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北师大版(2019)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五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本章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中生物学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

更新时间:2022-07-26 浏览次数:42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2·韶关模拟) 顶端优势原理在农业生产和园艺上得到了广泛利用。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 . 植物生长表现出顶端优势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B . 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是植物表现顶端优势的主要原因 C . 顶端优势表明植物的顶芽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于侧芽 D . 解除果树的顶端优势可实现疏花疏果进而获得优质果品
  • 2. (2022·梅州模拟) “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植物依靠内含“淀粉体”的细胞感受对重力的单一方向的刺激。淀粉体是一种特化的白色体,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聚合成淀粉,再以淀粉粒的形式储存于淀粉体中,淀粉体也含有自己的环状DNA分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淀粉体中可能会进行基因的表达过程 B . 淀粉体最终将重力信号转变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 C . 植物茎的背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 . 根的远地侧生长素分布较少,细胞生长快,使根向地生长
  • 3. (2022高二下·博罗期中) 科学家利用拟南芥的愈伤组织进行实验,探究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诱导愈伤组织生根的机理,结果如图所示。诱导生根的培养基(RIM)的配方中含有生长素(IAA),wei8是拟南芥生长素合成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和诱导生根、生芽过程均需避光处理 B . 继续增加培养基中IAA的浓度,1组的生根效果会越来越好 C . 2、4组比较,没有遵循实验设计中的单一变量原则 D . 培养基中的IAA和自身产生的生长素有利于愈伤组织生根
  • 4. (2022·德阳模拟) 科研人员配制了含有0、0.1、1.0、10.0、100.0μmol/L茉莉酸(JA)的培养基,将一定条件下培养的水稻植株转移至含有不同浓度的JA培养基表面生长48h,侧根的生长情况如下表所示。已知JA可以增强水稻根相应区域的生长素极性运输,从而影响侧根数目的增加,水稻的根也具有顶端优势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JA浓度(μmol/L)

    0

    0.1

    1

    10

    100

    侧根增加数目(条)

    42

    35

    29

    8

    0

    A . 适当切除水稻的根尖,可以使侧根数目增加 B . 水稻根形态学下端生长素越多,侧根数目越多 C . 题中100.0μmol/L的JA抑制侧根生长的效果最显著 D . 上述结果不能表明JA对侧根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
  • 5. (2022高二下·榕城期中) 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麦种子萌发产生α-淀粉酶影响的实验(α-淀粉酶含量与大麦种子萌发密切相关),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脱落酸在种子萌发中与赤霉素存在拮抗作用 B . 大麦种子萌发早期,脱落酸与赤霉素含量的比值减小 C . 人工合成的6-甲基嘌呤的作用与脱落酸类似,故其也属于植物激素 D . 实验结果表明α-淀粉酶的合成是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6. (2022高三下·湖北月考) 科研人员将拟南芥幼苗分别置于含一定浓度的ACC(乙烯前体,分解后产生乙烯)、1AA(噪乙酸)和二者的混合培养液中培养,发现几组实验都能够抑制根的生长,此为实验一。为了进一步探究ACC如何抑制根的生长,科研人员又将拟南芥幼苗分别放在含有不同浓度的ACC培养液中培养,测得IAA的浓度随着ACC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此为实验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实验中抑制根生长的IAA浓度相对较高 B . 抑制根生长的IAA溶液可能促进茎生长 C . 实验一需设置3组,实验前后都要测量根的长度 D . ACC有可能通过促进IAA的合成来抑制根的生长
  • 7. (2022高三下·扬州开学考) 以微生物为研究材料的生物学成果是(   )
    A . 生长素的发现 B . 孟德尔遗传定律 C . 条件反射理论 D . 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明
  • 8. (2022高三下·扬州开学考) “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植物依靠内含“淀粉体”的细胞感受对重力的单一方向的刺激。淀粉体是一种特化的白色体,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聚合成淀粉,再以淀粉粒的形式储存于淀粉体中,淀粉体也含有自己的环状DNA分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淀粉体中也会发生基因突变 B . 淀粉体最终将重力信号转变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 C . 植物根部的向地性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 . 根的背地侧生长素分布较多,生长较快,而使根向地生长
  • 9. (2022高二下·浙江月考) 将云母片插入苗尖端及其下部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给与单侧光照射,下列不会发生弯曲生长的是(    )
    A . B . C . D .
  • 10. (2021高二上·长春期末)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及植物激素抑制剂S处理水仙茎切段,48小时后测得水仙茎切段的伸长率如图所示,该实验数据不能支持的结论是(  )

    伸长率= ×100%

    A . 不添加IAA和GA时茎段仍能生长 B . IAA和GA均能促进茎段伸长,IAA的作用效果更好 C . IAA和GA在促进茎段伸长时具有协同作用 D . 植物激素抑制剂S能抑制IAA和GA的作用
  • 11. (2021高二上·嫩江期末) 已知单侧光与重力均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为探究某强度的单侧光及重力对横放状态下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对刚萌发的盆栽燕麦分别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处理,燕麦弯曲生长情况用柱状图乙表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假如撤去单侧光的照射,图甲②茎仍将水平生长 B . 图甲①若处于失重状态下,则燕麦茎将水平生长 C . 实验一段时间后,第③组燕麦会长成图丙所示形态 D . 图甲中①的向上弯曲程度最大,③的弯曲程度最小
  • 12. (2021高二上·哈尔滨期末) 如下图实验,甲、乙、丙枝条切去顶芽,丁顶芽不切除。将切下的乙顶芽放回原位置;丙顶芽放置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后,将琼脂块置于丙原顶芽位置。四组枝条均给予图示单侧光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丁枝条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生长素浓度 B . 主枝直立生长的只有丙 C . 能弯向光源生长的只有丁 D . 丁表现出顶端优势可能与生长素的两重性有关
  • 13. (2021高二上·哈尔滨期末) 甲图表示燕麦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甲、乙图示都说明了植物生长素具有两重性 B . 图乙中a、b两点的生长素浓度不都小于10-8(mol/L) C . 丙图A段产生生长素,只能向B段极性运输而不能横向运输 D . 用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插条,都能生相同数量的根,则最适浓度在这两种浓度之间
  • 14. (2021高二上·哈尔滨期末) 在如图所示的胚芽鞘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向一般不会发生的是(   )

    A . a→b B . b→d C . c→a D . a→c
  • 15. (2021高二上·哈尔滨期末) 将燕麦胚芽鞘和大豆下胚轴切段放在含2%蔗糖的培养液中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向培养液中加入10μ mol·L-1的生长素培养大豆(ⅠAA),并定时测量切段的延伸速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用ⅠAA处理的时间,无关变量是切段的长度 B . 在0~1 h,ⅠAA促进燕麦胚芽鞘伸长的效果最为明显 C . 培养液中含有的2%蔗糖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切段细胞渗透失水 D . 燕麦对ⅠAA较敏感,ⅠAA处理1 h后会抑制燕麦胚芽鞘生长
  • 16. (2021高二上·绥化期末) 科研小组以某种植物的幼苗为实验材料研究植物激素对幼苗生长的作用机理,构建了如下的概念图。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 . 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特定的腺体合成并分泌 B . 图中的①②③分别表示生长素、赤霉素和脱落酸 C . 图示可以看出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D .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由以上三种激素共同调节
  • 17. (2021高三上·哈尔滨期末)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缺氧条件不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 B . 生长素是由植物体内的色氨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变生成的含氮有机物 C . 植物的顶端优势、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都说明了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D . 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小于衰老细胞
  • 18. (2022高二上·辽阳期末)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树冠形状的形成和植物的顶端优势有关 B . 植物的向光生长是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造成的 C .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需要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来共同完成 D . 植物体中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决定了植物器官的生长发育
  • 19. (2022高二上·长春期末) 植物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多种植物激素的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乙烯在花、叶和果实的脱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B . 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果实的成熟和抑制开花 C . 细胞分裂素在植物各部位合成,能促进细胞分裂,促进种子休眠 D . 植物激素全部是在一个部位产生,运输到另一部位起作用的
  • 20. (2022高二上·松原期末) 脱落酸与保卫细胞膜的相关受体结合后,可促进叶片气孔关闭,从而增强植物的抗逆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植物合成脱落酸的部位主要是根冠和萎蔫叶片等 B . 脱落酸相对集中分布在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 C . 干旱等环境因子引起体内脱落酸合成的变化,进而对相关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D . 给脱落酸缺失突变体施加适量的脱落酸,可使叶片气孔开启,蒸腾速率升高
二、综合题
  • 21. (2021高二上·沈阳月考) 请据图回答下列与植物激素有关的问题。

    1. (1) 在幼嫩的芽、叶和中,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研究表明,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其对应的运输方式是
    2. (2) 从图甲中可以看出,对芽促进作用最合适的生长素浓度,对根表现为,说明
    3. (3) 乙图中a侧生长素浓度最终大于mol·L-1,对根生长的效应是;b侧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效应是
    4. (4) 根据丙图信息,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若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
  • 22. (2021高二上·鹤岗月考) 图1为将培养在琼脂培养基内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入四个暗箱中,其中第②、④两个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射入,图2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与植物生长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分析图1,能发生生长素极性运输的是(填序号)。
    2. (2) 装置③和④茎的生长情况分别是,若将装置④放在匀速旋转器上,光源固定在右侧,茎尖的生长情况是
    3. (3) 图2中C点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
    4. (4) 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则产生顶端优势现象时侧芽的生长素浓度z的范围为
    5. (5) 20世纪20年代有科学家认为,生长素在尖端下部分布不均是由于生长素在向光和背光两侧重新分配造成的,而非由于单侧光破坏了向光侧的IAA造成的。

      如需证明上述观点,需选取下列实验中的来说明单侧光不会破坏向光侧的IAA,以及来说明单侧光引起IAA的侧向再分配。

三、实验探究题
  • 23. (2022·吉林模拟) 为研究生长素(IAA)与脱落酸(ABA)的运输特点,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IAA和ABA,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生长素(IAA)的合成原料是。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2. (2) 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琼脂块①和②中出现较强放射性的是(填序号)。这说明IAA在茎尖上的运输是极性运输,也就是IAA只能从,而不能反过来运输。琼脂块③和④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ABA在茎尖的运输(填“是”或“不是”)极性运输。若先用某种抑制剂(不破坏IAA、不影响细胞呼吸)处理茎尖切段,再重复上述实验,结果琼脂块①和②中放射性强度相近,该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可能是
    3. (3) 若图中AB为成熟茎切段,而且琼脂块①②③和④均出现了较强的放射性。从此得出的结论是
  • 24. (2022·湛江模拟) 植物细胞能将胞内的ATP通过膜泡运输释放到胞外,形成胞外ATP(eATP)。eATP可通过受体介导的方式,调节植物细胞的生长、发育、抗病反应等生理活动。为探究eATP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科研小组用去离子水配制了适宜浓度eATP的溶液,并用其处理菜豆的叶片。一段时间后,测定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等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分析以上信息可知,植物细胞释放ATP的方式是。eATP通过受体介导的方式调节植物细胞的生理活动,在该过程中,eATP是一种
    2. (2) 该实验对照组的处理方式为。根据实验结果,eATP能提高菜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原因可能是
    3. (3) 活性氧(ROS)能促进植物叶肉细胞气孔的开放,NADPH氧化酶是ROS产生的关键酶,该酶在细胞中的合成场所是。科研人员用eATP处理NADPH氧化酶基因缺失突变体,发现净光合速率基本不变。试推测eATP调节植物光合速率的机制:
  • 25. (2022高二下·长春月考) 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 (1) 比较曲线a、b、c与d可知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起作用的主要激素是,而且(激素)能解除这种激素的抑制作用。在保留顶芽的情况下,除了c所采用的措施,还可通过喷施的化合物促进侧芽生长。
    2. (2) 比较曲线a与b可知,赤霉素能明显促进。而在完整豌豆植株的顶芽中,赤霉素产生于组织。
    3. (3) 据图中信息,推测侧芽生长速度不同的原因是侧芽内浓度或比例的改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