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贺州市富川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

更新时间:2022-08-23 浏览次数:67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12分)
  • 1. (2022八下·贺州期末) 下列依次填入括号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马鞍山是富川县城内最高的一座山,她( )立在县城中央,当你站在山顶( )望繁华的富川县城,就会发现富江犹如一条蜿蜒的蛟龙在县城里穿行。漫步富江河畔,只见两岸河堤上,绚丽多彩的花朵犹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在微风的吹拂下轻歌màn( )舞;沿江路绿化带上,杨柳婆娑,柔软的枝条垂在明镜似的河面上;江面上的野鸭,不经意地划开丝绸般的江面,江水汩汨,荡起点点涟漪;彩灯相映,看得人目xuàn( )神迷。

    A . zhù liào 慢 眩 B . chù tiào 曼 眩 C . chù liào 慢   炫 D . zhù tiào 曼 炫
  • 2. (2022八下·贺州期末)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疫情防控工作依然严峻的情况下,北京冬奥会防疫工作却做到了天衣无缝 , 让人折服。 B . 晚上,我悠闲地在瑞光公园里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 , 四周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 C . 越有知识的人越谦虚,只有才疏学浅的人才趾高气扬,目空一切 D . 一个烟头引起了一场大火,这座被烧毁的大楼让人叹为观止 , 唏嘘不已。
  • 3. (2022八下·贺州期末)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经过精心设计的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 B . 美国之所以能轻易给中国新兴技术的发展使绊子,是因为他手握大量核心技术的原因。 C . 防止和平的年代不再发生类似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战争是个全世界人民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D . 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 4. (2024·雅安模拟)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但是在网络时代,“柠檬”代替了“葡萄”成为“酸”的代名词。

    ②“吃柠檬”的人就成了“柠檬人”,形容那些躲在键盘后表达很多酸言酸语的人。

    ③原有一句熟语“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用来形容妒忌的心态。

    ④因为柠檬的酸性比葡萄明显,所以网友们现在选择了“吃柠檬”来表示妒忌。

    ⑤我们希望大家做一个理智而文明的“柠檬人”,因为小酸怡情,大酸伤身。

    A . ①③⑤④② B . ③①④②⑤ C . ④②③①⑤ D . ④②①③⑤
  • 5. (2022八下·贺州期末)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A . 这所美丽的乡村小学规模不大,全校只有四、五百学生。 B . 我们练书法要注意字体特点:楷书要横平竖直,结构方正。行书讲究点化萦带,笔意活泼。草书则笔画连绵,结构简省。 C . 家乡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等都在不停地后退,渐渐模糊不清了。 D . “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叮嘱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要求,答题要完整。”
  • 6. (2022八下·贺州期末) 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回延安》这首诗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B . 《马说》中的“一食或尽粟一石”的“石”是重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C . 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歌”中的“秋处露秋寒霜降”一句,依次对应的节气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D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
二、现代文阅读(6分)
  • 7. (2022八下·贺州期末) 阅读

    冬奥奖牌里古老的天文知识

    ①第24届冬季奥运会——北京冬奥会的奖牌设计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据设计团队介绍,奖牌正面纹样源于传统弦纹玉璧,而背面镶刻的同心圆环及24个点则取意古代天文图,既象征着天地合,人心同的理念,又象征着浩瀚星空,冬奥运动员们如群星璀璨。

    ②那么,奖牌背面究竟取自哪张古代天文图?里面又蕴含了哪些精彩有趣的中国古代天文知识呢?

    ③设计团队透露,奖牌的设计灵感来自《周髀算经》中的“七衡六间图”,该图主要用来描述太阳周年视运动规律和节气变化间的关系,同时揭示了天文与历法之间的渊源。与奖牌上的5个圆不同,“七衡六间图”上有7个间隔等分的同心圆,每一圆为一“衡”,衡与衡之间称为“间”,每一衡表示一年内太阳在不同时期的运行轨道

    ④七衡图上,半径最大的最外圈为外衡,此时太阳轨道离观测点最远,表示冬至,天较冷。半径最小的最内圈为内衡,此时太阳轨道离观测点最近,表示夏至,天较热。从冬至到夏至,中间的5衡分别代表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滿这5个节气时的太阳轨道圆。而从夏至到冬至,中间的5衡则分别代表大暑、小暑、秋分、霜降、小雪的太阳轨道圆。从外衡到内衡,再从内衡回到外衡,两个阶段各12等分,加在一起就是二十四节气。

    ⑤你也许会想,七衡图难道是古人在缺乏现代天文学知识的情况下,单纯依据温度差异对太阳远近做出的“粗暴”划分吗?答案并非如此。

    ⑥七衡图并不是平面同心圆,而是球面上平行着的同轴圆,这根轴贯穿北天极,也就是地球自转的地轴。古人在构建宇宙观时,并不知道昼夜更迭和四季变化是由地球自转与公转引起的。他们假想了一个与地球同心同轴、半径无限大的天球,日月星辰全部位于球面上,以北天极为中心,自东向西旋转,如古文所言:“极星不移而众星拱之”。

    ⑦由此可见,七衡图并不是在平面上机械地等分日高,而是刻画了太阳一年中沿着球面在不同衡之间移动的轨迹。同时在视运动中,太阳每天还要围绕极轴旋转一周,于是有了昼夜之分。如果将太阳一年内在不同衡之间运动的视路径连线,就形成了太阳在天球上旋转的“黄道”。西方将黄道带上群星划分为十二星座,中国古代则命名为二十八宿。它们围绕着北极星,日复一日东升西落。

    ⑧将黄道24等分,太阳每经过一份弧为一节气。因为太阳运行并非匀速,每一节气的跨度就不必然相等。同时,“七衡六间”与地球上的五带划分存在着对应关系,中衡对应于赤道,内衡、外衡分别对应北回归线、南回归线。

    ⑨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学领域的一大创造,几千年来对指示物候时令、指导农耕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测定二十四节气的日期,并将其编入《太初历》。他规定偶数项的节气如雨水、春分、谷雨一定要在当月出现,否则要定这个月为上月的闰月,这种置闰原则一直沿用至今

    (选自《科学大众》2022.03)

    1. (1)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北京冬奥会奖牌背面镶刻的同心圆环和24个点,其设计取意古代天文图“七衡六间图”。 B . 七衡图上,外衡表示太阳轨道离观测点最远,内衡则表示太阳轨道离观测点最近。 C . 七衡图是古人在缺乏现代天文学知识的情况下单凭温度差异对日远近做出的简单划分。 D . 七衡图上一圆为一“衡”,衡与衡间称“间”,它们与地球上的五带划分存在对应关系。
    2. (2) 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按照空间顺序,由表及里,说明北京冬奥会奖牌背后所蕴含的古老的天文知识。 B . 第③段的画线句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使说明更具体深刻、直观易懂。 C . 第⑨段中加点的词语“至今”限定了置闰原则使用的时间范围,用语十分准确。 D . 结尾强调了二十四节气对我国物候时令、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赞美了古人的智慧。
    3. (3) 下列对北京冬奥会奖牌背面的“24个点”的深刻寓意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取自古代天文图,代表了第24届冬奥会 B . 寓意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文化 C . 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发展理念 D . 体现设计团队个人意愿。
三、古诗文阅读(17分)
  • 8. (2022八下·贺州期末) 文言文阅读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人生小幼,精神专利①,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壤②,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③未学,便称迟暮,因循④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选自《颜氏家训》)

    注:①专利:专注集中。 ②坎壤(lǎn):困顿不得志。 ③婚冠:指婚礼和冠礼的年龄,喻年少。④因循:守旧法而不知变更。此处指不愿再重新学习。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不知其也     旨:味美 B . 教学相     长:成长 C . 十年一       理:对书本做温习 D . 老而弥     笃:认真、专心致志
    2. (2)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虽有至                 大之行也              津津乐 B . , 不知其旨也         之不能尽其材          节衣缩 C . 须早教                 子非鱼也              根深蒂 D . 日出之光             鸣珮环             了指掌
    3. (3)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引用《兑命》中的话,印证“教学相长”论点的正确性。 B . 乙文作者认为学习应该从小抓起,效果更好。不过错过了青春年华也不要自暴自弃,老来学习亦可有所收获。 C . 甲文首先由“嘉肴”“至道” 从正面类比,强调要注重学习,注重实践。 D . 乙文作者擅长运用举例论证,所举例子丰富而有针对性,使文章说理很有气势的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 (4) 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

    5. (5) 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对学习的认识。请结合两篇文章的观点,谈谈你在青少年时期应怎样学习?

  • 9. (2022八下·贺州期末) 古诗词鉴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 (1) 请从炼字角度赏析句中加点的“”“”二字。
    2. (2) 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
四、诗文默写(10分)
  • 10. (2022八下·贺州期末) 按要求填空
    1. (1) 水是文人心中意趣丰富的景致。如李白《送友人》中的①“。”描绘了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动静结合,色彩明丽;《蒹葭》中②“。”创造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意境,主人公望穿秋水的情景;《小石潭记》中③“。”柳宗元借鱼儿的自由游弋,从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
    2. (2) 关注现实,憧憬美好,是经典作品的永恒主题。白居易在《卖炭翁》中,以④“宫使驱将惜不得,。”揭露了统治阶层丑恶的嘴脸,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 (3) 一切景语皆情语。常建以⑤“。”(《题破山寺后禅院》)写曲折的小路、幽深的花木,肃穆的禅房,构成了一种静谧祥和的氛围,与诗人淡泊宁静的情怀相映。
五、 综合性学习(10分)
    1. (1) 【读书卡片】根据有关名著内容,完成以下任务。

      阅读方法

      助读资料

      阅读任务

      关注人物

      “不必召开群众大会了,这里没有哪个人需要宣传鼓舞,托卡列夫,你说话很准确,他们确实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①这段话是 (人名)说的。

      关注作者

      少年天性喜动,家长却时时提醒要安静,动静之间有何奥秘?羡慕他人做得好文章,发宏愿去学习,该如何着手呢?(选自《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②这出自 (人名)在留学英国期间,专门写给中学生的著作。

      关注评价

      世界从何而来?万事万物是否由一种基本的物质构成?水能变成酒吗?泥水与水何以能制造出一只活生生的青蛙?(选自《苏菲的世界》)

      ③它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也是一部通俗而有趣的 读物,将深奥晦涩的知识,以平易的面貌示人。

    2. (2) 下列文字摘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第三章,请就此谈一谈:阅读“红色经典”给了我们怎样的现实意义?

      保尔长时间地和奥库涅夫争论不休,直到奥库涅夫同意保尔不担任领导职务为止。

      “我们现在人手不够,而你倒想躲到车间去图清净。你别拿病当借口、我自己也得过伤寒,在区委会拐着拐棍上班一个月。要知道,我了解你,保尔,了解你不是为了这个。你跟我摊摊底牌,到底是什么原因?”奥库涅夫追问保尔。

      “奥库涅夫,原因,就是我想学习。”

  • 12. (2022八下·贺州期末) 实践活动。

    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的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变暖,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带来一系列的生态问题,低碳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这股风潮逐渐在我国一些城市兴起,“低碳生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有感于此,小川所在班级开展以“倡导低碳生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你要和他共同完成以下的三个任务。

    1. (1) 任务一:【低碳我概括】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一段简要的文字,介绍一下什么是“低碳生活”。(50字以内)
    2. (2) 任务二:【标语我来写】请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3. (3) 任务三:【低碳我建议】人们在践行“低碳生活”这种生活方式时,小行为往往会带来大改变。请你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两条切实可行的建议。
六、现代文阅读
  • 13. (2022八下·贺州期末) 阅读下面文章

    爆米花香

    ①腊月的一个下午,阳光正好。走在古老的东禅巷,阳光照亮了半条巷子,巷子的另一边则在背阴处。

    ②近年来随着旧城改造的推进,浙江黄岩留下的旧街老巷已经不多。而留在这些巷子里生活的,也大多是上了年纪舍不得离开的人。每每走在这些街巷,我都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恍惚感。

    ③远远地,听到沉闷的一声“砰”响,好多年没有听到这种声音了。没多久,就闻到了熟悉而又陌生的爆米花的香味。走近了一看,果然有一群人,手里正拿着各种容器,容器内装着还散发着热气的爆米花。

    ④记得小时候在北方,每到快过年时,放学回家的路上,远远地就会听到这种声音。我们老远就把耳朵捂着,眼睛也不敢看那个炉子的“爆破”过程。但实际上心里很欢喜。常常是飞快地跑回家,迅速拿来各种能够“爆破”的粮食。有的同学拿来玉米,“爆”出来的是“苞米花”;有的拿来大米,“爆”出来的是“大米花”。大家还会互相交换,这样能吃到不同的口味。

    ⑤那一声“巨响”后,小锅炉里的米花会急躁地、兴奋地冲进一个长长的、有着细密网眼的布袋里。等热气消散,爆爆米花的人会拎住长布袋的一头,将米花瀑布般地倒出来。我们这些孩子将它们用一个干净的脸盆接住,装好后带回家。一碗米刚好“爆”一盆米花。回家后,等盆里白白胖胖的米花彻底冷却,再装进密封的饼干桶、玻璃罐、布袋中,留着慢慢享用。

    ⑥那时候,我们会把干燥的食品直接放在衣服口袋里。上学前,我们常常在口袋里塞几把米花,一路上,时不时地伸手到口袋里抓一把出来吃。放学后回到家里,还会把米花放到糖水里,这样吃出的是另一种味道。

    ⑦其实,我的母亲自己就会做不少美食。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一年四季她总能做出一些美味。冬天的北方,每家都会储藏大白菜、萝卜和大葱。母亲把萝卜切成厚度一厘米左右的片,在每片上再切几刀,然后挂在铁丝或绳子上晾晒,之后放些盐腌制起来,没多久就可以吃了。这些萝卜干既可以当零食,也可以就稀饭,还可以炒菜。快过年时,母亲还会用北方最常用的面粉,做出各种小点心:麻花、油条、猫耳朵、叶片、金果条……普普通通的面粉在母亲的摆弄下,变成了花样百出的小吃。

    ⑧随父母从部队转业到黄岩,已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这时物资供应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许多小时候觉得稀罕的东西都变得寻常起来。比如,在街上可以看到农民担着自己种的新鲜蔬菜在售卖,街巷里时不时地飘来阵阵大海的咸腥味。那些原来母亲做给我们吃的小点心,也可以在街头小店里买到,不必再等到过年才有口福。

    ⑨但有一样东西,似乎还是只有临近过年时才能吃到,那就是爆米花。

    ⑩南方的爆米花,与北方相比有些许不同。比如把年糕切成片,“爆”出来的是扁圆形的“糕片”;切成条,“爆”出来的则是长条形的“糕条”。有时候人们还会用豆类来“爆”。另外,“爆”的时候放少许糖精,则多了份松而甜的口感。

    ⑪物资越来越丰富,人们却开始咀嚼记忆的味道。可惜呀,平时街上也再难见到,那个巷口的小车和车上小小的锅炉,还有摇炉的人不声不响站起时孩子们见状奔跑的瞬间……

    ⑫而今,那不经意突然传来的一声闷响,那远远飘来的特有的香味,又勾起了人们的记忆,眼前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欢呼雀跃的身影,耳边仿佛听到了一阵阵欢声笑语……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第③段写“没多久,就闻到了熟悉而又陌生的爆米花的香味”。“熟悉”和“陌生”分别指什么?请简要概括。
    2. (2) 选文④—⑥段作者围绕爆米花回忆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 (3) 赏析句中加点词语。

      物资越来越丰富,人们却开始咀嚼记忆的味道。

    4. (4) 有人认为第⑦段与爆米花无关,应该删去,说说你的意见,并阐释理由。
    5. (5) 题目《爆米花香》中的“香”有何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七、写作(50分)
  • 14. (2022八下·贺州期末)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大千世界就是由“一粒沙”“半瓣花”这样的微小事物构成的。生活中,触动你心灵,给你启迪,助你成长的,往往是那人、那物、那情……

    请以“与    ▲       相处的日子”为题,叙写自己真实的生活故事。

    要求: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描写细致;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 600 字;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