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江油市八校联考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2-06-28 浏览次数:5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10分)
  • 1. (2022八下·江油月考)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xǐng)  两(xiá)  挑(xìn)  静(tián) B . 绔(wán)  蕴(zǎo)  脑(pàn)  闭(sāi) C . 量(fèn)  杂(rǒng)  掇(cuān) 步(duó) D . 惘(chàng)静(mù)   然(mù)  旋(wò)
  • 2. (2022八下·江油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 , 获得冠军。 B . 小品是一种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C . 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常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然无存 D . 小李当时不在场,对这件事了如指掌 , 你们不要再问他了。
  • 3. (2022八下·江油期末)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恐惧是人类工作和休息的天敌,面对它,人类要学会用勇气来针锋相对 B . 青少年要有不迷信权威的意识,只要是正确的,就要敢于坚持,就要强词夺理 C . 最近的一项调查中显示,约三分之一的新西兰民众对开车玩手机不以为意 , 尽管开车时分心会导致致命后果。 D . 以阅读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阅读,才能做到读书和阅历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 4. (2022八下·江油期末)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 . 丽江就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总令人流连忘返。 B . 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 C . 好像是因为那些鼓点的催动,水流得越来越快。 D . 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 5. (2022八下·江油期末) 下面有关名著阅读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全文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他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走向革命道路的。 B . 保尔•柯察金最爱读英国小说《牛虻》,最敬佩主人公的斗争精神。保尔在完全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也没有灰心丧气和自杀的念头,坚强的革命信念激励他用文学创作跟病魔与困难作斗争。 C . 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人物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格言警句、书信和日记等,丰富人物形象。书中的环境描写也相当出色,富有表现力。 D . 读书时,我们可以做一些摘抄和笔记。做笔记主要有写提要和写心得两大类。写提要就是用精炼的语言准确概括全书的基本内容;写心得,则是记录自己阅读时产生的体验、感想,以及自己在阅读中发生的新认识、新观点等。
二、默写(共10分)
  • 6. (2022八下·江油期末) 古诗文默写。
    1. (1) 关关雎鸠,,君子好逑。
    2. (2)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3. (3)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 (4)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
    5. (5) 《桃花源记》中对外部世事变迁浑然不觉的两句是:
三、古诗词赏析(4分)
  • 7. (2022八下·江油期末) 阅读《蒹葭》,回答下列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 (1) 下列对文中词语解说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他因此上下追寻。 B . 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 . 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追求者的深情执着。 D . “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及。
    2.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每章开头以景起兴,渲染了萧索凄迷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所思不见的惆怅心情。 B . 本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反复吟咏,显得婉转缠绵,滋味隽永,大胆而热烈地传达出主人公执着而细腻的思想感情,十分动人。 C . 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 D . 这首诗虽然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但,从诗的内容看,它情感韵味更加浓重。
四、文言文阅读(10分)
  • 8. (2022八下·江油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 , 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比之含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至寒至腴,可拊可餐。

    (节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

    (注)①其为正也间也:多为正色(青、黄、赤、白、黑)或间色(绿、红、紫)。②岚:林中雾气。③箨:(tuò):竹笋皮,笋壳。④纨:白色的丝绢。⑤拊(fǔ):抚摩。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潭中鱼百许头

      ②日光下

      ③乃记之而

      ④亦无以于诸泉

    2. (2)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 拊可餐  潭中鱼百许头 B . 卷石底出  径寸之木 C . 鸣珮环  秋天 D . 乃记而去  青溪跳珠溅雪
    3.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

    4. (4) 甲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 (5) 甲乙两文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 9. (2022八下·江油期末) 阅读

    【甲】

    渭川田家

    [唐]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释】①雉雊(gòu):野鸡鸣叫。②《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表归隐之意。

    【乙】

    王维传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乾元二年七月卒。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

    (节选自《旧唐书》)

    【注释】①昆仲:指兄弟俩。②玄谈:对佛教义理的阐述。③缙:王缙,王维之弟。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维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

      ②不文彩

      饭十数名僧

      ④舍笔而

    2. (2) 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二处)

      妻 亡 不 再 娶 三 十 年 孤 居 一 室 屏 绝 尘 累。

    3. (3) 下列诗句中与“斜阳照墟落”所蕴涵的意境相似的一项     
      A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 .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C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D .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 (4) 有人说“归隐”是王维一直想要追求的人生方向,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结合诗文加以简析。
五、现代文阅读(26分)
  • 10. (2022八下·江油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1. (1) “他们……你们还有几天”中,“他们”“你们”人称的变化有什么作用?
    2. (2) 文中“你们”“我们”各指的是谁?
    3. (3) 试分析“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一句话的含义,并回答该句表达了演讲者怎样的感情。
    4. (4) “黑暗”和“光明”的含义各是什么?
    5. (5) 分析下列语句。

      ①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②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

  • 11. (2022八下·江油期末) 阅读《社戏》中的节选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①开船,在桥石上一②,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③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④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 (1) 如果给这几段文字加上小标题,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看戏途中 B . 渔火点点 C . 月夜行船 D . 水乡夜景
    2. (2) 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语言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B . 语言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纯真的精神世界。 C . 心理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复杂的精神状态。 D . 心理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3. (3) 文中①②③④处应填动词恰当的一项是 (  )
      A . 点  磕   夹  飞 B . 点  敲   混  飞 C . 磕  点   混  箭 D . 点  敲   夹  箭
    4. (4) 节选文字第二自然段的描写角度依次是(   )
      A . 味觉  视觉  听觉 B . 嗅觉  听觉  视觉 C . 嗅觉  视觉  听觉 D . 味觉  听觉  视觉
    5. (5)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感受?正确的一项是(  )
      A . 惊喜  惬意 B . 迷茫  困惑 C . 沉醉  忘我 D . 惆怅  烦闷
    6. (6) 这几段文字的语言特点是 (  )
      A . 冷峻犀利,富含人生哲理。 B . 清新自然,充满诗情画意。 C . 华美绚丽,摇曳多姿,生动形象。 D . 古朴典雅,委婉含蓄,表意丰富。
    7. (7) 对上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中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术的熟练和月夜相伴去看戏的兴奋心情。 B . 选文有三处写到了豆麦,是为了清楚地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 C . 第三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也即第二段中提到的“歌吹” D . 文中的“自失”有陶醉之意,表现了社戏对于童年的“我”诱惑力极大。
  • 12. (2022八下·江油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命与气候

    林道之

    ①你能想到吗?千百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与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则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一方占上风,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

    ②五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地球被各种各样的生物占领着。当时的土壤中到处都是把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节肢动物,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当时的气候极其温暖。

    ③但是,植物很快进行了反击。化石显示,4.5亿年前,含有木质素的植物首次出现,木质素使细胞壁坚硬,这样植物就得以长大,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树木。随着全球的植物空前大量生长,毫无约束的光合作用使植物从空气中吸取着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减少,而不能吸收木质素的、饥饿的节肢动物对此无能为力﹣﹣地球进入了严寒期。

    ④动物再次通过进一步进化进行了回击。当时的主角是白蚁和恐龙,它们学会了如何食用木质素,如何繁荣昌盛。它们粗重的呼吸及对植被的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3倍,地球大部分地区酷热潮湿,又恢复了温室效应。

    ⑤然而植物并没有被消灭。在6500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灾难而彻底消失后,植物抓住了这一机会,突破点是第一批草地的出现。青草本身不会保存很多二氧化碳,但能形成软土。软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事实上,草地生态系统含有的碳比森林生态系统还多。

    ⑥过去约4000万年,大量草地布满全球,取代了许多年以前的森林地带。在草地的影响下,地球逐渐降温,终于在200万年前进入冰川期。

    ⑦大约1万年前,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地球上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再度升高。尤其是近百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

    ⑧也许,地球上的整个生物圈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个体调节其体内环境那样,不停地调节着地球的大气环境,使气候能适合地球上生物进化的需要。换句话说,地球的生物圈是在主动地调节环境,而不是在被动地适应环境。果真如此 , 数十亿年的气候变迁不仅仅是太阳或地球的原因,生物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深深参与其中了。

    1. (1) 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气候与生命的关系。
    2. (2) 贯穿全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它与说明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3. (3) 本文最后一段中加点的词语“果真如此”能否删去?为什么?
    4. (4) 联系本文内容,调动知识储备,请你谈谈若干年后地球的气候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并简述理由。
  • 13. (2023七上·定远月考)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漓江情韵

        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客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竞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觅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肫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

        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体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疾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雅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

    “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

        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1. (1) 文章题为《漓江情韵》,全文写了哪些“情韵”?请分条概括。
    2. (2) 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 (3) 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摇船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 (4) 文中画线的句子“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为什么“我”想问却又张不开嘴?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5. (5) 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六、作文(40分)
  • 14. (2022八下·江油期末) 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一定有许多温暖的记忆。可能是父母的呵护,可能是师长的关爱,可能是朋友的支持,也可能是在社会上的所见所闻,这些记忆永远留在我们心里,让我们带着感动成长。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悟或思考?

         请你以“流过我心田的暖流”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