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2-06-29 浏览次数:42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2高一下·简阳月考) 东汉思想家王符说:“是故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富足生于宽暇,贫穷起于无日。圣人深知,力者乃民之本也,而国之基,故务省役而为民爱日。”这说明,王符(    )
    A . 强调加强礼仪道德教化 B . 固守传统重农抑商思想 C . 要求保证人民劳动时间 D . 认识到贫富分化的严重
  • 2. (2022高一下·简阳月考) 《朱子家训》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形成这一观念的主要原因是(    )
    A . 小农经济,物资匮乏 B . 男耕女织,赋税沉重 C . 传统农业,精耕细作 D . 自然经济,封闭保守
  • 3. (2022高一下·简阳月考) 一些象形文字本身包含着历史实际内容。下表中的信息反映出商代(    )

    A . 农业生产已有的真实水平 B . 生产关系发生的根本变化 C . 牛耕的生产方式比较普遍 D . 土地经营管理有明确分工
  • 4. 宋神宗时期,实行以钱代役的政策,对乡村户和城市的坊郭户均征收役钱,商税也由城市向农村拓展。这反映了当时(    )
    A . 城乡一体化的逐步实现 B . 重农抑商政策逐渐瓦解 C . 传统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D . 赋税制度货币化的完成
  • 5. (2022高一下·简阳月考) 如表为历史文献中对魏晋南北朝时期依附民的部分记载。当时大量农民依附的意图在于(    )

    文献

    记载内容

    《隋书·食货志》

    (东晋)都下人多为诸王公贵人左右、佃客、典计、衣食客之类,皆无课役

    《南史·齐东昏侯纪》

    凡属名(依附民)多不合役,止避小小假,并是役荫之家

    《魏书·食货志》

    魏初不立三长,故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

    A . 逃避封建剥削 B . 取得合法身份地位 C . 获得主人荫庇 D . 得到免役政治特权
  • 6. (2022高一下·简阳月考) 唐中期以后,工匠由直接在官府服役变为在可以较大范围内纳资代役。政府通过征收未服役工匠上缴的部分绢或钱之类,来作为雇佣其他工匠的开支。这一变化表明唐代(    )
    A . 官营手工业走向衰落 B . 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C .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D . 农民赋税负担增加
  • 7. (2022高一下·简阳月考) 据《管子》记载:莱国(山东古国,后被齐所灭)人擅长染色工艺,紫色的绢、紫青色的丝绦价格比周地要便宜得多。据此可知,古代莱国(    )
    A . 纺织水平全国领先 B . 民营手工业繁荣 C . 丝织技术比较先进 D . 手工业地位重要
  • 8. (2022高一下·简阳月考) 考古资料显示,汉代蜀郡、广汉郡工官制造的漆器上普遍刻有铭文,铭文内容显示出当时制造一件漆器的有素工、上工、铜扣黄涂工、清工。据此可知,当时的漆器生产(    )
    A . 受到中央政府的管控 B . 注重工艺产品的精美 C . 实行较为细密的分工 D . 固化了生产者的角色
  • 9. (2022高一下·简阳月考) 下图是明清时期带有彩绘鱼纹的陶瓷器。研究表明,从宋至明清时期,鱼纹图案自先秦以来所赋予的神性逐渐弱化,吉祥的寓意被不断地强化,渗透到了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明清时期的彩绘鱼纹更加醒目,具有更强的视觉感染力。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 陶瓷制造由素瓷向彩瓷的转变 B . 鱼纹图案最受社会大众的喜爱 C . 宋代以来文化世俗化发展趋势 D . 绘画技巧集写实与写意于一体
  • 10. (2022高一下·简阳月考) 嘉庆《黟县志》记载:“往者读书力田,无出商贾者国朝生齿日盛,始学远游,权低昂,时取予。为商为贾,所在有之”。据此可知,当地(    )
    A . 人地矛盾比较突出 B . 经商之风非常盛行 C . 耕读成为社会风尚 D . 职业观念有所转变
  • 11. (2022高一下·简阳月考) 唐代,同一行业在同城的每个“市”内都有各自的行业组织。宋代,同一行业在同城只有一个统一的行业组织,分散各处的零售商、批发商都要加入行业组织。各行的首领由官府批准,有权掌握买卖价格、检查商品质量和校验度量衡器具。这反映出,宋代(    )
    A . 官府严格限制商品交易 B . 商业活动范围的扩大 C . 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D . 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 12. (2022高三上·临川期中) 唐高宗时,商贾入仕为官的实例已见史乘,当时官阶较高者不多,参加科举考试者尚无一例。安史之乱后,商人人仕人数猛增,入仕途径越来越广,且高官显要不乏其人。这反映出该时期(    )
    A . 商人政治地位得到提升 B . 政府对商人依赖加强 C . 官员队伍整体素养下降 D . 贱商轻商观念的淡化
  • 13. (2022高一下·简阳月考) 下表反映了宋熙宁十年(1077年)以前境内各州辖区内各地上交商税的情况。据此推知,此时宋代(    )

    税额

    40万贯以上

    25万贯以上

    10万贯以上

    5万贯以上

    5万贯以下

    3万贯以上

    3万贯以下

    辖区

    3个

    5个

    19个

    30个

    51个

    59个

    73个

    A . 江南市镇经济发展迅速 B . 区域商业发展的不平衡 C . 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D . 地方行政区划调整频繁
  • 14. (2022高一下·简阳月考) 明清之际,福建出现“烟草之植,耗地十之六七”所种稻、藪、麦,亦寥寥耳,由是仰食于江、浙、台湾”等现象。这反映出明清之际,东南地区(    )
    A . 区域经济发展失衡 B . 新经济形态得到了发展 C . 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D .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
  • 15. (2022高一下·简阳月考) 明初百年间,中国对外关系经历了从“四夷来朝”到“四夷来商”的演变,发展至明中期,统治者对“四夷”的认知,仍然沿袭“小、穷、弱”的观念。这一现象(    )
    A . 标志着传统朝贡体系的瓦解 B . 导致了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 C . 反映传统认知落后发展潮流 D . 有利于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
  • 16. (2022高一下·简阳月考) 有学者在研究十六世纪中叶“嘉靖大倭寇”问题时认为:一是倭寇的主体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中小商人阶层;二是倭寇的最高领导者,是徽商出身;两者追求的是海上贸易的合法化。由此推知当时的中国(    )
    A . 倭寇之患与政府政策有关 B . 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 C . 商帮力图增加海外贸易额 D . 商业出现资本主义因素
  • 17. (2022高一下·简阳月考) 明朝中后期,雇人经营并亲自管理农业生产的土地所有者越来越多。生活于松江府的潘允端,在其拥有的一两千亩土地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雇工经营的。在其日记中,关于垦田、莳秧、种麦等工序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据此可知,当时(    )
    A . 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B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C . 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D . 传统经济结构受到冲击
  • 18. (2022·衡阳一模) 宋代由于政治上的弱势,使得它在朝贡贸易中不再追求政治目的,回归了贸易中的经济本性,这反而让政府和民间商人集团在这种经济联系中获得了好处。“好处”体现在(    )
    A . 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 . 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C . 产生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D . 加速了大批市镇的兴起
  • 19. (2022高一下·简阳月考) 下表为明清有关江南地区手工业的记述,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史实是(    )

    时间

    出处

    记述

    明隆庆年间

    《西台漫记》

    “我吴市民罔籍田业……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裴餮计”

    万历二十九年

    《明神宗实录》

    “吴民……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在官府重税之下,染坊罢而散数千人,机户罢而散者又数千人”

    康熙十五年

    《石门县志》

    “崇德镇油坊二十家,……坊须数十人。镇民少,辄募旁邑为佣”

    A . 江南地区手工业普遍使用雇工 B . 江南地区的手工业者负担沉重 C . 江南地区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 D . 江南地区手工工场的雇工流动性强
  • 20. (2022高一下·简阳月考) 史载,1878年无锡生丝产量达13.8万斤,成为江苏省最大的产丝县。与此同时,蚕丝贸易十分活跃,"一年也有数十万金之巨",1880年无锡输出生丝近20万斤,其中四成出口海外,成为甲于东南的丝蚕市场。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无锡(    )
    A . 蚕丝产销规模无出其右 B . 社会经济结构变化显著 C . 形成了完善的市场体系 D . 蚕丝主要面向对外贸易
  • 21. (2022高一下·简阳月考) 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三十多所新式学堂。这些新式学堂,开设西文和西艺课程,改变了过去以经学为主的教学内容;培养的目标主要是从事实际事务的人才。新式学堂的出现标志着(    )
    A . 中国近代最早的高等学府出现 B . 封建的科举制度的废除 C .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制度的形成 D . 中国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
  • 22. (2022高一下·简阳月考) 两广总督袁树勋在1909年给清廷的上奏中提到:“按照定律,公司未有盈余,不得移本作息,然吾国风气未开通,各省商办实业,公司自入股之日起,即行给息,以资激劝。”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A . 中国近代企业筹资的困境 B . 洋务企业经营管理的落后 C . 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挤压 D . 国人投资近代工业热情高涨
  • 23. (2022高一下·简阳月考) 晚清,时人记述道:“自泰西互市后,凡洋钱、洋烟、洋布等货,无不以洋为贵,甚有非洋而冒为洋者。如髹器本出扬州,故曰扬漆,今则改为洋漆矣····磁器出豫章,今则以粗者为洋碗矣·····以至洋松、洋菊、洋鸡、洋犬之类,无不以洋得名。世俗好异如此。”这表明当时(   )
    A . 社会风尚出现变化 B . 洋货价格相对低廉 C .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 . 西方商品垄断市场
  • 24. (2022·长春二模) 由于轮船招商局等企业的股票购买者大都得到了丰厚的股息回报,19世纪80年代初,人们把购买股票作为一种理想的投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大量资金纷纷投向上海股票市场,各种中外股票大量发行。这说明(    )
    A . 列强操纵近代中国经济 B . 近代金融市场趋于成熟 C . 洋务运动进入深化阶段 D . 新型经营形式得以发展
  • 25. (2022高一下·简阳月考) 一田二主这一民间习惯在明清时期已遍及江南各地与我国台湾地区。一田二主制中的土地产出利益分配结构如图所示。这一现象(    )

    A . 有利于白银货币化的成型 B .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 C . 推动了所有制形式的转型 D . 强化了封建人身的依附性
二、非选择题。
  • 26. (2022高一下·简阳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日本、朝鲜来华的遣唐使,通过贡赐关系与中国建立了变相的官方贸易往来。海上民间贸易也日益发展。唐代地理学家贾耽说,中国海船从广州经南海到波斯湾的巴士拉港,全程需三个月。这条航线把中国和以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为首的东南亚地区、以天竺为首的南亚地区、以大食为首的阿拉伯地区,通过海上丝绸贸易连接在一起。宋朝的泉州商人李充,就曾“自置船一只携带各种丝绸和瓷器到日本贸易”。为了管理海上贸易,从唐朝开始专门设置了市舶司。到了宋代,市舶司的收入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建炎二年(1128年),市舶司的收入占国家总收入的20%。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材料三:相对于我国古代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而言,海外贸易的发展是十分有限和迟缓的。经济文化总体发展水平与海外贸易发展规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反差,海外贸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十分有限。

    1. (1) 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中国海外贸易的主要特点。
    2. (2) 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 (3) 材料三是如何看待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据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 27. (2022高一下·简阳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时,秦朝的人口估计有3000万左右。至西汉末年增加到6000万,三国鼎立形成期间,人口损失估计达60%,仅存约2300万。此后南北分裂,人口多次出现大幅度下降,直到隋朝重新统一后,才恢复到6000万左右。隋末的战乱,造成人口降幅超过50%,到唐初仅有2500万。至安史之乱前夕,又增至约9000万,达到新高峰。唐后期和五代的战乱导致人口锐减,北宋时期人口持续增长,大观四年(1100年)境内人口超过1亿,辽(金)西夏、大理等政权的人口合计也在1000万以上。两宋之际的战乱使人口大幅度下降,元统一时实际人口约7000万。但到17世纪初,全国人口已突破2亿。明末的天灾人祸和清初的残酷战争,又使人口降幅达40%,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估计已降至1.2亿。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恢复至1.5亿,以后很快破2亿大关,到道光三十年(1850年),全国人口创造了4.3亿的新纪录。

    ——据葛剑雄《从中国历史各朝代的人口数量变化看5000年中华民族历史沧桑》整理

    1. (1)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人口变动的特点。
    2. (2)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人口变动的原因。
  • 28. (2022高一下·简阳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漕运水手多来自于山东、北直(河北)等地的破产农民、手工业者和无业流民……长途漕运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加以官方对水手的盘剥,促使水手们不得不联合起来以共担风险、维持生计。漕运水手与佛教支派一一罗教(宣扬患难互助)相结合,就产生了清帮。

    (当时奏折)认为“但此等邪教,最易惑众”,因此,一定要“严加究审,从重处治。”结果,清政府对之采取了严厉的取缔政策。

    (18世纪末清政府镇压罗教后)他们摒弃被官方废止的名教“罗教”,改称清门,订立“帮规”、“家法”……垄断着江浙漕运行业。

    19世纪40年代后期,政府……被迫放弃河道,永远改用海路。……水手们已经组成了秘密会社……l9世纪40年代这些会社开始表现出很有政治抱负的样子,并开始在纤夫,甚至在旗丁中间扩展影响和发展组织。……鸦片战争以后这些组织采取了反满的意识形态。

    辛亥革命时期,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的光复过程中,都有清帮参加对清军作战。这些力量同其他秘密会社一起成为传统统治秩序的反抗者和破坏者,使清王朝的社会控制受到巨大冲击,并最终在有秘密社会参加的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土崩瓦解。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侯建新《经济社会史评论》

    材料二:现实生活并没有对被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无情地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大军有丝毫的怜悯与同情,失业、疾病、伤残、年老等像魔鬼一样时时伴随在他们身边,威胁着他们的生存。国家根据1793年罗斯条例鼓励友谊会“为了互相救济和维持生病、年老和体弱会员的生活,以自愿捐款,筹措独立基金”,使它们能以取得社团法人的多种资格。19世纪30、40年代,一些大的甚至全国性的友谊会团体相继出现。根据1874年英国的官方报告,友谊会可使济贫制度每年节省救济费约200万英镑。1911年《国民保险法》颁布友谊会等民间互助组织被以“核准团体”的身份变成了福利国家政策的执行机构。

    ——侯建新《经济社会史评论》

    1. (1) 根据材料一概述清帮的发展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清帮发展壮大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793年前英国友谊会迅速发展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国政府对待清帮和友谊会的态度及所采取的不同政策对民间互助组织发展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