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全册综合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全书综合测评

更新时间:2022-08-19 浏览次数:38 类型:同步测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积极心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价值观的出现以社会共有意识的形态引领社会心态。因此,核心价值观引领是社会积极健康心态培育的基础。而流行语作为一种社会心态的反映,可依靠核心价值观引领,在网络情感宣泄情景中构建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网民的价值意识,帮助网民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构建积极的社会心态。首先,要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包容作用,给予网民正确的价值引导,帮助其找准个人的价值定位,坚定目标,寻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其次,使用核心价值观弥补社会个体与群体共同价值方面的心理缺失,通过引导反映社会积极心态的流行语传播,发挥核心价值观的正向引导作用,使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塑造价值,在快速的网络化传播中消解消极的社会心态。最后,使用流行语以接地气的方式向人民群众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代传统固化、呆板、说教的价值观传播形式,有助于构建网民正能量的社会心态。

    (摘编自钟健《流行语的传播生态与价值引领》)

    材料二

    新与旧,小与大,变与不变,道出了流行语背后的辩证法。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符号,流行语则反映着时代的侧面。近日,经过公开征集、专家评选、媒体投票等环节,《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9年十大流行语”,“文明互鉴”“区块链”等热词榜上有名,引发网友的广泛关注。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间在语言上不断留下“辙痕”。新表达、新句式、新修辞为开放的语言系统注入生命力,有的甚至沉淀为常用语。但有的内涵有限,在网络空间、娱乐文化中热闹一时后,无法逃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命运。沉淀与流失,是语言流变的自然过程。

    流行语是一个语言现象,更是一个社会现象,其中既有个人表达,也有宏大叙事。从更大层面上看,正如“区块链”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文明互鉴”向世界宣示交流对话的中国主张,流行语的变化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步伐相伴随。

    在生活的场景中,有顺境也有挑战。流行语中,也自然存在一些带有情绪的真实表达。今年评选出的“我太难了”,是一些人面对生活压力时的真实感受。但从当年的“蓝瘦香菇”,到“扎心了,老铁”“我太难了”,不少流行语本身带有幽默调侃、自我解压的色彩,也有通过网络社交抱团取暖的含义。进一步说,“996”对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提出更高要求,“融梗”与抄袭界限不清倒逼法律进一步细化,正视流行语中折射出的问题与挑战,个人才能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成长,社会才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步,进而激发出更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年度流行语是一个以年为跨度的社会观察哨。换上历史的广角镜头,流行语的变迁展现出时代的变与不变。以科学技术领域为例,从几年前的“互联网+”“引力波”,到时下的“5G”“区块链”,日新月异的革新不断拓展着生产生活的疆域。从“两弹一星”“陈氏定理”,到“神舟飞船”“港珠澳大桥”,中国科技的历史性跨越,成为新中国70年辉煌历程的生动注脚。流行语持续更新,归根结底是因为时代在变化、国家在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铁人精神”还是“蛮拼的”态度,无论是“个体户”首吃螃蟹还是“创客”掀起创业热潮,拼搏奋斗的精神始终不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不变,这些都将汇聚成推动中国向好发展的磅礴力量。

    新与旧,小与大,变与不变,道出了流行语背后的辩证法。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临近年末,很多机构相继发布了不同版本的年度热词,其选择各有不同。但无论如何,流行语只能投射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并不能代表时代的全部。流行语选择越多样、变化越快速越说明我们这个时代充满了进步的多样性越说明中国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年12月11日05版)

    材料三

    微博、微信、QQ等聊天工具的兴起,着实让网络变得沸腾起来,不断涌现的网络词汇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这是一种新的文化,也是一种进步,激活了网民的创新意识。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化的兴起,不少网络词汇也纷纷进入了词典。这让网友们的热情更加高涨。市民陈小姐认为:“现在网络发展太过迅速,几乎每天都会有很多新词出现,平时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别人时不时会说一些比较潮的词语,很多我都不太懂,然后就去百度,有的很有意思,也很容易接受,比如‘囧’‘么么哒’等,对于90后的我们来说,只有不断接受新事物才不会被淘汰,用网络词汇武装自己,看起来也很潮不是么?”网络词汇的涌现已经势不可挡,成为一种新的文化。这些词汇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虽然具有新意与活力,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有的市民担忧,过度简单化、碎片化、卡通化,是否会对下一代产生不好的影响呢?也有部分市民对此持不同观点,市民易先生说:“就像古时候的成语一样,网络词汇都是通过不断积累而来的,有很多表达贴切,极具新意,如果能从中不断吸收好的部分,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部分词汇超文化底线,好词坏词能否“一刀切”?由于网络词汇是在自由化的网络上产生的,所以,在“野蛮生长”的环境下,既存在积极正面的词汇,例如“正能量”“给力”等,同时也存在一些不文雅的词汇,例如“屌丝”“撕逼”“绿茶婊”等。这种特定含义的网络词汇并不那么容易为社会所接受。

    (摘编自高然《网络流行语来袭,传统汉语“伤不起”?》)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利用流行语接地气的优势来传播价值观,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人民群众传递社会正能量。 B . 流行语的去留符合语言流变的自然过程,在不能为语言系统注入生命力的时候,就会选择快速流行随后快速消失的结局。 C . 流行语伴随着网络文化的兴起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已经成为年轻人保持活力的新事物,这促使网友热情高涨地推动网络词汇进入词典。 D . 流行语的流行和积累与成语有相似性,只有不断从中吸收符合时代潮流的好的部分,才能产生积极的、正面的作用。
    2. (2)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积极心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包容作用,可以用来引领社会心态,帮助个人寻求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B .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强调了流行语具有宣泄情绪的作用,也都认为流行语有助于个人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成长,塑造积极的社会心态。 C . 流行语有个人表达和宏大叙事两个层面,其中,“我太难了”属于低层次的个人表达,“文明互鉴”是高层次的宏大叙事。 D . 中国科技领域持续更新的流行语,既反映出中国科技的历史性跨越,也折射出中国取得的新成果和创造的新辉煌。
    3.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的一项是 ( )
      A . “教科书式”源自2018年一段上海民警街头执法的视频,其中记录的执法程序和现场指令都无可挑剔,具有教科书般的规范性。 B . 营造网络流行语不等于塑造低俗的全民意识,主流媒体要做到坚决不用低俗流行语,鼓励全体网民主动抵制低俗流行语。 C . 我们要从网络热词中驱散负能量的寒霜,让流行语成为正能量的载体,才能让这座语言的花园更美丽、这座语言的城市更繁荣。 D . 若真想让网络流行语成为一种坚实的语言力量,那么对网络流行语的创造与使用作一些适当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4.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5) 如何辩证地评价材料二中的画线句“流行语选择越多样、变化越快速,越说明我们这个时代充满了进步的多样性,越说明中国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家 书

    谢志强

    上海青年赵思风1964年之前,对房子的概念是:房子在地面上。不过,他响应“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在上海的人民广场,听过王震将军的动员报告,看过《军垦战歌》的纪录片,还有父亲积极鼓励他报名,1964年6月,赵思风顺利地踏上西去的列车,怀着满腔热情,一路高歌,以至到了农场的连队,他嗓子唱得有点沙哑了。

    汽车送抵农场场部,然后是马车接他们到连队。有人说:到了。

    赵思风疑惑,问:房子呢?

    有位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的汉子(随后知道他是连长)喊:大家注意,你们就站在房顶上。

    赵思风吓了一跳,这房子跟沙丘差不多,这么多人站在上边,不会坍塌了?

    连长喊:青年同志们,跟我来。

    赵思风和同来的上海青年,顺着连长的引领,走下平地隆起的房顶——土包下开着洞门,稍稍弯腰低头,屋里中间有一条三尺来宽的过道,过道两边是大通铺。

    赵思风第一次见识地底下的房子,叫地窝子。他在上海,家里是棉褥子、棉枕头。一路不断换车,又说又唱,累了。他迫不及待地躺下,他的身下发出嘈杂的响声。他惊跳起来,一摸,褥子垫的、枕头塞的,净是麦秸秆。草褥子、草枕头。第二天醒来,鼻孔、嘴巴都钻进了沙子。

    开始劳动——夏收割麦。赵思风第一次割麦子,镰刀不听他的使唤,小腿划了个伤口子,手心磨起了水泡,他浑身痒,说不清是蚊子叮的,还是麦芒刺的。

    当夜,他打着手电筒,写了一封家书,表达了思念之情。他第一次离开父母,还这么遥远。一个月后,接到回信。家中的信,都由母亲执笔。

    父亲是居委会主任,大小是个干部——喜欢打官腔。赵思风想象得出父亲口授的样子。母亲的信里传达了父亲的观点:建设边疆,好好锻炼。

    于是,赵思风赌气了——他没回信,而且,他打定主意,不再给家里写信。他反感父亲讲“大道理”——那么远,够不着。

    上海与新疆,一封信,在路上起码走十天半月。母亲来了三封信,他只拆阅,懒得回复。随后,母亲的来信频繁了,他一个礼拜收到一封信。母亲的信里,传达了父亲的“指示”,可能父亲觉得做思想政治工作要有针对性——期望赵思风汇报工作和思想情况。母亲在乎的是他的生活(吃、住,还有气候……)。

    赵思风肩膀嫩、力气小,大田作业,劳动强度大,伙食条件差,一天三顿苞谷馍馍,少油的菜很单调。他发现,连长时常关心他的生活,而不讲什么“大道理”。他倒是觉得连长比父亲要亲切。他不忍把劳动和伙食的情况告诉父母,他能想象得出父亲一定讲“锻炼”的道理,而母亲会担忧他的身体。母亲的担心会传染给父亲——他想象自己像一滴水落在无垠的沙漠里。

    半年后的一天,赵思风收到一封母亲的信,几乎与上一封信,一个前脚,一个后脚,相差两天。信出奇的厚——八页。

    母亲从其他家长那里打听了上海青年在新疆的情况。母亲当初反对他报名。这封信里,母亲替父亲解释:你爸在单位里大小也是个干部,动员青年支边,是单位里一项重要的任务,动员符合条件的子女去新疆,你爸不带头,工作难开展。

    信中,母亲写了盼望他来信,每天都等待邮递员的车铃响。赵思风发现,信封背面有四个字:思风降雨。

    母亲收不到他的信,心里像久旱的沙漠了。母亲生他的时候,是夏季,天气又闷又热,于是,母亲给他起了名字:思风。清凉的风驱散了暑热。

    赵思风看到第六页,呆愣了。后三页几乎都是选择题(包括填充题)。母亲是小学语文教师——替儿子着想。而且,他感到,在母亲的眼里,他永远是孩子。

    母亲表示:知道你很繁忙很辛苦,没有工夫写信,那么,不用花很多时间,只要把这三页“答卷”答完了寄回即可。

    多年后,赵思风也有了儿子,他已记不全母亲出的三页题目——选择题、填充题。选择题只需打个钩,填充题只需画个圈。如工作忙吗?(忙)或(不忙);身体好吗?(好)或(不好);吃得饱吗?(饱)或(饿);睡得好吗?(能睡)或(失眠)。

    赵思风第二天就托去团部开会的文教把“答卷”寄出(还附了一张劳动照片——微笑)。

    一个月后,母亲回信。说你爸见了“答卷”就欣慰地笑了,而且,像阅读“中央红头文件”一样,反复阅读,领会精神。

    这封信里,母亲没有传达父亲的“指示”,唯一的一次不再讲“大道理”。显然是背着父亲写的信。同时,赵思风收到一个包裹:两袋麦乳糖。是父亲的意思——长身体,补营养,母亲如是说。赵思风认为父亲不可能考虑这么周全,不过是母亲尊重其是一家之长,也希望自己不要对父亲还有怨言。

    结婚,搬进土坯屋后的第三年,母亲趁放暑假来探望儿子。

    母亲望着离连队不远的沙漠,抱住儿子,说:这样的地方,你怎么活下来的呀?

    赵思风说:妈,我这不是活得好好的吗!果果,叫奶奶。

    孙子果果像一个果实投入奶奶的怀抱。赵思风说:妈,你抱孙子,就像抱一个大西瓜。

    晚饭由也是上海青年的儿媳烧。饭桌上,母亲提起家书——选择题。她说:我问你答,所有的选择题,问和答都没有反映出实际情况。

    赵思风说:姆妈,那是你出题有问题,不了解实际情况,怎么能出好题?

    母亲说:你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小说开头通过描述祖国的殷切召唤、家庭的积极鼓励、个人的满怀热情等营造了特定的环境氛围,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B . 父亲“期望赵思风汇报工作和思想情况”,实际上也是想借助这种方式督促儿子多回信,以便获取儿子更多的日常生活信息。 C . 赵思风不给家里回信,表面看起来是他因父亲只讲“大道理”而赌气,其实是不想让父母知道他生活艰苦而有所担心。 D . 父亲见到“答卷”欣慰地笑了,写出了父亲接到回信时的心安,表明儿子已经原谅了父亲;“反复阅读”也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牵挂。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小说通过塑造赵思风这一人物形象,揭示了他由一腔热血到诧异失落,从思亲念家到沮丧失望,最终因受母亲感化而积极投身边疆建设的心路历程。 B . 小说中的农场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物资供应比较匮乏。这样写既可以让读者体会生活于其中的种种不易,又可以让读者见证主人公精神成长的过程。 C . 小说细节设计颇具匠心,母亲为“我”取名“思风”彰显了深沉的母爱,“我”为儿子取名“果果”可理解为“我”安心投身边疆建设的美好结果。 D . 小说虽然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但主要是站在主人公的视角上讲述故事,通过描述赵思风真实的个人主观感受,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
    3. (3) 请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4. (4) 小说中的“家书”有哪些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徐阶辈皆器重之。迁右中允,领国子司业事。与祭酒高拱善,相期以相业。阶代严嵩首辅,倾心委居正。居正与中人冯保善。居正劝帝当尊崇两宫。故事,皇后与天子生母并称皇太后,而徽号有别。保欲媚帝生母李贵妃,风居正以并尊。居正不敢违,议尊皇后曰仁圣皇太后,皇贵妃曰慈圣皇太后,两宫遂无别。慈圣徙乾清宫,抚视帝,内任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时承平久,群盗猬起,至入城市劫府库,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得盗即斩决,有司莫敢饰情。盗边海钱米盈数,例皆斩,然往往长系或瘐死。居正独亟斩之,而追捕其家属。盗贼为衰止。时帝渐备六宫,太仓银钱多所宣进。居正乃因户部进御览数目陈之,谓每岁入额不敌所出,请帝置坐隅时省览,量入为出,罢节浮费。疏上,留中。帝复令工部铸钱给用,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言官请停苏、松织造 , 不听。居正为面请,得损大半。帝御文华殿,居正侍讲读毕,以给事中所上灾伤疏闻,因请振。复言:“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而皇上加意撙节,于宫中一切用度、服御、赏赉、布施,裁省禁止。”帝首肯之,有所蠲贷。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

    (节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B .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C .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D .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和干支兼用法等。 B . 庶吉士,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 C . 织造,明清设专局供应宫中织品的皇商。江宁织造、苏州织造、杭州织造是明清两朝为宫廷供应织品的皇商。 D . 户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掌全国户籍、屯田、赋税、俸饷等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居正富有才华,深受重用。张居正年少时才华过人,巡抚顾璘赏识他;徐阶等人器重他;张居正劝皇帝尊崇两宫太后,慈圣太后把朝廷的大权全交给他。 B . 张居正为政严苛,重惩盗贼。各地群盗起事,甚至抢劫府库,张居正下令捕获的盗贼当即处死;盗贼偷盗供应边防和海防用的钱粮达到一定数额的,张居正主张立即斩首,并追捕其家属。 C . 张居正劝谏皇帝节用,救济受灾地区。国库银两多被调入宫中使用,张居正劝谏皇帝量入为出,节省无谓的开支,皇帝没有答复;他请求救济受灾地区,建议节省宫中用度,皇帝没有采纳。 D . 张居正公忠体国,皇帝厚待他。张居正生病期间,皇帝频发“敕谕”询问其病情并拿出大量财物作医药费;他去世后皇帝停止上朝,下令设九坛祭奠。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

      ②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

    5. (5) 张居正作为少有的治世能臣,是明朝中兴的主要推动者和缔造者,他为改善国家的财政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端居咏怀

    白居易

    贾生俟罪心相似,张翰思归事不如。

    斜日早知惊服鸟鸟 , 秋风悔不忆鲈鱼。

    胸襟曾贮匡时策,怀袖犹残谏猎书

    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

    【注释】①张翰:字季鹰。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吴地)莼菜羹、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②惊服鸟鸟:贾谊曾作《服鸟鸟赋》,借与服鸟鸟的问答以抒发忧愤不平的情绪。惊服鸟鸟指对命运的忧伤感慨。③谏猎书:司马相如劝谏狩猎的奏章。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运用了贾谊和张翰的典故,与自己的境遇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的伤感之情。 B . 颔联的“服鸟鸟”“鲈鱼”两个意象分别对应了首联的前后两句,续用典故,语意连贯。 C . 颈联表明诗人曾怀报国匡时之策,并且有想要劝谏君王不要沉迷于射猎娱乐,要勤于国事的忠君爱国之心。 D . 本诗通篇重在抒情咏怀,陈述诗人自己过往的心路历程,并表达了自己隐居山中的意愿。
    2. (2)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铠甲和兵器,共同奔赴战场的句子是:
    2. (2) 《将进酒》中,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郁愤、失意之情的句子是:
    3. (3) 《春江花月夜》中,借助“月”来表现亲人间刻骨铭心的思念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2019年4月,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健委共同发布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亮点纷呈,直抵人心。无论规定之细还是针对性之强,乃至措施之实,都可圈可点。“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如果不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做到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那么结果只有一个即新《规定》沦为银样镴枪头看起来煞有介事实则不中用、不实用。

    校园食品安全事件之所以时有发生,一大原因就是监督失灵,该监管的不监管,      ①      。纵观新《规定》,在监管方面至少有三个新的特点:一是强化了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二是明确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学校集中用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三是强化了学校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从一定程度上说,家长最关心孩子的健康,最有动力行使监督权。如果家长也能在食品采购、食堂管理、供餐单位选择等涉及学校集中用餐的重大事项上有发言权,乃至有决定权,还能准确掌握食品进货来源、供餐单位等信息,那么校园食品安全就会多一重保障。一言以蔽之,      ②       , 多一些监管才会少一些隐患,校园食品安全的重锤须“砸”进监管者的心里,从而使其除了有道德上的自觉之外,再加上一层监管方面的束缚。

    1. (1)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
      A . 对偶、比喻、借代 B . 对偶、夸张、比拟 C . 排比、比喻、比拟 D . 排比、借代、夸张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成:“其结果就会让新《规定》变成表面看起来还不错,实则不中用、不实用的内容。”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 (3)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 7.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的句子的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旧书店与图书馆的意义有着某种相通之处,既是知识的海洋,蕴藏着精神财富,②更重要的是探寻文化的宝地,是人与书亲密接触的地方。③可以说,因为旧书店绝不是故纸堆里的旧时光,④恰恰相反,它是传承知识、传递书香的文化场所。⑤让旧书店成为城市的有机部分,不仅能让更多人与好书相遇、被书香浸润,⑥还能塑造文化地标、装点城市风景、提升城市气质。⑦在这个意义上,有其存在的文化价值。⑧留住旧书店,不能只靠情怀。⑨近年来,不少旧书店都在寻找新的生长点,或是在开发文创产品上做文章,或是在书籍品质提高上下功夫,线上线下齐发力。

  • 8.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2019年12月17日下午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付海军。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交接入列仪式。

    军港内,山东舰伏波静卧、满旗高悬,来自海军部队和航母建设单位的代表约5 000人在码头整齐列队,气氛隆重热烈。

    下午4时许,交接入列仪式开始,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仪仗礼兵护卫着八一军旗、命名证书,正步行进到主席台前。习近平将八一军旗、命名证书分别授予山东舰舰长、政治委员。山东舰舰长、政治委员向习近平敬礼,从习近平手中接过八一军旗、命名证书。习近平同他们合影留念。交接入列仪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声中结束。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情怀是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可是,在生活中,有人认为,只要会唱国歌、会喊口号就是爱国,不用再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了;也有人认为,爱国主义教育是当代的事情,与历史无关;还有人认为,只要勤俭持家就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不是个人的事情。

    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呢?

    假如你是某红旗中学的学生,请以此为内容,以某红旗中学的全体学生为对象,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