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舟山市南海实高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

更新时间:2022-06-19 浏览次数:36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17分)
  • 1. (2022高二下·舟山月考)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感悟国学经典大型交响咏诵会在京举行

     3月7日,“先人与我们同行——感悟国学经典大型交响咏诵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行。这是“中华经典系列咏诵”活动的一次精品展示。

    为深入挖掘中华经典的文化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中国文联于2008年启动“中华经典系列咏诵”项目。

    咏诵会用演唱、舞蹈、朗诵等多种形式诠释经典,加深当下人们对传统经典的理解。推出后,受到观众热情欢迎。

    十年间,“中华经典系列咏诵”项目先后推出了《道德经》《诗经》《孙子兵法》《论语》《孟子》《孝经》《大学》《屈原》和《王阳明》等10部舞台咏诵艺术作品。“先人与我们同行——感悟国学经典大型交响咏诵会”,是从已推出的这10部作品中精选出4篇经典原文、7篇解读经典的散文和9首感悟经典的歌曲,经过精心编排而成的,集中展现了中华经典的精髓神韵。

    据咏诵会主办方介绍,对“中华经典系列咏诵”活动进行一次“巡礼式”的全面演绎,就是为了缅怀和祭奠先人先贤,感悟古圣先贤们博大精深的思想,感受他们洞悉宇宙万象的智慧,体味他们深刻入微的人文关怀,进而激励国人重视经典,阅读经典。

    (中国新闻网)

    材料二:

    经典因性质相异而不同

    对于经典,可以分为两类:以社会认知、观点阐发为基础的“社会经典”类,比如《国富论》;另外是以文学才情、艺术灵感为主的“文学经典”。我的观点是文学经典的“必读性”一般会大于社会经典。主要原因在于优秀的文学往往可以独立于时代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而社会经典在开拓了时代的同时往往也会依赖其时代,写作背景的底色褪去也难免造成书页的泛黄。

    比如斯密的《国富论》一书,对于工业化肇始时期的西方世界来说无疑是醍醐灌顶黄钟大吕般的声音,其书的的确确也对市场经济的建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今,经济学家们关心的早已不是斯密用尽半生心血所疾呼呐喊的理论,而是更加关注政府与市场分界线的具体划定以及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和手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绝大多数的大学经济学教授对经济的认知能力都超过了斯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他文字的历史价值不减,人格力量依旧,但是作为对社会的认知和阐释,当初的洞见已经被社会观念水位的上涨淹没,这部分的价值也就无形中被稀释消解,对于现代的读者而言,其增益也就远不能与作者创作的时代相提并论了。如果一个人想学习经济学的基本知识,那么今人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一书一定比上述作品告诉他的更多也更符合社会的实际。当然,萨氏的这本著作虽然优秀,但也并非“必读”,我们还有众多的其它选择。

    ㈠与社会经典受制于时代不同,文学经典的魅力多见于情感和表述,受时代影响不大,甚至会随时间的流逝历久弥香。文学不同于社会学的另一个区别还在于后人不大容易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再次开发和继续建构,也不太具有可替代性。例如,我们如果不读李白,就无法感受李白那种独有的天纵才情,这种感受杜甫无法替代,徐志摩也不能,反过来,李白也无法替代杜甫和徐志摩。极端的例子里,极致的文学作品甚至还会对后世造成一种压制。当初李白登黄鹤楼,正准备慷慨赋诗一首,抬头望见崔颢的大作《黄鹤楼》,不禁心生退缩,一句“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断了诗兴。所以文学类的经典一旦登顶便成“绝唱”,就算后世有相同主题的作品超越,也仅仅是锦外添花,而不会造成原作价值的折损,我们阅读的体验也不会受到影响。

    材料三:

    儒学经典的生命力来自于不断的自我更新

    在思想史领域,儒学“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自我更新能力,表现最为突出。从原始儒学到两汉经学,到宋明理学,到陆王心学,改革、变革精神内在于传统文化之中,一部儒学史,便是一部儒学自我更新的历史。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就是注重通变的典范。孔子为殷商后裔,但在文化选择上,他却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之所以被尊为圣人并受到儒家至高至尊的推崇,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被认为是能够认识并把握历史法则的人,是孟子所谓的“圣之时者”。

    儒家最强调变的经典,是五经之首的《周易》。“易经”就是变经,是对变革规律的总结。这是一部专门阐述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与法则的经书。“易”之三义——简易、变易、不易,都以承认和重视外部世界的不断发展变化为前提。阴阳、刚柔、乾坤等,都是古代中国为描摹、探索宇宙、自然、社会等运行机制、变化规律所创立的概念。在其他儒学经典中,都充满着这种自我更新的意识,如《诗经》歌颂“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礼记·乐记》借上古言变化:“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

    在不同的历史时代,针对不同的历史境遇,儒学以其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一次又一次成功地回应了不同时代的挑战。其中,特别是在佛教盛行而“儒门淡薄,收拾不住”之际,成功应对了佛教的挑战,后来,它又遭遇了基督教的挑战。

    总之,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变革的文化、富有弹性的文化,富有巨大张力的文化,或者说是一个开放的文化,不是一个保守的文化、僵化的文化、封闭的文化。

    (摘自《中华读书报》)

    1.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 . “感悟国学经典大型交响咏诵会”只是诠释经典的一种形式,我们要真正重视经典,体悟经典,还需要做很多工作,付出很多努力。 B . 随着社会的发展,斯密的《国富论》的洞见已经被社会观念水位的上涨淹没,书的价值也就无形中被稀释消解,它也就不再被后人看重而成为经典。 C . 材料二中列举了斯密和李白等事例,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使作者的观点更具说服力,更容易让人理解。 D . 文学经典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和表述,一旦形成“绝唱”,就很难超越。
    2. (2) 材料三说:“一部儒学史,便是一部儒学自我更新的历史。”这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 2. (2022高二下·舟山月考) 现代文阅读Ⅱ

    木精灵

    [美]纳博科夫

    墨水瓶投下一个抖动的圆形影子,我正在专心致志地描画它的轮廓,远处的一间屋里时钟在打点,我呢,又是一个精神恍惚、老像做梦一般的人,还以为是有人在敲门,先是轻轻地敲,接着敲得越来越响。来人敲了十二下,停下来等候。

    “是的,我在家,请进……”

    门把手怯生生地转动一下,满身流汁的蜡烛斜了一下烛光,来人往旁边一闪,站在了长方形的阴影之外,只见他弯腰弓背,灰衣上披着星夜的霜尘。

    我认得这张脸一一认识他已经好久好久了啊!

    他的右眼仍然隐在阴影里,左眼怯生生地偷偷瞅我,眼晴拉长了,隐隐发绿。眼珠子像一块铁锈在忽闪……两鬓灰白,如青苔丛生,银眉很淡,不注意看几乎看不出来,没有胡须,嘴周围的皱纹显得很可笑——这一切像是和我的记忆开玩笑,让我隐隐恼火。

    我站起来,他上前一步。

    他的破旧上衣显得太小,好像穿得不大对一一衣襟错了位。他手里握着一项帽子一一不能叫帽子,是一个松松垮垮的深色包袱,根本没有帽子的样儿……

    我含糊不清地咕哝了一句欢迎的话,握了握他轻飘飘、冷冰冰的手,拍拍一只破旧的扶手椅的椅背。他在椅子上悬悬地坐下来,然后急匆匆地说起来,

    “街上乱得可怕,所以我就躲进来了,不请自来,来看看你。你认出我了吗?你我二人过去常在一起玩,追逐打闹,一玩就是好几天,如今故地重游。你难道要说全忘了?”

    他的声音实实在在地迷惑了我。我觉得头晕目眩一一依稀记起了当年的快乐,无穷的、无可替代的快乐,至今蒙绕心头……

    不,这不可能:我是一个人来的……怕是什么精神迷乱症,说犯就犯了吧,然而我身旁的的确确坐着个人,瘦得不像个真实的人,穿着带长稳的德国短靴,声如铜岭,闪动着金黄色和碧绿色,好熟悉一一说出来的话如又如此简单,和真人一模一样……

    “好啦一一你记得的,对,我是从前的森林精灵,一个淘气鬼。如今我在这里,和大家一样,迫不得已逃亡啊。”

    他发出一声低沉的叹息,我又一次产生了幻觉,好像看到如波似浪的滚滚灵气,高大茂密的枝叶汹涌奔腾,明亮的桦树皮一闪一闪,伴着一种连绵不断的悦耳轰鸣……他朝我俯过身来,亲切地盯住我的眼晴,“还记得我们的森林吗?冷杉黑漆漆,桦树白茫茫?如今全被砍光了。说来痛心,令人难以忍受—一我亲眼看着我心爱的白桦树噼里啪啦地倒下,我又有什么办法呢?他们把我赶进沼泽地里,我哭泣,我怒吼,像只麻崔一样狂叫着,飞快地逃走,去了邻近的一片松树林。”

    “我在松树林里伤心,止不住哭泣,我从小到大都不习惯松树林,再说,瞧瞧,这哪里还是松树林呀,只是一摊蓝瓦瓦的煤渣。还得再走些路。不知不觉到了一片树林——真是一片好林子,茂密,幽深,凉爽。然而不知为何,这林子和以前的林子不完全一样。想当年我经常从早玩到晚,猛烈地打呼哨,使劲地拍手,惊吓路人,你还记得你自己的事吧一一有一次你在森林里的一个昏暗的地方迷了路,我不停地把林中小路弄得错综复杂,让树干乱转,闪现在枝叶丛间。一整夜都在恶作剧。不过那时就是到处鬼混,开开玩笑,大家怎么写我都行。可如今我清醒了,因为我的新住处实在不好玩。白天黑夜周围都有奇怪的噼里啪啦响声。起初我以为是个精灵同伴,在这一带出没。我呼唤着,又听听回音,还是噼里啪啦声,还有轰隆隆声。不过不对啊,那不是我们精灵发出的声音。”

    “我久久流浪,穿过不同的树林,却找不到安宁,要么是死寂,荒凉,了无生趣,令人室息;要么是恐怖,令人不敢去想。最后我下定决心,变成一个乡巴佬,背个背包出发,永远离去。别了,俄罗斯!我梦想到一片能和睦相处的绿林,可什么都没找到,最后落脚在了这个陌生的、可怕的石头城,于是我变成了一个人,戴着浆过的硬领,穿着短靴,究全一副人样,甚至还学会了人的话语……”

    他陷入了沉默。眼晴像湿润的树叶一般闪闪发亮,胳膊交叉起来,蜡烛淹没在烛泪中。摇曳的烛光下,他梳向左边的几缕灰白的头发很奇怪地闪着微光。

    “我知道你也在苦苦寻找,”他的声音又幽幽传来,“不过你的寻找比起我的来,比起我狂风暴雨般的寻找来,不过是熟睡之人均匀的呼吸罢了,你不妨想想:我们部落里没有一个人留在俄罗斯。有一些像丝丝烟雾一般绕着圈飘走了,另一些流落到世界各地,家乡的河水变得忧伤,再没有欢快的手在河面上击溅月华,偶有没被收割的风信子,成了孤儿,默然无语,淡蓝色的古斯里琴也不再弹响,它曾为我的对手,轻盈的田野精灵服务,为他的歌声伴奏。那个头发蓬乱、热情友好的家居精吴,含着眼泪放弃了你那蒙羞受辱、又脏又乱的家,也放弃了枯萎的小树林,想当年那些小树林,明亮处楚楚动人,幽暗处又神秘莫测……

    “这就是当年的我们,当年的俄罗斯,曾是你的灵感,曾是你风月无边的美丽,曾是你青春永驻的魔力!如今我们全都走了,走了,被一个发了疯的检查员赶出家园,亡命天涯。

    “我的朋友,我不久就要死去,对我说点什么吧,告诉我你爱我,一个无家可归的孤魂,过来坐近点,把手给我……”

    蜡烛扑扑闪了几下,熄灭了。冰冷的手指摸摸我的手掌,那熟悉的忧郁笑声如钟震响,然后消失了。

    当我打开灯的时候,扶手椅上并没有人……没有人!什么东西也没有留下,只有一股淡淡的香气,桦树的香气,温苔的香气,飘荡在屋子里……

    (有删改)

    【注释】①纳博科夫(1899-1977),俄斋美籍作家,出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塑造一个“木精灵”的形象,文章中间强调“我是一个人来的”,最后又说“没有人”,这就意味着一切都是不真实的,使故事具有魔幻色彩。 B . 文章开头交代了自己精神恍惚、老像做梦一般,使我遇见流浪的“木精灵”的情节显得合理。 C . 木精灵“两鬓灰白”“银眉”表现出的是一个老者的形象。面目全非的故人,却有着熟悉的声音,这让作者的记忆慢慢打开,记忆里充满快乐。 D . “仍然”“怯生生地”“偷偷瞅”“像一块铁锈”,这些词展现出长期流落他乡的人物胆怯、卑微、木讷的特点。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该作品借用章话故事的题材形式来叙事。“木精灵”的出现为文章增添了浪漫色彩,增强了小说的魔幻效果,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B . 这篇小说以第一人称展开叙事,叙述了我在昏暗环境下描画一个墨水瓶,心理恍惚,接下来进入幻觉,倾听闯入家里的“木精灵”对他讲述的悲惨故事,给人一种真实感。 C . 第②段讲述了“木精灵”今昔不同的境遇,虚实相映,形成对比,强化了其被迫逃亡的无奈之情。 D . “我心爱”“我哭泣”“我怒吼”直接表达情感,表达对森林的热爱和森林被毁后的悲伤;“还记得我们的森林吗?”“我又有什么办法呢?”这两句用反问的修辞,表达森林被毁后的无奈。
    3. (3) 请赏析小说划线语段的语言艺术特色。
二、古诗文阅读(32分)
  • 3. (2022高二下·舟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老子》第二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第三十三章)

    1. (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长短相形,高下相    倾:依靠 B . 其无,有车之用      当:当作 C . 埴以为器            埏:揉和 D . 者不长           矜:夸耀
    2. (2)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天下皆知美之美      为:动词,是 B . 前后相随,恒       也:语气词,表判断 C . 不行         者:代词,……的人 D . 不失所者久         其:指示代词,那些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子》把很多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对立项,如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等,认为所有这些对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 B . 《老子》运用三个例子来说明“有”和“无”的关系,并认为“无用”才是最大的用,正是因为有了“无”,“有”才能发挥作用。 C . 《老子》认为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 D . 《老子》认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胜人”比“自胜”更加难得,这是极富哲理的判断。
    4. (4)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我国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担任秦朝管理藏书的史官。 B . 《老子》一书又称《道德经》,共有八十一章传世,尽管其作者是否为老子尚有争议,但基本能反映老子的思想。 C . 寿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老子》等对其都有阐释。古人认为上寿是百岁,中寿是八十岁,下寿是六十岁。 D . 牖,指室与堂之间的窗子。秦代以前的“窗”专指开在屋顶上的天窗,开在墙壁上的窗叫“牖”。秦时多用牖,而窗少见。
  • 4. (2022高二下·舟山月考) 补写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 (1) 《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2. (2) 《书愤》中写诗人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的两句是:
    3. (3) 高适《燕歌行》中,“。”两句揭露了军中将军和士兵苦乐不均、生死迥异的地位和待遇。
    4. (4) 《蜀道难》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5. (5) 《蜀道难》中,诗人李白在感叹蜀道之高时,用衬托手法,生动暗示行人入蜀艰难的诗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1分)
  • 5. (2022高二下·舟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当然更能代表他的艺术成就,其中尤以《百年孤独》最为闻名世界。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部小说,都是马尔克斯最具史诗气魄与雄心的巨著,它具备无与伦比的瑰丽和诡奇将整个拉美大陆纳入了其象征的视野。在《百年孤独》辉煌光芒的照耀下,马尔克斯其余的长篇小说都显得有些孱弱和____________,它们的确不能跟《百年孤独》____________。《枯枝败叶》只能看成《百年孤独》的泥坯,是《百年孤独》的“枯枝败叶”:《迷宫中的将军》以“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利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一个以抗暴为初衷,却差点儿自己变成暴君的疲惫英雄。这部小说在我看来,艺术成就仅次于《百年孤独》,但格局气象仍不能望其项背。《霍乱时期的爱情》是我看到的马尔克斯的最后一部作品,我不敢相信一个____________的诺奖作家,会如此罕见地写一部终成眷属的爱情小说。我愿意把它解释成马尔克斯难得地大发善心,对世人做了一次满怀恻隐的安抚。近三十年来,可以肯定没有哪个外国作家对中国作家的影响超得过马尔克斯,我这样数落他,会让人误解我有不敬之意,但事实恰好相反,我承认,对他任何的吹毛求疵,也许只是一个为他____________身躯投下的阴影所惊骇的后辈,闪在一旁,对其因伟大才可能的斑驳指指点点。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黯淡   相提并论  名垂千史  巨大 B . 黯淡  等量齐观  名垂青史  庞大 C . 暗淡   相提并论  声名显赫  庞大 D . 暗淡  等量齐观  声名显赫  巨大
    2. (2)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枯枝败叶”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B . “时代楷模”张桂梅无私奉献,改变了贫困地区女孩失学辍学的现状。 C . 外国地摊上的书,到国内摇身一变成为“传世经典”,真是贻笑大方。 D . 只有艰辛劳动过的人们才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游子悲故乡”的情怀。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无论这部小说从哪个角度看,都是马尔克斯最具史诗气魄与雄心的巨著,它以无与伦比的瑰丽和诡奇将整个拉美大陆纳入了其象征的视野。 B . 这部小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马尔克斯最具史诗气魄与雄心的巨著,它以无与伦比的瑰丽和诡奇将整个拉美大陆纳入了其象征的视野。 C . 无论这部小说从哪个角度看,都是马尔克斯最具史诗气魄与雄心的巨著,它具备无与伦比的瑰丽和诡奇将整个拉美大陆纳入了其象征的视野。 D . 这部小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马尔克斯最具史诗气魄与雄心的巨著,它具备无与伦比的瑰丽和诡奇将整个拉美大陆纳入了其象征的视野。
  • 6. 下列对《蜀相》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联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倾慕之情、向往之意。 B . 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鸟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C . 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老臣心”显报国忠诚。 D . 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寄托了诗人济世无人的哀伤。
  • 7. (2022高二下·舟山月考) 下列对联颂扬的人物,对应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日月;臣言当尽瘁,六军长此驻风云。

    ②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③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A . 诸葛亮   杜甫    范仲淹 B . 岳飞     李白    范仲淹 C . 岳飞     杜甫    孟子 D . 诸葛亮   李白    孟子
  • 8. (2022高二下·舟山月考) 请根据已知的四条信息,推断哪一个同学的身份是正确的?(  )

    四个同学分别姓张、李、高、陈,他们每人各任一个职务,四个职位是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和劳动委员。已知:

    ①体育委员下围棋很厉害,班长与姓李的同学都不是他的对手。

    ②班长主持班会的时候,学习委员和姓张的同学都举手提了些建议。

    ③学习委员分别给班长和姓李的同学辅导过功课。

    ④体育委员参加篮球赛时,班长和姓高的同学一起为他助威。

    A . 张同学是学习委员 B . 李同学是体育委员 C . 高同学是劳动委员 D . 陈同学是班长
  • 9. (2022高二下·舟山月考) 结合原诗语境,判断与“ 东船西舫悄无言 , 唯见江心秋月白”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B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C . 羽扇纶巾,谈笑间,橹灰飞烟灭。 D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四、写作(40分)
  • 10. (2022高二下·舟山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孤独,是忧愁的伴侣,也是精神活动的密友。——纪伯伦

    孤独带给人的不仅是痛苦,它还使人变得深刻。——李泽厚

        针对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