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将HI溶液加入Fe(NO3)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再加入CCl4混合振荡,静置 | 溶液分层, 下层液体显紫红色 | 氧化性:Fe3+>I2 |
B | 过量的铁粉和氯气反应,将反应后的固体溶于盐酸后,滴加KSCN溶液 | 溶液不显红色 | 过量铁与氯气反应的产物为FeCl2 |
C | 室温下,用pH试纸分别测定浓度均为0.1mol/L的Na2SO3溶液和CH3COONa溶液的pH | pH:Na2SO3>CH3COONa | H2SO3酸性弱于CH3COOH |
D | 向2支装有等物质的量的AgCl、AgI的试管中分别滴加足量等体积等浓度的氨水 | AgCl溶解而AgI不溶解 | 相同温度下,Ksp(AgCl)>Ksp(AgI) |
已知:i.P204[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常用于萃取锰,P507(2-乙基己基磷酸-2-乙基己酯)和Cyanex272[二(2,4,4-三甲基戊基)次膦酸]常用于萃取钴、镍。
ii.萃取剂萃取钴离子的原理为2HR(Org) +Co2+ (aq)CoR2(Org)+2H+ (aq)
iii.氧化性强弱:Co3+>H2O2>Fe3+
回答下列问题:
两种萃取剂中(填“P507”或“Cyanex272”)的分离效果比较好,若选Cyanex272萃取剂,则最适宜的萃取剂浓度大约为mol·L-1。
温度范围/℃ | 150~210 | 290~320 | 890~920 |
固体质量/g | 8.82 | 4.82 | 4.50 |
已知:FeC2O4·2H2O难溶于水;H2C2O4易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③中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是。
①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15.00 mL KMnO4溶液,该摩尔盐的纯度是%。
②实验结果比理论值偏高的可能原因是(填标号)。
a.滴定管洗净后直接加入KMnO4溶液
b.滴定过程中有少量样品溶液溅出
c.配制溶液过程中蒸馏水未煮沸
d.滴定后滴定管尖嘴处气泡消失
①在A、B、C三种催化剂的作用下,清除氮氧化物反应的活化能分别表示为Ea(A)、Ea(B)、Ea(C) ,根据图3曲线,判断三种催化剂条件下,活化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②在氨气足量时,反应在催化剂A的作用下,经过相同时间,测得脱氮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据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温度对脱氮率的影响是,其可能的原因是(已知A、B催化剂在此温度范围内不失效)。
t/ min | 0 | 1 | 2 | 3 | 4 | 5 |
p/kPa | 400 | 370 | 346 | 330 | 320 | 320 |
假设反应在恒定温度和标准压强下进行,则= (标准平衡常数 , 其中为标准压强(1 ×105 Pa),和 , 为各组分的平衡分压,如=·p总 , p总为平衡总压,为平衡系统中NO的物质的量分数)。
TiCl4 | TiBr4 | TiI4 | |
熔点/℃ | -24.1 | 38.3 | 155 |
沸点/℃ | 136.5 | 233. 5 | 377 |
分析TiCl4、TiBr4、TiI4的熔点和沸点呈现一定变化规律的原因是。
①甲基上的碳原子的杂化类型是。
②该配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有 (填标号)。
a离子键 b.σ键 c.金属键 d.π键
①TiO2晶胞中Ti4+的配位数是。
②已知二氧化锆晶胞中Zr原子和O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a pm,则二氧化锆晶体的密度为g·cm-3。(列出表达式即可,不用化简,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ZrO2的摩尔质量为M g/mol)。
回答下列问题:
a.含有苯环
b.含有-NO2
c.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C的所有同分异构体在下列表征仪器中显示的信号(或数据)完全相同的是(填标号)。
a.核磁共振氢谱仪 b.质谱仪
c.红外光谱仪 d.元素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