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 | 1952年产量 | 1957年产量 | 增长比例 |
钢 | 135 | 412 | 210% |
原煤 | 6353 | 11300 | 80% |
粮食 | 32957 | 38560 | 17.6% |
甘蔗 | 1421 | 2630 | 85.1% |
1800年 | 1850年 | 1880年 | |
纽约 | 6.4 | 69.6 | 191.2 |
伦敦 | 95.9 | 268.1 | 476.7 |
东京 | 80 | 105 |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
材料一: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
措施 |
内容 |
目的 |
募役法 |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 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缴纳役钱 |
限制官僚特权,増加政府收入 |
方田均税 法 |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 征税 |
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 赋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
农田水利 法 |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
促进农业发展 |
保甲法 |
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 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 平时种田,农闲练兵 _ |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 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
一一摘编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下)
材料二:"王安石所行的新法,都是民生主义的事实。"《孙中山全集》)……清末民国时期,很多学界政界人士积极主张学习西方,但很快发现西方文化也存在巨大问题与缺陷,需要在中华文化中寻找智慧加以补充改进。
——姜锡东、周一星《略论王安石变法的现代影响》
材料三:1944年,美国农业部长华菜士访华期间,谈到罗斯福时代的美国与王安石时代的中国经济形势非常相似。……有人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是王安石的经济智慧拯救了饥饿的美国农民。
——摘编自李超民《王安石变法与20世纪 30年代的新政》
材料四:从南宋起,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基本上都处于负面的状态。到了晚清,梁启超第一次用现代理念对王安石做了全面的研究,并对王安石变法给予积极的评价。改革开放以后,受民主思潮和民本思想的影响,发现王安石变法也损害了下层民众的利益,一些宋史学者提出了否定的、商榷性的意见。在80年代后的宋史学界,这种争论几乎成为一种常态。
——摘编自虞云国、张钰翰《去符号∶还原真实的王安石》
请回答∶
材料:中西方教育发展简况(节选)
国家 (地区) |
时期 |
发展简况 |
中国 |
清末时期 |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 堂等一批新式学校,除了开设语言文字课程外,还开设算学、 化学、天丈、医学等课程。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 大学堂,准备设天学(附算学)、农学、工学、医学、商学 等十科。 |
新中国时期 |
中国政府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义务教育法》,在20世纪末已基本实现普及义务教育,扫除 了青壮年文盲。中等教育取得长足进步,普通教育和职业教 育并举,满足各种教育需要。高等教育也有很大发展,学科、 专业丰富,培养了大批人才。 |
|
西欧 |
中世纪时期 |
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大 学。当时,大学的课程有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 天文、音乐、法学、医学、神学等。 |
近代以来 |
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 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 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 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教育的普及,提高了大众的文化水平, 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
——整理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上、八下)及《世界历史》(九上、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