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试卷

更新时间:2022-07-30 浏览次数:71 类型:单元试卷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10分)
  • 1. 下列字形与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索(sè)     阴晦      辛苦恣(zuī)  歇斯底里 B . (què)      愕然      仓皇逃(cuàn)      与日具增 C . (yè)      阔绰      神情惚(huǎng)      莫明其妙 D . 穿(chuō)      嗤笑      五缺土(xíng)      聚族而居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于父亲吃牡蛎的提议,母亲有点儿唯唯诺诺 , 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 B . 就像中国有“吃在广州”的老话一样,老外的说法是“吃在西班牙”。西班牙人吃得令人折服,他们吃得那样认真、那样雅致、那么从容不迫 C . 无论是人还是植物,只要拥有信念,拥有爱,就一定会努力积蓄潜能,将伤害置之度外 , 竭尽心力营造生命的风景。 D . 他说话已不像当年那样斩钉截铁、铿锵有力,而是结结巴巴、有气无力。
  •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待到傍晚我们上船的时候,这所有老屋里的破旧大小粗细东西,已经一扫而空了。 B . 全运会上,体育健儿们纷纷表示一定充分发扬自身水平,取得优异的成绩。 C . 熟悉的杨树、高粱、芦苇、村庄等植物,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D . 书法情结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心理,依然是中国人一个挥之不去的文化雅好与精神家园。
  • 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他看来,除了他自己之外,任何一个人都不应该有优点,那么他自己真的是完美无缺了吗?

    ②懂得欣赏他人,无疑是一种做人的美德和智慧。

    ③我们知道,只有心智健全的人才有能力欣赏他人的美丽。

    ④一个人在欣赏别人的同时,把慰藉和力量给了他人,也把激励和鞭策给了自己。

    ⑤在现实生活中,不乏有这样一种人,看到他人的长处,心里像爬满了虫子,怎么都不舒服。

    A . ③②⑤①④ B . ⑤①③②④ C . ②⑤①④③ D . ②③①⑤④
  • 5. 【原创】下列填入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最能表达“我”失望之情的一项是(   )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 阿,这可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它的模样完全改变了。 B . 阿,它完全改变了模样!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可不是这样的。 C .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它完全改变了模样! D . 阿!这不就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只是它的模样完全改变了。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20分)
  • 6.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 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 , 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 , 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释】①永和:地名,今吉安市永和镇。②周必大:南宋诗人,吉州庐陵人,此诗写于诗人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③吴帆:指舟行的目的地。④家山:家乡之山。常在眼:家山虽从视线中消失,它的形象却时时浮现在眼前。⑤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⑥鲤:《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水路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 . 颔联“有日”“江阔”“浪自生”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 C . 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开始,至船上烹鱼结束,一路行来,写景叙事,自然流畅。 D . 诗人巧妙地借用船工捕得鲤鱼一事,在“鲤”前冠以“南来”二字,让鱼有了家乡的味道,从而表现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
    2. (2) 请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颔联中所表现的情景。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至和、嘉祐间,嫔御久不 , 屡有干请,上答以无典故,朝廷不肯行。奏曰:“圣人出口为敕,批出谁敢违?”上笑曰:“汝不信,试降敕。”政府果奏无法,命遂寝。后又有请降御笔进官者,上取彩笺书某宫某氏特转某官,众喜谢而退。至给俸日,各出御笔乞增禄,有司不敢遵用,悉退回。诸嫔群诉,且对上毁所得御笔,曰:“元来使不得!”上但笑而之。当太平全盛时,虽内宠进迁,未尝略私以恩爱,廷臣敢萌侥幸意?

    (有删改)

    【注释】①有司: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1.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迁    或   遣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政府果奏无法,命遂寝。

      ②元来使不得!

    3. (3) 在嫔妃要求升迁任职的事情上,嫔妃们和宋仁宗各有怎样的想法?请根据文段概括。
  • 8.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 (1) ,又恐琼楼玉宇。
    2. (2) 溪云初起日沉阁,
    3. (3) 醉翁之意不在酒,
    4. (4) ,况乃未休兵。
    5. (5) 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通过“”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谁的微信

    蒙福森

    那天,老高在上班。近来单位的事特别多,特别烦。老高正忙着,突然,口袋里的手机振动了一下,老高拿出手机一看,有一条微信,是儿子发来的。老高的儿子在外地读大学,已经大四了,还有几个月就毕业了。

    “老爸,下班了?”

    老高回复:“没有,正忙着呢。”

    “您和老妈还好吗?”

    老高蓦然一怔,回道:“好,都好。你呢?好吗?”

    “我啊,很好,我每天跑步,打球,上课……过几天我要参加学校篮球比赛……”

    老高看着手机里大段大段的文字,心想:今天儿子咋回事了?太阳打西边出来啦?

    老高有些茫然。

    儿子继续发微信,一条接一条,老高读得眼花缭乱,一条还没有看完,没来得及回复,另一条又来了。

    老高懵了。

    老高去了一趟卫生间,洗了一把脸,好让头脑冷静下来。洗过脸后,老高思维清晰多了,脑海里突然间跳出一个念头来——接下来,他该问钱了吧。

    “老爸,我想买台电脑用来学习。给我打三千块钱,好吗?”

    老高在心里窃笑了一下,回道:“好啊。你什么时候要?”

    “当然是现在啦。”

    “可我正上班呢,忙得很,没空。下班再打给你好吗?”

    “好。你什么时候下班?”

    “十二点。”

    手机终于像一匹奔跑了很久的马,暂时安静下来了。

    下班后,老高刚回到家,儿子的微信又来了:“老爸,怎么还没打钱啊?我在街上,等着买电脑呢。”

    老高立刻回了一句:“等等。”老高对老婆桂芬说:“儿子来微信了,要钱买电脑呢。”

    桂芬说:“那赶紧打给他呀。”

    老高说:“可我怀疑这不是咱们儿子。和我微信聊天的,应该是一个骗子,他捡到了咱儿子的手机,想敲诈一笔!”

    桂芬大吃一惊:“这、这是怎么回事啊?你咋知道是骗子?你打儿子电话啊!”

    老高说:“打了,没接。和他微信聊天,他就聊。”

    桂芬说:“打儿子辅导员的电话,跟儿子联系。”

    辅导员的电话打通了,联系上儿子后,儿子说,手机丢了,正在上课,本想放学后再打电话告诉你们。

    老高说,有人捡到你的手机了,想诈骗一笔钱呢。

    儿子哦了一声,没说几句就挂掉了。老高说:“看见了吧,这才是咱儿子。”

    桂芬觉得奇怪,问老高:“你咋知道那不是咱们儿子?”

    老高打开儿子的微信给桂芬看:“这几年儿子在上海读大学,你什么时候见过他主动问候我,并和我聊这么多话——每次,无论我说什么,写了多少字,苦口婆心,语重心长,他都草草地简单回复几个字:‘嗯’‘哦’‘知道了’等等。我第一次见到这么热情的儿子,跟我聊了这么多,心里就嘀咕:这是我儿子吗?该不会是骗子吧?你看看,果然是骗子!”

    桂芬叹息:“谁让你和儿子有代沟有隔阂啊!从小到大,你和儿子说过多少句话?”

    老高沉默下来,有些伤感。

    桂芬安慰他:“唉,现在的年轻人都这样,你别往心里去。”

    老高很不高兴:“年轻人就是这样吗?”

    “你发什么火,你不也是这样——你跟你父母一年到头聊过几句话?你关心过他们吗?你有多久没去看望他们了?有多久没和他们一起吃饭了?”桂芬瞪了老高一眼。老高的心突然痉挛了一下,像被子弹击中一样。

    黄昏时,电闪雷鸣,大雨滂沱。老高的心里,像被雨水浇湿了似的,湿漉漉的。老高冒雨来到一栋旧楼,提着大包小包,上到五楼,昏暗的路灯下,老高望着那扇熟悉而又陌生的门,百感交集,稍顷,轻轻地敲了一下,一下,又一下。

    “谁呀?”屋里,一个苍老的声音传出来。

    那是老高年近八旬的老父亲的声音。

    “爸,是我……”老高靠在门框上,不由自主地,脸上泪水肆意流淌。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

    1. (1) 小说开头部分写老高看到“儿子”发来的一连串微信后,内心产生了一系列反应,请从文中找出描述老高反应的词语并填到下面的横线上。

      →②→③→冷静

    2. (2) 请简要赏析文中的画线句。

      黄昏时,电闪雷鸣,大雨滂沱。

    3. (3) 小说结尾处写到老高“脸上泪水肆意流淌”,请说说老高流泪的原因。小说到这里戛然而止,请简要分析这样结尾的好处。
    4. (4) 文章采用了大量的对话描写,有何作用?
    5. (5) 这篇小说折射出什么社会现象?作为孩子,你觉得可以为改变这种现象做出哪些努力?
  •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可“随和”,不可苟且

    游宇明

    ①一次外地的聚会上,熟人将一陌生文友介绍给我,先是告诉了我对方的姓名、身份、作品发表等情况,接着补充了一句:“这哥们儿特别随和,什么事都好商量。”我微笑着说了声“两位好”,心里却不由得生出几分不以为然。

    ②人要随和,这是没问题的。“随和”这个词怎么解释,我没有专门去翻词典,在我的理解里,应该指的是和气而不固执己见。比如朋友请你吃饭,你的职位与另一个人差不多,主人将那个人安排到了主宾位,却将你安排在次宾位,你不当回事,谈笑风生,别人会觉得你有气度、随和;如果非要较个真儿,非主宾位不欢,这饭就吃得味同嚼蜡。再比如你名气很大,跟着一群人去采风,对谁都露出一副我是牛人、大家必须围着我转的表情,还是没大没小和大家玩在一起、乐在一块,使人看不出名气之别?我想应该是后者。

    ③然而,如果我们将人的随和理解为“什么事都好商量”,就大错特错了。蔡元培热爱教育,非常关心学生,曾帮助过许多人,大家都觉得他很随和。1930年秋,国民党某省政府改组。一个北大学生请蔡先生向蒋介石推荐他,并托老同学联名致电蔡先生促成。蔡元培很快给了回电,只有一句话:“我不长朕即国家者之焰。”原因很简单:蔡元培厌恶官场上的拉拉扯扯,违背良知的事,他坚决不干。

    ④曾国藩同样是个内心有坚持的人。他与李元度(字次青)的关系原本非常好。李元度在京师与曾国藩相识,并经常向曾国藩请益诗文,形成师生关系。咸丰三年腊月,李元度辞去郴州州学训导的官职,回到老家平江,征集500名乡勇,稍稍训练一下,就领其直奔曾氏在衡阳的大营。曾国藩曾致信李元度的母亲说:“次青于我,情谊之厚,始终不渝。岳州之败,星驰来赴。靖港之挫,从人皆散,次青追随贱躯,不离左右。出则呜咽鸣愤,入则强颜相慰。”后来,徽州失守,曾国藩却毫不犹豫地向朝廷参劾了身为主将的李元度,一点儿余地也没留。曾国藩事后在致同乡彭丽生的信中做了这样的解释:“次青守徽,城未破而先遁;既败之后,又不速回大营,共支危局,乃徘徊于浙江、江西境内,经月不归;迨归至敝营,又不能束身待罪,径自回籍;今春又不以一函相商,擅自赴浙。论其自立,则往年抚州一败,去岁徽州再覆,既已置节义于不问;论其相与,则以中行待敝人,而以智伯待浙帅,又尽弃交谊于不顾。公私并绝,无缘再合。”以曾国藩与李元度曾经的亲密关系论之,后者如果仅仅是对曾国藩个人不够尊重,他是可以原谅的,从而体现“随和”,但李元度作为前方守将,“城未破而先遁”“既败之后,又不速回大营,共支危局”就不是小问题了。

    ⑤分清哪些事可以“随和”,哪些事不能“随和”,非常要紧。世间的事大体分为两种,一种只关系到个人的面子或一点小利益,对这类事,我们的“随和”是大度;一种则关联着黑白是非、公序良俗,对此种事,我们的所谓“随和”则变成了苟且。蔡元培、曾国藩对原则问题的坚持,目的就是要避免自己看不起的苟且。

    ⑥一个人知了是非还得有坚持之心。中国传统上是个人情社会,做犬儒、乡愿,没有太多舆论压力,但要较真,要讲是非,要按规则处置犯错的人,就会惹来千奇百怪的议论。没有几分信仰,没有对规则的呵护之心,没有“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决心,很难将初衷贯彻到底。

    ⑦悬崖上的黄山松是不会“什么事都好商量”的,因为对某些规则的不懈坚持,它才活成了一种绝世风景。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1年第1期)

    1.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的“随和”指的是和气而不固执己见;“苟且”是指只顾眼前,得过且过。 B . 开篇写在一次聚会上熟人将陌生人介绍给“我”的情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出“随和”这一话题。 C . 吃饭的时候,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地位比别人高,非得坐主位,那就说明你是不随和的。 D . 作者认为,一个人不仅要明白是非,还得要有坚持之心。
    2. (2) 文章多处运用了举例论证,请举出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破窗效应

    心理学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及时清洗掉,墙上往往会很快布满乱七八糟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自然会不好意思丢垃圾;而一旦地上开始有垃圾出现,就会毫无愧疚地跟随。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

    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

    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被阻止,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似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材料二】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哪些事值得做呢?一般而言,取决于三个因素。价值观:只有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事,我们才会满怀热情去做。个性和气质:一个人如果做一份与他的个性气质完全背离的工作,他是很难做好的,如一个好交往的人成了档案员,或一个害羞者不得不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现实的处境:同样一份工作,在不同的处境下去做,给我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材料三】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8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习惯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教育实践也表明: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他们会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鼓励,常常以积极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以及对待自己的行为,学生逐渐变得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并取得老师所期望的进步。相反,那些受到老师忽视、歧视的学生,久而久之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表情中感受到教师的“偏心”,也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自己的学习,不理会或拒绝听从老师的要求。这些学生常常会一天天变坏,最后沦为社会的不良分子。尽管有些例外,但大趋势却是如此。

    1. (1) 下列关于材料一、二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生活现象中,只要是环境优美、窗明几净的地方,人们就一定会很自觉地不扔垃圾。 B . “破窗效应”警示:情况一旦坏到一定程度,人们往往会放弃努力、任其变糟糕。 C . 在心理上,一件事被人们认为不值得做,实际上反而会让人更轻松愉快地完成。 D . “不值得定律”启示我们应该在不同的处境中变换工作,体现不一样的价值观。
    2. (2) 材料三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四、名著阅读(10分)
  • 12. 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请结合具体的诗歌,说说“土地”凝聚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太阳”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 13. 【2021·江西临考冲刺卷】文学作品中的配角往往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丰富主要人物的形象。据此,班级拟开展以“小配角,大作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以《水浒传》中的高衙内这一人物为例,谈谈你的认识,字数200左右。
五、写作 (50分)
  • 14. 古人云,每逢佳节倍思亲;今人说,每逢佳节胖三斤。有的人每逢佳节睡不醒,有的人每逢佳节读书勤。有的人每逢佳节做运动,有的人每逢佳节为人民……

    你是怎样过节的?你认为应该怎样过节?

    请以《每逢佳节》为题目作文,写写你的故事,或者发表你的观点。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可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 600字以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