回了。我知道杰一心想着回去完成他的作业。

    看看看,前面还有漂亮的芦花啊!

    菡和萏犹豫了一会儿,还是跟着杰回去了。我跟在孩子们后面,再次经过楝树继续慢慢地走回去。姨在一排腌菜缸前择菜备饭。我的手里还握着一粒饱满结实的楝果,只是我将它存在哪里呢?

    1. (1) 文中表达的情感是多重的,下列哪一项是文章表达的最主要的情感(    )
      A . 通过和孩子们在楝树下的对话描写,表达了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B . 描写杰对楝果兴致索然,表达了对孩子学业负担过重的无奈之情。 C . 希望孩子们拥有充满野趣的童年,也写出作者对往昔的怀恋与珍视。 D . 写楝树和钓鱼的人,表达了想带着孩子们一起回归田园生活的愿望。
    2. (2) 比较下面两组句子,谈谈B组句子好在哪里。

      A组

      B组

      近落时分的太阳照耀着这棵楝树。

      近落时分的太阳照耀着,楝树散着一层光辉。

      一颗颗楝果挂在枝上,自然地昭示在水天之间,显现着植物柔软的躯体,果子芳香的气息。

      一颗颗亮着光芒的楝果挂在枝上,自然地昭示在水天之间,显现着植物柔软的躯体,果子芳香的气息。

    3. (3) 杰小时候在家里玩弹弓的事与全文似乎没有太多的关联,作者却用了一段文字来叙述这件事,你认为有必要吗?
    4. (4) 两位同学就文章的结尾句展开了讨论。你认同哪位同学的观点?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帮他(她)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