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评价 |
广州人(当时) | 鸦片系不法贸易,中国官府理应禁止,林钦差尽其所能而行,所事皆是公正合理之事。 |
道光帝 | 外而断绝通商,并未断绝。内而查拿犯法,亦不能净。无非空言搪塞,不但终无实际,返生出许多波澜…… |
孙中山 | 林则徐焚毁烟土一案,酿成莫大祸事……前清官吏烧烟土,未根据条约,不知公理之野蛮举动。 |
早期共产党人 | 林则徐品行端正、办事认真,总算是中国官僚中有能力的人,而且也认为他在世界认知方面领先于同时代人。 |
时间 | 内容 |
十月革命后 | 《新青年》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 |
1919年 | 《新青年》刊登的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130余篇 |
1920年 | 成为中国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 |
1923年6月 | 成为中共中央正式理论性机关刊物 |
比较项 | 1937年军队人数 | 1945年军队人数 | 消灭日(伪)军人数 | 自身伤亡人数 | 作战次数 | 大规模战争 |
共产党 | 56万人 | 120多万人 | 日军527万人,伪军171万人 | 60万人 | 5万次 | 1次 |
国民党 | 200万人 | 450万人 | 80万人 | 321万人 | 2万次 | 22次 |
淮海战役中农民支援前线用的独轮车
材料一: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西方大炮带给中国社会的耻辱和创伤毕竟太深了。因此,痛定思痛之后,庙堂众的策论己多见“制敌在乎自强,自强必无练兵。比者抚局虽成,而国威未振,宜亟图振兴,使彼顺则可以相安,逆则可以有备”。自强以图御侮开始成为自觉意识,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刺激的结果。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清国之败,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变通所致也。夫取士必考试,考试必由文艺,文艺乃为显荣之阶梯,岂足济实效乎?……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
——摘自1895年《大日本海军总司令官伊东佑亨致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书》
材料四: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
——摘自《山东大学精品课程》
材料一:
时间 | 事件 | 创办人 | 备注 |
1839 | 创办马礼逊学堂 | 英国人温施娣和美国传教士布朗 | 近代来华传教士最早创办的学校之一 |
1843 | 迁徙校英华学院 | 传教士马礼逊等 | 从马六甲迁至香港 |
1844 | 创办宁波女塾 | 传教士爱尔德赛 | 外国传教士在华设立的最早的教会女校 |
1862 | 京师同文馆正式成立 | 恭亲王奕䜣 | 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
1898 | 创办京师大学堂 | 张百熙等 |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
1903 | 制定《奏定学堂章程》 | 张之洞等 | 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
材料二:第一,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虽然中了许多暗箭,背了许多谣言;教授和学生也都逐年地有些改换了,而那向上的精神还是始终一贯,不见得弛懈。第二,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即使只有自己;北大究竟还是活的,而且还在生长的。凡活的而且在生长着,总有着希望的前途。
——摘编自鲁迅《我观北大》(1925年)
材料三:193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在昆明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民族存亡之际,联大师生赓续文化,弦歌不辍……在这里,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无论是投笔从戎走上抗战前线,还是在校园继续刻苦学习,都是一种爱国。
——摘编自《西南联大:抗战烽火中的不辍弦歌》(中国教育报)
材料一:一大的十二个代表,年龄最长的四十五岁,最轻的十九岁,平均二十八岁,作为湖南代表之一的毛泽东还没有满二十八岁……参加会议的这些代表都是社会上还不知名的“小人物”。这些年轻人以改天换地的豪迈气概,一心要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国土上创立一个崭新的合理的社会。二十八年后,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并开始建设新社会的实际探索。这个事实有力地表明:凡是符合历史潮流发展的新事物,尽管最初力量很小,尽管在成长进程中,难以避免种种困难和挫折,会经历一些迂回曲折的道路,但它终究是任何陈腐力量阻挡不住的。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