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载 | 出处 |
“九月,夫概王归,自立也,以与王战,而败,奔楚,为棠溪氏。” | 《左传·定公五年》 |
“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 《国语·晋语九》 |
“栾、郤、胥、原、狐、续、庆、伯,降在皂隶,政在家门,民无所依。” | 《左传·昭公三年》 |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要义,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刚健有为、天人协调的精神,这是民族精神的内核,是教人们在面对苦难时要保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其次,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中,人是中心,强调的是先做人后做事,这种思想在当前素质教育之中也是有所体现的。最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强调的是牺牲与奉献,家是人们避风的港湾,父母之爱与民族之爱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受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使得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十分强大,也正是这种文化才会使得中国人心中始终怀有落叶归根、血浓于水、尊老爱幼、厚德载物的认知。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五四运动是影响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发展的重要事件。作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通过继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守转化的价值根基,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为转化确定前进方向,以民主科学冲破封建主义思想桎梏赋予转化时代特征,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转化提供领导力量,开辟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转化提供现实支撑,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传统文化转化的创造性。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思考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应紧紧围绕革命性这个核心问题来深化。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 为矫正南北朝以来不学无术重武轻文的弊病,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规定在中央国子学和地方州县学学习的学生,只要能通一经以上者,都可以入仕。凡中央和地方学校的学生肄业后可直接参加由吏部主持的科举考试,及第后可做官,驻守玄武门负责护卫皇帝的禁军将士,同样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做官。终唐一代,来自高丽、百济和新罗等国以及高昌、吐蕃等地区的贵族子弟来到长安进入国子监学习,推动了“近古未有”的国学盛况。为了改变唐初中央官学单纯习儒的问题,唐太宗贞观年间重新恢复了隋文帝所设置的书法与法律等专科学校,促进了专门人才的培养,隋末,天下大乱,书籍佚散很多。唐高祖时期就重金购菜遗书用楷书誊抄藏于宫中。贞观年间广求天下图书的同时,唐太宗命.名儒颜师古考定“五经”颁行天下。太宗贞观年间,还推动梁、陈、齐、周、隋五代史书编写,史学家李延寿父子私撰的南、北二史也在此时完稿。由此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教育史上的新篇章。
——摘编自《中国改革通史隋唐五代卷》
材料 2015年10月9日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15年最新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项目名单,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榜上有名。1937年11月12日,上海被日本占领后,日军趁势分三路急向南京进犯,中国方面就此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公里的首都南京的保卫战,由于下达撤退命令过于仓促,后方国防工事交接发生失误,使北路目军主力一路顺利到达南京。12月13日展,日军攻入南京城,开始了长达四十多天的南京大屠杀。中国提交的“南京大屠杀”档案共分三部分,分别包括1937年至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期间大肆杀戮中国军民的档案;1945年至1947年,对日本战犯调查和审判的档案;1952年至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机构提供的文件。对此,日本外务省10日凌晨发表新闻官谈话,对“南京大屠杀”史料成功申遗表示“遗憾",并认为联合国相关机构缺乏公平性。
——摘编自朱晓颖杨颜慈《《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摘编自百度文库《近代中国百年历史人物传记之朱葆三》
材料:美国第35任总统约输肯尼迪曾经说过:““危机’在中文中由两个字构成,一个是危险',一个是机会’。”从最根本上讲,危机就其本质而言,是不可能提前做好准备的。当危机来临时,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正确地认识危机。如何处理危机植根于我们的价值判断中,危机既给人们带来危险,也给人们带来机会。
——摘编自陈春花《危机的本质是机遇》
结合材料与所学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危险与机遇并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