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漳州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4-04-09 浏览次数:1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卷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3八上·高州月考) “林公忧国难,华夏患民暗。亮剑倾鸦片,扬威见赤心”。这首诗里提到的历史事件是180多年前发生的(   )
    A . 虎门销烟 B . 黄海海战 C . 廊坊之战 D . 武昌起义
  • 2. (2023八上·期中)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材料叙述的是鸦片战争的(  )
    A . 背景 B . 内容 C . 目的 D . 影响
  • 3. (2023八上·期中) 南京静海寺是明成祖为褒奖郑和之功而建,取意四海平静,天下太平。1842年8月,清政府和英国代表在这里会晤,此时的“它”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   )
    A . “国门洞开” B . “定都天京” C . “缔造共和” D . “首都沦陷”
  • 4. (2023八上·期中) 导致下图所示清朝主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中俄签订《瑷珲条约》 B .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C .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D . 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
  • 5. (2023八上·期中) 历史学习需要把握单元主题,下图内容可提炼的单元主题是(   )

    第1课洋务运动

    第2课甲午中日战争

    第3课戊戌变法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

    A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C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D . 新文化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 6. (2024·广水模拟) 1861年,法国作家雨果说:“抢劫已成为一种日常行为,小至小资家庭的钱匣,大至富丽堂皇的圆明园,直到被塞满的裤子不堪负重,坠至脚踝处。”英法联军的这一掠夺行为出现在(    )
    A . 鸦片战争期间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 7. (2023八上·期中) 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土地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主要与哪国有关(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俄国 D . 德国
  • 8. (2023八上·期中) 下列哪一次斗争显示了农民阶级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
    A .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 .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 清军抗击英法联军
  • 9. (2024九下·蚌山模拟)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1872~1875年),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海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与这一现象出现直接有关的是(    )
    A . 洋务运动 B . 公车上书 C . 戊戌变法 D . 辛亥革命
  • 10. (2024八上·从江月考) 《人民日报》曾评价:在某战役中,冯子材以近70岁高龄挺身而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驰赴沙场,精忠报国,其展现出的民族气节与爱国主义精神令人称颂。该战争是( )
    A . 鸦片战争 B . 中日甲午战争 C . 中法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1. (2023八上·期中)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哪一选项属于历史观点(   )
    A . 在创办近代工业的同时,洋务派还建立了新式海军 B . 明治维新后,日本入侵台湾,使中国东南海疆危机加剧 C . 19世纪70年代后,左宗棠率大军收复了除伊犁外的新疆领土 D .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的创刊号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
  • 12. (2023八上·期中) 《马关条约》新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中国内地,进而使外国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在中日《马关条约》中被迫开放的四处通商口岸是( )
    A . 广州、福州、厦门、宁波 B .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C . 天津、南京、苏州、杭州 D . 广州、台湾、重庆、南京
  • 13. (2023八上·期中) 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 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 . 《马关条约》使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C . 甲午战后我国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 . 列强侵华方式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 14. (2023八上·期中) 1898年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法令。以下内容最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是(   )
    A . 裁撤冗官 B . 开办新式学堂 C . 训练新式军队 D .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 15. (2023八上·期中) 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事件发展的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之一。下面关于戊戌变法的线索中,对应错误的史实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16. (2023八上·期中) “挑铁道,把线砍,旋再破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利)、俄罗(斯)势萧然。”这一揭帖反映出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是由于(   )
    A .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 B . 中国社会习俗陈旧 C . 清朝政府腐朽无能 D . 中国社会经济落后
  • 17. (2023八上·期中) “这一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由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俄国等国家组成的八国联军,侵入了古老中国的首都——北京”。这一年是(  )

    A . 1840年 B . 1856年 C . 1900年 D . 1931年
  • 18. (2023八上·期中) 《辛丑条约》规定凡是有义和团活动的地方,停止科举考试五年;规定条约内容及附件都要以皇帝的名义在全国各地张榜公布,以警告全国官民。这反映了列强企图(   )
    A . 划分“势力范围” B . 增设通商口岸 C . 废除科举制度 D . 进行心理征服
  • 19. (2023八上·期中) “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这里阐述的是三民主义中的(   )
    A . 民族主义 B . 民主主义 C . 民权主义 D . 民生主义
  • 20. (2023八上·期中) 国庆期间,李玲随父母前往辛亥革命的首发地旅游,她去的地方应该是( )
    A . 武昌 B . 上海 C . 北京 D . 南京
  • 21. (2023八上·期中) “辛亥革命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政治方向,因此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主要体现在当时(    )
    A . 提出三民主义 B . 推翻封建制度 C . 建立民国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 22. (2023八上·期中) 20世纪40年代,有一批食品在市场上销售,其生产日期是民国三十年十一月,保质期三年。这批食品的保质期到( )
    A . 1944 年 11 月 B . 1943 年 11 月 C . 1941 年 11 月 D . 1945 年 11 月
  • 23. (2023八上·期中)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有实际的约束效力”。这意在强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   )
    A . 先进性 B . 局限性 C . 完备性 D . 科学性
  • 24. (2023八上·期中) 下图檄文中出现“万户涕泪”的原因是(   )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A . 袁世凯复辟帝制 B . 二次革命 C . 护国战争 D . 军阀割据
  • 25. (2023八上·期中) 经历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先进的知识分子意识到:民主共和的真正敌人,藏匿于几千年来的思想传统,因此必须从思想文化上冲破封建禁锢。为此,他们在中国宣传( )
    A . “自强”“求富” B . “变者,天下之公理” C . 三民主义 D . 民主与科学
  • 26. (2023八上·期中) 下图中几位人物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   )

    A . 洋务运动的领导 B . 兴中会的成员 C . 中国同盟会会员 D . 新文化运动主将
  • 27. (2023八上·期中) “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新文化运动 D . 五四运动
  • 28. (2023八上·期中) 1916年,《新青年》杂志开辟了“女子问题”专栏,援引欧美女权运动的思想提出了女性解放、家庭革命等口号。这说明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追求(   )
    A . 科学求真 B . 君主立宪 C . 民主法治 D . 男女平权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4题,第29题8分,第30题12分,第31题12分,第32题12分,共44分。
  • 29. (2023八上·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文化运动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味批判以及对西学的全盘肯定具有片面性,最终导致了西方文学不彻底,东方文学被否定,这从根本上决定了这场运动是失败的。

    ——摘编自余芙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1. (1) 根据材料,分别指出新文化运动对国学与西学的态度。
    2. (2) 你是否同意材料中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 30. (2023八上·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条约主要内容

    条约危害

    条约影响

    割香港岛给英国

    领土主权遭破坏

    赔款2100万元

    增加人民的负担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丧失关税自主权

    材料二  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

    ——陈天华在1903年出版的《猛回头》节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知识,简述该条约的名称及历史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简述甲午战败后,列强在中国展开的活动。举例印证“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最能说明“这朝廷”沦为“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的条约条款内容。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 1840 年-1901 年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索。
  • 31. (2023八上·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列强通过发动鸦片战争和签订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套上沉重的殖民枷锁;同时,欧风美雨东渐,经世派中一部分人开始向西方寻求救国之道,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材料二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材料三

    康熙、乾隆年间的皇家颂歌

    1912年公布的中华民国国歌

    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 , 天高高,海滔滔。

    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 (1) 根据材料一,简述魏源的救国主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简述“变”的含义。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压倒了“帝国苍穹保”的历史意义。
    4.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先进国人救国方式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 32. (2023八上·期中) 材料论述题。

    材料  中国晚晴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841年

    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年

    黄海海战邓世昌壮烈殉国

    1900-1901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至少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