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比较a、b、c图可得:液体密度相同时,越大,金属块受到的浮力越大;
②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测力计的示数和浮力随金属块下表面浸入水中深度h变化的图象,如图C所示。分析图象可知:(选填“甲”或“乙”)是描述浮力随h变化的图象;F1对应的数值为N;
③根据实验数据可得:金属块的体积为m3 , 金属块的密度为kg/m3。
实验次数 | 钩码重力G/N | 钩码上升高度h/cm | 拉力F/N | 绳端移动距离s/cm | 机械效率η |
1 | 1.0 | 5 | 15 | 55.6% | |
2 | 1.5 | 5 | 0.8 | 15 | |
3 | 2.0 | 5 | 1.0 | 15 | 66.7% |
4 | 2.0 | 10 | 1.0 | 66.7%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B.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实验序号 | 质量/kg | 重力/N |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N/kg) |
1 | 0.10 | 1.0 | 10 |
2 | 0.15 | 1.5 | 10 |
3 | 0.25 | 2.5 | 10 |
①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②分析数据,得到的结论是: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 。
③小海又选取了苹果、水杯、课本三件物品替代钩码,增加了所需的测量工具继续完成探究实验,你认为他的做法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①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当压力相同时,滑动摩擦力越大;
②小珠用如图(b)所示的装置做进一步探究,两个传感器可分别显示拉力和压力的大小。往沙桶中加减沙子的目的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的关系;通过(选填“拉力”或“压力”)传感器的示数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实验过程中,(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漏刻
漏刻是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如图甲所示为多级漏刻。让漏壶中的水慢慢滴入箭壶,箭壶示意图如图乙所示,随着箭壶内的水逐渐增多,木块与箭杆组成的箭舟也慢慢上浮,古人从盖孔处看箭杆上的标记,就能知道具体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