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考生物五年真题汇编25——微生物的利用(2)

更新时间:2022-06-28 浏览次数:112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4高二下·泰安期末) 野生型大肠杆菌可以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发生基因突变产生的氨基酸依赖型菌株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上补充相应氨基酸才能生长。将甲硫氨酸依赖型菌株M和苏氨酸依赖型菌株N单独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时,均不会产生菌落。某同学实验过程中发现,将M、N菌株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充分稀释后再涂布到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后出现许多由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将这些菌落分别接种到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后均有菌落出现。该同学对这些菌落出现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 操作过程中出现杂菌污染 B . M、N菌株互为对方提供所缺失的氨基酸 C . 混合培养过程中,菌株获得了对方的遗传物质 D . 混合培养过程中,菌株中已突变的基因再次发生突变
  • 2. (2020·江苏) 为纯化菌种,在鉴别培养基上划线接种纤维素降解细菌,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倒平板后需间歇晃动,以保证表面平整 B . 图中Ⅰ、Ⅱ区的细菌数量均太多,应从Ⅲ区挑取单菌落 C . 该实验结果因单菌落太多,不能达到菌种纯化的目的 D . 菌落周围的纤维素被降解后,可被刚果红染成红色
  • 3. (2020·浙江选考) 细菌内某种物质在酶的作用下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甲~戊代表生长必需的不同物质,①~⑤代表不同的酶。野生型细菌只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甲就能生长,而突变型细菌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甲、乙、丁才能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突变型细菌缺乏酶①、②、③ B . 酶④与乙结合后不会改变酶④的形状 C . 酶②能催化乙转变为丙,也能催化丙转变为丁 D . 若丙→戊的反应受阻,突变型细菌也能生长
  • 4. (2021高二下·吉林期中) 下列关于产纤维素酶菌分离及运用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 筛选培养基中应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或蔗糖提供生长营养 B . 可从富含腐殖质的林下土壤中筛选产纤维素酶菌 C . 在分离平板上长出的菌落需进一步确定其产纤维素酶的能力 D . 用产纤维素酶菌发酵处理农作物秸秆可提高其饲用价值
  • 5. (2020高二下·北京期末) 下列关于微生物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培养微生物的试剂和器具都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 . 接种前后,接种环都要在酒精灯火焰上进行灼烧 C . 接种后的培养皿要倒置,以防培养污染 D . 菌种分离和菌落计数都可以使用固体培养基
  • 6. (2019·北京) 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接种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    )

    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培养基除淀粉外还含有氮源等其他营养物质 B . 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菌液应稀释后涂布 C . 以上两种细菌均不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 D . H/C 值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
  • 7. (2021高二下·新乡期末) 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 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 . 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 C . 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 D . 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
二、多选题
  • 8. (2018·江苏) 下列中学实验均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编号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实验操作或现象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紫色洋葱外表皮、蔗糖溶液等

    原生质层呈紫色,各组成部分结构清晰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花生子叶、苏丹Ⅲ染液等

    在高倍镜下可见细胞中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液滴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

    洋葱根尖、龙胆紫溶液等

    在高倍镜的同一个视野中,可见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各时期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酵母菌、血细胞计数板等

    在10×目镜、40×物镜下的一个视野中完成对整个计数室中酵母菌的计数

    A . 实验① B . 实验② C . 实验③ D . 实验④
三、综合题
  • 9. (2019·江苏) 图1是某基因工程中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示意图,载体质粒P0具有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EcoR V酶切位点为 EcoR V酶切出来的线性载体P1为末端。
    2. (2) 用Taq DNA聚合酶进行PCR扩增获得的目的基因片段,其两端各自带有一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载体P1用酶处理,在两端各添加了一个碱基为的脱氧核苷酸,形成P2;P2和目的基因片段在酶作用下,形成重组质粒P3。
    3. (3) 为筛选出含有重组质粒P3的菌落,采用含有不同抗生素的平板进行筛选,得到A、B、C三类菌落,其生长情况如下表(“+”代表生长,“﹣”代表不生长)。根据表中结果判断,应选择的菌落是(填表中字母)类,另外两类菌落质粒导入情况分别是

      菌落类型平板类型

      A

      B

      C

      无抗生素

      氨苄青霉素

      四环素

      氨苄青霉素+四环素

    4. (4) 为鉴定筛选出的菌落中是否含有正确插入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拟设计引物进行PCR鉴定。图2所示为甲、乙、丙3条引物在正确重组质粒中的相应位置,PCR鉴定时应选择的一对引物是。某学生尝试用图中另外一对引物从某一菌落的质粒中扩增出了400 bp片段,原因是

  • 10. (2019·全国Ⅱ卷) 物质W是一种含氮有机物,会污染土壤。W在培养基中达到一定量时培养基表现为不透明。某研究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降解W的细菌(目标菌)。回答下列问题。
    1. (1) 要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所用选择培养基中的氮源应该是
    2. (2) 在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的过程中,发现培养基上甲、乙两种细菌都能生长并形成菌落(如图所示)。如果要得到目标菌,应该选择菌落进一步纯化,选择的依据是

    3. (3) 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若要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甲、乙菌能否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即
    4. (4) 该小组将人工合成的一段DNA转入大肠杆菌,使大肠杆菌产生能降解W的酶(酶E)。为了比较酶E与天然酶降解W能力的差异,该小组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完善相关内容。

      ①在含有一定浓度W的固体培养基上,A处滴加含有酶E的缓冲液,B处滴加含有相同浓度天然酶的缓冲液,C处滴加,三处滴加量相同。

      ②一段时间后,测量透明圈的直径。若C处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若A、B处形成的透明圈直径大小相近,说明

  • 11. (2018·全国Ⅲ卷) 回答下列与酵母菌有关的问题:
    1. (1) 分离培养酵母菌通常使用(填“牛肉膏蛋白胨”“MS”或“麦芽汁琼脂”)培养基,该培养基应采用灭菌法灭菌。若将酵母菌划线接种在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菌落,菌落的含义是
    2. (2) 酵母菌液体培养时,若通入氧气,可促进(填“菌体快速增殖”、“乙醇产生”或“乳酸产生”);若进行厌氧培养,可促进(填“菌体快速增殖”、“乙醇产生”或“乳酸产生”)。
    3. (3) 制作面包时,为使面包松软通常要在面粉中添加一定量的酵母菌,酵母菌引起面包松软的原因是
  • 12. (2018·全国Ⅰ卷) 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水煮沸一定时间,过滤得到马铃薯浸出液。在马铃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到M培养基。

    回答下列问题:

    1. (1) M培养基若用于真菌的筛选,则培养基中应加入链霉素以抑制的生长,加入了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培养基。
    2. (2) M培养基中的马铃薯浸出液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类型除氮源外还有(答出两点即可)。氮源进入细胞后,可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答出两点即可)。
    3. (3) 若在M培养基中用淀粉取代蔗糖,接种土壤滤液并培养,平板上长出菌落后可通过加入显色剂筛选出能产淀粉酶的微生物。加入的显色剂是该方法能筛选出产淀粉酶微生物的原理是
    4. (4) 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一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

      甲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偏落数分别是110,140和149,取平均值133;

      乙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7、169和176,取平均值124。

      有人认为这两位同学的结果中,乙同学的结果可信度低,其原因是

四、实验探究题
  • 13. (2024高二下·金东月考) 产脂肪酶酵母可用于含油废水处理。为筛选产脂肪酶酵母菌株,科研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常规微生物实验中,下列物品及其灭菌方法错误的是(填编号)。

      编号

      物品

      培养基

      接种环

      培养皿

      涂布器

      灭菌方法

      高压蒸汽

      火焰灼烧

      干热

      臭氧

    2. (2) 称取1.0g某土壤样品,转入99mL无菌水中,制备成菌悬液,经后,获得细胞密度不同的菌悬液。分别取0.1mL菌悬液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其中10倍稀释的菌悬液培养后平均长出了46个酵母菌落,则该样本中每克土壤约含酵母菌个。
    3. (3) 为了进一步提高酵母菌产酶能力,对分离所得的菌株,采用射线辐照进行育种。将辐照处理后的酵母菌涂布在以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按照菌落直径大小进行初筛,选择直径的菌落,纯化后获得A、B两突变菌株。
    4. (4) 在处理含油废水的同时,可获得单细胞蛋白,实现污染物资源化。为评价A、B两菌株的相关性能,进行了培养研究,结果如图。据图分析,应选择菌株进行后续相关研究,理由是

  • 14. (2020·全国Ⅰ)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某种物质S(一种含有C、H、N 有机物)难以降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只有某些细菌能降解S。研究人员按照下图所示流程从淤泥中分离得到能高效降解S的细菌菌株。实验过程中需要甲、乙两种培养基,甲的组分为无机盐、水和S,乙的组分为无机盐、水、S和Y。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时,盛有水或培养基的摇瓶通常采用的方法进行灭菌。乙培养基中的Y物质是。甲、乙培养基均属于培养基。
    2. (2) 实验中初步估测摇瓶M中细菌细胞数为2×107 个/mL,若要在每个平板上涂布100μL稀释后的菌液,且保证每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不超过200个,则至少应将摇瓶M中的菌液稀释倍。
    3. (3) 在步骤⑤的筛选过程中,发现当培养基中的S超过某一浓度时,某菌株对S的降解量反而下降,其原因可能是(答出1点即可)。
    4. (4) 若要测定淤泥中能降解S的细菌细胞数,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5. (5) 上述实验中,甲、乙两种培养基所含有的组分虽然不同,但都能为细菌的生长提供4类营养物质,即
  • 15. 回答下列与细菌培养相关的问题。
    1. (1) 在细菌培养时,培养基中能同时提供碳源、氮源的成分是(填“蛋白胨”“葡萄糖”或“NaNO3”)。通常,制备培养基时要根据所培养细菌的不同来调节培养基的pH,其原因是。硝化细菌在没有碳源的培养基上(填“能够”或“不能”)生长,原因是
    2. (2) 用平板培养细菌时一般需要将平板(填“倒置”或“正置”)。
    3. (3) 单个细菌在平板上会形成菌落,研究人员通常可根据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来初步区分不同种的微生物,原因是
    4. (4) 有些使用后的培养基在丢弃前需要经过处理,这种处理可以杀死丢弃物中所有的微生物。
  • 16. (2019·全国Ⅰ卷) 已知一种有机物X(仅含有C、H两种元素)不易降解,会造成环境污染。某小组用三种培养基筛选土壤中能高效降解X的细菌(目标菌)。

    Ⅰ号培养基: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X(5 g/L)。

    Ⅱ号培养基:氯化钠(5 g/L),硝酸铵(3 g/L),其他无机盐(适量),X(15 g/L)。

    Ⅲ号培养基:氯化钠(5 g/L),硝酸铵(3 g/L),其他无机盐(适量)。X(45 g/L)。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Ⅰ号培养基中,为微生物提供氮源的是。Ⅱ、Ⅲ号培养基中为微生物提供碳源的有机物是
    2. (2) 若将土壤悬浮液接种在Ⅱ号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不能降解X的细菌比例会,其原因是
    3. (3) Ⅱ号培养基加入琼脂后可以制成固体培养基,若要以该固体培养基培养目标菌并对菌落进行计数,接种时,应采用的方法是
    4. (4) 假设从Ⅲ号培养基中得到了能高效降解X的细菌,且该菌能将X代谢为丙酮酸,则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可为该菌的生长提供
  • 17. (2018·江苏) 酵母的蛋白质含量可达自身干重的一半,可作为饲料蛋白的来源。有些酵母可以利用工业废甲醇作为碳源进行培养,这样既可减少污染又可降低生产成本。研究人员拟从土壤样品中分离该类酵母,并进行大量培养。下图所示为操作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配制培养基时,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组分,将其溶解、定容后,调节培养基的,及时对培养基进行分装,并进行灭菌。
    2. (2) 取步骤②中不同梯度的稀释液加入标记好的无菌培养皿中,在步骤③中将温度约(在25 ℃、50 ℃或80 ℃中选择)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混匀,冷凝后倒置培养。
    3. (3) 挑取分离平板中长出的单菌落,按步骤④所示进行划线。下列叙述合理的有

      a.为保证无菌操作,接种针、接种环使用前都必须灭菌

      b.划线时应避免划破培养基表面,以免不能形成正常菌落

      c.挑取菌落时,应挑取多个菌落,分别测定酵母细胞中甲醇的含量

      d.可以通过逐步提高培养基中甲醇的浓度,获得甲醇高耐受株

    4. (4) 步骤⑤中,为使酵母数量迅速增加,培养过程中需保证充足的营养和供应。为监测酵母的活细胞密度,将发酵液稀释1 000倍后,经等体积台盼蓝染液染色,用25×16型血细胞计数板计数5个中格中的细胞数,理论上色细胞的个数应不少于,才能达到每毫升3×109个活细胞的预期密度。
  • 18. (2018·全国Ⅱ卷) 在生产、生活和科研实践中,经常通过消毒和灭菌来避免杂菌的污染。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实验室中,玻璃和金属材质的实验器具(填“可以”或“不可以”)放入干热灭菌箱中进行干热灭菌。
    2. (2) 牛奶的消毒常采用巴氏消毒法或高温瞬间消毒法,与煮沸消毒法相比,这两种方法的优点是
    3. (3) 密闭空间内的空气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其原因是紫外线能。在照射前,适量喷洒,可强化消毒效果。
    4. (4) 水厂供应的自来水通常是经过(填“氯气”“乙醇”或“高锰酸钾”)消毒的。
    5. (5) 某同学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若压力达到设定要求,而锅内并没有达到相应温度,最可能的原因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