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辅佐秦始皇治国的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琅琊刻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 ......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江)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 ...... 近日洋布畅销,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摘编自包世臣《安吴四种》
材料三:洋务运动主要企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四: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摘编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是实行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相结合、计划管理以市场为基础的管理体制。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紧运行(注:大意是指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加速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为了与这种经济运行和逐步单一的公有制相适应,在管理体制方面,也逐渐由以市场为基础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转向计划经济,到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生产要素市场基本消亡,产品市场也在国家的计划控制之下,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曾先后借鉴苏联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1992年,邓小平同志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材料一:观察下列图片
材料二:有学者指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
因为,有两种因素促使了这种变化 ...... 其一,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其二,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材料三:西方逆全球化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在不断变化的时代条件下,西方国家治理的适应性下降并陷入制度性困境,越来越难以有效回应民众的诉 ...... 有些国家的国际责任观念和人类命运情怀淡薄,在国际发展上急功近利,追求本国利益最大化,其行为霸道任性,给经济全球化的公平正义合作秩序造成了严重伤害。 ......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也使一些国家越来越边缘化。这类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获益有限,但面临的风险和压力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新兴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发展也不平衡,双方在国际秩序上的矛盾凸显。
——摘编自吴志成等《逆全球化的演进及其应对》
材料四:有人说: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时,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时,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时,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