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佛山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04 浏览次数: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2022八上·佛山期末) “口岸在新的条约制度下只是逐渐开放的——广州开放于1843年7月27日;厦门于11月2日;上海于11月17日;宁波于1844年1月1日;福州于1844年6月。”这些口岸开放依据的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2. (2022八上·佛山期末) 英法联军司令额尔金的私人秘书说:“圆明园原是清帝的一个统治中枢……焚毁圆明园,对于清帝的骄倨和情感两方面,准定是一个大打击。”这反映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的目的是(   )
    A . 迫使清帝屈服 B . 掩盖掠夺行径 C . 继续进行战争 D . 破坏中国文化
  • 3. (2022八上·佛山期末) “以为吾中国……无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持这种观点的应是(    )
    A . 顽固派 B . 洋务派 C . 维新派 D . 革命派
  • 4. (2022八上·佛山期末)  梁启超主张:“中国欲保其海上权力,则必须推扩水师”。下列洋务派的主张中,与梁启超海权意识一致的是( )
    A . 李鸿章:中国添练水师不容一时稍缓 B . 曾国藩:火轮船必为中外官员通行之物 C . 奕䜣:请添设一馆,以教习天文算学 D . 左宗棠:轮船成则漕政兴,海关之税旺
  • 5. (2022八上·佛山期末) 下表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林则徐及虎门销烟的评价。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人物

    评价

    广州人(当时)

    鸦片系不法贸易,中国官府理应禁止,林钦差尽其所能而行,所事皆是公正合理之事。

    道光帝

    外而断绝通商,并未断绝。内而查拿犯法,亦不能净。无非空言搪塞,不但终无实际,返生出许多波澜……

    孙中山

    林则徐焚毁烟土一案,酿成莫大祸事……前清官吏烧烟土,未根据条约,不知公理之野蛮举动。

    早期共产党人

    林则徐品行端正、办事认真,总算是中国官僚中有能力的人,而且也认为他在世界认知方面领先于同时代人。

    A . 历史真相始终真假难辨 B . 历史评价不能形成定论 C . 事件成败影响人们评价 D . 评价视角影响历史结论
  • 6. (2024九下·黑龙江模拟)  1894年,当时日本国内舆论普遍宣扬: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   )
    A . 正确分析了战争爆发原因 B . 试图竭力掩盖战争的本质 C . 准确分析了中日两国国情 D . 表明中国备受侵略的事实
  • 7. (2022八上·佛山期末)  张之洞提到:“乙未(1895年)以后,志士文人,创开报馆,广译洋报,参以博议.始于沪上,流衍于各省,内政、外市、学术皆有焉。”其所述现象表明(    )
    A . 新式学堂开始创办 B . 新型媒体得到发展 C . 国民革命蓬勃开展 D . 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 8. (2022八上·佛山期末)  《申报》作为当时有广泛影响力的报纸,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多次对日本的明治维新进行讥笑和嘲讽,并一直认为中日战争中国必胜。但战后《申报》又高度赞扬日本改革,主张中国应仿效日本进行变法。这种变化反映了(   )
    A . 政府放松了对言论的监管 B . 报刊报道态度影响战争胜负 C . 国人对战争进行深刻反思 D . 清王朝制度变革以失败告终
  • 9. (2024九下·胶州月考) “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这是一位外国人对近代中国某次运动的评价,他想要表达的是(   )
    A . 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无可挑剔 B . 洋务派的措施健全可行 C . 戊戌变法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 . 辛亥革命缺乏思想动员
  • 10. (2022八上·佛山期末)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发布上谕称:“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执干戈以卫社稷,……人人敢死,张我国威。”材料表明义和团运动(   )
    A . 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B . 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 C . 得到清政府一贯支持 D . 使变法图强成为共识
  • 11. (2024·惠城模拟) 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天津地区达到高潮。当时“(天津)官勿论大小,民勿论男妇,大概信之者十之八,不信者十之二”。人们便“喜相告曰:扫平洋人,扶持中国,在此一举”。由此可知,义和团运动(    )
    A .   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B . 是一场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C . 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D . 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 12. (2022八上·佛山期末)  1901 年,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所列 12 项要求分为:惩罚性、预防性、赔偿性等几类条款。下 列内容中属于“预防性”条款的是(    )
    A . 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 4.5 亿两 B . 惩治附合与支持义和团的官员 C . 发生反帝斗争的地区暂停科举 D . 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使馆界”
  • 13. (2022八上·佛山期末) 1912年2月16日,英国《泰晤士报》评论: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成为一个共和国,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从来没有一次规模相等,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该评论认为辛亥革命(   )
    A . 实现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 B . 根除了封建思想的残余 C .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D . 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 14. (2022八上·佛山期末)  北洋军阀内部为了权力分配而各树派系。他们利用幕僚、门客、同乡、同学、师生、姻亲和结义拜盟等封建关系,结合在一起,相互依附,进行种种争权夺势的活动。由此引发(   )
    A . 二次革命 B . 复辟帝制 C . 护国战争 D . 军阀混战
  • 15. (2022八上·佛山期末)  1918年教育部制定公布了《请推广女子教育案》,于是中高等学校招收女生逐渐蔚然成风。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 . 高等院校的创办 B . 科举制度的废除 C . 辛亥革命的推动 D . 新文化运动兴起
  • 16. (2024·安州模拟) 1919年11月1 日鲁迅在《新青年》6卷6号上发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 提出了新型父子关系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应该是对等的,号召先从觉醒的人开手,肩住了黑暗的闸门,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他意在( )
    A . 发起文学革命 B . 批判传统旧道德 C . 倡导教育改革 D . 传播马克思主义
  • 17. (2022八上·佛山期末)  下表为不同时期《新青年》刊登主要内容。由此可以看出《新青年》(   )

    时间

    内容

    十月革命后

    《新青年》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

    1919年

    《新青年》刊登的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130余篇

    1920年

    成为中国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

    1923年6月

    成为中共中央正式理论性机关刊物

    A . 最早引进介绍马克思主义 B . 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C . 放弃了对自由民主的追求 D . 是五四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
  • 18. (2023八上·福州期末) 1920年,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推动下,上海机器工会成立,并创办刊物《机器工人》,用通俗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这反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
    A . 认清了中国社会性质 B . 注重发动工人阶级力量 C . 明确了中国革命任务 D . 掀起全国工人运动高潮
  • 19. (2022八上·佛山期末) 北伐前夕,北伐军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主持召开了战时政治工作会议,周恩来、恽代英等许多共产党员参加并作了重要报告,会议制定了《北伐军最近宣传大纲》,筹建了北伐宣传队。由此可知(   )
    A . 北伐得到群众广泛支持 B . 共产党重视革命的宣传工作 C . 北伐战士革命意志坚定 D . 国共开始达成共同出兵共识
  • 20. (2024八上·封开期末)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以上史实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
    A . 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 . 独立领导中国革命,从幼年走向成熟 C . 开创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 .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 21. (2022八上·佛山期末)  下图是某校初二年级绘制的长征组诗板报插图。其中①处可以插入的诗句是(   )

    A . 漫漫长路从此启 B . 生死攸关肃左倾 C . 大渡桥横铁索寒 D . 三军会聚尽开颜
  • 22. (2022八上·佛山期末) 1933年10月,《勤奋体育月报》创刊词疾声呐喊:“强邻压境,国难当头,积极地注重国民体育训练,准备疆场强劲的战士,养成耻雪保国的健儿。这是今后全国体育界的动向,也是全国体育界的责任。”这表明当时(    )
    A .   中国传统体育有向科学化发展的趋势 B . 七七事变后国人尚武意识被激发 C . 体育界自觉担当起抗日救亡的责任 D . 民众的体育观念得到极大的增强
  • 23. (2022八上·佛山期末)  下图展示的是一位日本青年手举“向南京市民谢罪”的标语牌参加抗议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的反中国活动。其“谢罪”针对的是日本侵略者制造(   )

    A . 旅顺大屠杀 B . 南京大屠杀 C . 九一八事变 D . 七七事变
  • 24. (2022八上·佛山期末)  全中国同仇敌忾,真正做到了“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都投入到抗日的伟大洪流中。用郭沫若的话来说,那就是“整个武汉沸腾起来了,也带动全国沸腾起来了!”这主要体现了武汉会战( )
    A . 标志着全民族抗战开始 B . 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胜利 C . 进一步坚定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D . 促进了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 25. (2023八上·潮南期末)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在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中小学普遍开设近代世界史与中国革命史课程,教材由马克思主义史学小组编写,涉及中国革命的任务、性质和动力等内容;八路军也要求所有干部和战士学习历史。据此可知,当时(   )
    A . 马克思主义引导了国民教育 B . 抗日根据地教育体系完备 C . 历史教育成为文化工作重心 D . 中共重视文化领域的抗战
  • 26. (2022八上·佛山期末)  学者袁成毅从“量化”角度整理出下表,据表可知(   )

    比较项

    1937年军队人数

    1945年军队人数

    消灭日(伪)军人数

    自身伤亡人数

    作战次数

    大规模战争

    共产党

    56万人

    120多万人

    日军527万人,伪军171万人

    60万人

    5万次

    1次

    国民党

    200万人

    450万人

    80万人

    321万人

    2万次

    22次

    A .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抗日主战场 B . 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C . 国民党的战斗力远超共产党 D .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战场
  • 27. (2022八上·佛山期末)  在这里(老解放区),中国共产党在改造社会的规划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进而从农村社会的较贫穷阶层中取得大量的群众支持。这主要得益于(   )
    A . 土地改革 B . 抗美援朝 C . 三大改造 D . 一五计划
  • 28. (2022八上·佛山期末)  下图是某同学在“研学旅行·红色记忆”考察活动中,拍摄的一件革命文物。这一文物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淮海战役中农民支援前线用的独轮车

    A . 北伐战争时期 B . 抗日战争时期 C . 解放战争时期 D . 抗美援朝时期
  • 29. (2022八上·佛山期末) 甲午中日战争后,晚清绅商初步萌生了近代民族主义意识,呼吁商人确立“公共思想”, 尽“公共义务”,同西方开展“商战”。这表明晚清绅商( )
    A . 主张兴办新式学校 B . 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 C . 救亡图存意识增强 D . 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 30. (2024九下·仙游月考) 150年前,一份上海出版的中文报纸在其创刊号中写到:“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秉承这样的宗旨,该报被誉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它是(    )
    A .   《时务报》 B . 《解放日报》 C . 《申报》 D . 《大公报》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共40分。
  • 31. (2022八上·佛山期末)  中国近代史上列强不断侵略中国,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华民族遭受种种屈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西方大炮带给中国社会的耻辱和创伤毕竟太深了。因此,痛定思痛之后,庙堂众的策论己多见“制敌在乎自强,自强必无练兵。比者抚局虽成,而国威未振,宜亟图振兴,使彼顺则可以相安,逆则可以有备”。自强以图御侮开始成为自觉意识,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刺激的结果。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清国之败,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变通所致也。夫取士必考试,考试必由文艺,文艺乃为显荣之阶梯,岂足济实效乎?……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

    ——摘自1895年《大日本海军总司令官伊东佑亨致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书》

    材料四: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

    ——摘自《山东大学精品课程》

    1. (1)  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英国人能将“香港海湾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
    2. (2) 根据材料二,为了“亟图振兴”“自强以留御侮”,清政府掀起了什么运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该运动兴起的背景。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伊东祐亨认为哪一弊端造成了“清国之败”。并用史实说明中国人如何尝试改变这一弊端?
    4. (4) 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这一时期的中国拟定一个主题。
  • 32. (2022八上·佛山期末)  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见证着中西新旧交融,也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事件

    创办人

    备注

    1839

    创办马礼逊学堂

    英国人温施娣和美国传教士布朗

    近代来华传教士最早创办的学校之一

    1843

    迁徙校英华学院

    传教士马礼逊等

    从马六甲迁至香港

    1844

    创办宁波女塾

    传教士爱尔德赛

    外国传教士在华设立的最早的教会女校

    1862

    京师同文馆正式成立

    恭亲王奕䜣

    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1898

    创办京师大学堂

    张百熙等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1903

    制定《奏定学堂章程》

    张之洞等

    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材料二:第一,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虽然中了许多暗箭,背了许多谣言;教授和学生也都逐年地有些改换了,而那向上的精神还是始终一贯,不见得弛懈。第二,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即使只有自己;北大究竟还是活的,而且还在生长的。凡活的而且在生长着,总有着希望的前途。

    ——摘编自鲁迅《我观北大》(1925年)

    材料三:193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在昆明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民族存亡之际,联大师生赓续文化,弦歌不辍……在这里,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无论是投笔从戎走上抗战前线,还是在校园继续刻苦学习,都是一种爱国。

    ——摘编自《西南联大:抗战烽火中的不辍弦歌》(中国教育报)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1839—1903年近代教育发展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京师大学堂创办于哪一事件期间?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北大如何“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南联合大学成立的背景,并依据材料三概括西南联大在此时期发挥的积极作用。
    4. (4) 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分析教育如何促进社会的发展。
  • 33. (2022八上·佛山期末)  中国共产党历经近100年的艰苦奋斗,铸就了今天的伟大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大的十二个代表,年龄最长的四十五岁,最轻的十九岁,平均二十八岁,作为湖南代表之一的毛泽东还没有满二十八岁……参加会议的这些代表都是社会上还不知名的“小人物”。这些年轻人以改天换地的豪迈气概,一心要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国土上创立一个崭新的合理的社会。二十八年后,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并开始建设新社会的实际探索。这个事实有力地表明:凡是符合历史潮流发展的新事物,尽管最初力量很小,尽管在成长进程中,难以避免种种困难和挫折,会经历一些迂回曲折的道路,但它终究是任何陈腐力量阻挡不住的。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

    1. (1)  你如何理解材料一中“一个崭新的合理的社会”?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毛泽东认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3. (3)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社会呈现出向上的发展趋势。”根据所学知识,以1921年至1949年的相关史实论证该观点的正确性。(要求:列举三例史实并进行论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