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翠园教育集团中学2022-2023学高一下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3-10-20 浏览次数:1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 1. (2023高一下·深圳期中) 者减钟是春秋时期吴国的青铜乐器,它不仅型制、工艺近似中原,铭文体例也与周王室的铜器相似。这一现象说明(    )
    A . 传统的政治秩序已经崩溃 B . 中原文化影响至周边地区 C . 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消失 D . 各诸侯国的改革运动兴起
  • 2. (2023高一下·深圳期中) 《汉书》记载:“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据此可知,刺史制度的建立( )
    A . 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 降低了行政效率 C . 根本解决了地方矛盾 D . 削弱了丞相权力
  • 3. (2023高一下·深圳期中) 六朝时期,长江中游的民众改良了中原地区的“长辕犁”,制成新的“短辕框犁”,使之更适合在丘陵山地翻耕,从而扩大了耕地面积。这说明当地的开发( )
    A . 改变了传统的土地经营方式 B . 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 . 取决于北方人口的不断南迁 D . 得益于因地制宜的技术革新
  • 4. (2023高一下·深圳期中) 武则天爱好文学,喜用文士,曾在进士科中加试杂文,但后来多次停试杂文,以期通过“断浮虚之饰词”来更好地发现“实用之良策”。这表明当时的人才选拔(    )
    A . 取决于统治者的喜好 B . 服务于现实需要 C . 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D . 推动了文学繁荣
  • 5. (2022高一上·阿城月考) 宋元时期,豪放的北方民族音乐与汉族音乐中的民间小调融合,形成了一种刚健清新的新乐调——散曲。散曲的形成反映了( )
    A . 民族交融助推文化创新 B . 汉族民众喜爱北方民族音乐 C .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 D . 士族阶层推动文化多元发展
  • 6. (2023高一下·深圳期中) 清朝推行改土归流后,“输国赋”“急赋税”是土家族地区的族规、族训中常见的内容。这说明改土归流( )
    A . 推动了民族交融 B . 消除了地方割据 C . 强化了国家观念 D . 扩大了清朝疆域
  • 7. (2023高一下·深圳期中) 福州船政学堂创立于1866年,课程包括轮船制造、机械设计、船舶驾驶等。学生除理论学习外,还需参加教学实习和专业实践,毕业生广泛任职于海军、开矿、造船、水雷、翻译等领域。这体现了船政学堂(    )
    A . 中西并重的教学理念 B . 变法图存的指导方针 C . 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 D . 实业救国的价值取向
  • 8. (2023高一下·深圳期中) 下图为1916-1922年中国纱厂数量统计折线图,据此可知(    )

    A . 北洋政府加强经济管控 B . 中国棉纺织技术领先于世界 C . 民族工业结构渐趋合理 D . 国际局势影响中国经济发展
  • 9. (2023高一下·深圳期中) 五四运动期间,湖南的毛泽东、何叔衡通过新民学会积极开展活动,北京的刘仁静是直接参与五四大游行的学生先锋,山东的王尽美、邓恩铭成为学生运动的重要领袖。这说明五四运动(    )
    A . 使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共识 B . 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C . 为中共的成立奠定干部基础 D . 加速国内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 10. (2023高一下·深圳期中) 1938年,丰子恺写道:“连荒山中的三家村里,也有‘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自村夫牧童之口。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车夫,都能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有人烟处,即有抗战歌曲。”据此可知,抗战歌曲( )
    A . 标志着全面抗战局面形成 B . 振奋人们迅速取胜的信心 C . 宣传了“三三制”原则 D . 强化了民众的民族认同
  • 11. (2023高一下·深圳期中) 抗战胜利后,宋美龄的中美实业公司、宋子文家族的孚中实业公司、孔祥熙家族的扬子建业公司、陈立夫家族的华美贸易公司等纷纷设立。这反映了( )
    A . 国民政府重视外贸 B . 官僚资本集团的膨胀 C . 提倡国货运动高涨 D . 民族工商业蓬勃发展
  • 12. (2023高一下·深圳期中) 根据下表可推知我国( )                                                                                                                                      

    年份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1952年

    56.9%

    27.8%

    15.3%

    1957年

    43.3%

    31.2%

    25.5%

    表:我国工农业总产值中农轻重比例情况

    A . 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B . 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任务 C . 国民经济恢复成效显著 D . 调整并改善了经济结构
  • 13. (2023高一下·深圳期中)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中西部的钢城攀枝花、煤都六盘水、汽车城十堰等新兴工业城市崛起,绵阳、凯里、宝鸡、汉中等从普通县城一跃成为全国知名的重工业城市。这说明我国(    )
    A . 工业经济布局改善 B . 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C . 市场经济体制形成 D . 初步奠定了工业化基础
  • 14. (2023高一下·深圳期中) 1954年7月,毛泽东指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之间可以和平共处。”10月,他与尼赫鲁谈话时讲到:“国与国之间不应该互相警戒,尤其在友好的国家间。像我国同美国这样互相警着是不好的。”这表明当时我国( )
    A . 实践了“求同存异”方针 B . 根据多极化趋势调整外交政策 C . 与资本主义阵营达成和解 D . 外交活动服务于国家核心利益
  • 15. (2023高一下·深圳期中)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流传着一首歌谣:“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先国家,后集体,剩多剩少归自己。不记工,不算账,集体社员两清亮。”歌谣中制度的特点是(    )
    A . 集中经营,互帮互助 B . 集体劳动,强化责任 C . 权责分明,多劳多得 D . 土地公有,平均分配
  • 16. (2023高一下·深圳期中) 下图石板制作于公元前3100年左右,有学者认为这是用于纪念埃及第一个国王那尔迈。石板两面刻画着那尔迈分别戴着后来象征上埃及的白冠和下埃及的红冠。它可用于佐证( )

     

    A . 楔形文字的广泛应用 B . 那尔迈初步统一埃及 C . 埃及人制定了太阳历 D . 尼罗河对埃及的影响
  • 17. (2023高一下·深圳期中) 2017年在庞贝古城发现了公元1世纪下半叶的一座古罗马无名氏墓,其墓志铭末尾处铭记:“鉴于以上这些事迹(墓主人诸多的慷慨捐献和善行义举),在民众的提请下,当市议会一致同意他应被推选为庇主、且双执法官之一提交议案时,他本人却以私人身份加以否决,声明他承担不起作为其公民同胞之庇主。”此材料作为直接证据可用于研究古罗马(   )
    A . 地方政治理念和运作机制 B . 民主政治体制和权力制约 C . 万民法的实践与逐渐完善 D . 帝国境内的特色民间风俗
  • 18. (2023高一下·深圳期中) 7世纪,法兰克国王分封土地给领主时承诺,在领主现有的庄园范围内,政府一切官员俱不得入内执行审判或收敛罚款,这项权利由该领主和他的继任者掌管。这一做法(    )
    A . 反映了农奴制度的形成 B . 体现了王权至上的特点 C . 埋下了分裂割据的隐患 D . 有利于维护庄园的秩序
  • 19. (2023高一下·深圳期中) 1215年,英王约翰被迫签署《自由大宪章》。规定全体自由民享有自由权,国王征税必须同贵族会议商量,并听取民众的意见。这体现了( )
    A . 民主制度日益完善 B . 王权有限 C . 封君封臣制度瓦解 D . 议会至上
  • 20. (2023高一下·深圳期中) 1500-1880年间,约一千万非洲人被运到美洲。这些黑人很多是在甘蔗园工作,对此有学者指出“没有蔗糖,没有黑人”。该学者意在说明(    )
    A .   种植园经济与黑奴贸易的关系 B . 三角贸易发展的不同阶段 C . 殖民统治最早在美洲建立 D . 欧洲对蔗糖需求剧增
  • 21. (2023高一下·深圳期中) 有学者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为“掌握数学的艺术家”,并认为这些艺术家为更准确地描摹自然场景,对人类的视觉及光影变幻特征呈现的模式进行了大量“实验”。该学者意在说明文艺复兴(   )
    A . 导致欧洲艺术世俗化和现实化 B . 体现了艺术与科学的内在一致性 C . 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D . 激发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 22. (2023高一下·深圳期中) 1594年出版的《法兰西大观》以法兰西的历史和疆域空间为新的叙事框架,收集汇编地图,强调各省与地方对君主的服从。这反映了当时法国(    )
    A .   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B . 绘图技术水平的提高 C . 民族国家的形成趋势 D . 致力于全球海路探索
  • 23. (2023高一下·深圳期中) 新航路开辟以来,西班牙和欧洲商业资本支配的跨太平洋丝银贸易一度繁荣。18 世纪,这种贸易逐渐走向衰落。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 . 资本原始积累已完成 B . 生产方式发生变化 C . 自由放任政策的影响 D . 西班牙的国力衰弱
  • 24. (2023高一下·深圳期中) 1533年,英国议会颁布《禁止向罗马教廷上诉法令》,规定涉及教会事务的一切诉讼均应在英格兰裁决,教皇及其他外国的司法审判权不得在英格兰行使。这一举措( )
    A . 有利于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B . 束缚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 . 意在宣扬法律至上的新观念 D . 激化了议会和国王间的矛盾
  • 25. (2023高一下·深圳期中) 17世纪前期,英国经济学者多主张实行低工资,这一主张反映在国家实施的工资评定制度上,由政府官员评定的法定工资标准往往低于市场工资标准.这一举措(   )
    A . 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 . 意在抑制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C . 有利于技术革命的推进 D . 是为了应对价格革命的挑战
  • 26. (2024高一下·潮阳月考) 美国1787年宪法赋予联邦政府征税、征兵、发行纸币、决定军事及外交政策、管理对外贸易等权力,其他权力则由各州保留。美国由此确立了(    )
    A . 联邦制 B . 民主共和制度 C . 总统制 D . 三权分立原则
  • 27. (2023高一下·深圳期中) 革命前夕,法国度量衡纷繁复杂,例如巴黎古尺曾被称为“国王的脚”。1791年,国家议会和法国科学院依据敦刻尔克—巴塞罗那子午线的相关测量数据,确立了标准长度单位“米”。这一转变体现了( )
    A . 社会契约理论 B . 自然理性原则 C . 民族民主意识 D . 开明专制思想
  • 28. (2023高一下·深圳期中) 1851-1911年,英国妇女职员总人数增长10倍,牛津大学向女子敞开长期封闭的大门,伦敦大学也准许女子取得学位。这主要体现了(    )
    A .   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 B . 妇女注重维护自身权利 C . 工业化对人才的需求 D . 政府对民主政治的重视
  • 29. (2023高一下·深圳期中) 自19世纪中期起,马克思主义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在东欧和东南欧,它的影响日益扩大;在亚洲和美洲,它是工人运动和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    )
    A . 推动了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 B . 直接提供了解决各国问题的方案 C .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 . 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
  • 30. (2023高一下·福州期末) 1867年《资本论》第1卷出版之后,恩格斯指出:“自从世界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这一观点是基于《资本论》(    )
    A .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 . 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 C . 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D . 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二、非选择题
  • 31. (2023高一下·深圳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金石学或古器物学,主要是搜集铜器和石刻,为其著录,考辨文字,考订历史。20世纪初,英、德、法、俄、日等国家纷纷派遣探险队到新疆和甘肃地区,他们采用考古学和地质学的一些方法,侧重于发掘、掠夺古物,甚至通过调查勘探觊觎我国领上。这一时期,“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震动了中国思想界,学者在怀疑、批判和驳斥“三皇五帝”古史体系真伪的同时,也痛感科学资料的极端贫乏。20世纪二十年代,以仰韶、殷墟为代表的田野发掘工作随之展开,逐渐形成了中国考古学。

    ——摘编自夏鼐《五四运动和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兴起》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考古界提出“让考古成为人民的事业”。1958年,中国第一座史前考古遗址博物馆—半坡博物馆对外开放。1976年,国家开放秦始皇陵兵马通博物馆。除了著述论文、考古报告,苏秉琦的科普文章《华人·龙的传人·中国人》引起重大反响,被选入1988年高考语文试题。贾兰坡在“大科学家讲的小故事”丛书中讲述了他求学科研和周口店发掘的故事。进入新世纪,考古学界与公众的互动更积极直接。2002年,媒体从老山汉墓发掘之初就全方位追踪报道,“考古不是挖宝”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现在,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观看考古纪录片或高校公开课,与考古领队对话,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投票。

    ——摘编自费博宇《中国考古学大众化历程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中国考古学对金石学的继承和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中国考古学形成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考古学走向大众的条件。
  • 32. (2023高一下·深圳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是色盲的,任何肤色都可以发展成一种文明。文明乃合作的产物,几乎每个人对它都作有贡献,中国学者会提醒我们:从公元前2000年直到现代,他们出现了无数的政治家、发明家、艺术家、诗人、科学家、哲学家、圣贤。墨西哥的学者可能指向哥伦布发现美洲前的玛雅、阿兹特克与印加文化之堂皇建造物。印度学者想起的可能仍是印南的黑达罗毗荼民族曾产生了他们自己的伟大建筑家与诗人。各地区独特的文明在交流互鉴中不断传播,发展出灿烂多样的世界文明。人类文明在差异中共享,在交流中进步。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7世纪之前,利物浦只是一个小渔村。1688年后,英国的海外贸易进入持续发展时期,各地的商品、原料源源不断流入利物浦,比如棉花、糖、烟草、咖啡、木材等,各种制成品也经此运销欧洲大陆或殖民地。英法七年战争后,英国控制了奴隶贸易的主导权,贩奴船把利物浦和非洲、新大陆联接在一起,带来了它的繁荣,使之成为仅次于伦敦的第二大海港城市。18世纪末,利物浦人口增长了几十倍,在以利物浦为中心半径200公里的区域内,集中了全国大约60%的重工业。这一区域也成为英国大中城市最集中的地区。

    ——摘编自张金鹏《大西洋国际贸易与利物浦的城市近代化》

    1. (1) 依据材料一,围绕“人类文明的交流与发展”,自拟一个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利物浦城市兴起的背景,并说明其历史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