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性质与特点,是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形成、演进和巩固的。这些特点( )没有妨碍我们进入信息社会,反而胜利地让汉字进入了计算机。与此同时,汉字的表意性又非常方便地把久远的 向我们 。越是了解它,就越会重视它、热爱它,也就会好好学习它、维护它。汉字是需要维护的,我们有时候对孩子说,你不要乱写字,要认真地写字,但说多少遍他都不太理解。这时候,你要认真地告诉他,你笔下的汉字已经传承了几千年,它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瑰宝,我们需要维护它,让它更好地发展。当唤起了这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之后,使我们无论是在教育、舆论还是娱乐中,都会尊重汉字、珍视汉字、维护汉字,这就是我向大家讲述汉字的性质和特点的初zhōng。
初zhōng( ) 瑰宝()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链接材料】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甲】欧阳公①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不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②见曰:“此正午壮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晴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
【乙】(华佗)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④,舍去辙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⑤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⑥。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丙】“蔡邕”在陈留,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比往而酒会已酣焉,客有弹琴者。邕至门,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返。将命者告主人,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唯恐螳螂之失蝉也,此岂为杀心而声者乎。”邕叹曰:“此足以当之矣。”
(选自《太平广记》)
【注】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正肃吴公:即吴育,官至参知政事,卒谥正肃。③哆(ci):披散,张开。④节度:规则,分寸。这里指注意事项。⑤壮:中医艾灸,一灼称为一壮。⑥行差:这里指将好。行:疏通,疏导。差:差不多。⑦蔡邕(yōng):东汉时期文学家,书法家。
吾心唯恐螳螂之失蝉也,此岂为杀心而声者乎。
若 当 灸 不 过 一 两 处 每 处 不 过 七 八 壮 病 亦 应 除。
艺术家的修养
周伟
艺术,是人类文明皇冠上的那颗明珠。艺术家呢,自然是那颗璀璨明珠的制造者。由此说来,艺术家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艺术家的素质和修养决定着那颗明珠的光芒。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艺术家要做的,就是看见美,创造美,讴歌美,就是要把人们引入美的世界。艺术家的使命决定了艺术家必须加强修养,因为他们是美的使者、美的化身,这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一定是经过长期修炼才有可能。
艺术家的修养包括哪些呢?关于中国绘画,古人有一句传世名言,叫作“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其中的关健在于“中得心源”,即作品要体现画家的思想和情感,也就是“心”要通过笔墨表现出来。西方人认识到这种绘画理论却是在文艺复兴之后,比唐代的张璪晚了大约千年,这是中国绘画对世界美学史的贡献,更是中国书画美的精髓。
“中得心源”,首先要提高艺术家的修养。第一个要义就是修身做人、磨炼品格。“人品”是修养的综合表现形式,也是最高表现形式。另一个基本要义则是文化底蕴修养。艺术家最起码要有比较深厚的文史哲功底,是为“学品”。有了人品、学品还不够,作为一位优秀的艺术家,还要在艺术创作上有独到之处。作品不仅技艺精湛,更要表现对生绣的理解,体现其艺术品格,也就是“艺品”。如此,人品、学品、艺品构成了其艺术修养的铁三角。
艺术家如何提高修养水平呢?除了坚持终身学习各类知积,还要回到“外师造化”,即要向自然界学习,向生活学习,向实践学习。李可染说:“‘深入生活’是改造中国画的一个基本条件,只有深入生活才能产生为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内容。”生活,不仅是艺术家创作的源泉,更是艺术家激情的源泉。
当今,有相当一部分艺术家痴迷于会员、理事,痴迷于开宗立派、另立门户,病迷于各种名誉、奖章等等,痴迷于展览宣传、相互捧场,痴迷于客座教授、到处“讲学”,痴迷于结交老板、攀附权贵……功名利禄,是他们的最高追求,
与之相反,中国历史上的文人画家群体,十分注重自身修养,始终认为绘画不过是方技之术,对身份和权利并不看重。他们意在自适,无求于世,借画抒怀,视绘画为余事,即文乃德之余,艺属行之末,惟有德行才是立身之本、治艺之基。正因如此,他们的作品才能厚德载物,历久弥新,而追名逐利的艺术家们,则迟早会淹没在自己制造的功利泡沫之中。
(选自《中国人文小史》)
先生的院子
洪忠佩
①再一次去北京的院子里叩访先生,还是以文学的名义。高铁、地铁,一路呼啸,仿佛所有的速度与激情都应和着一种召唤。当站在北京文学馆路45号门口时,首先与先生的名字相遇了。我能够再一次到北京,机缘还是以先生的名字命名的文学殿堂——鲁迅文学院。
②走进鲁院的时候已是黄昏,感受到秋季北京天空的高远。鲁院的银杏树和梨树上,已是硕果累累,而我来这里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在鲁院大堂,我第一眼就看到了先生的肖像,那浓密的
一字胡,直竖的头发,那样睿智与犀利的日光,还有一袭长衫,在梅花屏风前端坐着的塑像身影。
③先生,不知您是否记得,六年前我曾来过这里。当时,我是从朝阳区八里庄南里27号鲁院老校区,来到这里观摩“向经典——鲁十五诗歌之夜”活动的。那是一场大型诗歌朗诵会,参加的既有中国作协领导和“鲁十五”高研班学员、鲁院江西作家班学员,也有北京文学界人士。遗憾的是,那天夜里只有短暂的逗留,来去匆匆。好在,北京的亲戚赠送了一套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全集》,以及许广平的《欣慰的纪念》与冯雪峰的《回忆鲁迅》。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沉醉在先生的情怀、信念里。回想起来,我纯正意义上认识先生,是在八里庄南里27号和文学馆路45号。
④意想不到的是,六年前在心中默默种下的种子,终于发芽了——我有幸成为了鲁迅文学院
第三十三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的一员,将与来自全国各地的52名学员一起度过四个月的学习时光。一个班的学员会在一起,可以拼出一张中国版图,周伟来自湖南、陈丹玲来自贵州,马国福来自江苏,周华诚来自浙江,于永铎来自辽宁,陈楫宝来自北京,代敦点来自新疆,才让扎西来自青海,次仁央吉来自西藏,而我的标签是江西……开学典礼上,铁凝、吉狄马加、莫言等出席,王蒙、李敬泽、刘庆邦、穆涛、梁鸿、李洱等授课。我想,人生最为幸福的事,莫过于愿望能够实现。鲁院的605室,成了我的新家。在鲁院学习的日子,我无疑是一个幸福的人。
⑤先生,不知道故乡的人捎信给您没有,此前我应编辑之约,写会稽山的文化地理,专程去了一趟先生的故乡绍兴。那一天,我为了与先生相遇,特意把下榻的地方选在先生家院子斜对面的最忆城市酒店。沿着以先生名字命名的中路行走,在三味书屋和百草园,仿佛邂逅了青少年时的先生。“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想想,先生读书能够读出如此“三味”,可谓极致了。百草园皂角树、石井栏杆依在,许是时节的关系,在园子里并没有看到先生记述的“紫红的桑葚”与“像小珊瑚珠”的覆盆子,只有满地的野草与“碧绿的莱畦”。那天,我在三味书屋和百草园待的时间比较长,是想避开瞻仰的人流,独自一个人待一会儿,寻找一个与先生对活的机会。最后,连咸亨酒店的绍兴老酒与茴香豆都来不及品味,乌篷船也没顾得上去体验。
⑥熟知先生生平的人都知道,绍兴周家老台门、绍兴会馆、八道湾胡同、砖塔胡同、西三条21号、上海施高塔路130号,厦门大学、中山大学,都曾是先生居住的地方,亦是民族记忆的一个链接点。
⑦这应是先生在人生时间上的一个排序吧。不是旅程,而是选择。然而,人们在北京能够瞻仰的,是否只有阜成门城墙边西三条21号的鲁迅故居呢?西三条21号的外围已经新建了鲁迅博物馆,而院子里,先生当年手植的两棵白丁香依然高耸繁茂。阳光透过树叶,院子里一片光影。书房门虚掩着,仿佛先生未曾走远。我曾无数次想象过与先生相遇的情景:先生一袭长衫,清瘦而冷峻。
⑧“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在鲁院的大堂,无论读到先生的话,还是仰望先生的肖像,我都能够感觉到温暖与亲切,还有凝重深沉的爱。
⑨清晨,或者傍晚,我都会在先生塑像边小坐片刻,享受安静闲暇的时光。即便有时倚在或走过回形的走廊,看到先生的肖像,常常会去想同一个问题,从当下去追忆先生的人生过往,从绍兴到北京,再辗转到上海,是否是中国近代历史与文化流变的一个背景呢?
⑩而院子里的白玉兰、银杏、柏树、杨树、雪松、梅树,还有荷塘,想必都是先生所喜爱的吧。
①喜鹊,叫醒了我在鲁院的每一个早晨。在喜鹊的叫声里,我开始了一天又一天学习与写作的时光。简约,质朴,散淡,自省,自然就疏离了庸常,促长了内心丰饶。我每天都在期待,期待在盛开白玉兰的院子里与先生相遇、对话。
(选自《2018中国年度精短散文》)
“周伟来自湖南,陈丹玲来自贵州,马国福来自江苏,周华诚来自浙江,于永铎来自辽宁,陈楫宝来自北京,代敦点来自新疆,才让扎西来自青海,次仁央吉来自西藏,而我的标签是江西…”语句很长,却不厌其“繁”,强调了什么?
示例:绍兴鲁迅故乡家,我与青少年读书的先生“相遇”,感受“三味”极致。
①他的积极方面包括对科学的可能性的痴迷追求、对活生生的地理学的一往情深、对自由的始终不渝的向往和对受压迫者的无限同情、对他生活的时代的政治现实的洞察,以及对一个好故事的教我覆求。
——奥尔迪斯
②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一楼适夷
③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
——罗斯丹
④描写了一个谦谨、坚强而有独立精神的女性的形象,在英国文学妇女画廊中独树一帜。
——朱维之
① ② ③ ④
A.《傅雷家书》 B.《简·爱》 C.《海底两万里》 D.《昆虫记》
【示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是鲁迅先生启蒙老师。他方正、质朴、博学。读书入神的描写最为动人,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今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学校开展了读书月活动。现计划做读书活动持续推进工作,请你参加筹划小组并完成任务。
问题:下列图书,哪些你会因为自己想看而去看?(可多选)
口漫画书 口诗词集 口科普作品 口童话故事书 口军事书籍
口哲学书籍 口心理学读物 口 口 口
经典因为有时代的隔膜,年轻人阅读比较困难,要不斯克服某些阅读障碍,其丰富的内涵也需要认真反复地发掘体味,这都不会是像阅读流行小说那样痛快的。必须先要有“啃书”的思想准备,克服那种浅尝辄止的毛病,才能真正进入良好的阅读状态。这也是一种学习习惯和毅力的培养。
——温儒敏《和中学生谈读书》
一个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他就不能不有预定计划与系统。对于他,读书不仅是追求兴趣,尤其一种训练、一种准备。有些有趣的书他须得牺牲,也有些初看很干燥的书他必须咬定牙关去硬啃,啃久了他就自然还可以啃出滋味来。
——朱光潜《谈读书》
作文①题目:一颗最美的星
作文②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对于“成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邓皓在文章《成功的人生》里说,成功不是昭然若揭地去赢了某一次,成功是任何时候不放弃追求下去的信念。魏峰在文章《只要你在不停地走》里说,只要你在不停地走,生活这条路不但会被你越拓越宽,而且你会发现那个名叫“成功”的终点,已经离你越来越近,它就在你不断迈动的两足之间。周涛在作品《天地一书生》里说,成功不是外界的吹捧造成的成功感,而是内心对到达某一设定目标的认可。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表达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