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 | 农业税收入 | 工商杂税收入 | 其他收入 |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
1849 | 3281 | 77 | 969 | 23 | 0 | 0 |
1885 | 3071 | 40 | 3923 | 51 | 714 | 9 |
1911 | 4810 | 16 | 20441 | 69 | 4445 | 15 |
根据上表可知,当时中国( )
时间 | 条例名称 | 主要内容 |
1937年 | 《工厂迁移案》等 | 组织企业有序向大后方迁移 |
1939年 | 《矿产品运输出口管理规则》《川康铜业管理规则》等 | 直接干预或管制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 |
1941年 | 《战时经济体系基本纲领》《管理工业机器化工材料细则》《管理液体燃料规则》等 | 扩大国营,联合民营;部分企业实行收归国有 |
这些措施( )
该认识( )
国别 | 1928年 | 1932年 | 变动率(%) |
美国 | 40 | 47 | 23 |
法国 | 8.7 | 17.5 | 101 |
德国 | 7.9 | 23.8 | 201 |
意大利 | 6.7 | 23.1 | 244.8 |
英国 | 9.9 | 23.2 | 134.3 |
据表可知,当时( )
以上国际组织的出现,反映了( )
材料一:据考证,贝币是我国出现最早的钱币。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海贝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遂开始用金属仿制海贝。从商朝铜贝出现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逐渐形成了以诸侯称雄割据为特色的四大体系,即:铲币、刀币、环钱、楚币。秦统一中国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之后的铜钱几乎均延续了“外圆内方”的形制。公元前115年,汉武帝收回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北宋时,由于钱币需求大,铸钱的铜料紧缺,作为弥补的铁钱笨重不便使用,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铸造货币的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
——摘编自汪圣铎《中国钱币史话》
材料二:金本位制是以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1816年,英国颁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19世纪60、70年代,法国完成了向金本位制的过渡;1871年,德国宣布实行金本位制;1900年,美国通过了金本位条例......到19世纪末,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国家都普遍实行这一货币制度,一个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制度建立起来,国际金本位制的“黄金时代”到来。英国主导下的国际金本位制具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中央银行按固定价格买卖黄金,二是公民私人可以自由进口和出口黄金。正是由于这两个特点,国际金本位制度维持了固定汇率机制,有效地纠正了国际收支不平衡,促进了国际资本流动和世界资本市场的形成。
——摘编自张新颖《英国霸权下的国际金本位制》
材料: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苏两国重要转型期,如何推进现代化进程是中、苏两党两国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中国构筑了有自身民族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和政治现代化模式。苏联则在经济改革尚未取得成功的情况下,以上层政治改革为基本取向,用激进的改革方式和全方位的改革策略强行推进政治现代化进程,造成了动荡的政治、经济秩序,引发了苏共领导权的丧失和国家的崩溃,致使国家走向解体。中苏两国改革进程突现出了强烈的现代化取向,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摘编自钟鸣《20世纪80年代中苏政治现代化进程的比较分析》》
请根据材料内容,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材料:明朝中期,豪民隐占田地,逃避赋税,“豪民有田不赋,贫民曲输为累,民穷逃亡,故额顿减”,致使政府财政危机日益加深,赋税与徭役日益加重,人民反抗频繁。
1581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改革,规定田赋中除政府所需要征收的米、麦实物外,其余所有实物均折银征收;所有名目的徭役皆折成银两分摊入田亩中;赋、役银合并后,直接交与地方官府,即“丁、粮毕输于官”,再由官府用银雇人应役。这样,赋税的征收减少了环节,简化了手续,而徭役在各地由田亩承担,减轻了人丁的负担。
——摘编自朱绍侯著《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