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 /第五单元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学情评估练习

更新时间:2022-08-07 浏览次数:50 类型:单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4分)
  • 1. 请在相应的田字格或横线上端正书写正确答案,或在括号中填写相应选项。
    1. (1) ,便引诗情到碧霄。
    2. (2) ,却话巴山夜雨时。
    3. (3) 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用“”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迈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志愿。
    4. (4) 《潼关》中,谭嗣同用“”两句表现了自己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 2.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①不过,毕竟有了岁月制造的距离,自己终于能像一个旁观者在远方看那青春中的自己,以及青春中的改革。还好,没有脸红,没有嘲笑,没有时过境迁后的不xiè一顾,而是尊敬并羡慕。②尊敬自己也尊敬那个时代______毕竟是认真地走过、哭过、笑过、大喊过、绝望过、期待过、热血沸腾过……有时连肤浅都带着活力,不能要求更多了,所以羡慕也是自然的。③那时,可以正确,更可以犯错,______未来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改正错误,______,青春真是好。

    1. (1) 第①句中的拼音对应的汉字是“”。
    2. (2) 第②句中横线上应填的标点符号是( )
      A . B . C . —— D . ……
    3. (3) 第③句中横线上应填的关联词语是( )
      A . 因为……但是……  B . 只要……所以…… C . 因为……所以……  D . 只有……所以……
  •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这部电影讲述了战士们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以血肉之躯修补堪比生命线的木桥的故事。 B . 通过政府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足够的工作岗位,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 C . 一个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拥有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以及实现在核心技术上的不断突破。 D . 一些孩子玩了“水晶泥”后,手部、眼部出现红肿的症状,是因为这些产品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硼砂的原因。
二、阅读(49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 (1) 《狼》选自志怪小说集《》。
    2. (2)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行甚远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担持刀

      ④狼亦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其一犬坐于前。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 (4) 请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牧竖捕狼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 , 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节选自《聊斋志异》)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令嗥

      ②相数十步

    2. (2) 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一处)

      乃 舍 此 趋 彼

    3. (3) 同样是人与狼的较量,(甲)文中的屠户与(乙)文中的两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

    顾晓蕊

    ①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天刚微亮,薄雾还笼罩着大地,我坐车前往山村学校支教。车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盘旋,直到太阳西斜,我才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

    ②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的心里一阵酸楚,于是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撒到孩子们的心田。可是,事情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很让我头疼

    ③我在讲台上读课文,抬头见他走神,他的心应该早飞到爪哇国去了。我大声说:“李想,我刚才读到哪儿了?”他的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他挠挠头说:“读的什么?我没听到啊。”同学们哄堂大笑。

    ④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经常挂彩,每次问他是怎么回事,他都不肯说。有一回,我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边打边说:“不信你不哭。”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却昂起头愣是不让它落下来。我大喝道:“为什么打人?”那几个孩子撒腿跑了,转眼没了踪影。我走上前,想说些什么。他却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我心里觉得难过,他到底是怎么了?他的童真哪里去了?

    ⑤周末,我到他家走访。到那儿一看,我鼻子酸了,破旧的土坯房里光线昏暗。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爷爷。“他父母出去多久了?经常回来吗?”我问。老人叹口气说:“他爹娘走了五年,很少回来。刚开始那会儿,他想起来就哭,还躺在地上打滚儿,谁也哄不住。连哭了几个月,眼泪都流干了……”

    ⑥他仍旧上课走神,校园里再见到他,我却不敢与他对视了。那双眼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

    ⑦几个月后,我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还受了些伤。事情大致是这样:他的父母坐车回家,正赶上下雨,山路湿滑,车翻进了沟里。幸好只是些外伤,他们在医院住了几天,包了些药,便赶回了家。

    ⑧我想去他家看看。路上却听见村民们在议论:“爹娘出去这么久,回来伤成那样,这孩子跟没事人儿似的。”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⑨走到院外,发现他的爷爷正冲他发脾气:“你这孩子,心咋就那么硬呢?看到爹娘遭了罪,连滴眼泪都没流……”话未说完,便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⑩他倚着门框站着,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他的父亲接过话说:“我们出去这些年,他感觉生疏了,这也怨不得孩子。”他的母亲走过去,搂着他的肩说:“这次出事后,我和你爹也想好了,明年包片果园,不出去打工了。”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下来。刚开始是小声啜泣,到后来竟成了号啕大哭。

    ⑪我忽然懂得,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有多悲伤。所谓的坚强,只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靠着哭泣的肩膀。我眼眶全湿,悄悄地离开了。

    ⑫第二天上课,他坐得直直的,听得很认真。课间,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地玩闹。金色的阳光下,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有同学喊:“李想,你的衣服脏了,后面有好几道黑印子。”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娘”这个字他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⑬我不知道那一滴泪在掉下来之前,在他心里奔涌了多久,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一个美丽的生命,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1. (1) 本文的题目是《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结合全文,请你概括李想的这一滴泪掉下来的过程。

      父母外出打工,他流干眼泪→挨别的孩子的打,他昂着头,→父母打工回家受伤,他像个没事人儿似的,→他获得了父母的温暖关怀,

    2. (2) 如何理解第②段中加点的词语“头疼”?请你概括出“我”头疼的原因。
    3. (3) 李想以前上课总是走神,后来为什么会认真听讲了?
    4. (4) 仔细揣摩第⑧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第一人称把“我”“深深的挫败感”具体地描述出来。
  • 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说文赏“雪”(节选)

    孟 琢

    ①在人类进化之前,每逢寒冬,都会有飘飘洒洒的大雪。但只有在人的眼中,雪才有日渐丰富的意义与情怀。我们想要探索人类对雪的第一印象,还是要从文化的活化石——汉字入手。

    ②在《说文解字》中,已经有了“雪”字。许慎把“雪”解释成“凝雨,说物者”——“凝雨”说明古人已经认识到雪是水在寒冷的空气中凝结成的晶体;“说”是“悦”的借字,所谓“瑞雪兆丰年”,下雪自然是令人欣喜的天气。刘熙在《释名》中这样解释“雪”:“雪,绥也。水下遇寒气而凝,绥绥然下也。”“绥绥”是繁密而下的样子,从他的解释中,我们仿佛能隐约听到,雪簌簌而下压弯寒枝时发出的声音。

    ③除了“雪”字,古人还用“霰”来表示颗粒状的飞雪。《说文解字》中写道:“霰,稷雪也。”稷为小米,“霰”则是随风飘散的雪粒,俗称“米雪”。《释名》中写道:“霰,星也。水雪相搏,如星而散也。”形象地说明了“霰”在呼啸的北风中飘散翩飞的情景,这亦是《楚辞》中“霰雪纷其无垠兮”的意象。鲁迅先生曾在《雪》中写道:“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说的正是这种“霰”雪。

    ④在诗词中,“雪”始终是跃动的精灵。雪是雨的凝结,《采薇》中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不仅有岁月流逝的无名伤感,用“雨”作为下雪的动词,也体现出“雪”和“凝雨”的关系。有意思的是,鲁迅在《雪》中写道:“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在传统的内涵中,赋予了“雪”更为飘零瑰丽的寓意。

    ⑤雪是君子高洁、澄澈的人格象征。所谓“神似初霜意如雪,目若秋水韵为冰”,这冬日中的晶莹,不仅可以形容美人的“皓腕凝霜雪”,更可借指洁净精微的气韵精神。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一夜北风紧,开门雪尚飘。入泥怜洁白,匝地惜琼瑶。”恐怕不仅是咏雪,也寄托了对那种既纯且美的理想人格的怜惜咏赞。

    ⑥在雪天里,我们或出或居,或动或静,或举杯欢笑,或静览纷飞,但总不要忘了,在乐雪赏雪的同时,也可静观天地的生意与肃穆,让思想沉静下来。在雪落在伞面上时,在雪压弯枝头时,在雪与枯叶一同飘飞落地时,我们能听到它们的声音,我们能与这些精灵对话。

    (有改动)

    1. (1) 下列有关“雪”的解释,不符合选文文意的一项是( )
      A . 《说文解字》中对“雪”的解释是“凝雨,说物者”。 B . 《释名》中对“雪”的解释是“雪,绥也。水下遇寒气而凝,绥绥然下也”。 C . 《说文解字》中对“霰”的解释是“霰,稷雪也”,即“霰”是随风飘散的雪粒,俗称“米雪”。 D . 《释名》中对“霰”的解释说明“霰”是天降的鹅毛大雪。
    2. (2) 从选文看,雪有哪些文化含义?
    3. (3)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雪都是“跃动的精灵”,下列诗句中没有描写雪的一项是( )
      A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B .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C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D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8.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A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大圣公然不惧,使铁棒劈手相迎。他两个往往来来,战经五七回合,A手软难轮,孙行者身强善敌。他见事势不谐,即取扇子,望行者扇了一扇,行者巍然不动。行者收了铁棒,笑吟吟的道:“这番不比那番!任你怎么扇来,老孙若动一动,就不算汉子!”那A又扇两扇,果然不动。A慌了,急收宝贝,转回走入洞里,将门紧紧关上。

    ——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

    1. (1) 选段中,A是(人名)。
    2. (2) 本回目的下半句是“孙行者一调芭蕉扇”,请根据下半句及原著内容,补出上半句。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3. (3) 请结合原著内容,说说何为“夺子之仇”。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7分)
  • 9. 七年级1班正在开展“关爱动物”的专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面的任务。
    1. (1) 任务一:调查了解。

      为了了解本地区保护野生动物的情况,同学们决定进行一次调查活动。如果你负责这次调查表的设计,请你完成下面的内容。

      A调查目的:

      B调查形式:走访

      C调查问题:①

    2. (2) 任务二:拟写广告。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深感人们对动物的关爱不够,认为应该拟写一则公益广告,号召大家都加入到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行列中来。如果让你来拟写这则公益广告,你打算怎样写呢?(不超过25字)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处处有惊喜:取得超出平常水平的成绩,是惊喜;学习上的点滴进步,是惊喜;体会到一种真情,是惊喜;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发现,是惊喜……惊喜,源于坚持,源于智慧,源于热爱……

    请以《惊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体自选(诗歌和戏剧除外);

    ②要写出真情实感;

    ③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④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