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6月阶...

更新时间:2022-06-25 浏览次数:4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2022高二下·成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地球因其宜居环境成为我们的家园,但实际上,它并不是一颗温驯的星球,而只是在最近的几十万年当中恰好处于适合人类生存的状态而已。在地球的历史上,既有长达上千万年的严寒,也有持续数百万年的酷热和暴雨。地球的气温在数十亿年间一直在发生长时段的周期变化。因此,衡量全球变暖,需在人类视角下进行。

    在讨论地球气候变化时,“尺度”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地质学家把地球历史上大气和地表长期低温导致极地和山地冰盖大幅扩展,甚至覆盖整个大陆的时期称为大冰期。衡量大冰期的时间尺度是百万年。当我们把观察尺度从百万年降低到十万年时,就可以观察到大冰期内较小的冰期和间冰期。相对较寒冷的时期被称为冰期,相对较温暖的时期则是间冰期。与大冰期相对的是地质学家所称的温室期,温室期的地球上没有任何大陆冰川(包括南北极)。当前的人类生活在约1.1万年开始的一次间冰期当中,比起约1.8万年前的第四纪大冰期最盛时期,如今的年平均气温已经高了15℃。科学家预计,下一个冰期将在约9万年后到来,“千里冰封”的世界到那时会再度降临。

    地球上为何存在这样大冰期—温室期的周期,大冰期内部又为何存在冰期—间冰期的循环?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假说是以南斯拉夫地球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名字命名的“米兰科维奇循环”。米兰科维奇推测,冰期与间冰期的形成与地球轨道的变化有关,取决于离心率、地轴倾斜度、北半球夏至位置等因素。至于大冰期的形成原因,科学界提出的可能影响因素包括板块运动、太阳系在银河系当中的位置等。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质学古生物学方向的学者吴会婷说,地质史上气候变迁会对生物演化产生重大的影响。例如20多亿年前的全球性成氧事件导致了真核生物的出现,2.5亿年前的超大型火山爆发事件,使得全球气温增高、海水缺氧和酸化等,造成当时地球上的生物大量灭绝,颠覆了全球海洋生态系统的面貌。

    和地球历史上这些漫长的周期和剧烈的变化相比,人类在数千年文明史当中经历的气候变化显得微不足道。比起天体和板块运动,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造成的影响看起来也像是沧海一粟。在科学界,全球变暖问题也曾经历整整一个世纪的争议。然而到20世纪末,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确实存在。这种影响已经大到了改变正常变化轨迹的地步,全球变暖由此才成为科学界和政界的共识。“我们发现,当下地球上生物物种数量、气候变化的速率和幅度,实则已经远远超过了地质历史时期曾发生过的最惨烈、最严重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吴会婷说,“目前,科学家正深入研究地球早期生命的起源演化过程同气候变化的关系,并用大数据分析趋势。”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牛羊打嗝、放屁释放甲烷,野猪觅食破坏土壤都会增加碳排放。其中,畜牧业排放温室气体的问题已经得到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重视,野猪活动排碳则是科学家在2021年新发表的研究成果。不过,比起这些动物活动,人类对化石能源的消费才始终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导因素。

    地质学家很少关注十万年以下尺度的研究问题。对于存在了46亿年的地球来说,一百万年也不过是须臾而已。但是,在属于人类的时间尺度上,接下来一千年乃至一百年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可谓迫在眉睫。保护环境,努力维持适宜的气候,力争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归根结底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摘编自《第四纪大冰期遇上全球变暖人类生存环境究竟是冷是热》)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地球的气温存在起伏变化,现在适宜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状态也只是暂时的。 B . 在地球处于大冰期的时段里,间冰期的平均温度一般要高于冰期的平均温度。 C . 米兰科维奇认为冰期与间冰期的百万年计的周期形成与地球轨道的变化有关。 D . 气候周期循环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地球轨道变化、板块运动或为影响因素。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探讨了地质学家观察尺度下的气候周期划分,并提出人类如今正处于一次大冰期中的论断。 B . 文章列举真核生物的出现、超大型火山爆发事件来证明生物的演化会受到气候变迁的重大影响。 C . 文章将生物大灭绝时的生物、气候情况与现在比较,论证地球早期生命起源同气候变化的关系。 D . 文章通过区分地球和人类不同的时间尺度及论述气候变化的成因,阐明了关注全球变暖的意义。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地球气温的高低变化存在周期性,所以气温升高也是正常的变化趋势,人类无需担忧。 B . 全球变暖成为科学界和政界的共识是因为已有证据表明人类活动对气候确实存在影响。 C . 动物活动虽然不是排放温室气体的主导因素,但也已得到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的重视。 D . 人类如果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应主要解决化石能源消费造成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
  • 2. (2022高二下·成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黄河中游地区绝大部分属黄土高原。因土壤强烈侵蚀、水土严重流失,大量泥沙流入黄河,其中80%来自河口镇与潼关间的多沙区。恒河多年平均输沙量与黄河花园口站相差不大,但多年平均径流量是花园口的8倍,黄河这一特点,导致由暴雨洪水和冰凌洪水造成的水灾几乎遍及上中下游及其支流。

    不少学者认为在黄河流域采取自然修复的手段,是对生态最有效的保护。但黄河难治的症结在于沙多,其治理必须与依靠工程措施对黄土高原的治理相结合,不能仅局限于水土保持的传统模式。面向我国经济发展将向西部转移的大势,按照现在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与施工能力,利用现代工程措施减弱黄土侵蚀强度,主动拦减入黄泥沙量,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的角度讲是必要的。此外,水少是黄河冲积河段河床不断淤积升高的主要动力因素,也是黄河难治的另一原因,水资源客观上是华北与黄河中上游地区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最大制约因素,应着实提高黄河流域水安全保障水平,将从外流域调水入黄作为国家水资源安全保障的重大举。

    (摘编自张红武《黄河流域保护和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材料二:

    黄河流域各省区2018年水资源总量状况及近年来GDP总量全国占比

    区域

    水资源

    GDP总量全国占比

    总里(亿立方米)

    全国占比(%)

    2019年

    2013年

    2008年

    2003年

    1999年

    黄河流域总计

    2947.8

    10.73

    21.95

    23.36

    23.85

    21.15

    20.82

    上游

    青海

    961.9

    3.50

    0.32

    0.34

    0.31

    0.28

    0.28

    甘肃

    333.3

    1.21

    0.95

    1.03

    0.97

    1.02

    1.10

    宁夏

    14.7

    0.05

    0.41

    0.42

    0.37

    0.32

    0.30

    中游

    内蒙古

    461.5

    1.68

    1.88

    2.74

    2.62

    1.74

    1.59

    陕西

    371.4

    1.35

    2.82

    2.62

    2.25

    1.89

    1.83

    山西

    121.9

    0.44

    1.86

    2.05

    2.25

    2.08

    1.92

    下游

    河南

    339.8

    1.24

    5.93

    5.21

    5.55

    5.01

    5.19

    山东

    343.3

    1.25

    7.77

    8.95

    9.52

    8.81

    8.61

    (摘编自郭晗等《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机理诠释与现实策略》)

    材料三:

    历代的黄河治理活动为黄河安澜、保障社会生产、维持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大禹为了治理洪水,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历经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北宋熙宁年间,为疏浚黄河及汴河中的泥沙,人们创制了铁龙爪与浚川耙,近代的浚河机船即由浚川耙演变而来。元代贾鲁亲自踏勘了黄河下游河道,掌握第一手资料,据此设计了下游河道的综合治理方针,用短短七个月时间结束了将近九年的黄河水患。明代潘季驯一生多次治河,始终心系治黄大计,离职前还对神宗皇帝说“去国之臣,心犹在河”。他主张“束水攻沙”,即在河两岸高筑堤防,以堤束水,既可防洪,又可冲刷河槽中的泥沙,使河道不致淤塞。康熙皇帝不仅重视黄河治理,还在六次南巡河工的过程中,特别注重问询民生情况,解决民生疾苦。乾隆年间的御史胡定在治河实践中发现,黄河泥沙多出自三门以上及山西条山一带的破涧中,于是让地方官于涧口筑坝堰来拦截上中游支流河段裹挟而下的大量泥沙,大大减少下游的泥沙淤积与洪涝灾害。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独有的黄河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不断发展科技与机制创新,黄河流域的饮水安全、粮食生产等普遍获得了充足的水源保障。从1999年8月12日至今,黄河已实现连续20年不断流。

    (摘编自张建松《讲好历史上黄河治理故事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1. (1)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黄河上游的青海与下游的河南相比,水资源更充足,但经济相对落后;河南经济发展水平更高,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更明显。 B . 总体来看,黄河流域经济在1999-2013年间发展很快,之后减缓了速度,在近20年走出一条从快到慢的变化曲线。 C . 黄河流域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从经济发展水平分布来看,总体按照上游、中动、下游表现出从低到高的阶梯型分布。 D . 黄河上游地区GDP总量小,发展速度相对稳定,而中游、下游地区内部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的趋势。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黄河花园口站径流量大约为恒河的八分之一,河水年均输沙量却差不多。大量泥沙流入黄河导致水灾几乎遍及黄河上中下游。 B . 土壤强烈侵蚀导致大量泥沙入黄,是黄河难以治理的主要原因,黄河治理应以自然修复手段为主,以其他工程措施为辅。 C . 虽同样是修筑堤坝以治理黄河,但潘季驯的“束水攻沙”主张以堤束水冲刷泥沙,胡定则强调筑坝堰来拦截泥沙。 D . 黄河流域水安全事关国家水资源安全的大局。近20年来黄河未曾断流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对前人黄河精神的传承。
    3. (3) 黄河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黄河精神的内涵。
  • 3. (2022高二下·成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梁父吟[注]

    白先勇

    翁朴园进到书房里,便径自走到茶几旁边一张紫檀木太师椅上坐了下来。书房内的陈设十分古雅,一壁上挂着一幅中堂,是明人山水,文徵明画的寒林渔隐图。两旁的对子却是郑板桥的真迹,写得十分苍劲雄浑: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另一壁也悬了一副对联,联语录的是《国父遗嘱》: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须努力

    “你们老师——”朴公坐下后,沉思良久,才开言道。“是的,朴公。”朴公说了一句,没有接下去,雷委员便答腔道。

    “‘狂狷’二字是你老师的好处,可是他一辈子吃亏,也就是这个上头。孟养——他的性子是太刚了些。”朴公点着头叹了一口气。

    “恩师的为人,实在是叫人景仰的。”雷委员说道。

    “你们老师,和我相处,前后总有五十多年了——”朴公顿了一顿才又说道,“他的为人,我知道得太清楚。”

    “是的,朴公。”雷委员答道,“恩师和朴公的厚谊我们都知道。朴公讲给我们晚辈听听,日后替恩师作传,也好有个根据。”

    “唔——”朴公吟哦了一下,“说起来,那还是辛亥年间的事情呢,仲默和他夫人杨蕴秀,刚从日本回来,他们在那边参加了同盟会,回来是带了使命的:在四川召集武备学堂的革命分子,去援助武汉那边大举起义。我们几个人碰巧归成一组。仲默的夫人杨蕴秀到底不愧是个有胆识的女子!”朴公说着不禁赞佩地点了几下头。“仲公的夫人确实是位巾帼英雄。”雷委员也附和着称赞道。

    “你知道吗?那天运军火进武昌,就是由杨蕴秀扮新娘。炸弹都藏在她的花轿里。孟养和我呢,就打了红包头扮抬轿夫,仲默却是一身长袍马褂骑在马上做新郎官。那天夜晚,也真好像天意有知一般,竟是满城月色,景象十分悲肃。我们几个人都换上了短打,连杨蕴秀也改了男装。大家几杯烧酒一下肚,高谈国家兴亡,都禁不住万分慷慨起来。你老师最是激昂,我还记得,他喝得一脸血红,把马刀往桌上一拍,拉起我和仲默两个人,便效那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在院子里歃血为盟,对天起誓:‘不杀鞑虏,誓不生还。’那时倒真是都抱了必死之心的,三个人连姓名生辰都留下了。算起来,我是老大,仲默居二,你老师年纪最小,是老幺。他那时才不过二十岁——”

    “哦?”雷委员惊讶地插话道,“我倒不曾知道,原来恩师和朴公、仲公,还有这么一段渊源呢!”

    “你哪里能得知?”朴公捋了一下他胸前的银髯,笑道,“那段过往,确实是我们三个人的秘密。那晚我们才等到十时左右,城东工程营那边便突然间枪声震响起来了。几个人正还犹疑,你老师便跳了起来,喊道:‘外面都动了兵器了,我们还在这里等死吗?’说着便抢了几枚炸弹,拖起马刀往外面冲去,我们也纷纷拥了出去。混战了一夜,黎明的光景,大势已定,武昌城内,到处都飘满了我们革命军的白旗了。于是我们一队人便走向蛇山楚望台去集合,经过黄鹤楼的时候,你老师突然兴致大发,一下子跑到了上面去,脱下了一件血迹斑斑的白布褂子,用竹竿挑起,插到了楼檐上去。然后,他站到黄鹤楼的栏杆上,挥着一柄马刀,朝了我们呼喊道:‘革命英雄——王孟养在此。’他那时那股豪狂的劲道,我总还记得。”朴公又微微地笑了一下,停下来喝了一口铁观音。

    “要不是朴公今天提起,恩师那些事迹竟埋没了。”雷委员说道,“这些都该写入传里去的。”

    “可以写。”朴公点首赞许道,“那次起义,虽然事出仓促,由几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闯成了革命,可是也就是那么一闯,却把个民国给闯了出来呢。不过,平心而论,讲到才略机智,我要首推你们老师——”朴公竖起了一双寿眉,举起了大拇指说道。

    “恩师的才智实在是令人钦服的。”雷委员说道,“只可惜还没能展尽就是了。”

    “他倒真是做过了一番事业的。不过这不能怨天尤人,还是要怪他自己的性格。孟养——”朴公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道,“他确实太刚烈了。”

    说完朴公和雷委员对坐着,各自又默默地沉思起来。隔了一刻工夫,雷委员才轻轻地喟叹了一声说道:“不过——今天的公祭总算是风光了。难为人到得那么齐全,连王钦公、李贤公、赵冕公竟也亲自来了。”

    “哦——”朴公若有所思地说道,“我也有多少年没有见着他们了。他们几个送来的挽联,挂在灵堂里,我倒看到了。虽然王钦之和你老师有过一段恩怨,可见他对你老师也还是十分推重的。”

    “是的,朴公。”雷委员赶忙应道。

    “还有一句话,是你老师临终时留下来的:日后回大陆,无论如何要把他的灵柩移回家乡去。你去告诉他的那些后人,一定要保留一套孟养常穿的军礼服,他的那些勋章也要存起来,日后移灵,他的衣裳佩挂是要紧的。”

    “是的,朴公,我一定照办。”

    送走雷委员,朴公回到院子里的时候,冬日的暮风已经起来了,满院里那些紫竹都骚然地抖响起来。西天的一抹落照,血红一般,冷凝在那里。他又想起了半个世纪以前,辛亥年间,一些早已淡忘了的佚事来……

    (有删改)

    【注释】《梁父吟》:汉乐府曲名。相传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标题为“梁父吟”,用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命运影射王孟养的命运,用典巧妙,意蕴丰富而含蓄,增加了小说的深度与广度。 B . 本文借朴公与雷委员的对白托出大部分情节,在对话中朴公感叹“还是要怪他自己的性格”,表现出他对老友刚直性格的责怪。 C . 在冬日落晖中凭吊战友的朴公是一位老将军。黄昏是一天之暮,冬季是一年之暮,年迈是人生之暮:“迟暮”意象的并用,为文章增添了悲凉气氛。 D . 作者刻画的人物群像中,既有浴血奋战的男儿,亦有胆识过人的女子。小说写活了一群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英雄儿女。
    2. (2) 身居台湾的白先勇在小说人物身上融入了深沉的家国情怀,请分析人物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
    3. (3) 小说中过去与现在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2022高二下·成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赵不忧,字仁仲,嗣濮王宗晖曾孙也。初补保义郎,绍兴二十七年登第金华丞。治县豪何汝翼,械请于郡,编隶他州,邑人慑服。除永州通判。郡岁输米,倍收其赢,民病之,不忧言于守,损其数。帅司檄不忧录靖州狱,辨出冤者数十百人,靖人德之。除知开州。开州俗鄙陋,不忧为兴学,俾民知孝义。民绝斗争,夜户不闭。诸司交荐,以比古循吏。夔州转运判官,开人数千遮城门,不得行。成都路转运判官。适岁饥,不忧行抵泸南,贷官钱五万缗,遣吏分籴。比至,下令曰:“米至矣。”富民争发粟,米价遂平。唯朱氏独闭籴,邑民群聚发其不忧抵朱氏法,籍其米,黥盗米者,民遂定。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绝江遏水,以灌数郡田。吏盗金,减役夫,堰不固而圮,田失水,故岁屡饥。不忧躬视,操板筑,绳吏以法。黎州青羌奴儿结反制司调兵往戍属不忧给饷依故事富人出粮而下户以力致于边不忧曰民饥不可扰也以籴余米发卒运之。朝廷命不忧制司。初,官兵败,前制使遣人赂奴儿结以和。不忧曰:“奴儿结,吐蕃小族也,今且和,若大族何?”不听。居官所至有声,立朝好言天下事。时布衣上书狂悖,多抵罪,不忧谓太上皇帝不罪言者。帝可之。既嘉其忠谅,每宴禁中 , 帝与之饮酒,顾谓皇太子曰:“此贤臣也。”不忧性笃孝,生七岁,遭父北迁,每思幕涕泣。不忧以文行训勉族属,荐其秀杰者,奏新学宫,增广弟子员。置自讼斋,使有过者读书其中,人人感励。淳熙十四年卒,年六十七。赠开府仪同三司,封崇国公。

    (节选自《宋史•赵不忧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黎州青羌奴儿结反/制司调兵往戍/属不忧给饷/依故事/富人出粮/而下户以力致于边/不忧曰/民饥/不可扰也/ B . 黎州青羌奴儿结反制司/调兵往戍/属不忧给饷/依故事/富人出粮/而下户以力致于边/不忧曰/民饥/不可扰也/ C . 黎州青羌奴儿结反/制司调兵往戍/属不忧给饷/依故事/富人出粮而下/户以力致于边/不忧曰/民饥/不可扰也/ D . 黎州青羌奴儿结反制司/调兵往戍/属不忧给饷/依故事/富人出粮而下/户以力致于边/不忧曰/民饥/不可扰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登第指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因科举考试中分等第而得名,又称“及第”。 B . 廪是中国古代仓库的名称。中国古代一般称贮米的建筑为仓,贮谷的建筑为廪。 C . 调、转、改、摄均与官职任免或变化有关,其中“摄”是“临时代理”的意思。 D . 禁中,又叫“禁内”,指帝王所居之处,因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得名。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忧无畏果敢,严厉惩治豪强。他担任金华丞,惩治豪强何汝翼,将其刑拘后押送到州府衙门,最终使其被其他的州所编管,当地人因此畏惧折服。 B . 不忧移风易俗,受到百姓拥戴。他治理开州,为百姓开办学校,使百姓知晓孝义,开州民俗焕然一新;在他离任开州时,百姓挡住城门表达不舍之情。 C . 不忧明辨是非,遇事思虑深远。起初官兵战败,前制使以贿赂敌方首领的方式求和,他不同意前制使的做法,认为讲和的对象应该是大族而非小族。 D . 不忧关心族人,注重文行教化。他训勉族人,举荐其中的杰出者,请求开办新的学校;设立自讼斋,让有过失者在那里读书,人人受到感动和激励。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适岁饥,不忧行抵泸南,贷官钱五万缗,遣吏分籴。

      ②不忧抵朱氏法,籍其米,黥盗米者,民遂定。

  • 5. (2022高二下·成都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注】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释】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诗人来到故人的崇德里新居,看到街西美丽的风景,禁不住喜笑颜开。“开颜”二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 . 颔联两句实写院外之景:清光门外,有一溪渠水流过,从墙头望出去,可以看到远山的点点秋色。 C . 颈联两句实写院内之景:院子里种着几棵松树,还栽了很多芍药,既有明月松间照的美景,也有芍药花开满园的美丽景色。 D . 整首诗叙事明白流畅,用词朴素自然,语言清新隽秀,景色秀丽幽静,表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心态。
    2. (2) 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 6. (2022高二下·成都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通过“”不仅寄托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还流露出了洒脱旷达之情。
    2. (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雄心,也只怕会是“”的结局。
    3. (3) 《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4. (4) 《归去来兮辞》中“”表现了陶渊明想顺遂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尽头的想法。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2022高二下·成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国潮不仅是国货之潮,更是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在审美风尚上的表现。解读“国潮”二字,“国”字______植根中华沃土,“潮”字则代表社会审美风尚。时代发展进步,生活______,人们勇敢地追寻审美表达上的丰富性,也更加自信地做审美风尚的引领者。这成为国潮设计______的深层原因。

    不仅国潮设计可以穿在身上、用在日常,还可以是艺术品,传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表达对美的追求。审美风尚与国潮设计良性互动,推动设计理念迭代更新。近年走红的国潮设计作品,往往超越了对传统符号元素的简单拼贴,深入到中华美学和传统文化的内里,结合当代生活之“用”进行转化,因而具有持久生命力。

    扎实地从文化中汲取营养,热情地用创新开辟未来。国潮设计从“古”走来,______着中华文脉;国潮设计面貌一“新”,表达着社会情感和时代新风。优秀的国潮设计,(    )。在这个意义上,国潮设计贯通着我们的文化精神、美学风格和时代气象。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 . 凸显  蒸蒸日上  蔚为大观  承续 B . 突显  蒸蒸日上  蔚然成风  承续 C . 凸显  节节攀升  蔚为大观  延续 D . 突显  节节攀升  蔚然成风  延续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传达精神旨趣和审美意蕴的是“物” B . “物”传达了精神旨趣和审美意蕴 C . 使得精神旨趣和审美意蕴通过“物”传达了出来 D . 通过“物”传达精神旨趣和审美意蕴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国潮设计不仅可以穿在身上、用在日常,还可以是艺术品,表达对美的追求,传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B . 国潮设计不仅可以是艺术品,传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表达对美的追求,还可以穿在身上、用在日常。 C . 不仅国潮设计可以穿在身上、用在日常,还可以是艺术品,表达对美的追求,传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D . 不仅国潮设计可以是艺术品,表达对美的追求,传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穿在身上、用在日常。
  • 8. (2022高二下·成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都说运动能提升免疫力,可有些人一次大强度训练后反而感冒了。______?答案是否定的。运动对于我们的身体而言,更像一把双刃剑。掌握好了,它可以帮你提高免疫力;掌握不当,则可能被伤到。“一次强度过大的运动后,很容易感冒。”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大运动量的强化训练期间或竞技比赛中,运动员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增加。______,机体会出现“开窗期”,此时免疫功能减弱,所以各种致病因子进入宿主体内的风险增加。运动持续时间20至90分钟内为宜。______,对免疫系统和心肺系统的刺激不够;而一次运动时间过长则易引起过度疲劳,不利于运动后疲劳的消除和身体机能的恢复。一定强度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可以增强免疫功能。年轻人可以选择大肌群力量训练,如蹲起练习、腹背肌力量训练等方式;中老年人可以选择适中强度的太极拳、广场舞、快步走等有氧运动。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请根据材料内容,对爱好运动的人提三条合理化建议,每条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 9. (2022高二下·成都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关于“公德”,有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一是“弱德说”。叶嘉莹曾说:“我不想去争什么,只是把自己持守住了,在任何艰难困苦中都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二是“群德说”。梁启超说:“合群之德者,常肯屈身而就群。”

    在“公德”面前如何“做好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