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5年 | 即位:一游江都;下诏营建东都洛阳;下令开凿大运河 |
607年 | 出洛阳游长安等地;下诏大修长城 |
608年 | 出塞巡长城 |
609年 | 出洛阳西巡,破吐谷浑 |
610年 | 二游江都 |
612-614年 | 连续三次攻打高句丽 |
615年 | 赴太原,巡北塞,在雁门被突厥围困 |
616年 | 三游江都 |
时代 | 户数(万) | 口数(万) | 1户平均口数 |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 | 890.7 | 4601.9 | 5.17 |
唐高祖唐武德二年(619年) | 200余 | ||
唐太宗贞观一三年(639年) | 312 | 1325.2 | 4.25 |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 | 380 | ||
武则天神龙元年(705年) | 615.6 | 3714 | 6.03 |
唐玄宗天宝一四年(755年) | 891.4 | 5291.9 | 5.94 |
唐代宗(唐肃宗之子) 广德二年(764年) | 293.3 | 1692.0 | 5.79 |
①东极于海,西逾葱岭,北越大漠,南抵林邑 | ②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
③东起台湾、库页岛,西迄帕米尔、巴尔喀什湖,北及外兴安岭、萨彦岭,南达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 ④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
材料:下图是辛向阳教授综合考虑“社会稳定”、“经济业绩”、“科技进步”、“思想发展”和“疆域变化”等因素,绘制成的“中国历代兴衰图”(部分)。
——改编自辛向阳《中国历代兴衰曲线图》
材料一:中国都城城名、城址简表
时 期 |
城名 |
城址 |
备 注 |
附 |
大兴 |
陕西西安 |
|
店(前期) |
长安 |
||
店(后期) |
洛阳 |
河南洛阳 |
|
五代十国 |
分裂状态 |
||
北宋 |
东京(汴染) |
河南开封 |
辽曾定都内蒙古赤峰市等多地: 西夏曾定都宁夏银川 |
南宋 |
临安 |
浙江抗州 |
金朝曾定都河南开封 |
元 |
大都 |
北京 |
|
明 |
北京 |
北京 |
早期定都南京 |
清 |
北京 |
北京 |
——刘武君《中国历代都址变迁与国家经济重心转移》
材料二:北京远离中国人口和生产的中心地区,易受游牧民族的侵害,严重依赖长江下游地区的产粮,但它却成为中国好几个政权的首都,实在是太令人惊奇了。这绝不能是巧合,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的首都必须同时也是亚洲腹地非汉族地区的首都。游牧民族始终是中华帝国军事和政治的有机组成,结果中国的首都自然就要向边境移动了。
——【美】费正清《费正清中国史》
材料三:
——教育部组织编写《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一:1049年,范仲淹到杭州做官,考虑到苏州的宗族中尚有不知饥寒的成员,以俸禄购买良田,捐给范氏宗族作为公产,设立管理机构管理,称为“义庄”。范仲淹为义庄制定了“规矩”,大致如下:
(一)宗族内部逐房计口给术,男女五岁以上每人每日白术一升(约略相当于每人一天的粮食消耗量):
(二)每人每年冬衣布一,五岁以上十岁以下减半;
(六)乡里、外姻、亲戚中有贫困、急难不能度日者,诸房商议核实,酌量济助;
(七)年成半熟,必当椿留三年以上粮储,以备凶荒。
——多贺秋五郎编《宗谱研究》等
材料二:范氏义庄有着严密的内部规范管理的措施,随着时代的发展,传承人不断完善补充旧有规定。旧规规定,管理人的长辈不得干涉义田事务,以致出现管理人带着外人开仓卖粮的粮事。于是到南宋时加一条:一旦管理人徇私,义庄成员可以揭发。由于宗族成员不断增加,而义田数量所增有限,难以为继,所以义庄逐渐向以救助族中之贫困成员为主转变。后世范氏子孙也对义庄屡有捐助,如清前期大同知府范瑶捐助田地1000亩。虽然朝代更迭,历经战乱,但子孙世守,前赴后继,承其志扩其业,一直到清朝宣统年间义庄依然有田5300亩,且运作良好,持续长达八百多年。
——陈来生《范仲淹义庄的依法管理对当今法制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