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豫西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6月阶段性...

更新时间:2022-07-27 浏览次数:52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2022高一下·河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讽谏,意指古代臣民运用委婉含蓄的语言,对君主或上司的过失提出批评和规劝。就讽谏的一般动机与性质而言,它与犯颜谏诤的直谏相同,都属于出自忠诚,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而提出的补阙和匡正意见,也都是君主专制制度下自我调整、自我补救的方式和手段。

    以柔顺为特征,讲究进谏策略和语言技巧的讽谏,在补察时政、防范君主决策失误,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乃至约束君主生活小节方面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然而,乾纲独断,权力无限且无任何力量制衡的专制制度,从根本上又制约着讽谏功能的有效发挥。讽谏具有极大的历史局限性。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从来就没有出现过限制和制约君主专制的政治机构、政治制度,讽谏及其他方式的进谏都只是君主专制制度自我调整、自我修正的补救手段,是君主囿于一人之智慧、精力、经验难以妥善决断天下大事,而不得不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以避免丧权亡国的辅政行为。一方面,它是君主授权、恩赐,依附于君权且为维护君权服务的工具;另一方面,带有民主色彩的进谏又与君主个人独裁的专制制度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君主专制的基本特征是君主的尊严、权威神圣不可侵犯,讽谏则意味着君主不是万能的,不是绝对正确的,并将批评、纠错的矛头指向君主。因此,不论进谏者是怎样的委婉含蓄、小心翼翼,或长袖善舞、巧舌如簧,都可能被敏感的君主看作是对君权的亵渎和挑战。

    在君主专制制度下,讽谏等谏议活动,除了言事内容上有禁忌外,进谏能否取得实效,最终还取决于被谏君主的情感、性格、素质等多方面的因素。首先,进谏者必须取得君主的信任,谏言才有可能被采纳。《论语·子张》载子夏言:“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其次,君主的志趣、性格、识见等个性因素导致进谏的效果往往因人、因事、因时而异。一般而言,君主创业艰难时易纳谏,得志顺利时易拒谏,励精图治易纳谏,懈怠放纵易拒谏。在人治社会,明君少见,昏君多有;即使是明君亦未必能善始善终地纳谏,未必能事事明理地容谏识谏。汉代“常以谈笑讽谏”取效得志的东方朔就曾深感:“谈何容易!非有明王圣主,孰能听之矣?”韩非更精辟地指出,即使“以至智说至圣,未必至而见受”。至圣之主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昏庸之君,“至智者”的讽谏艺术再高明也无异于对牛弹琴!

    此外,就讽谏本身的局限性而言,讽谏如若曲笔太过、迂回太夸张,则不仅“无益劝诚”,相反还会起刺激助长不正之风的消极作用。这种状况以汉代的赋讽最为典型。两汉时期司马相如、扬雄、杜笃、班固、张衡等赋家,承袭先秦诗赋“主文而谲谏”的传统,虽苦心孤诣地创作了大量讽谏帝王游猎、声色、营造、求仙的赋作;但由于专制的帝王在接受和欣赏汉赋作品时丝毫没有纳谏的意识,加之“曲终奏雅”的讽谏曲笔过于委婉含蓄,且极尽推而隆之,铺陈华丽奇特辞藻之能事,“逐使繁华损枝,膏腴害骨”,不仅没达到赋谏的目的,反而起着“欲讽反劝”的消极作用。

    总之,在君主专制时代,“世主之能识论议者寡”,讽谏能取效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因此,其劝诚、补救过失的作用是极为有限、不可高估的,更不可盲目地推崇或讴歌。

    (摘编自袁礼华、王华兰《论讽谏艺术及其历史局限性》)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讽谏,是古代臣民出于忠诚而对君主或上司的过失提出批评和规劝的一种进谏方式。 B . 封建社会君主一人有时难以妥善决断天下大事,就需要通过讽谏等形式来自我修正、集思广益。 C . 臣民的进谏带有民主色彩,是对君主的尊严与权威的挑战,两者之间带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D . 在君主专制时代,谏议活动劝诫、补救过失的作用是极为有限的,不可盲目地推崇或讴歌。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主体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君主自身和讽谏方式三个不同方面,采用并列的结构论证了讽谏的历史局限性,条理清晰。 B . 文章以汉赋为例论,指出汉赋的作者表达过于含蓄,更注重作品的文学价值而忽视了讽谏意义,论证了讽谏方式的局限性。 C . 文章通过引用子夏、东方朔、韩非等人的言论,证明了君主层面的因素对讽谏效果的影响,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 . 本文由讽谏的内涵入手,然后就讽谏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进行了论述,最后指出我们应如何看待讽谏,层层递进,辩证而有力。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讽谏虽然在补察时政、约束君主、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只要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改变,其具体的功能发挥就有局限性。 B . 如果讽谏者能够得到君主的信任,并且讽谏的内容与君主的志趣、性格等个性因素不违背,那么讽谏的内容就能够被君主接受并予以施行。 C . 封建社会的君主在得志顺利时不易虚心地纳谏,这是造成讽谏目的难以达成的因素之一,而在创业阶段大多可以做到积极纳谏。 D . 讽谏在表达上讲究进谏策略和语言技巧,表现出柔顺的风格,这虽然能一定程度上维护君主的尊严和权威,但也产生了“欲讽反劝”的消极作用。
  • 2. (2022高一下·河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介绍,河南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历史遗存丰富,全省65500多处遗址中有4万多处属于地上古建筑和石刻、石窟等,这4万多处地上遗存是河南文物的重要资源。

    田凯说,这4万多处地上遗存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它们时代连绵,从汉代一直到近现代不曾断线;种类齐全,宫殿、民居、庙宇、桥梁、塔楼、城墙、石窟、石刻等一应俱全;分布面广,集中连片,尤其是以登封“天地之中”建筑群相对集中;特色突出,价值重要,集中体现了中原地区建筑的特征。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张磊充满肯定地说,多年来,河南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扎实推进文物保护、研究工作,不断取得优异成绩,在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大运河-河南段、丝绸之路-河南段世界文化遗产申遗、大遗址保护、全国文物普查等工作中取得了丰硕成果。

    (摘编自陈湛《守护文化遗产 让古建绽新光彩》,《郑州日报》2018年11月21日)

    材料二: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因为火灾或战乱等,很多历史名胜如黄鹤楼、岳阳楼等都是屡废屡兴,重建过多次甚至十几次。如同为“江南三大名楼”的滕王阁,历史上更是被重修过29次,最近的一次是在20世纪80年代。

    既然是重修,新楼和旧楼往往会有较大的差别,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新楼重修前,旧楼已被毁弃,新修者不得不根据历史记载甚至是自我想象重新建造;二是旧楼虽在,但经过翻新扩建、涂涂抹抹之后,新楼反而变得面目全非,古貌全失而显得俗不可耐;三是古迹修复时,有些设计者缺乏基本的历史常识,用材也毫不讲究,一些古建筑甚至添加了突兀的现代要素如电梯等等。诸如此类,往往让游客大失所望乃至于大惊失色。

    修旧如旧,贵在存真。

    和西方古建筑相比,中国古建筑有着自身的特点,也具有明显的弱点,其中的主要差别又在于:西方古建筑多以石构建筑为主,而中国古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因此,在修复过程中,不但要注意保留原建筑的本质,同时还要保证在今后数百年中,修复后的建筑能经受得住长年累月的风雨侵蚀。

    值得欣慰的是,经过最近几十年的实践,业界对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问题已经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多数古建筑的修复也都遵守了“修旧如旧”的基本原则。而且,在什么是“旧”、如何“做旧”的问题上,不论理解还是实践,都做了更深层次的拓展。

    (摘编自金满楼《整旧如故,以存其真 如何“修”才得“复”?》,《海南日报》2021年6月21日)

    材料三:

    据周乾介绍,故宫博物院对古建筑开展修缮之前,都需要进行建筑现状勘察,包括调查建筑本身的残损情况,绘制测绘图纸,评估建筑安全现状,提出维修保护方案。借助科技手段,可更为全面和有效地评估古建筑的现状,犹如高科技设备对人进行体检可获得更准确的结果一样。周乾举例说,借助三维激光扫描设备,可获得古建筑较为精确的整体尺寸;借助应力波和阻抗仪技术,可测定古建筑内部的孔洞和残损;借助计算机模拟分析,可初步分析出古建筑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

    事实上,在一些修复案例中,人们也能捕捉到新材料的身影。齐莹举例说,砖木建筑可能会有一些纵向的裂缝,如果这个裂缝不影响材料本身使用的话,往往会通过采用碳纤维材料包裹的方式,来加强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虽然有科技来帮忙,但是不可否认,古建修缮的确面临诸多难点。

    周乾坦言,首先从古建材料上讲,我国古建筑的材料,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不可避免地会因为空气中的化学元素或雨雪侵蚀而产生损害,表现在材料本身的残损和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退化,而要保证古建筑的修缮材料完全用其原有材料有一定难度,这也是最大的难点。其次,古人营造古建筑多凭借经验,少有图纸和技术方案留存于世,一些古建筑的构造特征、连接方法很难准确地获得,因而给古建筑修缮保护带来难题。

    (摘编自唐婷《现代技术是否救得了古代建筑?》,《科技日报》2020年6月2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古建筑修复设计者如果缺乏相关的历史、建筑知识,可能会破坏古建筑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底蕴。 B . 目前,我国对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修旧如新”“过度开发”等问题依旧存在。 C . 我国古建筑的修复方案的确立,必须立足于建筑本身的特征和具体的残损情况,以保证修复效果。 D . 古建筑的营造图纸或技术方案留存于世的很少,导致后世对其构造特征、连接方法无从了解。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河南地上古建筑和石刻、石窟等从汉代一直绵延到近现代,且种类齐全,分布面广,特色突出,集中体现出中国古建筑的本质特征。 B . 因为火灾或战乱等,黄鹤楼、岳阳楼等砖木结构的古建筑屡废屡兴,重建多次,翻新扩建后已面目全非,古貌全失。 C . 中国古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相较于以石构为主的西方古建筑,其精巧性十分突出但坚固性略显不足,无法抵抗自然的侵蚀。 D . 我国古建筑的材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残损和物理力学性能减退的现象,要保证修缮材料完全用其原有材料,是古建筑修复最大的难点。
    3. (3) 我们应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修复中华古建筑?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3. (2022高一下·河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十五棵向日葵

    徐怀中

    黄昏时分,两岸灯光照得通明,山水的咆哮,人们的呼喊以及斧锯的声音连响成了一片,前边有一座木桥被山洪冲垮,正在抢修,不只是车子过不去,即使单人过河也不可能。只有留下驾驶员看车,自己带着行李到附近山庄去借宿。

    山庄静静的,好像无人居住。何湘去叫门,出来一个十多岁的男孩子。

    “阿妈!是一个'金珠玛米'(解放军)姑姑!”

    随即便听到一个女人在讲汉语:

    “噢!解放军同志,请进来呀!怎么站在外边?”

    何湘弯腰钻进去,屋里有一股强烈的酥油气,她不觉皱了皱眉,但立即又很有礼貌地说:

    “要打扰你一夜了,老乡!因为桥坏了,过不去。”

    “怎么能说打扰的话呢!”那女人指指小凳子说,“快坐下,我知道,桥还没有修好,我们庄上的人都去帮忙了。”

    何湘坐下。借着昏暗的灯光,她看见那女人露出两排整齐洁白的牙齿微笑着,眯起细长的两眼打量着她。一条夹带着红绒线的长辫子,依照西藏人的习俗在脑袋上盘了两圈。她背靠着矮桌,斜躺在垫子上,下身盖着一条半旧的灰毛毯。矮桌上放了几张汉文报纸,何湘心想,这许是她找来糊窗子用的吧!

    转眼,那孩子端来一碗膻味扑鼻的酥油茶待客,母亲随即吩咐道:“朗嘎!快换一碗清茶,再去把柜子里的水果糖端来!”回头又对何湘说:“你瞧我这样,也不能起来招待客人,腿受了伤!在车上晃荡了一天,准是很累了,你早点睡吧!”

    何湘顺势道了谢,便随那孩子转到隔壁小屋里去了。睡吧!睡吧!明天一早桥就会修好的……

    天已不早,何湘才忽然醒来,她手忙脚乱捆起行李就要上路。女主人从垫子上欠起身阻拦道:

    “瞧把你忙的!刚刚朗嘎去看过了,桥没有修好,怕还得要一两天呢!”

    何湘扑通把行李扔下,毫不掩饰自己的失望。女主人笑了笑说:

    “你那么急着走,在我们家住得不如意吗?我一听就知道你是北方人,不爱吃大米,瞧!我也不能起来擀面条,就给你拌面疙瘩吃吧!过来,帮我把这几根葱剥一剥。”

    这话显然带有些哄小孩子的口气,不仅没有引起何湘不快,反而让她忽然意识到,从昨夜到现在,对这个好心的藏族妇女太冷淡。于是忽然间显得非常快活,一面剥葱一面没话找话说:

    “你家里就你和儿子两口人吗?”

    “不,还有我丈夫,他在政府里当”通司”,就是翻译,前天随着兽医队到牛场上去了。”

    “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扎玛伊珍。”

    “唔!扎玛伊珍。怎么你的汉话讲得这样好?跟你丈夫学的吧?”

    “怎么跟他?我是汉人哪!”

    “真的是吗?你来这里几年了?”

    扎玛伊珍用拌面的筷子向门外指着,反问说:

    “你看,土墙那边,长着一排向日葵。请你一棵一棵数数看,总共是多少棵?”

    从门口望去,矮墙旁边的一排向日葵,长得高大挺直,一棵一棵间隔相等,像是排列整齐的一队士兵。阳光灿烂,映照着一朵朵金色的花盔。

    何湘回答说:“大约有十二三棵吧!”

    “你数错了,姑姑!”在烧火的朗嘎认真纠正说,“那是我阿妈种的向日葵,是十五棵。”

    “十五棵,我到这里已经十五年了,整整十五年了。”

    扎玛伊珍的语气是那么沉静,那么庄严,何湘已经猜测出了八九分,她问:“早就听人讲,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时候,有些老红军同志留在了这一带。你是不是……”

    “什么老红军!”女主人摆手说,“我就怕听这个话,我掉队下来了,没有走完两万五千里。总是说老红军!老红军!政府还一定要发给每个人五百万(旧币)救济费,送来几次,到了我也没有收!”

    “为什么?这完全是应当的呀!”

    “那怎么能收呢?换了你,你也不会收的。自己长着两只手,凭什么要政府白白养活着我?”

    “现在,你又参加工作了吧?”

    “工作!你知道我是多么想工作呀!可是我不能和你们比。唉!十五年了,我等于是被蒙着眼睛,被堵着耳朵,什么都不懂得。只知道这个小村庄,只知道自己的男人和儿子。我常常在夜里睡不着的时候,就抱着朗嘎念叨着:好孩子,你快些长吧!快些长吧!长大了好去顶替妈妈,我们当红军就要当到底!”

    “你是怎么留下来的呢?”何湘又问。

    “我身体本来就不太好,翻雪山出不赢气,更糟糕的是,开始吐血了。东西全让别人给背着,还是走不动,我只能抓着马尾巴上山,上到山垭口,我昏倒了。后来别人告诉我,是收容队用床单把我抬下山的。你知道,那时候不但没有药治病,起码的营养也跟不上。从江西出发带的炒面早吃完了,就连皮带都烧着吃了。只有去挖牛舌头草来煮着吃,苦得要命,简直没法入口。我们妇女分队长问大家:同志们!这菜苦不苦?’‘不苦!’当我们的面,她笑着大口大口在吃,一背过脸去,眼泪吧嗒吧嗒掉下来了。哟!我这是怎么啦?不说这些了!不说这些了!”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开篇描绘了修桥时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写出了藏区人民团结一心共建家园的精神风貌,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代色彩。 B . “听到一个女人在讲汉语”,而接下来又看到这个女人的藏族装扮,设置悬念,使读者对这个“女人”的身份产生了好奇,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C . 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但叙述不乏波澜,尤其文中“何湘”对女人的态度,随着对女人的逐步了解,由开始的鄙夷、冷淡变成后来的敬重。 D . 小说尾段以女人对长征岁月的回忆为切入点,以小见大,为我们展现了红军长征的历史图景,丰富了小说的主题。
    2. (2) 小说以“十五棵向日葵”为题,有怎样的用意?
    3. (3) 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2022高一下·河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日太王诚能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黑楚王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使者怒,还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秦、齐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楚王不听,使屈匀帅师伐秦,秦亦发兵使庶长魏章击之。三年春,秦师及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匀及列侯、执珪七十余人,遂取汉中郡。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四年,秦惠王使人告楚怀王,请以武关之外易黔中地。楚王曰:“不愿易地,愿得张仪而献黔中地。”张仪闻之,请行。王曰:“楚将甘心于子,奈何行?”张仪曰:“秦强楚弱,大王在,楚不宜敢取臣。且臣善其嬖臣靳尚,靳尚得事幸姬郑袖,袖之言,王无不听者。”遂往。楚王囚,将杀之。靳尚谓郑袖曰:“秦王甚爱张仪,将以上庸六县及美女赎之。王重地尊秦,秦女必贵而夫人斥矣。”于是郑袖日夜泣于楚王曰:“臣各为其主耳。今杀张仪,秦必大怒。妾请子母俱迁江南 , 毋为秦所鱼肉也。”王乃赦张仪而厚礼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说楚王曰/大王诚能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王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 B . 说楚王曰/大王诚能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王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 C . 说楚王曰/大王诚能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王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 D . 说楚王曰/大王诚能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王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寡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此外国君谦称还有“孤”“不谷”“驾”等。 B . 折节,指降低自己身份或改变平时的志趣行为,文中有降低身份之意。 C . 执珪,文中指战国时楚国爵位名。珪为古代帝王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所执的一种玉制礼器。 D . 江南,泛指长江以南地区,所指区域因时而异,常与“江北”“中原”等区域概念并立。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秦王担心齐、楚之间有合纵的约定而妨碍到攻打齐国的计划,于是派张仪出使楚国,并以土地诱惑楚王,楚王贪利而中计。 B . 楚臣陈轸对于楚国当时的形势谋虑深远,他意识到齐、楚关系瓦解对楚国的危害,为楚王献计献策,但都没有被楚王采纳。 C . 张仪答应给楚国的商於六百里土地变为六里,楚王大怒而与秦交战,连遭惨败;韩、魏趁机南袭楚国,楚国被迫割地向两国求和。 D . 张仪智勇双全,他明知楚王对自己愤恨不已还是选择赴楚,他利用楚王宠臣靳尚、宠姬郑袖,巧妙化解自身危机。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秦、齐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

      ②秦王甚爱张仪,将以上庸六县及美女赎之。王重地尊秦,秦女必贵而夫人斥矣。

  • 5. (2022高一下·河南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茶人

    陆龟蒙

    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姿。

    闲来北山下,似与东风期。

    雨后探芳去,云间幽路危。

    唯应报春鸟 , 得共斯人知。

    【注释】①据唐陆羽《顾渚山茶记》:“顾渚山中有鸟如鸲鹆,每至二月作声曰春起也,三、四月云春去也,采茶人呼为报春鸟。”唐时湖州每年贡茶一万八千斤,称“顾渚贡焙”,每年役工数万人。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以“灵草”“野姿”等词语来写此地茶叶的珍贵,为后文茶人采茶作铺垫。 B . 颔联“北山”“东风”点明采茶地点与时令,表明春季农闲时节茶人就进山采茶。 C . 茶树生长在高山之上,雨后的茶叶格外鲜嫩,茶人常选择雨后登山采茶。 D . 文中用“报春鸟”这一意象,以声衬静,写出了春日采茶人深山采茶的愉悦。
    2. (2)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茶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6. (2022高一下·河南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古代诗歌中写到猿啼时多指哀音。诗人心中的哀怨、愁苦、凄怆、孤寂无以出之,故借猿啼而写出,比如“ ”。
    2. (2) 《阿房宫赋》中,杜牧以“”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然后写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
    3. (3) 苏洵在《六国论》中认为,六国和秦国都是平起平坐的诸侯国,实力比不上秦国,但“”,借此劝说北宋统治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2022高一下·河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大观园在哪里?“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到底什么样?自《红楼梦》面世以来,(            )。红楼梦大观园立体书的设计者王伟介绍,此次由他主持设计的《红楼梦》立体书,是以清代孙温名画《红楼梦》图片为蓝本,以一种更为平易近人的姿态,将《红楼梦》的建筑之美展现给更广泛的读者群 , 建构起一个更贴近当下年轻人的红楼文化符号。当缤纷的图像与精巧的可动机关结合,书页打开的一瞬间,         的3D“画面”呈现出剧场的既视感,能够刺激读者的视觉与触觉。

    著名作家、学者冯骥才肯定了大观园立体书的出版,他说:“《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学财富,它是一部内容          又丰富的文学作品,很高兴看到这次人文社        , 以立体书的形式,重现了小说中各种经典的场景与空间,让大家      地走进大观园,体味《红楼梦》。”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赫然而出        浩渺        别出心裁        津津有味 B . 跃然而出        浩瀚        别出心裁        饶有兴味 C . 跃然而出        浩渺        独出机杼        津津有味 D . 赫然而出        浩瀚        独出机杼        饶有兴味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大观园就成为人们艳羡尤其是年轻人神往的青春世界 B . 人们艳羡尤其是年轻人神往的青春世界便是大观园 C . 人们尤其是年轻人艳羡神往的青春世界便是大观园 D . 大观园就成为人们艳羡神往的青春世界,尤其是年轻人
    3. (3) 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原文画波浪线句子相同的一项是()
      A .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B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 .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 .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 8. (2022高一上·高台月考) 下面语段有五处语病,请找出并改正。

    ①媒介素养是指媒介中的各种信息面对人们时的选择和理解的能力、质疑和评估的能力、创造和生产的能力等。②随着我国青少年触网年龄的不断降低,③青少年媒介素养已是当务之急。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影响人。⑤如果年轻父母没有节制地玩手机、刷视频,很难想象孩子能产生良好的媒介使用习惯。⑥由于父母的引导方式不同,使得孩子的互联网使用习惯产生了很大差异,⑦有的偏向学习信息,有的偏向娱乐消遣。⑧父母的爱和陪伴、父母的正确引导和以身示范,⑨能使青少年在网络成长中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

  • 9. (2022高一下·河南月考) 经典的话剧常常用生活化的舞台语言来展示人物性格、设置悬念。仔细阅读话剧《雷雨》第一幕开篇部分鲁贵与四凤的对话,完成后面的题目。

    父:四凤……四凤!听见没有?

    女:听见了。

    父:这孩子!回头你妈来,告诉她,你有许多钱啦!工钱,赏钱……

    女:您不都要走了么?喝了!赌了!

    父:你急什么?我不跟你要钱。喂-大少爷不是老塞给你钱花么?

    女:爸!您别又穷疯了,胡说乱道的。

    1. (1) 根据对话内容,概括鲁贵的性格特征。
    2. (2) 这一段对话,曹禺设置了多个悬念,请结合对话内容写出两个悬念。
四、写作(60分)
  • 10. (2022高一下·河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知足是一种境界和智慧,人们也常说“知足者常乐”。然而,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会发现:人类不满足烽火狼烟、飞鸽传书的通信方式,于是发明了电报电话;不满足只听到声音的状态,于是发明了视频通话;不满足简单看见平面的、已有的影像,于是发展出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

    材料二:

    “知足知不足”这是冰心的祖父谢銮恩书桌旁的一副对联的上联。祖父对冰心解释说:“有的东西,比如衣、食、住吧,虽然简陋素朴→些,也应当“知足”;而对于追求知识学问和修身养性,就常常应当“知不足'。”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个人与社会实际,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