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1 短文二篇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短文二篇...

更新时间:2022-07-09 浏览次数:7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怀民亦未(qǐng)        夕日欲(tuí) B . 至承天寺(suí)        沉竞跃(lín) C . 藻,交横(xìng)        能其奇者(yù) D . 盖竹影也(bái)        相步于中庭(yǔ)
  • 2.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B . 念无/与为乐者 C . 实是/欲界之仙都 D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起行        康肃忿 B .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反溯流逆上矣 C .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 . 夕日颓        实是界之仙都
  • 4. (2023七上·游仙期末)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游记,状写名山大川,惊湍飞瀑,晴湖雪巘,乃至亭台池榭,美不胜收。

    ②因此,游记小品,是最具个人风采的美文。

    ③游记小品,堪称文苑奇葩。

    ④陶弘景在南朝游记小品名作《答谢中书书》中云:“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⑤小品,独抒性灵,信笔挥洒,自由书写,文极简洁而意味隽永,情思摇曳,韵趣天然。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③④①⑤② C . ⑤③④①② D . ⑤①③④②
  •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 .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 . “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 .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 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晓雾将  ②夕日欲  ③康乐以来   ④五色交   

  • 7.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1)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 (2)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 (3)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4. (4)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 (5)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8.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 (1) 四俱备
    2. (2) 晓雾将
    3. (3) 夕日欲
    4. (4) 沉鳞
    5. (5) 是欲界之仙都
    6. (6) 未复有能其奇者
二、阅读理解
  • 9.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的《三峡》)

    (二)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清:  回倒影         流见底 B . 自:  非亭午夜分     康乐以来 C . 绝:  巘多生怪柏     哀转久 D . 见:  不曦月         清流
    2. (2) 把语段(一)和(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 (3) 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一文采用 结构行文,先后给人以山高、水急、趣多、凄清的美感;二文采用  结构行文,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的印象,突出山川景色的秀美。两文都是写景散文,都做到了情景交融,都直接抒发了 之情。

    4. (4) 两文都提到了“猿鸣”,各有什么作用?
  • 10.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④罴(pí):棕熊。

    1. (1) 解释加点词。

      五色交辉

      四时俱备

      与其奇者      

      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  

    2. (2)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3. (3) 回答问题。

      ①《答谢中书书》     这个字高度概括山川景色的特点,《钴鉧潭西小丘记》      这个词简洁概括石头的特点。

      ②两篇文章写景的时候运用了不同的手法,甲文动静结合,乙文妙用比喻,请分别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 11. 课外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②,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⑥之。经宿⑦方至,造门⑧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眠觉:睡醒③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⑤剡(shàn):县名,今浙江嵊县。⑥就:拜访、访问。⑦经宿:一整夜。⑧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然起行

      无与乐者

      起彷徨

      人问其故_

    2. (2) 翻译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3. (3) 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来描写月色。请你写出一句他的其它作品中关于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或语句吗?
    4. (4) 两段文字都是写的夜找好友,请比较他们的异同点?(可从目的、原因、结果、情感、性格等方面考虑)
三、语言表达
  • 12. 苏轼被贬,心中忧郁,月夜游寺正是他排遣抑郁心情的具体行为。为此,有同学根据《记承天寺夜游》的写作背景及内容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

    下联:

  • 13.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篇,原文是:“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在四川的峨眉山有一副化咏这个内涵的楹联:“刚日读史柔日读经,____________。”(古人把单日称为刚日,双日称为柔日)。我们把这些话引在一起来看,就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句话,其实这是用一种“道法自然”的方式来解释“仁”和“智”的内涵,就是用有形的方式来表达叙述无形的内涵。

    材料二

    遇见山水,你会身似行云流水,心如皓月清风,得到清静自在。南北朝有谢灵运“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的风韵秀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有白朴“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的赏心悦目;明有杨慎“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谈笑洒脱。

    1. (1) 阅读材料一,请将对联补充完整。
    2. (2) 阅读材料二,仿照画线句子补写句子。
  • 14. 苏轼是一位音乐爱好者,他与张怀民夜游承天寺时,会期待用什么乐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你的理由。(40字以内)

    【材料】埙: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它音色朴拙低沉,独为天籁。

    鼓:中国传统打击乐器,上古时代的战鼓,皆由鳄鱼皮制成,取鳄鱼的凶猛习性以壮鼓声,音色雄浑而奔放。

    古琴:中国汉族传统拨弦乐器,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