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 农业 | 轻工业 | 重工业 |
1952年 | 56.9% | 27.8% | 15.3% |
1957年 | 43.3% | 31.2% | 25.5% |
我国工农业总产值中农轻重比例情况
艾德礼 (1945-1951年英国首相) | “统治民族自愿地放弃了对臣服民族的统治,把自由给予了它们。” |
伊斯梅 (英国最后一位印度总督的助手) | “印度是一艘舱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在我们面前并无选择的余地。” |
据此,下列推论合理的是( )
材料一:针对古代“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点,明末清初的颜元认为人人都应该积极参加劳动。他把礼、乐、射、御、书、数、兵、农等作为教育内容,既培养出了善于制造器具的学生,也培养出了垦荒种田的能手。在课程实施的方法上,颜元提出与传统“主静”相对立的“主动”“习行”方法。此外,他认为劳动能使人去除邪念、克服懒怠。他进一步明确指出:“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
——摘编自崔海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教育及其当代价值》等
材料二:为改变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的错误观念,《共同纲领》将“爱劳动”列为国民五项公德之一。1949年12月,党和政府提出“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的教育方针。1950-1952年,800多万师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参加土地改革的同时,积极向劳动人民学习,在劳动作业中进行自我教育。此外,我国教育工作者还翻译一系列苏联书籍,推广苏联劳动教育的模式。这一时期的劳动教育鼓舞了民众从事劳动创造的热情,激发了劳动积极性。
——摘编自李健楠《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思想演变与发展研究》等
材料一:17世纪之前,利物浦只是一个小渔村。1688年后,英国的海外贸易进入持续发展时期,各地的商品、原料源源不断流入利物浦,比如棉花、糖、烟草、咖啡、木材等,各种制成品也经此远销欧洲大陆或殖民地。英法七年战争后,英国控制了奴隶贸易的主导权,贩奴船把利物浦和非洲,新大陆联接在一起,带来了它的繁荣,使之成为仅次于伦敦的第二大海港城市。18世纪末,利物浦人口增长了几十倍,在以利物浦为中心半径200公里的区域内,集中了全国大约60%的重工业。这一区域也成为英国大中城市最集中的地区。
——摘编自张金鹏《大西洋国际贸易与利物浦的城市近代化》
材料二: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主题
主题 |
战争与革命 |
国际秩序从无序走向有序 |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
资本主义的危机与改革 |
从两极走向多极化 |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