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
材料一:神农教耕生谷,以致利。
——《管子》卷二十
神农耕而作陶。
——《太平御览》卷八百三十三
材料二:
材料三:清代中期人口、耕地面积统计表
年份 | 人口数量(亿) | 耕地面积(万顷) | 人均耕地面积(亩) |
1753年 | 1.84 | 735.22 | 4.00 |
1768年 | 2.08 | 741.45 | 3.56 |
1784年 | 2.86 | 760.57 | 2.66 |
1812年 | 3.34 | 788 93 | 2.36 |
——摘编自戴逸《简明清史》
材料四:假如在普通的时代,(明清时期)这种秩序和持久或许可看做是件幸事。但是,这些世纪却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的世纪……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事实上也是相对静止的、落后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一:1872年8月11日,包括詹天佑在内的中国政府派出的第一批官费留美学生从上海启程出洋。在1872—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遣送120名幼童赴美留学。近代官派留学由此开端。
——《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
材料二: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中国留学生主要情况统计表
高潮时期 |
主要方向 |
规模及代表人物 |
清末光绪年间 |
留日 |
甲午战争后形成高潮。1896年至1912年期间近3万人赴日留学。杰出代表有黄兴、宋教仁、秋瑾、鲁迅、陈独秀等。 |
民国初五四前后 |
留美 |
1909年至1937年,由清华选派了留美学生总计1971人(“庚款留学”),并带动了大量“自助学者”赴美。杰出代表有竺可桢、侯德榜、钱学森、钱伟长、梁思成、周培源、梅贻琦等 |
留法 |
1915年至1920年赴法求学人数已达1600人。杰出代表有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等。 |
|
留苏 |
20世纪20年代,留学苏俄潮兴起,成为一种与大众留学不同的革命留学。杰出代表有刘少奇、刘伯承、蒋经国等。 |
——据李喜所《中国留学生的发展历程及其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整理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产生了“留苏热”,从1950年开始到1966年,中国先后向苏联和东欧公费派遣了万余名留学生,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和政治领导人。……1978年以来,伴随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留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潮。到2012年年底,短短34年,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264.47万人,涉及欧美等10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超过90%是自费留学生,已成为世界第一留学大国。
——摘编自郭霞《留学的世纪回眸》
请回答:
材料一: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年巴黎和会签署《几尔赛条约》,严厉处置德国 1920年甘地发动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 1922年埃及宣布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独立 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苏联成立 1929年美国股票价格暴跌,随后开始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 罗斯福实行新政 1935年德国撕毁《几尔赛条约》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年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 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 慕尼黑会议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关于“冷战”起源的三种常见观点
历史观点 |
主要内容 |
战略利益论 |
美苏争锋属于典型的“零和博弈”。作为“天然对手”,两国都要子国际体系中的权力、美苏之间不可能保特友善关系,对抗不可避免。 |
格局论 |
虽然美苏主导了雅尔塔休制的形成,但是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已经因为相互威胁的“安全困境”而失去控制,美苏不得不为各自阵营的战略安全而对抗。 |
社会制度论 |
美国和苏联代表的不同的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与对方的合作只是权宜之计,而对抗斗争才是主旋律。 |
——摘编自王帆《关于冷战起源的几种解释》等
材料三:1914年以来的几十年中,西方一面在衰落一面又在获得成功。实际上,这两种表面矛盾的趋势是互相加强的。全球前所未有的一体化,导致了西方的技术、观念和制度正以加速度扩散。但是反过来,也正是这种扩散削弱了1914年之前似乎不可侵犯的西方的全球霸权。诸殖民地民族正在有选择地采纳西方文明来对西方进行更有效的抵抗。因此,1914年以来的世界历史既是西方成功的历史,又是西方衰落的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