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南充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2-07-19 浏览次数:56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2022高一下·南充期末) 论述类文本阅读

    “君子”主要是指道德完善、品行高尚的人,而“中华传统君子人格”主要是指儒家的做人理想。具体来说,就是以“四书五经”为核心的君子人格论。“天人合一”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思想,也是儒家君子人格的必备境界。

    君子知天。儒家所谓君子知天,主要不是指科学意义上的探究天象,而是为了解道德是从哪里来的,从而更好地实践道德。在孟子看来,好逸恶劳、追求肉体享受,“君子不谓性也”(《孟子·尽心下》)。所谓“人性”是人和动物区别开来特有的性,这种特有的性,在孟子看来就是“仁、义、礼、智”。孟子认为,“仁、义、礼、智”是天赋的人性。他打比方说,人们见到一个小孩子即将掉到井里,就会情不自禁地想救这孩子,这并非为了沽名钓誉,而纯粹是发自人本能的一种“不忍人之心”和“恻隐之心”。这种天然的同情心就是人性,也就是天赋之性。孟子认为,恻隐心、羞恶心、辞让心、是非心乃是“四德”(仁义礼智)的端芽。人有此四性,就好比人有四肢一样。人四肢能运动,这是身体的本能;人有仁义礼智“四端”,这是心灵的本能。有这种心灵本能而不去发挥,就如同有四肢而不运用一样,这等于是自残。实践“仁义礼智”四种德性,并让其发扬光大,就是实现了人的天性。实现了天性就等于与天合一,进入天人一体的境界。

    君子下学而上达。孔子主张“下学而上达”。 孔子重视“上达”,这个“上达”即是指君子上通天理,即上知仁义礼智来自人的天性,从而实践这种天性。与之相对的“下达”是指小人只知徇口腹之欲,境界卑下。孟子将人的耳、目、口、鼻、四肢等器官称之为“小体”,将心称之为“大体”,“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孟子·告子上》)。孔子又强调“下学”的重要性。“下学”就是下学人事,学做人的道理。儒家十分强调“下学”的工夫,因为生而知之能上达天理的人不多,多数人还是普通资质,而要通过学习而加强道德修养。“下学”的目的是“上达”,反过来说,“上达”也即在“下学”之中。《论语》开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首重一个“学”字,说明学习对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当然,儒家所谓“学”与当今所谓“求知”不尽相同,其主要还是道德伦理之学,目的是做一个“下学而上达”的君子。

    君子乐天。“乐天”也是君子“天人合一”的应有之义。《周易·系辞》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的德行是使万物能够生存,君子取法于此,存此仁心,即与天地合一。与天为一,即进入人生乐境。孟子有“人爵”“天爵”之分。“人爵”就是人的社会地位如官位等,普通人都以此为光荣而追求;所谓“天爵”就是大自然(天)赋予人的无比宝贵的德性。“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孟子·告子上》)。“乐善不倦”是人的天性,实践此宝贵的天性,人就会无比的快乐。

    君子知命。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这个“命”字即是指“天命”。这个“天命”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 “天”赋予人的一切特质,主要是指仁义礼智人性四德。第二层含义就是世俗所谓“命运”,指人一生的贫富贵贱、运气好坏等。富贵利达等身外之物,并不是个人想求就一定能求得到的,个人是否富贵利达是由命决定的,这个命也是来自天。人顺从天命,并不完全是消极的,也有正视现实、接受现实的意味在内。“君子知命”既要知天所布命于人的仁义礼智四德,发掘人的内在的优良品质,这个可以操之在我;又要在富贵利达、得失顺逆等个人境遇方面顺应命运的安排,不能患得患失、怨天尤人。能做到这两点,就是君子知命,知命也就进入了天人合一之境。

    摘编自武道房《试论中华传统君子人格》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孟子认为,仁、义、礼、智是人类所特有的天性,而动物是没有的。 B . 儒家的“学”是指道德伦理之学,即通过学习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C . 儒家认为“下学”的目的是“上达”,而“上达”也在“下学”中。 D . “君子乐天”中的“乐天”的意思同现在的“乐观”“快乐”相近。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二段主要通过引用和比喻的论证手法,论述“知天” 是君子实践道德实现天性的基础。 B . 第三段对“上达”和“下达”、“小体”和“大体”进行对比,使君子、小人的境界高下立判。 C . 文章多处点明引文的出处,并使用“主要”“不完全”等词语,都体现了论证的严密和准确。 D . 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君子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基础、路径、表现等,逻辑上逐层递进。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天人合一”之境是儒家的做人理想之一,是中华传统君子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B . “君子知命”既包括君子要努力发掘内在优良品质,也包括君子不追求富贵利达。 C . 儒家认为的“顺从天命”与“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之意有些类似, 不完全消极。 D . 董仲舒 “道之大原出于天”的言论,也可以证明儒家仁义礼智是天赋人性的观点。
  • 2. (2022高一下·南充期末) 2.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突发性。突发性指事件的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情况,都难以准确把握;对事件起因、规模、事态变化等,也不能事先确定。二是复杂性,主要指造成原因复杂。有自然因素造成的,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有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战争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三是传播的广泛性,某些传染病可能毫无国界地广泛传播。

    (摘编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特征探讨》) 

    材料二:

    作为非典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当时的中国在疫情防治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对疫情隐瞒不报。另一方面,当时国内比较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制度、应急设施。对于非典一类的新发传染病,彼时并无任何应急预案作为指导依据。而且,许多医院没有足够的隔离设施,交叉感染严重。这些都使得疫情难以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

    SARS之后,政府加大了对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决心和行动。政策方面,2003年国家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此后又出台了一系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从国家到乡镇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医疗救治方面,各地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包括设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扩大医疗救治队伍等。此外,中央还主导建立了一套信息通报体系,保证疫情信息快速透明地传播。这一系列建设使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提升。 

    (摘编自《非典十六年之后,中国的防疫体系都有哪些进展?》)

    材料三:

    2009年,全球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迅速组织联防联控,并坚持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使公众能够了解疫情,做好防控。此外,政府还联合科研机构进行疫苗的研发和生产,仅87天,就研制生产出全球首支获得生产批号的H1N1甲流疫苗。 

    2014年,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中国政府积极应援非洲,同时采取国内疫情防范措施,取得了“零感染,零输入”的可喜成绩。这次疫情抗击还成为我国首次在卫生应急领域走出国门的成功案例。 

    事实上,自非典后,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机制已多次经受住考验,并在实战中不断完善。国家卫计委卫生应急办主任许树强曾表示,中国经过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埃博拉疫情等重要阶段的洗礼,应急能力已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摘编自《抗击甲流:中国在行动》)

    材料四:

    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袭来,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面对疫情,党中央总揽全局,对抗击疫情作出指示,指明方向。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决策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加强防疫工作,把落实工作抓实抓细。此外,在疫情面前,我国还坚持防控工作全国一盘棋,联防联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创造了十天十夜建成火神山医院的奇迹。

    我国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防控了疫情蔓延,国际社会对此普遍给予肯定。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中方行动快速有力,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

    (摘编自《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来自哪里》)

    1. (1) 下列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突然发生,人们事先难以准确把握某次事件发生的时间、方式、成因等情况,因此在应对时就往往会束手无策。  B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因复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战争等人为因素都可能引发公共卫生事件,从而对公众健康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C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范围广,某些传染病毒可能会无国界扩散,这需要各国共同应对,国际合作抗击埃博拉疫情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D .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坚持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这有利于把握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模、事态发展等信息,做好防控。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应对非典时,我国存在着部分地方政府瞒报疫情信息、缺乏新型传染病应急预案和应急设施等问题,这使得疫情难以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 B . 2009年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力的防控措施抗击甲型H1N1流感疫情,还成功研制生产了H1N1甲流疫苗,取得了抗击疫情的胜利。  C . 正是因为经历了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非洲埃博拉疫情三个重要阶段的洗礼,我国的应急能力才能够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D . 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有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赞赏,这体现出国际社会对我国疫情防控的肯定,也侧面显示出我国防控疫情能力的提升。 
    3. (3)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一次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为什么能快速有效地进行防控?请结合材料概括并分析。
  • 3. (2022高一下·南充期末)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本一:

    故乡情

    茹志鹃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那些不惜万里迢迢而来寻根的人,有了一种同感。这是一种捉摸不住,讲说不清,难以言传,而又排遣不开的感情。

    说实在话,世上有着许许多多比乡土更加美妙,更加怡人的地方。但独有故乡却是“我的”,它像母亲一样,无可选择。美的,不够美的,都一样,是亲爱的,是“我的”。它不会让人时时挂念,却能令人终生难以忘怀。这就是故乡,人人都有的故土之情。

    绍兴是我的祖籍,我没有在这里住过,对它并不熟稔。绍兴话亦只是小时候听祖母说过,但不知为什么,这里的一切都使我向往。为了探望故土,为了聆听乡音,我来到了绍兴。

    小路引我走过一个小村尾,一团绿雾似的小竹园,掩映着一排白灰墙乌板门。一个五六岁的女孩,不知哪里受了委屈来,抹着眼睛。裤脚吊到小腿上,散了半边的辫子,遮着她有一点点脏的半边红脸蛋,独自寂寞地走在竹后面。我猜,在那紧闭着的黑板门中,总有一扇是她家的。

    啊!家,是了,是家。哦,故乡。没有我的家的故乡!从前,当我也像这女孩这么大的时候,你不曾好待我过。记得么,你让我走在那矻噔噔的石板路的深巷里,两边偌高的风火墙把我隔在外面,连想象的翅膀都无法飞越。那幼稚的想象,无非只是想到里面有一张眠床,有一碗热饭,有一点点不那么冷的暖意。这就是我心目中“家”的全体,这就是我所能有的、最美妙的想象。故乡,故乡,我在你身边做过多少次“家”的梦,多少次问过我唯一的亲人,说:“奶奶,我们什么时候也能有一个‘窝’呢?……”

    没有我的“窝”的故乡啊!你未曾好好待我过,然而却在梦中无数次地使我萦回。我梦见故乡的天,故乡的地,故乡的山,故乡的水。因为,你给我的就是这些,因为,我把这些,就当做我的家。我的家啊,总是席卷了所有的荒漠,贫瘠,顶着一片黄苍苍的穹苍,四周围垂着灰蒙蒙的暮霭,当中缀着一穹淡淡的孤月,反复地出现在我的梦里。多么冷啊!你冰醒了我少年时代的梦。我走了,我不能总看着你那凄恻的面容。

    我也做过好的梦。那是在后来,在巍峨的孟良崮上,在马衔嚼、人轻装的陇海路旁,在济南解放的捷报声里,在白雪皑皑的淮海平原上。在那冷的北方,我梦见了温暖的故乡,梦见一个青山郁郁、绿水悠悠的故乡。那里有白米饭乌干菜,有自家的冬笋,有野生的蘑菇,有鲜红的杨梅,有金黄的蜜橘,有青布蓝衫的姑娘,有母亲般的温柔关注。没有我的家的故乡,却给了远来的战士暖和和的床,热腾腾的饭。多么好的故乡,多么美的梦啊!

    绕过了小村尾,石板路接者石拱桥。傍河的小镇,沿河伸开了一条街道。豆腐担连着鲜鱼摊,担儿前的人多,摊儿前的人少。点心店里热气腾腾,倒并不客满,布店柜台边却站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富裕的人置冬装,更富裕的人在买花的确良。立冬刚过,有人已在筹备添夏天的衣裳。有名的羊肉银水,驮着一杆秤,敞者一件盖屁股的棉袄,背脊上的面子已不知去向,露出的棉花,远看就像一件羊皮背心。一顶新的罗宋帽,高高地顶在头上,帽顶款款地歪在一边,像京戏里的武生模样。他急匆匆赶过人群,作兴要赶去宰羊。我和老友蹲在卖鱼的木盆边,挑了两尾活跳的鲫鱼,放在小篮里,任它干张合着嘴,我们自顾慢慢地走。

    在回来的路上,顺便去看了那个校办的袜厂。

    厂,就是一个大客堂,里面坐了二十多个姑娘,摇着二十多部摇袜机,“喳喳喳”地摇完袜筒,就左一针右一针地挑袜跟,手是飞快的。挑完袜跟就“喳喳喳”地摇脚筒。

    这机器,这操作,这程序,我熟悉,我见过的。不是在梦里,是真的,是在五十年之前,我暂住在杭州那危危的小阁楼里,房东聋奶奶的女儿,就整天在楼下“喳喳喳”地摇着这个。不过那时她摇的不是尼龙袜,是线袜。这“喳喳”的声音,伴者她轻轻哼的“的笃”调,让人感到凄婉和寂寞。

    这机器我见过,这操作我熟悉,只是少了那凄楚的轻哼。真的,我后来梦见的情景要比这个好。那好的梦里,似乎是在一个锃亮发光的展览大厅里,一部锃亮发光的立式机器,由工人一按电钮,几秒钟就拿出了一只夹花尼龙袜。我想着我的梦,走出了那间客堂工厂。可是一抬头,只见我已走到一个建筑工地上,一大排三层楼的楼房已大致完工,只差些门窗之类、木匠师傅的功夫了。人家告诉我,这是造的校舍和教室,人家又告诉我,这就是用那“喳喳”响的摇袜利润建起的。我走了,摇袜机的声音已远远地落在了后面,但是依然还是“喳喳!喳喳!”地回响在我的心里。用它陈旧的方式,古老的声音,竭尽自己所能,一圈又一图地转着,摇着,为了三层楼的楼房,为了农民的冬装和夏衫,为了四个现代化,老老实实地奉献者自己的一切。

    哦!于是在那好的梦的前面,我又看见那些盖着花手帕的小竹篮,那些穿着布鞋儿的匆匆脚步……我也该动身了,太阳已升得老高,还有三里路要一步一步地走过去,篮里的鱼,还在干渴地张合着小嘴。

    石拱桥连着石板路,石板路带我回到老友家的村头,看见路上相遇过的那些姑娘,已换下干净的新布鞋,脱下了山青水绿的新衣裳,正蹲在河埠头洗菜,正“啰啰”地唤着小鸡小鸭……我赶紧回到了不是我家的“家”里,把鱼放进淡水缸里,干搁了两个钟头的鲫鱼,居然又悠悠地游了起来。

    故乡,这就是我实实在在的故乡。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有删改)

    文本二: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者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

    1. (1) 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采取游记的写法,以作者在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贯穿起故乡的人、物、景和情,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对故乡深厚情谊。 B . 文章以故乡的景与人为经,以触景生情联想起的“梦境”为纬,在过去与现实,真境与幻境的层递交替中,描绘着故乡多彩多姿的风貌。 C . 文章采取以小见大的手法写街道的场景。作者摹写宰羊人的着装打扮,写不同的人买不同的布料,背后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生活状态。 D . 结尾“我把鱼放进淡水缸”,和前文“挑了两尾活跳的鲫鱼”在结构上遥相呼应,体现了“我”对家乡生活积极热切的融入和对生命的敬畏。
    2. (2) 茹志鹃和郁达夫的散文写人写景都颇有韵味,请结合文本一划线句和文本二,从语言、表达方式等角度分析二者写作特色的相同之处。
    3. (3) 文章多处通过梦境来抒发情感,请概括几次梦境中的作者对故乡的感情的变化。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 4. (2022高一下·南充期末) 文言文阅读

    张方平,安道,南京人。少颖悟绝伦,家贫无书,从人假三史,旬日即归之,曰:“吾已得其详矣。”凡书皆一阅不再读,宋绶、蔡齐以为天下奇才。初,王拱辰议榷河北盐,方平见曰:“河北再榷盐(注),何也?”帝曰:“始立法耳。”方平曰:“昔周世宗以盐课均之税中,今两税盐钱是也。岂非再榷乎?”帝惊悟,方平请直降手诏罢之。河朔父老迎拜于澶州,以报上恩。事具《食货志》。帝以丰财省费访群臣,方平既条对,又独上数千言,大略以为:“祥符以来,务为姑息,渐失祖宗之旧。取士、任子之法坏,命将养兵,皆非旧律。大商豪民乘隙射利,而茶盐香矾之法乱。此治忽盛衰之本,不可以不急。”帝览对甚悦。神宗即位,召见,请约山陵费,帝曰:“奉先可损乎?”对曰:“遗制固云,以先志行之,可谓孝矣。”又请差减锡赉,以乾兴为准,费省什七八。方平进诏草,帝亲批之,曰:“卿文章典雅,焕然有三代风。”其见称重如此。安石行新法,方平陛辞,极论其害,曰:“民犹水也,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兵犹火也,弗戢必自焚。若新法卒行,必有覆舟、自焚之祸。”帝怃然。数请老,以太子少师致仕。哲宗立,加太子太保。元祐六年,薨,年八十五。司空,遗令带请 , 尚书右丞苏辙为请,乃谥曰文定。方平慷慨有气节既告老论事切至于用兵起狱尤反覆言之且曰臣且死见先帝地下有以藉口矣平居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守蜀日,得眉山苏洵与其二子轼、辙,深器异之。尝荐轼为谏官。轼下制狱,又抗章为请。晚,受知神宗,王安石方用事,嶷然不小屈,以是望高一时。

    (节选自《宋史·张方平传》)

    (注)榷盐:又称“榷盐制”“榷盐法”。原指汉武帝时所实行的政府垄断食盐产销制度。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方平慷慨有气节/既告老/论事益切/至于用兵起狱/尤反覆言之/且曰/臣且死/见先帝地下/有以藉口矣/ B . 方平慷慨有气节/既告老/论事益切/至于用兵起狱尤/反覆言之/且曰/臣且死/见先帝地下有以/藉口矣/ C . 方平慷慨有气节/既告老/论事益切/至于用兵起狱尤/反覆言之且曰/臣且死/见先帝地下/有以藉口矣/ D . 方平慷慨有气节/既告老/论事益切/至于用兵起狱/尤反覆言之/且曰/臣且死/见先帝/地下有以藉口矣/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代人的称谓一般有直称姓名、称字、称号、称官名等,称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一般用于称呼平辈或尊辈。 B .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属于古代官员的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指官员辞职归家。 C . 赠,赠官,古代朝廷在功臣死后为其追封官职。另外,古代对有功之臣已去世的父母及妻子等授封荣典,也叫封赠。 D . 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赞美性的称号,如“卫灵公”。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方平颖悟绝伦,文章典雅。他读书基本上过目不忘,受到宋绶、蔡齐等的颂扬;起草的诏书被皇帝批复有三代圣贤的风范。 B . 张方平政治敏锐,心怀百姓。针对王拱辰的专营河北盐务的主张,张方平针锋相对,指出其做法实为两次专营。 C . 张方平耿直敢言,言辞犀利。宋神宗就丰裕财利、节省费用之事询问大臣们的意见,他上书指出当时朝廷,社会存在的问题。 D . 张方平不惧权贵,坚持本色。王安石推行新法,他用“民犹水也”与“兵犹火也”两个例子极力陈述王安石所推行的变法的弊端。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帝惊悟,方平请直降手诏罢之,河朔父老迎拜于澶州,以报上恩。

      ②晚,受知神宗。王安石方用事,嶷然不小屈,以是望高一时。

  • 5. (2022高一下·南充期末) 古代诗歌阅读

    本诗作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作于开成4年(839)春,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B . 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C . 裴坦刚中进士,将前往舒州为官,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春风得意。 D . 尾联写两人同到宣州任职,现在却要各奔东西,表达了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
    2. (2) 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
  • 6. (2022高一下·南充期末) 名篇名句默写
    1. (1) 《赤壁赋》里运用夸张的手法侧面描写箫声效果的诗句是:
    2. (2) 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笼中鸟、池中鱼为喻,表明自己过去仕途生活的不自由,表达出其心系田园、想要回归田园的殷切心情的两句是“”。
    3. (3) 陆游《游山西村》中描摹山村社日迎神祭祀的热闹风俗,表达了对古老文化的赞美之情的两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2022高一下·南充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部《功勋》,8位人物,8个单元,浓缩式地展现了功勋人物的传奇事迹。时代的酸甜苦辣、人生的百转千回、信念的历久弥坚,在剧中呈现得________________。

    部重大的主旋律影视剧,离不开对时代精神的讴歌和反映、对家国情怀的弘扬与塑造,观众也离不开对榜样故事和人物的构建与刻画,从而引发共鸣。《功勋》剧组秉持“尊重时代真实的逻辑,也要忠于功勋人物生而为人的情感”的创作原则,强调生活的真实、逻辑的合理。在功勋人物身上:矢志报国的奉献令人感动,而伟大可能出自最朴实的愿望;________________的专注令人敬佩,而一半的勋章也属于身后的家人;________________的伟业令人赞叹,而来之不易的成功更要归功于密切的合作。沉稳的基调、细腻的情节、丰满的人物,让观众“爱上有血有肉的功勋”。

    被剧集感染的我们,也要对标先辈们执着追求的“希望与前途”,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成就属于自己,也属于时代的“高光时刻”。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3)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高光时刻”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 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B . 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有时候也可以“做减法”。 C . 郭沫若先生的话剧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D . 2021年2月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动机点火工作,开启火星探测新篇章。
  • 8. (2022高一下·南充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浪漫属于青春。浪漫属于爱情。

    但浪漫绝不是青春和爱情的专利。年轻时,在阳光如瀑的大街上,在剪剪的微风和如潮的人流中,你大声长吟的歌谣,为什么今天不能唱?初恋时,在花前月下,在澄明的清晨或朦胧的黄昏,你曾经一次次献给你心爱的人的那一朵朵玫瑰,为什么不能让它再重新绽出一缕温馨?

    在柴米油盐的纷杂里,你可以拣一个细雨霏霏的夜晚,熄灭灯烛,伏案面窗听那斜风,听那细雨,听那窗棂下蟋蟀跌跌宕宕的高吟短唱。或在风清月白的夜晚,独卧阳台,把酒临风,面对灿烂的星空和皓月,吟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替东坡抒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在时间和年龄的羁绊中,你可以用油渍斑斑的手拨电话号码,对不再年轻的妻子说几句温馨的俏皮话或倾吐几句真诚而幽默的祝福。也可以在她逐渐衰老的日子里,做一只傻帽的“唐老鸭”南腔北调地给她唱一首生日歌。

    柴米油盐是淹没不住浪漫的。浪漫是生活五味中最具味道的一味,有了浪漫,你的人生才会有滋有味。

    浪漫与你逐渐增长的年龄没有关系。八十岁的老人依旧可以从浪漫里寻回十七八岁的感觉,金婚的夫妻依旧可以从浪漫里寻回初恋的情愫。

    1. (1) 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相同的一项是(    )
      A . 唐诗啊,请你告诉我如何才能温暖受降城外那一地如霜的月色? B . 难道那灵岩寺的山泉,在岁月的悠远中默默地流成了一泓清凉? C . 那水畔的苍苍蒹葭啊,你在秋风里为谁摇曳成一片苍茫的忧愁? D . 故园那灼灼的桃花啊,是否还会在微风中向我绽开甜甜的笑意?
    2. (2)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三个短句改成一个长句,保持语意基本不变,词语可以略有调整。
四、写作(60分)
  • 9. (2022高一下·南充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马克思深刻洞察历史发展的规律,从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抽丝剥茧,发现了资本主义的深刻矛盾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并自觉承担起创建革命理论、领导革命实践的重任;林觉民矢志拯救国家民族,“为天下人谋永福”,不惜牺牲个人幸福,舍生忘死,视死如归。他们都将个人抱负与时代要求相结合,做出了自己的人生选择。

    认真体会上述人物的精神品质和人生选择,思考“抱负与使命”这一话题,联系当下社会生活,以“我们的使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班会演讲稿。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