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小升初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现代文阅读强化训练卷(5)

更新时间:2023-03-31 浏览次数:130 类型:一轮复习
一、现代文阅读
  • 1. (2020·鹿城模拟) 课外阅读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我按照商业簿记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如实记录了我所遇到的幸与不幸:

    坏处

    好处

    我被抛弃在一座可怕的荒岛上,没有重见天日的希望。

    但是我还活着,没有像我的伙伴们一样被淹死。

    我被单独剔出来,与世隔绝,受尽苦难。

    但是,我也免于死亡,而船上其他人员都已丧命。

    我被从人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孤独的人。

    但是,我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既没有挨饿,也没有奄奄待毙。

    我没有衣服穿。

    但是,我身处热带,即使有衣服也不用穿。

    我没有任何防御力量或者手段来抵抗人或野兽的侵袭。

    但是,在这里我看不见会伤害我的野兽,在非洲海岸上,我却看见过。要是我的船在那儿倾覆,该怎么办呢?

    没有人可以同我说话,或者宽慰我。

    但是,船漂到了离岸很近的地方,我取出了很多必需品,有些甚至够我用一辈子。

    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现在,我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一点儿焉知非福的想法,我不再远眺大海,一心想看到船的踪影了。我着手调整我的生活方式,尽我所能把一切安排得舒舒服服。

    1. (1) 记录“幸”与“不幸”时,鲁滨逊认为流落荒岛最主要的坏处是(    )。
      A . 受尽苦难 B . 没有衣服穿 C . 孤独 D . 受到侵袭
    2. (2) 对比下面不同译者笔下的句子,我更喜欢第句,因为

      ①现在,我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一点儿焉知非福的想法,我不再远眺大海,一心想看到船的踪影了——译者:俞东明  陈海庆

      ②现在我对于自己的处境已稍稍有了好感,不再整天把眼睛望着海面,等待有什么船来——译者:徐霞村

    3. (3) 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 . 在困境中,想到美好的事物、当前有利的条件,以安慰自己失落而苦闷的心,变得不再忧郁。 B . 在困境中,多想坏处能磨炼人的意志,使人变得更坚强,更勇敢。 C . 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使自己能理智地面对现实,从绝望中看到希望的火花,从而得到内心的安慰,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4. (4) 阅读下面的“阅读链接”,我们知道卡尔维诺用了方法阅读《鲁滨逊漂流记》,你在阅读时还用了方法。

      阅<读<链<接

      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鲁滨逊漂流记》无疑是一部值得逐字逐行重读的小说。

      ——卡尔维诺

    5. (5) 联系生活,面对史无前例的疫情,请用上好处与坏处对照的方法,写一写对疫情的思考。

      好处

      坏处

      疫情严重时,我们只能宅家学习

  • 2. (2020·鹿城模拟) 八十天环游地球

    目录

    第一章新仆人到来

    第二章在俱乐部打赌

    第三章准备环游地球

    第四章侦探出场

    第五章穿越印度

    第六章绕道上海

    第七章主仆重逢

    第八章旧金山风波

    第九章飞越危桥

    第十章出现事故

    第十一章营救同行者

    第十二章乘坐雪橇

    第十三章亨利艾塔号

    第十四章最后的波折

    第十五章大赢局

    节选

    又过了一个小时,“唐卡德尔”号还没有到达上海,他们现在离上海还有3海里。显然,福克先生给他们的200英镑的奖金是吹了。船主对老天愤懑地骂个不停,他两眼直瞅着福克先生,希望从他脸上看出一点什么。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福克的脸上还是毫无表情,尽管这关系到他的整个命运。

    怎么办?”船主低着头,有气无力地说。就在船上的绝大多数人都焦虑不安的时候,一个又长又黑的烟囱冒着滚滚的浓烟,出现在浪花翻腾的河道上。“真该死!”船主约翰·班斯比绝望地把舵盘一推。

    “快发信号!”福克简单地说。

    原来,那正是准时从上海开出的美国邮船,也就是福克一行计划要搭的船。

    “好!”一架小铜炮被船主拉到船头来了。这座铜炮本来是在大雾里迷失方向时发信号用的。铜炮里已经装满了火药,船主拿来一块通红的火炭正要去点燃导火线,福克先生突然走过来,拦住了船主说:“下半旗!”

    船主赶紧将船旗下降到旗杆的中部,这是一种求救的信号。福克先生希望能被美国邮船看到,如果被他们看到了,他们就会改变航线向“唐卡德尔”号开来。降了半旗后,福克先生又让船主发了信号,小铜炮的声音响彻在大海的上空。

    1. (1) 根据目录,节选内容可能选自第章。
    2. (2) 结合目录和节选内容,你预测福克先生(此处填“能”或“不能”)成功赶上美国的邮船。理由是:
    3. (3) 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是(    )。
      A . 通过对船主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突出了当时环境的恶劣。 B . 对船主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纯属多余,可以删去不要。 C . 通过对船主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表现他们对拿不到奖金的气愤和对福克先生的不满。 D . 通过对船主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衬托出福克先生的沉着、冷静。
    4. (4) 下面三幅图,你会选择第幅作为《八十天环游地球》的封面图片,因为

    5. (5) 《八十天环游地球》与“快乐读书吧”推荐的《骑鹅旅行记》《鲁滨逊漂流记》《爱丽丝梦游奇境》《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共同点是(    )(多选)
      A . 它们都讲述了主人公奇妙而曲折的历险经历。 B . 故事内容简单,情节很平常,我们都很喜欢。 C . 故事情节生动,高潮迭起,引人入胜。 D . 故事的结局主人公都从幻想回到了现实。
    6. (6) 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八十天环游地球》的时候,我情不自禁为鲁滨逊和福克先生歌唱:曾经多少次跌倒在路上,曾经多少次折断过翅膀。
  • 3. 片段阅读

    此后过了很久,有一天,天气晴朗,我和“星期五”A_________走上岛东边的那座小山顶。在那儿,也是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我曾看到了美洲大陆。当时,“星期五”全神贯注地朝大陆方向B_________了一会儿,忽然出乎意外地手舞足蹈起来,还把我叫了过去,因为我恰好不在他身边,离他还有几步路。我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噢,真高兴!真快活!我看到了我的家乡,我看到了自己的部落了!”

    这时,我只见他脸上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欣喜。他双眼闪闪发光,流露出一种热切兴奋和神往的神色,仿佛想立刻返回他故乡去似的。看到他这种心情,我胡思乱想起来。我对“星期五”不由起了戒心,因而与他也不像以前那样融洽了。我毫不怀疑,只要“星期五”能回到自己的部落中去,他不但会忘掉他的宗教信仰,而且也会忘掉他对我的全部义务。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把我的情况告诉他部落里的人,说不定还会带上一两百他的同胞到岛上来,拿我来开一次人肉宴。那时,他一定会像吃战争中抓来的俘虏那样兴高采烈。

    我的这些想法实在大大冤枉了这个可怜的老实人。为此,我后来对他感到十分歉意。可是,当时我的疑虑有增无减,一连好几个星期都不能排除。我对他采取了不少防范的措施,对待他也没有像以前那样友好,那样亲热了。这样做,我又大大地错了。其实,他和从前一样,既忠实,又感恩,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些事情上去。后来的事实也证明 , 他既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又是一位知恩图报的朋友。他的这种品质实在使我非常满意。

    1. (1) 给文中A、B两处各选择一个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A:毅然  偶然  果然  居然

      B:仰望  眺望  俯瞰  环顾

    2. (2) 在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聚精会神——    错怪——    欣喜若狂——

    3. (3) 选文中说“我胡思乱想起来”,请你从文中找出“我”都想了什么。
    4. (4) 选文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5. (5) 请结合选文和名著的相关内容,分析一下“星期五”是一个怎样的人。
  • 4. 课外阅读。

    笑到最后才最美

        威廉·怀拉是美国一位享有盛名的职业棒球明星,40岁时因体力不支而告别体坛另找出路。他琢磨着,凭自己的知名度去保险公司应聘推销员不会有什么问题,可结果却出乎意料之外,人事部经理拒绝道:“吃保险这碗饭必须笑容可掬,但您做不到,无法录用。”

    面对冷遇,怀拉的热情未受丝毫影响,他下决心要像当年初涉球场那样从头开始苦练笑脸。由于他天天要在客厅里放开声音笑上几百次,因此使邻居产生误解,认为失业对他刺激太大,以至于发起神经来了。为此,他只好把自己关进厕所里练习。

        过了一个月,怀拉跑去见经理并当场展开笑脸,然而得到的却是冷冰冰的回答:“不行!笑得不够。”

        怀拉没有悲观失望,他到处寻找搜集有迷人笑脸的名人照片,然后贴在居室的墙壁上,随时进行揣摩模仿。另外,还购置了一面与自己的身体一样高的镜子,摆在厕所里,以便熟练时更好地检查纠正。

        一段时间之后,怀拉又来到经理办公室,露出了笑容。“有进步,但进步不大。”经理说。

        怀拉生来就有一副倔脾气,回到家里继续苦练起来。一次,他在路上遇见一个熟人,非常自然地笑着打招呼。对方惊叹道:“怀拉先生,一段时日不见。您的变化真大,和以前判若两人了!”

        听完熟人的评论,怀拉充满信心地再次去拜见经理,笑得很开心。“您的笑是有点意思了。”经理指出,“然而还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那一种。” 他不气馁,再接再厉,最后终于如愿以尝,被保险公司录用。

        这位昔日棒球明星严峻冷漠的脸庞上,绽放出发自内心的婴儿般的笑容。它是那样的天真无邪,如此地讨人喜欢,令顾客无法抗拒。就是靠这张并非天生而是苦练出来的笑脸,怀拉成了全美推销保险的高手,年收入突破百万美元。

        任何人都会有热情,所不同的在于:有的人只有30分钟的热情,有的人热情可以保持30天,而一个成功者却能让热情持续30年直至终身。热情是一种巨大的力量,要想成就一番事业,离不开热情这个原动力。它能使人具有钢铁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正因为如此,怀拉在重重阻力和各种困难面前才能百折不回,笑迎挫折和失败,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1. (1) 下列的近义词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 昔日(往日 )  琢磨(研究)   失望(灰心)   非常(特别) B . 拜见(拜访 )  录用(录取)    顽强(顽固)   彼岸(对岸) C . 成功(失败 )  悲观(悲伤)   纠正(改正)    检查(检阅)
    2. (2)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百折不回:

      ②笑容可掬:

      ③如愿以偿:

    3. (3) “正因为如此,怀拉在重重阻力和各种困难面前才能百折不回,笑迎挫折和失败,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一句中的“如此”指的是
    4. (4) 怀拉最后练成了一张什么样的笑脸?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5. (5)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6. (6) 全文没有一句“笑到最后才最美”,文章为什么用这句话做题目?
  • 5. 阅读回答问题

    以生命去捍卫的诗句

        诗这东西,多与性灵有关,似与勤奋无缘。许多人写一辈子诗,苦吟苦熬,无一佳作,甚至连一句佳句也没有。

        出佳句不易,出名句更难。如果说诗歌是文学王冠上的宝石,那“名句”就堪称宝石中的钻石,一朝出世便光照千古。北宋大学士宋祁因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被人称为“红杏尚书”。东晋诗人谢灵运因一句“池塘生春草”而被称为“谢春草”。“名句”难得,所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所以,文人视“名句”为生命也就顺理成章了。

        唐朝诗人杨凭,表弟窃其诗卷登第。凭得知甚怒,质问说:“‘一一鹤声飞上天’在否?”表弟答:“知兄最爱此句,不敢奉偷!”凭怒意稍解,说:“犹可恕也。”

        “名句”宝贵,所以引人羡慕,这是人之常情,然而心存嫉妒,欲窃杀之而后快则是一种变态的心理。同是唐朝诗人的刘希夷,就没这么幸运了。他的《代悲白头翁》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句,为诗人兼宫廷侍臣的舅父宋之问所喜爱。宋竟厚着脸皮要刘割让,并软硬兼施,刘坚拒不从,结果刘希夷被宋之问遣人用土壤活活压死!

    为一句诗折磨人虐杀人的人,宋之问是一例;还有大名鼎鼎的隋炀帝,因别人的诗超过了他而杀人,也是一例。

        隋炀帝好诗而不精,自我感觉又极好。一次,他作了首押“泥”字韵的诗,命手下和,别人写的都很一般,唯独年轻气盛也素有诗名的薛道衡所和的《昔昔盐》最为出色,其中“空梁落燕泥”尤为人们所激赏,也因此很遭隋炀帝的嫉恨。后来隋炀帝罗织罪名把他杀掉,临刑前还不忘嘲弄他:“看你还能写‘空梁落燕泥’吗?”

        事隔不久,隋炀帝又写了一首《燕歌行》,又命手下和。有鉴在先,大家都学乖了,才子王胄偏不信邪,一句“庭草无人随意绿”,把隋炀帝的脸都气绿了。没多久,王胄也“因故”上了断头台。

        后人编诗集,都不会忘了刘希夷、薛道衡、王胄,更不会忘了他们用命换来的名句,而不会让隋炀帝之流跻身其中。毕竟,诗不是权势的奴婢;毕竟,诗的圣殿里,只有才情的灵位。这样才会令我们今天捧读“空梁落燕泥”“庭草无人随意绿”这样的千古名句时,不由得肃然起敬,顶礼膜拜。(有改动)

    1. (1) 下列用生命去捍卫诗句的诗人是( )。
      A . 唐朝诗人刘希夷 B . 东晋诗人谢灵运 C . 北宋大学士宋祁 D . 唐朝诗人杨凭的表弟
    2. (2) 下列不是诗人用生命去捍卫的诗句是( )。
      A . 空梁落燕泥 B . 庭草无人随意绿 C . 一一鹤声飞上天 D .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3. (3) “同是唐朝诗人的刘希夷,就没这么幸运了。”句中的“幸运”指的是( )
      A . 谢灵运因“池塘生春草”被称为“谢春草”。 B . 宋祁因“红杏枝头春意闹”被人称为“红杏尚书”。 C . 杨凭的表弟没有窃取杨凭最爱的诗句“一一鹤声飞上天”。 D . 刘希夷的诗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为宋之问所喜爱。
    4. (4) 根据诗句对偶的特点,“空梁落燕泥”的上一句应该是( )。
      A . 寒夜哀笛曲 B . 暗牖悬蛛网 C . 盘龙随镜隐 D . 垂柳覆金堤
    5. (5) 你认为“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好在哪里?
    6. (6) 从诗句“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 6. 阅读回答问题。

    难忘的启蒙

        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是他们,在我童稚的心灵里播下美好的种子,教导我:要爱祖国,要勤勉,要做一个正直的、诚实的人。几十年过去了,老师们的话仿佛还在我的耳边回响。

        我的启蒙学堂叫竺西小学,它坐落在一个江南小镇。我还依稀记得那狭窄的天井,晦暗的教室和没有座位、只有一个石砌的小“舞台”的礼堂……记得在这个礼堂里我们有过的永生难忘的集会。

        那大概是1942年,沦陷时期的艰难岁月,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老师们曾组织全校的学生在这里举行过多次抗日讲演比赛。我也登过台,讲演稿是级任老师冯先生帮我写的。

    学校离日本兵的炮楼很近,只二百来米。讲演比赛时,专门有人在校门口放哨,见到日本兵或翻译官经过,就跑进来报告,讲演随即暂时停止,大家一起唱歌。

        那时我还小,不大懂得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后果。后来,当我知道日本侵略者是怎样残忍地虐杀中国的爱国者的时候,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我虚岁六岁就上学了,年纪小,上课时总是很规矩地坐在前排,老师们都很喜欢我。他们说过不少表扬我的话,这些我已经淡忘了;可我还是免不了受到批评乃至惩戒,这方面的情景我倒是至今未曾忘却。

        在班上,作文和写字算是我的“强项”了,然而就是在这两门课上,我也受到过申斥。有一次作文,题目是“记秋游”。在文章的开头,我说:“星期天的早晨,我和几个同学在西街外的草场上玩,忽然闻到一阵桂花香,我们就一起到棠下村摘桂花去了。”陈先生阅后在末尾批了“嗅觉特长”四个字。我不明白这批语的含义,就去问。先生板着面孔对我说:“棠下离这儿有三里路,那里的桂花香你们也闻得见,难道鼻子有这么长吗?”这话有点儿刺伤我,不过我还是感到羞愧,因为我确实没有闻到桂花香,开头那几句是凭想象编造出来的。有一次上大字课,老师在发本子时把我叫到讲台前,严肃地对我说:“你这次的成绩是丙,丙就是及格了,可对你来说,这是不及格,因为你本该得甲的。以后再这样,就要打手心了。”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这样说我,我感到有点儿难堪,不过我心里还是服气的,因为那节大字课的前半堂我净和同座的同学说悄悄话了,字确实写得很不用心。

        在我的印象里,只有对一门课,老师们的态度特别宽容,那就是翻译官上的日语。即使逃课,老师们也是不管的。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二年,我到北京参加了工作。从那以后,漫长的岁月过去了,经历的事情许多也已淡忘,而少年时代生活的情景,启蒙老师们的音容笑貌,还不时地在我的记忆中浮现,引起我的思念和遐想。

        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我也走上了我的启蒙老师们走过的路,成了一名教师。当我站在讲坛上向年轻人宣讲自己所崇奉的信念的时候,我会想起我的启蒙老师们。我由此想到,老师们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付出的一切不会是徒劳的。既然我的老师们播下的种子在他们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我们播下的种子有什么理由不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

    1. (1) 启蒙老师们给了“我”什么启蒙教育?( )
      A . 要积极参加演讲、唱歌。 B . 闻桂花香不能凭想象编造。 C . 日语课不重要,可以逃课。 D . 做爱国、勤勉、正直、诚实的人。
    2. (2) 先生板着面孔对我说:“棠下离这儿有三里路,那里的桂花香你们也闻得见,难道鼻子有这么长吗?”先生这样说的意思是( )
      A . 棠下离这儿很远。 B . 桂花香闻不见。 C . 鼻子没那么长。 D . 写作文要真实。
    3. (3) “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这里“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是指什么?( )
      A . 学习要认真。 B . 不要学习日语。 C . 学习自己国家的语言。 D . 不上自己不喜欢的课。
    4. (4) 下列哪件事不是写启蒙老师的?( )
      A . 抗日讲演比赛。 B . 对日语课的抵制。 C . 老师对“我”的两次批评。 D . “我”向年轻人宣讲信念。
    5. (5) “你这次的成绩是丙,丙就是及格了,可对你来说,这是不及格,因为你本该得甲的。以后再这样,就要打手心了。”从中可以看出老师是一个( )的人。
      A . 吹毛求疵 B . 要求严格 C . 慈爱宽容 D . 善解人意
    6. (6) “……而少年时代生活的情景,启蒙老师们的音容笑貌,还不时地在我的记忆中浮现,引起我的思念和遐想。”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7. (7) 想象一下,成年后,“我”见到启蒙老师,会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8. (8) 有人说结尾一段与文章关系不大,可以删去,你认为呢?结合文本说说理由。
  • 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二)

    儿歌里的中国

        自从孩子出生,儿歌就成了家里的必备品。逗孩子,哄孩子,都离不开那些或欢快或悠扬的曲调。虽说对这些歌曲耳熟能详,但“六一”儿童节那天陪孩子在商场里玩,背景音乐播放的一首首儿歌却突然触劝了我的心弦。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等派报,一面走,一面叫,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在我的记忆里,《卖报歌》似乎就是这么几句歌词,活泼跳跃的旋律中并没有太多凄苦悲惨之意。然而,仔细再听一下:“走不好,滑一跤,满身的泥水惹人笑,饥饿寒冷只有我知道”,还有“耐饥耐寒地满街跑,吃不饱,睡不好,痛苦的生活向谁告,总有一天光明会来到”。一个面黄肌瘦、风餐露宿的小报童形象顿时映入脑海。一位在旧中国底层讨生活的孩子,经聂耳和安娥两位人民音乐家质朴却有力的刻画,在今天听来仍有许多感动。国家孱弱不堪,人民流离失所,生活苦难深重,但这个既天真又坚强的报童仍相信“总有一天光明会来到”。这一点光明是什么?不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初心”吗?正是建立在对以童工为代表的被剥削和异化的无产阶级劳动者的深刻同情之上,马克思才发出了“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的疾呼,立下了“解放全人类”的宏愿。共产党人努力使每一个中国人挺直腰杆“站起来”,正是那近乎绝望的生活中的一线光明!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这首歌简直就是哄娃睡觉的神曲,然而我每次只会翻来覆去地唱这第一段。没想到第二段歌词的画风陡然一变:“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大工厂和新机器会让春天更美丽?但再想一想,这首歌描绘的是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场景。那时的中国人满怀一腔奋斗之志,那是一段理想昂扬、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是一代人的回忆,也是一代人的付出。

        “地球爷爷已经很累,默默承受人类的罪。地球爷爷意冷心灰,每天流下伤心泪。地球爷爷小小心愿,还他一片纯净空间。地球爷爷深深渴望,希望地球是最美地方。我们是可爱的低碳贝贝,让爷爷心情变美不再受累。我们就是时尚的低碳贝贝,节能环保成为日常行为。我们就是热情的低碳贝贝,低碳生活人群迅速加倍。我们就是爱心的低碳贝贝,伸出双手使地球越来越美。”《低碳贝贝》的乐曲一出,美丽中国的未来似乎就在眼前。再多想一层,还不止中国,这首儿歌关心的可是地球爷爷!当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退出巴黎协定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举足轻重。生态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都蕴含在这浅白的儿歌中了。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中国的希望在孩子们身上,中国的历史文化基因也镶嵌在了儿歌里。儿歌虽然简单易懂,却折射出中国所经历的巨大变迁。儿歌里的中国。是一个历史的中国,一个现实的中国,也是一个不断地向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都达到真正和谐的目标努力前进的中国。

    1. (1) 生态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都蕴含在下列哪一首儿歌中?( )
      A . 《卖报歌》 B . 《小燕子》 C . 《地球爷爷》 D . 《低碳贝贝》
    2. (2) 《小燕子》描绘的是( )的场景。
      A . 旧中国底层孩子讨生活 B .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C . 美丽中国的未来 D . 中国所经历的巨大变迁
    3. (3) 这篇短文运用最多的说明方法是( )。
      A . 举例子 B . 打比方 C . 列数字 D . 作比较
    4. (4) 为什么说“中国的历史文化基因也镶嵌在了儿歌里”?请根据文本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 (5) 有人认为题目为“中国的儿歌”更合适,你赞同他的观点吗?请根据文本说明理由。
  • 8.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三)

    满架秋风扁豆花

        说不清是从哪天起,我回家,都要从一架扁豆花下走过。

        扁豆栽在一户人家的院墙边。它们缠缠绕绕地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顺了院墙,爬。顺了院墙边的树,爬。顺了树枝,爬。又爬到半空中的电线上去了。电线连着路南和路北的人家,一条人行甬道的上空,就这样被扁豆们,很是诗意地搭了一个绿篷子,上有花朵,一小撮一小撮地开着。

        秋渐深,别的花且开且落,扁豆花却且落且开。紫色的小花瓣,像蝶翅。无数的蝶翅,在秋风里舞蹁跹。欢天喜地。

        花落,结荚,扁豆成形。四岁的侄儿,说出的话最是生动,他说那是绿月亮。看着,还真像,是一弯一弯镶了紫色边的绿月亮。我走过时,稍稍抬一抬手,就会够着路旁的那些绿月亮。想着若把它切碎了,清炒一下,和着大米饭蒸,清香会浸到每粒大米的骨头里——这是我小时的记忆。乡村人家不把它当稀奇,煮饭时,想起扁豆来,跑出屋子,在屋前的草垛旁,或是院墙边,随便捋上一把,洗净,搁饭锅里蒸着。饭熟,扁豆也熟了。用大碗装了,放点盐,放点味精,再拌点蒜泥,滴两滴香油,那味道,只一个字,香。

        这里的扁豆,却无人采摘,一任它挂着。扁豆的主人大概是把它当风景看的。于扁豆,是福了,它可以不受打扰地自然生长,花开花落。

        终于见到扁豆的主人,一个整洁干练的老妇人。下午四点钟左右的光景,太阳跑到楼那边去了,她家小院前,留一片阴。扁豆花却明媚着,天空也明媚着。她坐在院前的扁豆花旁,膝上摊一本书,她用手指点着书,一行一行读,朗朗有声。我看一眼扁豆花,看一眼她,觉得是浑然一体的。

        此后常见到老妇人,都是那个姿势,在扁豆花旁,认真地在读一本书。视力不好了,她读得极慢。人生至此,终于可以停泊在一架扁豆花旁,与时光握手言欢,从容地过了。暗暗想,真人总是不露相的,这老妇人,说不定也是一高人呢。像郑板桥,曾流落到苏北小镇安丰,居住在大悲庵里,春吃瓢儿菜,秋吃扁豆。人见着,不过一乡间普通农人,谁知他满腹诗才?秋风渐凉,他在他居住的厢房门板上,手书浅刻了一副对联“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

        大自然的美,是永恒的。清学者查学礼也写过扁豆花:“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家。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有人读出凄凉,有人读出寥落,我却读出欢喜。人生秋至,不关紧的,疏篱外,还有扁豆花,在斜风细雨中,满满地开着。生命不息。

    1. (1) 第七自然段“此后常见到老妇人,都是那个姿势”中“那个姿势”指的是( )。
      A . 与时光握手言欢 B . 采摘扁豆 C . 认真地在读一本书 D . 坐在门外的扁豆花旁
    2. (2) 作者写这篇短文的目的是( )。
      A . 赞美扁豆花很漂亮 B . 赞美老妇人爱读书 C . 夸赞扁豆好吃 D . 歌颂生命不息
    3. (3) 短文最后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
      A . 照应开头 B . 呼应前文 C . 总结全文 D . 点明中心
    4. (4) “人生秋至,不关紧的,疏篱外,还有扁豆花,在斜风细雨中,满满地开着。”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9.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玉兰花的记忆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家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的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便给摘下。他把较细的竹竿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他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jiǎo  jiàn)。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中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枝头上那些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花,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荫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及象牙白的花瓣。然后再三叮咛,送给老师和同学。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经常是老师提醒:“我又闻到花香哦。”我才猛然记起。

        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促,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这时想来,真自觉小家子气。

        那时我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心情。二十几年前,物资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在要花的过程中,(   )不认识的人,(   )能透过花间说家常,增进友谊。真是情趣无限!

        而父亲赶早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啊。尤其某个夏天的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

        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对父亲而言,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动,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我很难明确地(miáo  shù)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对玉兰花我有很特别的记忆。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曾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但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带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1. (1) 给下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jiǎo    jué)     露(zhān    zhàn)

    2. (2) 根据拼音写词语。
    3. (3) 第6自然段中括号里应填入的一组关联词语是(    )。(填序号)
      A . 只要….就… B . 即使……也 C . 无论……都…
    4. (4) 下列对第2~3自然段写父亲摘花的过程所表现的性格特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A . 慷慨大方 B . 助人为乐 C . 热爱劳动
    5. (5) 文章第4自然段中的“再三叮咛”除了表现外,还表现了
    6. (6) 文章第6自然段说小小的玉兰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请结合这段文字写出“魅力”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7. (7) 第7自然段中父亲给母亲插花这一细节令“我”深深感动的原因是(    )。(填序号)
      A . 父亲的这一举动反映了他与母亲间的温柔恩爱。 B . 父亲的这一举动表现了他的童心未泯。 C . 父亲的这一举动说明了他非常爱惜玉兰花,不舍得丢弃。
    8. (8) 第9自然段中下划线的“这”指代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9. (9) 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父亲带给“我”的“启示”。
  • 10. 名著阅读

    时间(节选)

        一抬头,就看到书桌上座钟的秒针在一跳一跳地向前走动。它那里一跳,我的心就一跳。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里指的是水。水永远不停地流逝,让孔夫子吃惊兴叹。我的心跳,跳的是时间。

        水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时间却看不见,摸不着,它的流逝你感觉不到,然而确实是在流逝。现在我眼前摆上了座钟,它的秒针一跳一跳,让我再清楚不过地看到了时间的流逝,焉能不心跳?焉能不兴叹呢?

        远古的人大概是很幸福的。他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根据太阳的出没来规定自己的活动。即使能感到时间的流逝,也只在依稀隐约之间。后来,他们聪明了,根据太阳光和阴影的推移,把时间称作光阴。再后来,人们的聪明才智更提高了,从古代铜壶滴漏的办法来显示和测定时间的推移,到近代人类发明钟表,把时间的存在与流逝清清楚楚地摆在每一个人的面前。

        其实,不管你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大自然早已把虚无缥缈的时间用具体的东西暗示给了人们。比如用日出日落标志出一天,用月亮的圆缺标志出一月,用四季标志出一年。在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眼中,时间具有另外的意义。他们说,大千世界,人类万物,都生长在时间和空间内,而时间是无头无尾的,空间是无边无际的。

        生与死也属于时间范畴。随着座钟秒针的一跳,我自己就长了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那么一点点儿。同时也就是向着死亡走近了那么一点点儿。不但我是这样,现在正是初夏,窗外的玉兰花、垂柳和深埋在清塘里的荷花,也都长了那么一点点儿。不久前还是冰封的湖水,现在是“风乍起,吹皱一池夏水”,波光潋滟,水色接天。岸上的垂杨,从光秃秃的枝条上逐渐长出了小叶片,一转瞬间,出现了一片鹅黄;再一转瞬,就是一片嫩绿,现在则是接近浓绿了。小山上原来是一片枯草,“一夜东风送春暖,满山开遍二月兰”。今年是二月兰的大年,山上地下,只要有空隙,二月兰必然出现在那里,座钟的秒针再跳上多少万次,二月兰即将枯萎,也就是走向暂时的死亡了。所有这些东西,都是方生方死。这是自然的规律,不可逆转的。

        人待在人间,就必须受时间的制约。在时间面前,人人平等。我觉得自己是想明白了。现在照样一抬头就看到书桌上座钟的秒针一跳一跳地向前走动,但是我的心却不跳了。我觉得这是时间给我提醒儿,让我知道时间的价值。

    (选自《一花一世界》,有删改)

    1. (1) 【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焉:

      虚无缥缈:

    2. (2) 【提取信息】第3自然段中作者围绕人们感受时间流逝的方法的变化作了描写,请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给下列句子排序。

      ①铜壶滴漏的办法来显示和测定时间的推移。

      ②根据太阳光和阴影的推移,感受时间的流逝。

      ③远古的人们根据太阳的出没来规定自己的活动,依稀感受时间的流逝。

      ④发明钟表,把时间的存在与流逝清清楚楚地摆在每一个人的面前。

    3. (3) 【品读句子】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在具体细致的描述中真实自

      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并完成填空。

      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联系上下文我们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是这样匆忙啊!

      白天黑夜不停地流。作者在这里其实是想提醒人们

      ②现在我眼前摆上了座钟,它的秒针一跳一跳,让我再清楚不过地看到

      了时间的流逝,焉能不心跳?焉能不兴叹呢?


      作者运用了的手法,一连使用两个问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时间的珍惜和因为时间一去不复返而发出的

      ③人待在人间,就必须受时间的制约。在时间面前,人人平等。我觉得

      自己是想明白了。


      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来表达情感,写出了自己对时间的认识:

    4. (4) 【语言运用】读文章中画线的优美生动的语句,填写表格。仿照画线句子

      或朱自清先生《匆匆》中的第3自然段写一写你对“时间之流”的感触。

      这几句话抓住本段中“

      __”这句话来展开描写。岸上的变化写的是生命成长的过程,也是时间流逝的过程;写的是生命凋零死亡的过程,也是时间流逝的过程。作者以的心态面对生与死,感叹时间的流逝是

      仿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