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
——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材料一: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丝绸和养蚕技术,铁器、造纸术等都陆续西传,西域的特产如胡桃、石榴、芝麻、胡豆等也先后传到中国。大宛的“汗血马”、非洲的鸵鸟以及西方的宝石、香料等也由西域等国贡献而来。
材料三: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地区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
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
材料三: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帝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一:河姆渡村落以水稻农业为主,兼营渔猎、采集、家畜饲养的经济特点极大地丰富了当时人们的食物来源。山地林间的禽兽、饲养的牧畜、大量的水产,还有野生的瓜果,遍地的野菜,以及蘑菇、鸟蛋等,都被一一搬上“餐桌”,成为河姆渡先民的美味佳肴。难怪有些人戏言,河姆渡人的生活比我们现代过得还好,天天吃的是“山珍海味”。
材料二:春秋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生铁的先进技术。铁器的使用使大规模开垦荒地成为可能,这促进了私田的发展,牛耕渐趋普遍。牛耕技术的发展,与铁器的使用相互配合,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材料三: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重心大多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迅速发展。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生产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齐民要术》全书10卷92篇,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摘编自百度百科《齐民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