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2-07-25 浏览次数:4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挑逗(tiǎo)       呜咽(yàn) 迸溅(bìng)       气冲斗牛(dòu) B . 校补(jiào)       弧形(hú) 滞笨(zhì)          千钧重负(jūn) C . 喷香(pèn)       菌子(jūn) 修葺(qì) 锲而不舍(qì) D . 诘问(jié)        告罄(qìng) 亘古(gèng)       怏怏不乐(yāng)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骸骨(hái)       洗濯(dí)        毋宁(níng)     姗姗来迟(shān) B . 销蚀(shí)       拍摄(shè)       木杮(fèi)       颠沛流离(pèi) C . 臆断(yì)        匀称(chèng)   概率(lǜ)        猝然长逝(cù) D . 剽悍(biāo)     绽开(zhàn)     服侍(shì) 悲天悯人(mǐn)
  • 3.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愧怍       点缀       遗孀       迫不急待 B . 撵走       遗憾       闲遐       目不窥园 C . 烦琐       契约       步履       沥尽心血 D . 累赘       撬开       沉淀       锋芒必露
  • 4. 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 咀嚼       咳嗽       波澜       不可捉摸 B . 尴尬       矜持       俯瞰       语无伦次 C . 选聘       烦燥       震悚       五赃六腑 D . 头颅       取缔       商酌       大庭广众
  • 5. 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许许多多的医护人员用热血为抗击新冠肺炎的胜利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 B .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在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中,我忍俊不禁地笑了。 C . 他在演讲时目空一切、侃侃而谈,深深地吸引了听众,赢得了阵阵掌声。 D . 全国电视音乐大赛上,选手们个个表现出众,评委们也是气冲斗牛,十分专业。
  • 6.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胡辣汤、浆面条、灌汤包……我们这里的小吃风味独特,耐人寻味。 B . 邓稼先是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张爱萍将军称之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C . 一拿到语文试卷,小明忍不住笑了,拿起笔开始答题,信心满满,手不释卷。 D . 他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对于孩子品德上的问题却不以为然。
  • 7.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经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使我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B . 是否选择对社会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人们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C . 公园的荷花已经开放,游客身处其中,聆听着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感觉特别惬意。 D .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再发生,我们制定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 8. 下列各句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句写诗人僻居深林之中,并不感到孤独,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显示了诗人新颖独到的想象力。 B . 赵师秀《约客》诗中有环境描写、动作描写,细致入微地烘托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C . 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以“落花”自喻,表达出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国家命运,不忘记报国之志。 D . 杜甫《望岳》诗中尾联表达了诗人不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 9. 下列对杜牧《泊秦淮》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两用“笼”字,说出夜色之迷茫。 B . 诗中描绘了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从中寄寓了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 . 商女唱《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诗人借此主要想批判她们的幼稚无知。 D . 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练,是唐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 10. 下列对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海底两万里》中阿龙纳斯教授是一位生物学家,被“诺第留斯”号上的人俘虏,随着这艘潜艇周游了整个世界 B . 老舍笔下的祥子,经历了“三起三落”,由一个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车夫,变成了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C . 《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因为珊瑚虫将永远封存墓穴,所以将死去同伴安葬在珊瑚地 D . 《骆驼祥子》刻画了各色人物形象,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而又有些心理扭曲的小福子等
二、情景默写
  • 11. 根据要求填写句子
    1. (1) 此夜曲中闻折柳,。(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 (2) 念天地之悠悠,。(《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3. (3) 杨花榆荚无才思,。(韩愈《晚春》)
    4. (4)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5. (5) 《游山西村》中现在常被用来形容事情看似无法进行了,然而忽然又有了转机的诗句是:
    6. (6) 《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景抒情,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
    7. (7) 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语意相反,集中表现了莲的高洁品质。
三、语言表达
四、名著阅读
五、对比阅读
  • 14. 文言文阅读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

    1. (1) 对下列句子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卿今当涂掌事。当:应当 B . 以钱覆其口。覆:盖住 C . 棹数小舟。棹:划船 D . 竟不可得。竟:终了,最后
    2. (2) 下列选项加点字“之”的用法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

      例句:求之下流

      A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B . 何陋之有。(《陋室铭》) C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爱莲说》) D . 一老河兵闻之。(《河中石兽》)
    3. (3) 文言文中一些字的含义在现代汉语常用词语中还有留存。请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含义不相同的一项(     )
      A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国安邦 B . 释担而立。如释重负 C . 湮于沙上。湮没无闻 D . 可据理臆断欤。主观臆断
    4. (4)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言多务,孰若孤?

      ②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③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六、现代文阅读
  • 1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所见的叶圣陶

    我第一次与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年的秋天那时刘延陵兄介绍我到吴淞炮台湾中国公学教书。到了那边,他就和我说:“叶圣陶也在这儿”我们都念过圣陶的小说,所以他这样告我。我好奇地问道:“怎样一个人?”出乎我的意外,他回答我:“一位老先生哩”但是延陵和我去访问圣陶的时候,我觉得他的年纪并不老,只那朴实的服色和沉默的风度与我们平日所想象的苏州少年文人叶圣陶不甚符合罢了。

    记得见面的那一天是一个阴天。我见了生人照例说不出话;圣陶似乎也如此。我们只谈了几句关于作品的泛泛的意见,便告辞了。延陵告诉我每星期六圣陶总回去;他很爱他的家。他在校时常邀延陵出去散步;我因与他不熟,只独自坐在屋里。不久,中国公学忽然起了风潮。我向延陵说起一个强硬的办法;——实在是一个笨而无聊的办法!——我说只怕叶圣陶未必赞成。但是出乎我的意外,他居然赞成了! 后来细想他许是有意优容我们吧;这真是老大哥的态度呢。我们的办法天然是失败了,风潮延宕下去;于是大家都住到上海来。我和圣陶差不多天天见面;同时又认识了西谛、予同诸兄。这样经过了一个月;这一个月实在是我的很好的日子。

    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他却并不是喜欢孤独,他似乎老是那么有味地听着。至于与人独对的时候,自然多少要说些话;但辩论是不来的。他觉得辩论要开始了,往往微笑着说:“这个弄不大清楚了。”这样就过去了。他又是个极和易的人,轻易看不见他的怒色。他辛辛苦苦保存着的《晨报》副张,上面有他自己的文字的,特地从家里捎来给我看;让我随便放在一个书架上,给散失了。当他和我同时发见这件事时,他只略露惋惜的颜色,随即说:“由他去末哉,由他去末哉!”我是至今惭愧着,因为我知道他作文是不留稿的。他的和易出于天性,并非阅历世故,矫揉造作而成。他对于世间妥协的精神是极厌恨的。在这一月中,我看见他发过一次怒;——始终我只看见他发过这一次怒——那便是对于风潮的妥协论者的蔑视。

    我到杭州教书。那边学校当局要我约圣陶去。圣陶来信说:“我们要痛痛快快游西湖,不管这是冬天。”他来了,教我上车站去接。我知道他到了车站这一类地方,是会觉得寂寞的。他的家实在太好了,他的衣着,一向都是家里管。我常想,他好像一个小孩子;像小孩子的天真,也像小孩子的离不开家里人。必须离开家里人时,他也得找些熟朋友伴着;孤独在他简直是有些可怕的。所以他到校时,本来是独住一屋的,却愿意将那间屋做我们两人的卧室,而将我那间做书室。这样可以常常相伴;我自然也乐意,我们不时到西湖边去;有时下湖,有时只喝喝酒。在校时各据一桌,我只预备功课,他却老是写小说和童话。初到时, 学校当局来看过他。第二天,我问他,“要不要去看看他们?”他皱眉道:“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后来始终没有去。他是最反对形式主义的。

    那时他小说的材料,是旧日的储积;童话的材料有时却是片刻的感兴。如《稻草人》中《大喉咙》一篇便是那天早上,我们都醒在床上,听见工厂的汽笛;他便说:“今天又有一篇了,我已经想好了,来的真快呵。”那篇的艺术很巧,谁想他只是片刻的构思呢!他写文字时,往往拈笔伸纸,便手不停挥地写下去,开始及中间,停笔踌躇时绝少。他的稿子极清楚,每页至多只有三五个涂改的字。他说他从来是这样的。每篇写毕,我自然先睹为快;他往往称述结尾的适宜,他说对于结尾是有些把握的。看完,他立即封寄《小说月报》;照例用平信寄。我总劝他挂号;但他说:“我老是这样的。”他在杭州不过两个月,写的真不少,教人羡慕不已。《火灾》里从《饭》起到《风潮》这七篇,还有《稻草人》中一部分, 都是那时我亲眼看他写的。

    在杭州待了两个月,放寒假前,他便匆匆地回去了;他实在离不开家,临去时让我告诉学校当局,无论如何不回来了。但他却到北平住了半年,也是朋友拉去的。我前些日子偶翻十一年的《晨报副刊》,看见他那时途中思家的小诗,重念了两遍,觉得怪有意思。北平回去不久,便入了商务印书馆编译部,家也搬到上海。从此在上海待下去,直到现在——中间又被朋友拉到福州一次,有一篇《将离》抒写那回的别恨,是缠绵悱恻的文字。这些日子,我在浙江乱跑,有时到上海小住,他常请了假和我各处玩儿或喝酒有一回,我便住在他家,但我到上海,总爱出门,因此他老说没有能畅谈;他写信给我,老说这回来要畅谈几天才行。

    十六年一月,我接眷北来,路过上海,许多熟朋友和我饯行,圣陶也在。那晚我们痛快地喝酒,发议论;他是照例地默着。酒喝完了,又去乱走,他也跟着到了一处,朋友们和他开了个小玩笑;他脸上略露窘意,但仍微笑地默着。圣陶不是个浪漫的人;在一种意义上,他正是延陵所说的“老先生”。但他能了解别人,能谅解别人,他自己也能“作达”,所以仍然——也许格外——是可亲的。那晚快夜半了,走过爱多亚路,他向我诵周美成的词,“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我没有说什么;那时的心情,大约也不能说什么的。我们到一品香又消磨了半夜。这一回特别对不起圣陶;他是不能少睡觉的人。他家虽住在上海,而起居还依着乡居的日子;早七点起,晚九点睡。有一回我九点十分去,他家已熄了灯,关好门了。这种自然的,有秩序的生活是对的。那晚上伯祥说:“圣兄明天要不舒服了。”想起来真是不知要怎样感谢才好。

    1930年7月,北平清华园

    1. (1) 浏览全文,看看作者写出了自己眼中的叶圣陶先生都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分析。
  • 16.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早春木棉红

    ①早春二月,料峭的寒风一吹,憋得鼓鼓囊囊的木棉花苞就炸开了,赤红的花瓣火苗一样蹿出,没有叶子的枝干像被点燃了似的,谁见了这样的花,心底的热望都会跟着燃烧起来。

    ②很多花柔美娇艳,木棉花则不然,其形硕大,花瓣厚实,中间的一束花蕊粗壮有力,深色的蕊头黑如胡茬,观其神色,活脱脱一张血气充沛、胡须浓密的汉子脸,这样形容木棉花,绝不是忽略它的好看,而是觉得它有一种十足的阳刚之美。木棉花不仅花开得热烈,树的姿态也颇为雄奇,木棉属落叶大乔木,树高大挺拔,十至二十多米不等,这样的个头儿,让木棉总是高过身旁的其它树木, 加上分枝平展,更显疏朗开阔,整株树看上去形姿伟岸,英武不凡。

    ③生活在广州,对木棉自然很熟悉,木棉作为广州市的市花,在城中主干道及高校校园、公园等地均有种植每到春天,木棉盛情绽放,灿若华灯,尤其是在陵园西路、越秀山、江南大道等种植较为密集的地方,花开得分外耀眼,有一种要点燃春天的势头,烈焰般的木棉映红了整座城市。

    ④我喜欢木棉,不仅因为它的形象气质,也许还有日久生情的缘故,对我来说,它们就是我认识多年的好朋友。

    ⑤我所工作的学校校园里就有近百株木棉,它们散植于各处。我从办公室到家,途经的路旁,有十来株木棉,我与它们几乎天天见面,每天下班经过时,感觉它们就像站在那里等我。有时候我会和它们近距离打招呼——站在树下,把手掌放在树干上,感觉着树皮的坚硬抬头往上看,树干直指蓝天,视觉的延伸,也让内心获得一种超拔的力量。正值花期,没有树叶遮蔽的树枝更显遒劲,树枝形态各异,像是各自在寻找伸展的空间,然后用力把花朵向高处托举,再看那些花,大如一盏盏红色的酒杯,当其它的花木还在为迎春盛会做准备的时候,木棉早就开始举杯畅饮。

    ⑥木棉花边开边落,边落边开,花开让我欢喜,花落让我感动,纷纷扬扬地飘落不是木棉花的做派,木棉花落下来时直截了当,触地有声,整朵花砸到地面仍完好无损。为了看清楚木棉花如何落地,我曾长时间仰着脖子在树下观望,即便如此,也很难捕捉到落下的一瞬,往往是听到“啪”的一声之后,才发现地上又多了一朵。因为树冠太大,花太多,无法锁定具体目标,加之落地速度太快,所以很难看清。不过长时间的等待,偶尔也会有收获,就在眼睛酸乏的时候,突然看到一朵下落的木棉花,带着旋转倏忽坠地,整个下落的轨迹就像一个急促的感叹号,充满力量。

    ⑦有些花木是先长叶再开花,木棉则不然,花开时无叶,花落尽方生叶。甲,让木棉有了“嫣然一笑领春风”的得意;  乙,让木棉有了“此花若肯夸雄丽,宇内群芳孰敢春”的气势。花期过后,木棉一边吐新叶,一边结果实。等到夏天果实成熟,果壳会自动裂开,露出洁白的棉絮,随风飘散。

    ⑧年少时,很少仔细打量花花草草,认为它们只是为世间添了几许色彩。随着年岁的增长,越发觉得一朵花、一棵草都不可小觑。无论是人生一世,还是草木一秋,都有生命的庄严。看到热情似火的木棉,我会想到炽热的希望和奋进的生命,心中会自然涌动起积极前行的力量……

    1. (1) 作者说木棉有“一种十足的阳刚之美”,从全文来看,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2. (2) 请选择恰当的角度,品析文中两个画线句子。

      ①早春二月,料峭的寒风一吹,憋得鼓鼓囊囊的木棉花苞就炸开了,赤红的花瓣火苗一样蹿出,没有叶子的枝干像被点燃了似的。

      ②再看那些花,大如一盏盏红色的酒杯,当其它的花木还在为迎春盛会做准备的时候,木棉早就开始举杯畅饮。

    3. (3) 文中第⑦段中引用了两句诗,请选择恰当的句子填写在甲、乙两处。

      花开得火热            花开得早

    4. (4) 文章最后一段说:无论是人生一世,还是草木一秋,都有生命的庄严结合文中的木棉树,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体验和感悟。
七、作文
  • 17.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邓稼先那个始终站在研究第一线,昼夜计算筹划的身影,令人一震;老王那个重病缠身,临死前给杨绛送香油和鸡蛋的身影,令人一震;父亲那个用大半辈子,一块砖一片瓦修建新台阶的身影,令人……在你的生活中,相信也有令你震动的身影,请选择一个跟大家分享吧

    请以“那一刻,那身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有细节描写;2)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含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