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

更新时间:2022-07-21 浏览次数:77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 1. (2022九下·吉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汉字的性质与特点,是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形成、演进和巩固的。这些特点( )没有妨碍我们进入信息社会,反而胜利地让汉字进入了计算机。与此同时,汉字的表意性又非常方便地把久远的         向我们       。越是了解它,就越会重视它、热爱它,也就会好好学习它、维护它。汉字是需要维护的,我们有时候对孩子说,你不要乱写字,要认真地写字,但说多少遍他都不太理解。这时候,你要认真地告诉他,你笔下的汉字已经传承了几千年,它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宝,我们需要维护它,让它更好地发展。当唤起了这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之后,使我们无论是在教育、舆论还是娱乐中,都会尊重汉字、珍视汉字、维护汉字,这就是我向大家讲述汉字的性质和特点的初zhōng。

    1. (1) 在文中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填汉字。

      初zhōng( ) 宝()

    2.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的词语,恰当的一项(   )
      A . 历史遗迹   传送 B . 历史痕迹   传送 C . 历史遗迹   传播 D . 历史痕迹   传播
    3. (3) 给括号内填入关联词语,适当的一项是( )
      A . 虽然 B . 无伦 C . 由于 D . 不但
    4. (4) 文中画波浪线处有语病,请你写出修改意见。
  • 2. (2022九下·吉林月考) 古诗文默写填空。
    1. (1)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2. (2) 斯是陋室,。(刘禹锡《陋室铭》)
    3. (3)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两句诗借用典故表达希望能得到朝廷信任和重用。
    4. (4) 面对眼前乍现的奇异雪景,人们常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两句诗来表达忘记奇寒,内心感到惊喜与温暖。
二、阅读(45分)
  • 3. (2022九下·吉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各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1) 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 武陵人捕鱼业   不足外人道 B . 所志     便扶 C . 见渔人,大惊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 . 向所志     未果,病终
    2. (2) 有人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没有写人,却处处见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3. (3) 结合选文与链接材料,分析作者借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链接材料】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 4. (2022九下·吉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欧阳公①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不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②见曰:“此正午壮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晴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

    【乙】(华佗)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④,舍去辙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⑤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⑥。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丙】“蔡邕”在陈留,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比往而酒会已酣焉,客有弹琴者。邕至门,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返。将命者告主人,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唯恐螳螂之失蝉也,此岂为杀心而声者乎。”邕叹曰:“此足以当之矣。”

    (选自《太平广记》)

    【注】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正肃吴公:即吴育,官至参知政事,卒谥正肃。③哆(ci):披散,张开。④节度:规则,分寸。这里指注意事项。⑤壮:中医艾灸,一灼称为一壮。⑥行差:这里指将好。行:疏通,疏导。差:差不多。⑦蔡邕(yōng):东汉时期文学家,书法家。

    1. (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心唯恐螳螂之失蝉也,此岂为杀心而声者乎。

    2. (2)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若 当 灸 不 过 一 两 处 每 处 不 过 七 八 壮 病 亦 应 除。

    3. (3) 中国古代有很多记载和赞美精湛“技艺”的文学作品,用以突出古人创造性成就,但突出他们“技艺”精湛的方式各有特点。《核舟记》中用王叔远在长不盈寸的桃核里雕刻了栩栩如生的众多人、物来体现雕刻技艺的精湛,【甲】文段中,【乙】文段中,【丙】文段中.
  • 5. (2022九下·吉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艺术家的修养

    周伟

    艺术,是人类文明皇冠上的那颗明珠。艺术家呢,自然是那颗璀璨明珠的制造者。由此说来,艺术家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艺术家的素质和修养决定着那颗明珠的光芒。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艺术家要做的,就是看见美,创造美,讴歌美,就是要把人们引入美的世界。艺术家的使命决定了艺术家必须加强修养,因为他们是美的使者、美的化身,这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一定是经过长期修炼才有可能。

    艺术家的修养包括哪些呢?关于中国绘画,古人有一句传世名言,叫作“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其中的关健在于“中得心源”,即作品要体现画家的思想和情感,也就是“心”要通过笔墨表现出来。西方人认识到这种绘画理论却是在文艺复兴之后,比唐代的张璪晚了大约千年,这是中国绘画对世界美学史的贡献,更是中国书画美的精髓。

    “中得心源”,首先要提高艺术家的修养。第一个要义就是修身做人、磨炼品格。“人品”是修养的综合表现形式,也是最高表现形式。另一个基本要义则是文化底蕴修养。艺术家最起码要有比较深厚的文史哲功底,是为“学品”。有了人品、学品还不够,作为一位优秀的艺术家,还要在艺术创作上有独到之处。作品不仅技艺精湛,更要表现对生绣的理解,体现其艺术品格,也就是“艺品”。如此,人品、学品、艺品构成了其艺术修养的铁三角。

    艺术家如何提高修养水平呢?除了坚持终身学习各类知积,还要回到“外师造化”,即要向自然界学习,向生活学习,向实践学习。李可染说:“‘深入生活’是改造中国画的一个基本条件,只有深入生活才能产生为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内容。”生活,不仅是艺术家创作的源泉,更是艺术家激情的源泉。

    当今,有相当一部分艺术家痴迷于会员、理事,痴迷于开宗立派、另立门户,病迷于各种名誉、奖章等等,痴迷于展览宣传、相互捧场,痴迷于客座教授、到处“讲学”,痴迷于结交老板、攀附权贵……功名利禄,是他们的最高追求,

    与之相反,中国历史上的文人画家群体,十分注重自身修养,始终认为绘画不过是方技之术,对身份和权利并不看重。他们意在自适,无求于世,借画抒怀,视绘画为余事,即文乃德之余,艺属行之末,惟有德行才是立身之本、治艺之基。正因如此,他们的作品才能厚德载物,历久弥新,而追名逐利的艺术家们,则迟早会淹没在自己制造的功利泡沫之中。

    (选自《中国人文小史》)

    1.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作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段指出了艺术家具备修养的必要性。 B . “艺术家的修养”指的是修身与养德。 C . “外师造化”的意思是向自然界学习,向生活学习,向实践学习。 D . 文章阐述了艺术家必须加强修养,且一定是经过长期修炼才有可能实现。
    2. (2) 作者认为艺术家应如何提高修养水平?
    3. (3) 分析文章画横线处李可染的话有何作用?
  • 6. (2022九下·吉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先生的院子

    洪忠佩

    ①再一次去北京的院子里叩访先生,还是以文学的名义。高铁、地铁,一路呼啸,仿佛所有的速度与激情都应和着一种召唤。当站在北京文学馆路45号门口时,首先与先生的名字相遇了。我能够再一次到北京,机缘还是以先生的名字命名的文学殿堂——鲁迅文学院。

    ②走进鲁院的时候已是黄昏,感受到秋季北京天空的高远。鲁院的银杏树和梨树上,已是硕果累累,而我来这里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在鲁院大堂,我第一眼就看到了先生的肖像,那浓密的

    一字胡,直竖的头发,那样睿智与犀利的日光,还有一袭长衫,在梅花屏风前端坐着的塑像身影。

    ③先生,不知您是否记得,六年前我曾来过这里。当时,我是从朝阳区八里庄南里27号鲁院老校区,来到这里观摩“向经典——鲁十五诗歌之夜”活动的。那是一场大型诗歌朗诵会,参加的既有中国作协领导和“鲁十五”高研班学员、鲁院江西作家班学员,也有北京文学界人士。遗憾的是,那天夜里只有短暂的逗留,来去匆匆。好在,北京的亲戚赠送了一套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全集》,以及许广平的《欣慰的纪念》与冯雪峰的《回忆鲁迅》。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沉醉在先生的情怀、信念里。回想起来,我纯正意义上认识先生,是在八里庄南里27号和文学馆路45号。

    ④意想不到的是,六年前在心中默默种下的种子,终于发芽了——我有幸成为了鲁迅文学院

    第三十三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的一员,将与来自全国各地的52名学员一起度过四个月的学习时光。一个班的学员会在一起,可以拼出一张中国版图,周伟来自湖南、陈丹玲来自贵州,马国福来自江苏,周华诚来自浙江,于永铎来自辽宁,陈楫宝来自北京,代敦点来自新疆,才让扎西来自青海,次仁央吉来自西藏,而我的标签是江西……开学典礼上,铁凝、吉狄马加、莫言等出席,王蒙、李敬泽、刘庆邦、穆涛、梁鸿、李洱等授课。我想,人生最为幸福的事,莫过于愿望能够实现。鲁院的605室,成了我的新家。在鲁院学习的日子,我无疑是一个幸福的人。

    ⑤先生,不知道故乡的人捎信给您没有,此前我应编辑之约,写会稽山的文化地理,专程去了一趟先生的故乡绍兴。那一天,我为了与先生相遇,特意把下榻的地方选在先生家院子斜对面的最忆城市酒店。沿着以先生名字命名的中路行走,在三味书屋和百草园,仿佛邂逅了青少年时的先生。“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想想,先生读书能够读出如此“三味”,可谓极致了。百草园皂角树、石井栏杆依在,许是时节的关系,在园子里并没有看到先生记述的“紫红的桑葚”与“像小珊瑚珠”的覆盆子,只有满地的野草与“碧绿的莱畦”。那天,我在三味书屋和百草园待的时间比较长,是想避开瞻仰的人流,独自一个人待一会儿,寻找一个与先生对活的机会。最后,连咸亨酒店的绍兴老酒与茴香豆都来不及品味,乌篷船也没顾得上去体验。

    ⑥熟知先生生平的人都知道,绍兴周家老台门、绍兴会馆、八道湾胡同、砖塔胡同、西三条21号、上海施高塔路130号,厦门大学、中山大学,都曾是先生居住的地方,亦是民族记忆的一个链接点。

    ⑦这应是先生在人生时间上的一个排序吧。不是旅程,而是选择。然而,人们在北京能够瞻仰的,是否只有阜成门城墙边西三条21号的鲁迅故居呢?西三条21号的外围已经新建了鲁迅博物馆,而院子里,先生当年手植的两棵白丁香依然高耸繁茂。阳光透过树叶,院子里一片光影。书房门虚掩着,仿佛先生未曾走远。我曾无数次想象过与先生相遇的情景:先生一袭长衫,清瘦而冷峻。

    ⑧“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在鲁院的大堂,无论读到先生的话,还是仰望先生的肖像,我都能够感觉到温暖与亲切,还有凝重深沉的爱。

    ⑨清晨,或者傍晚,我都会在先生塑像边小坐片刻,享受安静闲暇的时光。即便有时倚在或走过回形的走廊,看到先生的肖像,常常会去想同一个问题,从当下去追忆先生的人生过往,从绍兴到北京,再辗转到上海,是否是中国近代历史与文化流变的一个背景呢?

    ⑩而院子里的白玉兰、银杏、柏树、杨树、雪松、梅树,还有荷塘,想必都是先生所喜爱的吧。

    ①喜鹊,叫醒了我在鲁院的每一个早晨。在喜鹊的叫声里,我开始了一天又一天学习与写作的时光。简约,质朴,散淡,自省,自然就疏离了庸常,促长了内心丰饶。我每天都在期待,期待在盛开白玉兰的院子里与先生相遇、对话。

    (选自《2018中国年度精短散文》)

    1. (1) 文章第②段中“崭新的开始”具体指什么?
    2. (2) 有同学对文中第④段画横线处有疑问,请你解答。

      “周伟来自湖南,陈丹玲来自贵州,马国福来自江苏,周华诚来自浙江,于永铎来自辽宁,陈楫宝来自北京,代敦点来自新疆,才让扎西来自青海,次仁央吉来自西藏,而我的标签是江西…”语句很长,却不厌其“繁”,强调了什么?

    3. (3) 围绕“先生的院子”,有同学梳理了作者与先生“相遇”的亲身经历。请你也同样概括两个作者这样的经历。

      示例:绍兴鲁迅故乡家,我与青少年读书的先生“相遇”,感受“三味”极致。

    4. (4) 同学们讨论:第⑥段也是写“先生的院子”,其中上海施高塔路130号、厦门大学等在鲁迅先生人生历程中也很重要,应详细写一写。你觉得这个建议好吗?说明理由。
    5. (5) 全文以“先生”这一称呼行文,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 (1) 根据下列评价选择相对应的名著作品

      ①他的积极方面包括对科学的可能性的痴迷追求、对活生生的地理学的一往情深、对自由的始终不渝的向往和对受压迫者的无限同情、对他生活的时代的政治现实的洞察,以及对一个好故事的教我覆求。

      ——奥尔迪斯

      ②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一楼适夷

      ③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

      ——罗斯丹

      ④描写了一个谦谨、坚强而有独立精神的女性的形象,在英国文学妇女画廊中独树一帜。

      ——朱维之

                ②         ③     ④

      A.《傅雷家书》       B.《简·爱》         C.《海底两万里》         D.《昆虫记》

    2. (2) 《朝花夕拾》一书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请你任选一个人物,仿照示例,结合篇章中与之相关的描写或叙述,分析其性格特点。

      【示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是鲁迅先生启蒙老师。他方正、质朴、博学。读书入神的描写最为动人,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三、综合实践(10分)
  • 8. (2022九下·吉林月考) 按要求完成任务。

        今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学校开展了读书月活动。现计划做读书活动持续推进工作,请你参加筹划小组并完成任务。

    1. (1) 下阶段要进行重读经典的读书活动,全校征集到下列四个主题,你觉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少年读书正当时 B . 最是书香能致远 C . 立学以读书为本 D . 旧书不厌百回读
    2. (2) 为大力推荐阅读经典作品,你作为活动筹划组长,需要了解全校学生阅读状况,组员钱媛要为设计好的调查问卷中一个问题补充选项,请你帮她填补出三项。

      问题:下列图书,哪些你会因为自己想看而去看?(可多选)

      口漫画书      口诗词集           口科普作品         口童话故事书        口军事书籍

       口哲学书籍     口心理学读物       口      口      口

    3. (3) 校园广播“新闻早餐”栏目邀请你谈谈如何“重读经典作品”,以激励全校同学阅读经典,乐读经典。筹划小组帮你搜集了“名家谈读书”的相关文章,请根据下面两则语段,写出你的思考,做发言准备。(不少于70字)

          经典因为有时代的隔膜,年轻人阅读比较困难,要不斯克服某些阅读障碍,其丰富的内涵也需要认真反复地发掘体味,这都不会是像阅读流行小说那样痛快的。必须先要有“啃书”的思想准备,克服那种浅尝辄止的毛病,才能真正进入良好的阅读状态。这也是一种学习习惯和毅力的培养。

                   ——温儒敏《和中学生谈读书》

      一个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他就不能不有预定计划与系统。对于他,读书不仅是追求兴趣,尤其一种训练、一种准备。有些有趣的书他须得牺牲,也有些初看很干燥的书他必须咬定牙关去硬啃,啃久了他就自然还可以啃出滋味来。

                 ——朱光潜《谈读书》

四、写作(50分)
  • 9. (2022九下·吉林月考) 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①题目:一颗最美的星

    作文②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对于“成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邓皓在文章《成功的人生》里说,成功不是昭然若揭地去赢了某一次,成功是任何时候不放弃追求下去的信念。魏峰在文章《只要你在不停地走》里说,只要你在不停地走,生活这条路不但会被你越拓越宽,而且你会发现那个名叫“成功”的终点,已经离你越来越近,它就在你不断迈动的两足之间。周涛在作品《天地一书生》里说,成功不是外界的吹捧造成的成功感,而是内心对到达某一设定目标的认可。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表达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