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探微】清扬同学从《永州最美》一书中摘抄了一段文字,请你仔细阅读,回答问题。
永州又名零陵,雅称“潇湘”。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素有“锦绣潇湘”之美誉。
“锦绣潇湘”是一曲岁月( )叹。时光积攒了历史的厚重,文化则浸染成一种地域灵魂。在这里,你能 2000多年前秦始皇建立县制的岁月留痕,能 到4000多年前上古帝王南巡九嶷的神奇行踪,更能 出12000年前玉蟾岩飘出的缕缕稻香。至于舜帝孝德、怀素草韵、柳子文风、濂溪理学,以及纯朴奇特的瑶家民俗、世界唯一的神秘女书等等,无一是文化中的瑰宝。
【甲】“锦绣潇湘”是一抹自然经典。【乙】九疑北望,五岭南横,无山不胜丹青;三溪清泉,百里平湖,有水皆成诗文。北宋醉翁欧阳修把酒吟唱:“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丙】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折腰( )叹:“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丁】更有唐朝才子柳宗元情倾永州山水,其《永州八记》传颂至今,并被列入中学语文课本。
山 清 水 秀 人 杰 地 灵
梳子铺乡排龙山村支书周建国自己省吃俭用,连件像样的衣服都舍不得买。33年来,他无怨无悔地照顾岳父母、堂弟等六位残疾亲人,用大爱弹奏出一曲动人的孝老爱亲之歌,先后获评“优秀共产党员”“孝老爱亲类湖南好人”“中国好人”等光荣称号。在他的影响下,永州涌现出了一大批“好邻居”“好媳妇”“好婆婆”“好少年”等好人典型。
问题①:
问题②:
往校报信箱中投递阅读感言。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也写一条感言。(50字左右)
我的感言: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马说》)
【乙】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②也。将军宜枉驾③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注释】①器:用作动词,器重,重视。②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③枉驾:屈尊,这是请别人到某处去时的客气话,枉,委屈,驾,车马。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由是先主遂诣亮。
古剑不锈之谜
江伟
①1965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湖北江陵发掘楚墓时,发现两把寒光闪闪的宝剑,其中有一把剑就是著名的“越王勾践剑”,剑身上黑色菱形格子花纹仍清晰可见。a为什么已埋在地下2000多年的宝剑出土时竟没有一丝锈痕?
②1974年,三把剑身乌亮、寒光逼人的宝剑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陶俑坑中出土。同样,这几把剑也是在五六米深的湖湿土壤中埋了2000多年,出土时不但毫无锈迹,b而且能一下子划破十多张纸,其锋利程度让人咋舌不已。
③c古剑不锈成为人们急于探索的神秘现象。为了不损坏这些宝贵的文物,有关部门采用了多种现代仪器对宝剑的表层化学成分进行检测。
④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宝剑的金属成分是铜与锡的合金,即商朝时就发明的青铜,正是锡这种抗锈金属使宝剑历经2000多年都不生锈.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这些宝剑在当年被打造的时候对其表面都进行了防锈处理。
⑤1974年出土的三把剑的表面处理技术,则更为先进,古人用氧化能力非常强的铬盐酸对剑进行氧化处理,于是剑的表层金属氧化物就紧紧地覆盖在剑的表面,d这层仅厚0.01毫米的金属氧化物性质却非常稳定,因而剑也就不会被锈蚀了。
⑥这种精细的铬盐钝化加工处理技术,国外应用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比我们的祖先晚2000多年,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先进程度。古剑不锈之谜就此被揭开。
(选自《点亮一生的科学美文》,有改动)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梁衡
①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办法之一就是背书。
②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己所用。
③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偶”。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这种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水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由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写鸟的动作,小时作文只需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后来脑子里记的东西多了,如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等,再遇到写鸟时,就很少以一“飞”字塘塞了。
⑤因此,我们应该多记多背些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水平。
(选自《梁衡文集》,有删改)
【链接材料】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第一次吆喝
金佩庆
①吃过早饭,我们挑起担子走出了长兴县城的一家小吃店,开始了谋生的一天。为了避开行人的目光,我跟在芳相哥的后面,把头压得很低。
②“修雨伞哎—补雨伞,补雨伞哎一修雨伞!”
③走到居民区,芳相哥突然用方言吆喝起来。我大吃一惊。这悠悠的吆喝声如同一个闷雷,顿时使我明白自己此行一个严重的疏忽。
④那是1983年暑假,49岁的父亲病故后的第二年,我高考落榜。大病三天之后,母亲含泪劝我放弃再考,帮她支撑这个濒临绝境的家。说实在的,为赡养年迈的婆婆,供养五个子女读书,母亲拼命在六亩多责任田里劳作,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我这个全家唯一的全劳力再任性也没有勇气向她要学费复习了。
⑤无奈,在农忙过后,我拜当年父亲的徒弟芳相哥为师,挑起父亲留下的雨伞担子,登上北去的列车。
⑥那时的义乌老家,农闲之际上“三府”(杭嘉湖地区)修补雨伞是成年男子的传统项目之一。而我此行的目的就是想挣到复习的费用。于是,就有了刚才所说的那一幕。
⑦此时此刻,“曲线高考”的如意算盘,似乎一下子被芳相哥的吆喝打碎了。我只想扔掉肩上的担子,找个地方躲起来。
⑧原以为修雨伞不过是风餐露宿、走街串巷辛苦而已,没料到还得满街吆喝。如果事先考虑到这点常识,我绝不会有勇气出来的。然而后悔已晚,除了硬着头皮往前走,我别无选择。
⑨不一会儿,便有几个顾客拿了伞打招呼。简单地讨价还价后,芳相哥便在大腿上铺了块厚布修理起来。他一面修补一面向我指点要领。过了一会儿,就叫我到附近的居民宿舍招揽生意。
⑩毕竟是刚出校门的中学生,脸皮薄。我在居民区转来转去总也张不开口。在一个无人的地方,我憋足了气:“修——”后面的声音连自己也听不见了。赶紧落荒而逃。
⑪“怎么没有?生意从口中出,你要胆大些喊阿。不喊谁知道你干什么?”芳相哥说。我感到这个世界太残酷了,强忍住委屈的泪水。
⑫然而,委屈也只好委屈。慢慢地,从轻轻地喊到大声地喊,从无人处喊到有人处喊,我战胜了自己,总算过了修伞的第一关。
⑬三天之后,芳相哥让我独自上路。
⑭后来发现,当我在街头巷尾吆喝时,并没有人在旁边讥笑我,于是吆喝得越来越带劲,生意自然也源源不断。
⑮雨伞的种类繁多,有的还相当复杂。开始时,顾客送来的伞,本来凑合着还能用,经我一修理却面目全非了。不过实践中我很快成为行家,最困难的仍是每天出门的第一声吆喝。
⑯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和芳相哥同宿一个旅店,早散晚聚,跑遍了江浙皖交界处的近十个城镇的大街小巷。在与形形色色的顾客打交道中,我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也发了笔小财,挣了120多元.
⑰丹桂飘香的时候,我向芳相哥吐露了想复习再考的秘密。
⑱“原来如此,那我们还是早些回去吧。”
⑲当母亲终于明白我外出学手艺是为了挣学费考大学时,长叹了一声也就没有反对。第二年,我考取了杭州大学。
⑳这段艰苦的谋生生活犹如一次青春的洗礼,改变了我的命运,也让我终身受益。
(选自《开花的课桌——当代散文佳作选读》)
吆喝时的情景 |
“我”的心理感受 |
听到芳相哥的吆喝时 |
① |
② |
异常尴尬 |
感觉没有人讥笑我吆喝时 |
③ |
“怎么没有?生意从口中出,你要胆大些喊呵。不喊谁知道你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