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云南元谋县 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地位:是我国境内耳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生活状况: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
选项 | 历史事实 | 历史解释 |
A | 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 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
B | 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 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
C | 道教诞生于东汉末年 | 是我国的本土宗教 |
D | 张骞通西域 | 促进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开发 |
《辛丑条约》 背景:清政府被八国联军打败了时间:1901年9月 内容:赔款2100万银元;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主要人物:张学良、杨虎城 结果:和平解决 影响: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材料一:吉(郑吉)既破车师,降日逐王(匈奴王),成震西域,遂并护车师以西北道,故号都护。都护之置,自吉始焉……吉于是中西域而立幕府,治乌垒城,去阳关二千七百余里。”考异曰:“《百官表》日‘西域都护’,加官,地节二年初置。
——《资治通鉴》
材料二:元朝大统一的政治形势,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融合、各族人民联系的进一步加强,改变了辽宋夏金时期各少数民族偏守一隅的情况……除此之外,迁到中国的阿拉伯、波斯等各国人,经过长时期在内地与其他各族人民杂居、互相通婚、文化上互相渗透,逐渐在中国境内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一回族,这足以证明我国民族调整、融合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历史(下)》
材料三: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乌廷玉《隋唐史话》
材料四:在统治多民族大一统国家方面,清朝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简而言之,就是采取“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基本原则,保持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宗教信仰,重点笼络其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特点的行政管理。
——张传玺《中华文明史》
材料一: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控……到1926年时,工农业产量已达到1914年前的水平,人口也增加了800万。”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如果我们聪明而勇敢地予以对待,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就职演说
材料三:一个社会要发展,一个民族要进步,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要有先进的生产力,而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和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工业化的发展进步。英国的《金融时报》曾指出:“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材料一: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运动。这场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然而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这场运动的破产。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积极推行变法,但最终遭到失败。1911年的革命,终于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材料三: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使中国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并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迸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一:从全球社会结构运动的视野来看,16世纪后期这种结构性的供求关系一旦形成就对全球物质生产、环境生态以及社会发展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两条发展道路或两个世界之间的“大分流”也因此形成:一条是亚洲式的……另一条是欧洲或西方式的,通过追求资本的利润率和资本的积累,形成不断变迁的世界“资本中心”外围的结构,并利用这个资本中心,对于广阔的外围和“边缘”加以排斥和剥削。
——摘编自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
事件 |
1939年9月 |
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
1942年1月 |
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
1943年2月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取得的胜利 |
1944年6月 |
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
1945年2月 |
召开雅尔塔会议,协调盟军行动 |
1945年9月 |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等
材料三: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平民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舒适生活。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两难局面。
——摘编自张跃发《近代文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