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3Hg ②Fe3+ ③3SO2 ④H2O ⑤Fe2+ ⑥C60 ⑦2H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10 | 5 | 12 | 20 |
反应后质量/g | 8 | 5 | 30 | X |
A.探究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 |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D.探究CO2能与水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鉴别C、CuO、Fe三种粉末 | 分别加入稀硫酸,观察现象 |
B | 分离CaO和CaCO3的固体混合物 | 加适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固体并烘干 |
C | 检验Na2CO3溶液中混有Na2SO4 | 取样,滴加BaCl2溶液,观察现象 |
D | 除去氢气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 | 将混合气体通过装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后,再通过浓硫酸干燥 |
A.农业生产 | B.生活常识 |
铵态氮肥不能和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农药本身有毒性,应该禁止使用 石灰石可用于建筑材料 | 水壶中的水垢可加盐水浸泡除去 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夜盲症 儿童缺钙会导致佝偻病 |
C.安全知识 | D.实验记录 |
点燃H2、CO、CH4前必须验纯 煤矿井中一定要通风,严禁烟火 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锅盖 | 用广泛pH试纸测出某溶液pH为6 用托盘天平称量出8.4 g NaCl固体 用量筒量取42.56mL水 |
①冬奥会“飞扬”火炬使用氢燃料,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②冬奥会秉持“科技冬奥”,使用多种“黑科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立方”巧变“冰立方”:在游泳池上用水制冰时,水分子变大了
b.“冰丝带”:采用CO2直冷制冰技术,可实现CO2循环利用和碳排放几乎为零
c.“飞扬”火炬选用的是碳纤维复合材料,生活中的钢化玻璃也属于复合材料
①二氧化碳作为资源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方法。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相当于“空气变馒头”,其中馒头主要含有的基本营养素是。
②图2是二氧化碳合成汽油的示意图,它是利用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通过I、Ⅱ、Ⅲ三个环节,将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汽油。(图中a、b是两种起始反应物的分子结构模型,c、d是最终制得的汽油中所含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根据上述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编号)。
a.环节Ⅱ实现了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
b.汽油中的c和d两种物质的化学式都是C8H10 , 属于同种物质
c.从a、b、c、d的分子模型可知,这四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
d.“二氧化碳变汽油”的研究成果,有助于人类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①铝、镁、铜、盐酸 ②铝、铜、氯化镁溶液
③硫酸铝溶液、硫酸镁溶液、铜 ④硫酸铝溶液、镁、铜
①取a点溶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b点溶液中一定含有Zn2+和Fe2+ , 可能含有Ag+
③d点固体有3种
④取b~c段固体,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①x的值为0.2 ②恰好完全反应时,一定没有固体剩余
③该样品中一定含有镁 ④M点对应的溶质中含有2种或3种溶质
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B、F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由此可得出该气体产物的成分为。
②D装置的作用是。
鉴别试剂 | 实验现象 | 分析与结论 |
①稀盐酸 | 在甲中现象明显,而乙中无明显现象 | 根据不同现象分析,写出甲溶质的化学式:。 |
②氢氧化钙溶液 | ||
③氯化钙溶液 |
写出试剂②加入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方案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分析与结论 |
小雅组 | 取少量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1~2滴无色酚酞溶液。 | 溶液 | 在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一定没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氯化钙。 |
小浩组 | 取少量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盐酸。 | ||
小菲组 | 取少量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 | 没有明显现象。 |
步骤一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的实验目的是。
实验1 | 实验2 | 实验3 | |
样品质量/g | 50 | 50 | 50 |
NaOH溶液质量/g | 20 | 40 | 60 |
m/g | 44.9 | 49.8 | 49.8 |
试分析并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