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2-07-28 浏览次数:54 类型:期末考试
一、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共34分)
  • 1.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那轻,那(pīn)婷,你是,鲜妍/百花的(guàn)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 B . 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衫(lán)(lǚ)的年老水手走去。 C . 不要轻(qù)了事业对精神的(rú)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 D . 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wǎng)临,不胜愧(nǎn)。
  • 2.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作态。 B . 他们在前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之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C . 否则,占鹊巢,李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D .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巾,身披鹤 , 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 3. 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只能迎难而上,努力向前方挺进。②因为退缩解决不了问题。③人走在路上,是可以停歇一下,却不可能停一辈子。④纵使前路布满荆棘,却也不能退缩。⑤前方的路还是需要自己去探索,去经历。

    A . ④②①③⑤ B . ③⑤④②① C . ③⑤①④② D . ①④②⑤③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理论再好,只有被我们掌握、接受和理解,才能成为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B . 随着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视,使我们都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 C . 他无法理解劳动内涵、珍视劳动价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经历过劳动造成的。 D . 徜徉诗歌之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思想将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 5. 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豹子头”林冲经历了误入白虎堂、风雪山神庙、醉打蒋门神后,最终被逼上梁山。 B . 《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表达了悲怜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 C . 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主张。 D . 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称谓,如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称男子二十岁为“弱冠之年”。
  • 6. 默写
    1. (1)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2. (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3) 我欲乘风归去,。(苏轼《水调歌头》)
    4. (4) 习近平在演讲中引用毛泽东的两句诗“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来形容中华民族的昨天和今天,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来形容祖国的明天。
  • 7.  综合题
    1. (1)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请用楷体将这句话抄写一遍。
    2. (2) 请依据下面一段文字,补写青春座右铭。

      青春应立志为国。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国家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

      青春座右铭: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

    3. (3) 小玲和爸爸妈妈观看“抗美援朝”电影《长津湖》后深有感触,便向她的好友小文推荐,小文却认为我们现在处于和平年代,《长津湖》这样的电影战争画面过于惨烈,没有必要宣传,也没必要看。如果你是小玲,并不同意小文的观点你将如何劝说呢?
    4. (4) 下面是进入阅览室流程示意图。请以“进入阅览室阅读书刊”开头,将下图转写成一段介绍文字,要求语言连贯,内容完整,不超过60个字。
二、白话文阅读(共30分)
  • 8.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

    ①在人类进化之前,每逢寒冬,都会有飘飘洒洒的大雪。但只有在人的眼中,雪才有日渐丰富的意义与情怀。我们想要探索人类对雪的第一印象,还是要通过文化的活化石——汉字。

    ②在《说文解字》中,已经有了“雪”字,作“䨮”,有人认为这就是天降鹅毛大雪之形。许慎把“雪”解释成“凝雨说物者”——“凝雨”说明古人已经认识到雪是水在寒冷的空气中,凝结成晶体的产物;“说”是“悦”的借字,所谓“瑞雪兆丰年”,雪自然是令人欣喜的天候。刘熙在《释名》中解释“雪”说,“雪,绥也,水下遇寒气而凝,绥绥然下也。”“绥绥”是繁密而下的样子,从他的解释中,我们仿佛能隐约听到,雪簌簌而下、压弯寒枝时的声音。

    ③除了“雪”字,古人还用“霰”来表示颗粒状的飞雪。《说文》:“霰,稷雪也。”稷为小米,霰则是随风飘散的雪粒,俗称“米雪”。《释名》:“霰,星也。水雪相搏如星而散也。”形象地说明了“霰”在呼啸的北风中飘散翩飞的情景,这亦是《楚辞》“霰雪纷其无垠”的意象。鲁迅先生曾在《野草·雪》中写道:“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说的正是这种“霰”雪。

    ④在诗词中,“雪”始终是跃动不已的精灵。雪是雨的凝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不仅有岁月流逝的无名伤感,用“雨”作为下雪的动词,也体现出“雪”和“凝雨”的关系。有意思的是,鲁迅在《雪》中写道:“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在传统的内涵中,赋予了“雪”更为飘零瑰异的寓意。

    ⑤雪更是君子高洁、澄澈的人格象征。所谓“神似初霜意如雪,目若秋水韵为冰”,这冬日中的晶莹,不仅可以形容美人的“皓腕凝霜雪”,更可借指洁净精微的气韵精神。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一夜北风紧,开门雪尚飘。入泥怜洁白,匝地惜琼瑶。”恐怕不仅是咏雪,也寄托了对那种既纯且美的理想人格的怜惜咏赞。

    ⑥在这个雪天里,我们或出或居,或动或静,或举杯相笑,或静览纷飞,但总不要忘了,在乐雪赏雪的同时,也可静观天地的生机与肃穆,让思想沉静下来。在雪落在伞面上的时候,在雪压弯枝头时,在雪与黄叶一同飘飞落地时,我们能听到它的声音,我们能与这些精灵默默地对话。

    1.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说文》中解释“霰”是随风飘散的雪粒,俗称“米雪”。 B . 《释名》解释“雪”“绥也,水下遇寒气而凝。绥绥然下也”。 C . 《释名》中解释“霰”是天降鹅毛大雪之形。 D . 《说文解字》解释“雪”是“凝雨说物者”。
    2. (2)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雪都“是跃动不已的精灵”,下列诗句中不是描写雪的一项是(   )
      A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C . 天山飞雪度,言是落花朝。 D .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3. (3) 从选文看,雪有哪些文化含义?
  • 9.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戴车匠

    汪曾祺

    ①戴车匠是东街一景。车匠是一种很古老的行业了。所谓车匠,就是在木制的车床上用旋刀车旋小件圆形木器的那种人。

    ②车匠店离草巷口不远,左邻是侯家银匠店,右邻是杨家香店。戴家车匠店门面很小,只有一间,地势却颇高。店里正面的板壁上有一副一尺多长,四寸来宽的小小的朱红对子,写的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不知这是哪位读书人的手笔。但是看来戴车匠很喜欢这副对子。板壁前面,是作坊。作坊放着两张车床。车匠坐在坐板上,两手执定旋刀,车旋成器,这就是中国的古式的车床,其原理倒是和现代铁制车床是一样的。

    ③靠里的车床是一张大的,那还是戴车匠的父亲留下的。老一辈人打东西不怕费料,总是超过需要的粗壮。这张老车床用了两代人,坐板已经磨得很光润,所有的榫头都还是牢牢实实的。

    ④戴车匠起得很早。在别家店铺才卸下铺板的时候,戴车匠已经吃了早饭,选好了材料,看看图样,他这就和这张床子成了一体,一刻不停地做起活来了。人走到他的工作之中去,是可感动的。中国的工匠,都是很勤快的。好吃懒做的工匠,大概没有。

    ⑤有的时候,忽然,他停下来。那就是想到了一点什么事。或是刘长福托他斡旋一件什么事,那一头今天该给回话;或是儿子塾师过生日,该备一点礼物送去;或是澡堂里听来一个治风湿痛秘方,他麻二叔正用得着……似乎他每天派给自己多少工作,把那点工作做好,即为满意。能分外多做几件就很按捺不住得意了。他自然可以有时间抽一袋烟,喝两口茶,伸个懒腰。

    ⑥戴车匠做的最细致的活是装围棋子的槟榔木的小圆罐,罐盖须严丝合缝,木理花纹不错分毫。做得了的东西,都悬挂在西边墙上,真是琳琅满目,细巧玲珑。

    ⑦车匠的木料都是坚实细致的,檀木——白檀,紫檀,红木,黄杨,枣木,梨木,最次的也是榆木的。戴车匠踩动踏板,执刀就料,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瓤,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很好看。住在这条街上的孩子都爱上戴车匠家看戴车匠做活,一个一个,小傻子似的,聚精会神,一看看半天。

    ⑧孩子们愿意上戴车匠家来,还因为他养着一窝洋老鼠,装在一个一面有玻璃的长方木箱里。洋老鼠在里面踩车、推磨、上楼、下楼,整天不闲着。戴车匠这么大的人了,对洋老鼠并无多大兴趣,养来是给他的独儿子玩的。

    ⑨这里的小孩子一年四季有各种各样的玩物:秋天的陀螺,夏天的水枪,春天的竹蜻蜓,过年的兔儿灯。特别是清明,吃螺蛳之后还可用车匠做的螺蛳弓射螺蛳壳玩。孩子们用竹箭的尖端把螺蛳掏出来吃了,用螺蛳壳套在竹箭上,一拉弓弦,哒的一声,螺蛳壳便射了出去。射得相当高,相当远。家家孩子吃螺蛳,放螺蛳弓,因此每年夏天总要从瓦楞里打扫下好些螺蛳壳来。清明前半个月,戴车匠就把别的活都停下来,整天地做螺蛳弓。孩子们从戴车匠门前过,就都兴奋起来。到了接近清明,戴车匠家就都是孩子。孩子们眼睛发亮,挑选着,比较着,挨挨挤挤,叽叽喳喳,好不热闹。到清明那天,到处是拉弓放箭的声音。

    ⑩戴车匠眯缝着眼睛看着他八岁的儿子坐在门坎上吃螺蛳,把螺蛳壳用力地射到对面一家倒闭了的钱庄的屋顶上,若有所思:这孩子将来干什么?是让他也学车匠,还是另学一门手艺?世事变化很快,他隐隐约约觉得,车匠这一行恐怕不能永远延续下去。

    ⑪一九八一年,我回乡了一次(我去乡已四十余年)。东街已经完全变样,戴家车匠店已经没有痕迹了。侯家银匠店,杨家香店,也都没有了。

    一九八五年七月

    (节选自汪曾祺的《戴车匠》,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篇第一句,作者就交待“戴车匠是东街一景”,用“景”来形容一个车匠的店铺,表达出作者对戴车匠高超技艺的赞美之情。 B . 连戴车匠自己都隐约觉得“车匠这一行恐怕不能永远延续下去”,当一个人对自己所传承的经典技艺失去信心时,那这门技艺的没落趋势也就难以挽回。 C . 叙述者的写作线索是童年的回忆。文本的叙述时间十分清晰,主要描写的只是戴车匠的生活,一种原始自然的生活方式。 D .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文本叙事,相较于第一人称,其充分调动了叙事语气的功能,有着更为便捷的观察和访问的机会。
    2. (2) 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都写到了侯家银匠店和杨家香店有什么作用?
    3. (3)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戴车匠的形象。
  • 10.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三)

    A  牛二道:“你敢剁铜钱么?”杨志道:“你便将来,剁与你看。”牛二便去州桥下香椒铺里,讨了二十文当三钱,一垛儿将来,放在州桥阑干上,叫杨志道:“汉子,你若剁得开时,我还你三千贯。”那时看的人虽然不敢近前,向远远地围住了望。杨志道:“这个直得甚么。”把衣袖卷起,拿刀在手,看的较胜,只一刀,把铜钱剁做两半。众人都喝采。牛二道:“喝甚么鸟采!你且说第二件是甚么?”杨志道:“吹毛过得。就把几根头发望刀口上只一吹,齐齐都断。”牛二道:“我不信。”自把头上拔下一把头发,递与杨志:“你且吹我看。”杨志左手接过头发,照着刀口上尽气力一吹,那头发都做两段,纷纷飘下地来。众人喝采,看的人越多了。牛二又问:“第三件是甚么?”杨志道:“杀人刀上没血。”牛二道:“怎地杀人刀上没血?”杨志道:“把人一刀砍了,并无血痕,只是个快。”牛二道:“我不信!你把刀来剁一个人我看。”杨志道:“禁城之中,如何敢杀人?你不信时,取一只狗来,杀与你看。”牛二道:“你说杀人,不曾说杀狗。”杨志道:“你不买便罢,只管缠人做甚么!”牛二道:“你将来我看。”杨志道:“你只顾没了当!洒家又不是你撩拨的。”牛二道:“你敢杀我?”杨志道:“和你往日无冤,昔日无仇,一物不成,两物见在。没来由杀你做甚么?”牛二紧揪住杨志说道:“我鳖鸟买你这口刀。”杨志道:“你要买,将钱来。”牛二道:“我没钱。”杨志道:“你没钱,揪住洒家怎地?”牛二道:“我要你这口刀。”杨志道:“俺不与你。”牛二道:“你好男子,剁我一刀。”杨志大怒,把牛二推了一跤。牛二爬将起来,钻入杨志怀里。杨志叫道:“街坊邻舍都是证见。杨志无盘缠,自卖这口刀。这个泼皮强夺洒家的刀,又把俺打。”街坊人都怕这牛二,谁敢向前来劝。牛二喝道:“你说我打你,便打杀直甚么!”口里说,一面挥起右手,一拳打来。杨志霍地躲过,拿着刀抢入来,一时性起,望牛二颡根上搠个着,扑地倒了。杨志赶入去,把牛二胸脯上又连搠了两刀,血流满地,死在地上。

    B  自离了这北京五七日,端的只是起五更趁早凉便行,日中热时便歇。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路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那十一个厢禁军,担子又重,无有一个稍轻。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要去歇息,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两个虞候虽只背些包裹行李,也气喘了行不上。杨志也嗔道:“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这路上不是耍处!”那虞候道:“不是我两个要慢走,其实热了行不动,因此落后。前日只是趁早凉走,如今怎地正热里要行,正是好歹不均匀。”杨志道:“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两个虞候口里不道,肚中寻思:“这厮不直得便骂人。”

    杨志拿着藤条喝道:“一个不走的,吃俺二十棍。”众军汉一齐叫将起来,数内一个分说道:“提辖,我们挑着百十斤担子,须不比你空手走的,你端的不把人当人!便是留守相公自来监押时,也容我们说一句,你好不知疼痒,只顾逞辩!”杨志骂道:“这畜生不呕死俺,只是打便了。”拿起藤条,劈脸便打去。老都管喝道:“杨提辖且住!你听我说,我在东京太师府里做奶公时,门下官军见了无千无万,都向着我喏喏连声。不是我浅,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比得草芥大小的官职,直得恁地逞能。休说我是相公家都管,便是村庄一个老的,也合依我劝一劝;只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杨志道:“都管,你须是城市里人,生长在相府里,那里知道途路上千难万难。”

    1. (1) 下列对上面两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自把头上拔下一把头发”写牛二动作粗野,也是增加宝刀验证难度、刁难杨志。 B . “说话,却似放屁!谁敢五更半夜走?”语言描写,只突出了杨志粗俗和不讲道理。 C . 上面的两个片段,节选自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 D . 《水浒传》作者语言功力深厚,用的是古白话,质朴生动,洗练明快,富有表现力。
    2. (2) 对牛二的胡搅蛮缠,杨志表现出的是退缩忍让;而面对众军汉,他为何却极为粗暴蛮横?请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杨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表现。
三、文言诗文阅读(共26分)
  • 11.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 (1) 对下面句予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 ①二者不可得     (兼:同时)          ②故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 ) B . ①非独贤者有心也(是:这、这样)     ②得则死     (弗:不、没有) C . 尔而与之  (蹴:踩踏)           ②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先前) D . ①所识穷乏者我与( 得:得到)        ②不可以已乎 (已:已经)
    2. (2) 翻译。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 (3) 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孟子认为人之“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他通过的取舍、的取舍、的取舍等方面论证了“义”和“不义”的存在。

  • 12.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二)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B . 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C . 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D . 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2. (2) 翻译。

      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石奢和李离二人的共同特点是奉法循理,勇于担责。 B . 李离作为一个国家的大法官,他最终选择“自刎而死”是因为在它看来法官判案是有法规的,“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C . 《史记·循吏列传》通过石奢和李离二人事例的记述,告诫后人为人为官要清廉正直。 D . 石奢作为一国之相,他最终选择“自刎而死”是因为在他看来“以父立政”和“废法纵罪”都是不能容忍的。
  • 13.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三)泊歙浦①

    方岳

    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 , 江声惊夜船。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注释】①歙(xī)浦:在今安徽省歙县东南,是新安江与练溪汇合之处。②方岳,南宋诗人、词人。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中进士,后因得罪了权贵,被弹劾罢官。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③渚:水中小块陆地。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知人论世”是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诗人因得罪权贵政治仕途失意,首联中“此路难为别”表现出诗人仕途失意的惆怅与苦闷。 B . 诗歌通常有诗眼,诗眼是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情感的词句,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这首诗的诗眼是“孤”。 C . 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元素,本诗在意象“月”、“渚”前分别添加了“霜”和“寒”,构建了冷瑟凄凉的意境。 D . 颔联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江声”人格化,与寒江有机融合,寒上加寒,展现出广阔凄清的背景。“惊”字表现出游子夜中被涛声惊醒,更感旅况凄凉的情态。
    2. (2) “雁落客愁边”是公认的名句,请你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简要赏析。
四、作文(共60分)
  • 14. 请将下面的作文题补充完整,写在答题卡上,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内

    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人名、地名,否则扣分。

    题目:我从     ▲        中走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