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6月月...

更新时间:2022-07-11 浏览次数:46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2高二下·大名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不但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

    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摘编自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

    材料二:

    在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的问题上,我很认同清末民初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样,便能臻于“吾性灵与(词人之性灵)相浃而俱化”的境地(《蕙风词话》卷一)。照我看来,这种读词之法所重视与强调的,即是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如此才能达到两代人之间的精神沟通和心灵契合。此话如何理解?

    首先,从唐宋词人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地下,但其凝聚和贮存在那些不朽词篇中的人生体验却至今犹保持着顽强的生命活力。美国优秀作家福克纳曾说:“艺术家的宗旨,无非是要用艺术手段把活动——也即是生活——抓住,使之固定不动;而到一百年之后有陌生人来看时,照样又会活动——既然是生活,就会活动。”虽然唐宋词人在主观上或许并无此种意愿,但在客观上他们又通过写词而把其生命活动和人生体验“抓住”并“固定”了下来;而当后之读者重读这些词篇时,词人的歌哭啼笑,词人的音容笑貌,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就都会得到复活和浮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古老的唐宋词其实不老,尤其是它所贮存的丰厚人生意蕴则更保持着“常绿”的状态。故而读词实际就是在人生体验方面向前代词人“讨教”“求援”的过程,也是在古代先行者中间寻觅精神知音和良师益友的文化活动。这时,读者处于“受众”的地位,他们必须澄思渺虑,静静地倾听和深深地思索发自唐宋词人的种种心声。

    其次,在此同时,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却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原作的意蕴作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到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读者在读词过程中并不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可以且肯定会将其自身的某些人生体验反射给唐宋词篇,缘此就形成了读者与前代词人之间的跨时代“交流”与“对话”。而惟有这样的读词之法一读者尽可能地调动自身的人生经验和艺术想象力,“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一这才能真正把词读深读透。

    (摘编自杨海明《唐宋词与人生》)

    1. (1) 下列对唐宋诗词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宋诗词成为我们首选阅读对象,正因为它们与其他时代的诗词相比更加经典。 B . 阅读唐宋诗词,可以让读者在审美感受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 C . 从唐诗宋词抒写的内容来看,唐宋人和现代人之间是没有距离的。 D . 唐宋词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将体验“抓住”并使之“固定”了下来。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因而要了解前人的心态,读他们的诗作是最佳途径。 B . 中国古典诗歌,无论是“言志”还是“缘情”,其典范作品对读者的影响都是立竿见影的。 C . 读词需要读者澄思渺虑,学会倾听和思考词人的心声,与词人达成精神沟通和心灵契合。 D . 读者在读词的过程中往往会主动地讲自己的人生体验融入到对原作的理解之中,从而使原作思想意蕴更有广度和深度。
    3. (3) 下列读书之法与材料二中作者观点不符的一项是(    )
      A . 朱熹提出读书要“熟读精思”“切已体察”。 B . 王国维读李璟《浣溪沙》,选择词中“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进行鉴赏。 C . 《红楼梦》中香菱学诗时,向黛玉讲解读王维《塞上》的体会。 D . 张溥读书“七录”“七焚”。
    4. (4)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证了现代人与古代诗词之间的关系,但论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不同之处。
    5. (5) 材料一第三段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 2. (2022高二下·大名月考)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过  年

    茅盾

    天是阴沉沉的;天像在发闷,又像是没有睡醒,没精打采似的。虽然说不上是喜欢,老赵可是向来就不觉得他有理由来反对这样的天气。一年到头,他白天上公事房,公事房里他所占有的那个角落反正是不论阴晴都得开电灯的,晚上呢,他当然有个家,一丈见方那样一间,尽管外边太阳晒得狗吐舌,他这家还是得不到什么阳气。

    “我见鬼么,来看这种年货!”老赵偷偷叹口气,心里说。抽身就想走。

    现在他觉得街上走的人,好像都是办年货的;而且又觉得手提着糖果、饼干、年糕、瓶装酒等等诱人的东西的,也特别多——比空手的人多。他惘然想起昨天也是在这条街上走过,偶然朝一家食品店望一眼,看见高高挂在那里的一提一提的东西,其实也不过小小两个纸盒的蜜饯,再加两瓶酒,几块红白年糕,可是标价就要几万。

    有人说:“大减价的铺子真多,几乎一条街上没有不是大减价的,可是一看标价,比上月不减价的时候倒又提高了。”

    “这是为了下月不减价时再提高作准备呀!”又一人立刻接着俏皮地说。

    各种的报导,各种的预测,于是纷纷而来。

    老赵坐在他的“岗位”上,只是倾耳谛听,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心里也不起任何反应,大减价的铺子跟他向来很少关系,正像早上他路上碰见的鲜花摊儿一般。和他有切身关系的物品,向来是无所谓大减价的。

    他一边想,一边惘然看着那些闲谈的同事们的脸。他忽然觉得这些脸都很陌生,这些脸虽然各有各的表情,而且是极善变化的表情,可是又都那样勉强而刻板,好像是些不同形式的面具。而且即使是高声的笑,那笑声也极不自然,似乎本来不想笑,也并无可笑之处,不过为了闲谈中间总得夹一点笑声才合适,于是就官样文章的笑了起来。

    这一个新的感觉,使得老赵心里发毛,不敢再拾眼看了,而且又不敢想象自己的脸是否也跟面具似的,如果是,那又是怎样个谱式?

    老赵心里感到点空虚。逢到过年这么一个习俗相沿的佳节,要是单位里干脆不放假,那他这做父亲的不带孩子们乐一天,似乎也不算有亏父道,可是偏偏又放了假了,他怎么办呢?站在马路上茫然四顾的时候,他的第一个念头是要设法曲尽为父之道,反正一年只这一次。于是心里就默默地计算他的口袋里的全部财产。难道他做父亲的就连一些口福都不给他的孩子们么?不用什么山珍海味,有这么一点甜甜的,富于脂肪的,便够叫孩子们快活得跳了;而这,似乎尚在他能力范围以内。

    “贵得怕人呀!”老赵低声说,便也伸手去摸一下那块宝贝。

    取钱的时候,手又碰到自己正楷抄写的那张单子,老赵微微一怔,但是他仍然很痛快地付了钱,拿起年糕,奋步走出了那店铺。

    现在只有老婆交办的差使了。要是这也顺利完成使命,那就连夫道也尽了,老赵真可以自傲是一个善良的堂堂公民。而手里的一斤猪油年糕又那么重甸甸地怪窝心,一丝开朗的皱纹掠过了老赵的苍白的面孔。

    天黑的时候,老赵回到家里了,这时候,在他这家所在的那条小巷子外边,而且麻雀的煞拉煞音的也在那整齐的楼房里响起来了。

    在小巷子里,也有个醉汉扯紧了嗓子,似哭非哭地,在哼着什么小调。从那些破烂平屋里闪出来的点点桐油灯光,加倍衬出了这地段的阴森——但并不冷落。挤在这里的人家照例是不能哑起嘴巴来的,今晚当然不会例外,不过跟坡上那一带整齐的楼房比起来,这里是另一种调子罢了。

    老赵的家也是这样。他的老婆检点着丈夫买来的东西,检一样,就问一次价钱,又唠叨了一回;两个小孩子拉住父亲一会儿问他明天放不放假,一会儿又夸说他们天黑以前在坡上那一带楼房前面所见的好吃的好玩的种种;这个说了一遍,那个又抢着重说一遍,似乎光是说说也够快乐似的。

    老赵不作声。回头看一眼两个睡着的孩子,好像自己回答自己似的说:“总也快过完了,抗日战争就要胜利了。”

    “哦,打完了仗,天上就落下金子来么?”老婆生气地大声说着。

    老赵低了头,半晌,这才偷偷叹口气说:“人,总得有个希望呵,人是要希望来喂养的罢!”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天是阴沉沉的”“没精打采似的”,写出了自然环境的晦暗,给全文打上了暗淡的底色,奠定了感伤的情感基调。 B . 老赵在大街上,“心里感到点空虚”,既指对那些同事们闲谈中间夹一点笑声的不解,也指自己面对物价飞涨的不知所措。 C . 老赵回到家,两个小孩子缠住不放,“这个说了一遍,那个又抢着重说一遍”,写出了孩子们的天真活泼以及对父亲的关心。 D . 小说前后两次出现“偷偷叹口气”,都很好地反映了老赵的心理,同中有异,前者是无奈中有愤慨,后者则是无奈中有期待。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惜墨如金,既叙写了老赵过年买东西的行为、感受,也交代了老赵单位的情况和同事的言论,使社会环境更具典型性。 B . 整齐的楼房里麻雀的煞拉煞音、醉汉的小调、破烂平屋里的点点桐油灯光,反衬出小巷的冷清和阴森,揭示了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 C . 小说多处运用反语,其中“真可以自傲是一个善良的堂堂公民”句,诙谐风趣,调侃中却一语道尽老赵生活的心酸,是含泪的幽默。 D . 小说以老赵的自言自语收束全篇,辛酸中不乏温馨,艰难中看到希望,朴素中蕴含深思,直接揭示主旨,提升了小说的思想境界。
    3. (3) 有人说茅盾的作品体现了“矛盾”,请概括老赵生活中的矛盾体现在哪些方面。
    4. (4) 文中老赵是特定时代的特定人物,虽然生活不易,但老赵身上依然有许多亮色,请分析小说是如何刻画这种亮色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2高二下·大名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章帝建初二年,夏,四月,上欲封爵诸舅,太后不听。会大旱,言事者以为不封外戚之故,有司请依旧典。太后诏曰:“凡言事者,皆欲媚朕以要福耳!”固不许。帝省诏悲叹,复重请曰:“汉兴舅氏之封侯犹皇子之为王也太后诚存谦虚奈何令臣独不加恩三舅乎且卫尉年尊两校尉有大病如令不讳使臣长抱刻骨之恨。宜及吉时,不可稽留。”太后报曰:“吾反复念之,思令两善,岂徒欲获谦让之名而使帝受不外施之嫌哉!昔窦太后欲封王皇后之兄,丞相条侯言:“高祖约,无军功不侯。”今马氏无功于国,岂得与阴、郭中兴之后等邪!常观富贵之家,禄位重叠,犹再实之木,其根必伤。且人所以愿封侯者,欲上奉祭祀,下求温饱耳。今祭祀则受太官之赐,衣食则蒙御府余资,斯岂不可足,而必当得一县乎!吾计之熟矣,勿有疑也!夫至孝之行,安亲为上。今数遭变异,谷价数倍,忧惶昼夜,不安坐卧,而欲先营外家之封,违慈母之拳拳乎!吾素刚急,有匈中气,不可不顺也。子之未 , 由于父母,已冠成人,则行子之志。念帝,人君也,吾以未逾三年之故,自吾家族,故得专之。若阴阳调和,边境清静,然后行子之志;吾但当含饴弄孙,不能复关政矣。”上乃止。太后尝诏三辅:诸马婚亲有属托郡县、干乱吏治者,以法闻。太夫人葬起坟微高,太后以为言,兄卫尉廖等即时减削。其外亲有谦素义行者,辄假借温言,赏以财位。如有纤介,则先见严恪之色,然后加谴。其美车服、不遵法度者,便绝属籍,遣归田里。广平、钜鹿、乐成王,车骑朴素,无金银之饰,帝以白太后,即赐钱各五百万。于是内外从化,被服如一;诸家惶恐,倍于永平时。置织室 , 蚕于濯龙中,数往观视,以为娱乐。常与帝旦夕言道政事及教授小王《论语》经书,述叙平生,雍和终日。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马后抑外家》,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汉兴/舅氏之封侯/犹皇子之为王也/太后诚存谦虚/奈何令臣独不加恩三舅乎/且卫尉年尊/两校尉有大病/如令不讳/使臣长抱刻骨之恨 B . 汉兴/舅氏之封侯/犹皇子之为王也/太后诚存谦虚/奈何令臣独不加恩三舅乎/且卫尉年尊两校尉/有大病/如令不讳/使臣长抱刻骨之恨 C . 汉兴/舅氏之封侯/犹皇子之为王也/太后诚存谦虚奈何/令臣独不加恩三舅乎/且卫尉年尊/两校尉有大病/如令不讳/使臣长抱刻骨之恨 D . 汉兴/舅氏之封侯/犹皇子之为王也/太后诚存谦虚奈何/令臣独不加恩三舅乎/且卫尉年尊两校尉/有大病/如令不讳/使臣长抱刻骨之恨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官,官名。秦有太官令、丞,属少府。两汉因之,掌皇帝膳食及燕享之事。 B . 冠,古代贵族男子加在发髻上的一个罩子。依古礼,贵族男子年十八而加冠。 C . 太夫人,汉制列侯之母称太夫人,后凡官僚豪绅之母不论在世与否,均称太夫人。 D . 织室,汉代宫中掌管丝帛礼服等织造之机构。织室在未央宫,分设东、西织。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章帝向马太后请求封爵诸舅,被拒;恰逢大旱,有人认为是不封外戚的原因,有些官员以此为由,要求按汉朝旧制对外戚封爵。 B . 马太后为了获取谦让之名而拒绝章帝封爵诸舅,批评章帝在灾荒之年不顾民生,并提出等章帝三年守丧期满后她就不问政事。 C . 马太后认为富贵人家禄位重叠,一定会受到损伤;马家祭祀的祭品由太官供给,穿的衣服由御府余资支付,马氏一族应该满足。 D . 广平王、钜鹿王、乐成王车骑服饰朴素,没有用金银饰品,受到马太后的奖赏,于是内外亲属都遵从这一教化,一致都谦虚朴素。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人所以愿封侯者,欲上奉祭祀,下求温饱耳。

      ②其外亲有谦素义行者,辄假借温言,赏以财位。

    5. (5) 马太后坚持抑制外戚权势的主要依据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措施?
  • 4. (2022高二下·大名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冬日寄友人

    喻 凫

    空为梁甫吟 , 谁竟是知音。

    风雪坐闲夜,乡园来旧心。

    沧江孤棹迥,落日一钟深。

    君子久忘我,此诚甘自沉。

    【注释】①喻凫,江南才子,晚唐诗人,多次应举,方得进士;此后久困名场,仍未得重用。②诸葛亮高卧隆中时“好为《梁甫吟》”,《梁甫吟》写晏子施奇计为齐王除去隐患的事。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运用典故表达对先贤的仰慕,同时抒发知音难觅、才能难展的焦虑和迷茫,极其沉痛。 B . 颔联直写寒夜中漂泊者的思乡之情,“来”字音节响亮而有动感,新奇确切,平中见巧。 C . 尾联直抒胸臆,诗人在走投无路、失望无奈的时候,决心以沉沦向统治者发出决绝的反抗。 D . 这首诗将知音难逢、失意飘零、思念故园等复杂的感情熔为一炉,深切沉痛,很有震撼力。
    2. (2) 明代胡震亨评喻凫的五言诗“闲远朗秀,造句功深”。试以颈联为例,对此简要分析。
  • 5. (2022高二下·大名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杜甫《蜀相》中,“”两句写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
    2. (2) 我们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3. (3) 在《陈情表》中,李密通过“”两句向晋武帝表明了自己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2高二下·大名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春分一到,空气清新温润了,太阳        , 洒下照彻天地的道道金光,      着万物的生长。寿县古城墙,历经千年的雨雪风霜,有些荒芜,生出些青苔,向人们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久远。然而,春风有余力,引上古城墙。早春的古城墙垛口林立,在明媚的春光里巍然屹立,仿佛古代列阵的伟岸士兵 , 他们头戴兜鏖,深灰色的战袍外又披上一件华贵的金缕衣。从通淝门到宾阳门的护城河岸边,连接成片的一株株垂柳,千枝万条齐舒了嫩绿的双眼,软软的,绵绵的,宛若一个个裙袂飘飘的佳丽,迎风絮语,浅吟低唱。它们的根须触角一直延伸到古城墙底层深处。沿着光滑的石阶            , 城墙上的绿色直逼你的眼。历经严冬雨雪的萎黄小草,又被春风染绿了,浅浅的,淡淡的,像嫩玉,似翡翠,翠绿充盈城墙上上下下每一处。古城男女老幼呼朋引伴,            , 观赏鼓荡在城墙之上的蓬勃生机。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喷涌而出            督促            拾级而上            车水马龙 B . 喷薄而出            催动            拾级而上            纷至沓来 C . 喷涌而出            催动            步步高升            纷至沓来 D . 喷薄而出            督促            步步高升            车水马龙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寿县古城墙,历经千年的雨雪风霜,有些斑驳,生出些青苔,向人们诉说着岁月的久远与沧桑。 B . 寿县古城墙,历经千年的雨雪风霜,有些斑驳,生出些青苔,人们诉说着岁月的久远与沧桑。 C . 寿县古城墙,历经千年的雨雪风霜,生出些斑驳,有些青苔,向人们诉说着岁月的久远与沧桑。 D . 寿县古城墙,历经千年的雨雪风霜,生出些斑驳,有些青苔,人们诉说着岁月的久远与沧桑。
    3. (3)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 7. (2022高二下·大名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何为鲸落?从字面含义来看,它描述的是逝去的鲸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解消耗的过程。在生物学意义上,它也可以是一个名词,指的是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当这样一个独特的生态现象进入公众视野,人们惊叹于大自然的瑰丽奇幻,更被“一鲸落而万物生”的故事触动。不少人将鲸落视作“献给大海的浪漫”,赋予其温柔而又诗意的内涵。鲸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摄食鲸的身体,仅仅是这场騫餮盛宴的开始。当大块的鲸肉被掠食干净,深海鲨鱼、鼠尾鱼等食腐动物就会心满意足地散去。随后,多毛类和甲壳类动物会蹑手蹑脚地聚拢过来,它们直接利用鲸骨及附近丰富营养的沉积物生活,快速扩张、繁殖。慢慢的,鲸的身体在深海厌氧分解过程中悄悄释放出硫化物,依赖硫化物生活的细菌将其转化为有机质,造就了依赖这些化能自养微生物而存在的生物群落。最终,鲸骨的遗骸作为礁岩成为生物欢腾的乐园。整个过程严丝合缝、环环相扣,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1. (1) 文段中划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2. (2) 请以“鲸落”为主语,概括文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70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2022高二上·尚志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流浪地球》

        “我一直认为,在这座城市里,我是个局外人,跟你们没有任何关系。可是现在,我亲眼看到了,就知道不管我愿意不愿意,我属于这里了。这场疫灾关系到我们所有人。”——阿尔贝·加缪(鼠疫》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能在大海里独居……无论是谁死了,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因为我是人类一员。”——英国著名诗人约翰·堂恩《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 迅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