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沪粤版(2024) /九年级上册 /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 /12.1 认识内能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2-2023学年度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认识内...

更新时间:2022-08-20 浏览次数:11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2八下·合江期末) 关于机械能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机械能大的物体,其内能一定大 B . 物体具有内能,也可以同时具有机械能 C . 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不一定具有内能 D . 内能与机械能是同一种形式的能
  • 2. (2023九上·阿勒泰地期中) 在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 热水倒入茶杯,茶杯的温度升高 B . 锯木头时的锯条温度升高 C . 加入冰块的饮料温度降低 D . 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鸡蛋的温度降低
  • 3. (2022·黔东南) 今年端午节期间,热爱家务劳动的小红与妈妈一起在家包粽子、煮粽子,做出来的粽子非常可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煮粽子时,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粽子的内能 B . 煮粽子时,锅的上方“白气”腾腾,“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C . 煮粽子时,香气满屋,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 . 煮熟的粽子出锅后,由于温度较低所以粽子没有内能
  • 4. (2024九上·石家庄月考) 夏天,将饮料放入冰箱冷藏室,饮料温度降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饮料将温度传递给冰箱中的空气 B . 饮料放出热量后自身所含热量减少 C . 饮料温度降低的过程伴随着内能的转移 D . 饮料放热是因为饮料的内能比冰箱中空气的内能多
  • 5. (2024九上·封开期末) 下列选项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 钻木取火 B . 用热水袋取暖 C . 反复弯折铁丝 D . 搓手取暖
  • 6. (2022·武汉) 如图所示,炽热的岩浆从覆盖着皑皑白雪的火山上喷涌而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白雪温度低,内能小 B . 岩浆温度高,内能大 C . 白雪温度低,分子热运动停止 D . 岩浆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
  • 7. (2022九上·锡山期中) 景颇族的祖先曾发明一种活塞式点火器,如图所示。以牛角作套筒,木质推杆前端粘附艾绒。取火时,一手握住套筒,另一手猛推推杆,艾绒即燃,随即将杆拔出,口吹立见火苗。手推杆入筒的过程中,筒内密封气体的(   )

    A . 分子动能减小 B . 密度不变 C . 分子数增加 D . 内能增大
  • 8. (2022·亳州模拟) 下列关于内能和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晒太阳使身体变暖,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 B . 热量总是由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C . 内能多的物体温度一定高 D .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温度可能不变
  • 9. (2022·双流模拟) 下列关于四个节气中的成都美食,说法正确的是(   )
    A . 清明——叶儿粑很容易掰开,是因为组成叶儿粑的材料分子间没有引力 B . 夏至——冰粉吃起来冰爽镇暑,是因为冰粉含有的热量少 C . 秋分——成都火锅香气四溢,是因为分子在无规则运动 D . 冬至——烤全羊熟透了,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羊肉的内能
  • 10. (2022·天河模拟) 如图为注射器,小明缓慢推压活塞,数显温度计显示注射器内密封的气体温度不变,此过过程的密封气体(   )。

    A . 内能一定减少 B . 分子动能一定增加 C . 与外界一定发生热传递 D . 活塞对气体可能不做功
  • 11. (2024九上·广州期中) 如图是在标准大气压下,一定质量的某种晶体熔化过程的温度变化规律。则该晶体在这过程的“内能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情况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2. (2022·绵阳模拟) 如图所示为用注射器对密闭容器内空气做功的示意图,注射器初始状态如图甲所示,小芳在第一次实验中缓慢下压活塞,注射器末状态如图乙所示;小芳在第二次实验中迅速下压活塞,注射器末状态如图丙所示。已知两次实验中,活塞均对注射器筒内空气做功,筒内气体均未有液化现象,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 从甲图到乙图的过程中,筒内空气分子动能一定增大 B . 从甲图到乙图的过程中,一定只有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筒内气体的内能 C . 从甲图到丙图的过程中,筒内气体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D . 从甲图到丙图的过程中,筒内气体分子热运动一定加剧
  • 13. (2022·东营模拟) 如图所示,民间艺人将糖加热到流体状态,然后用它在平板上“画成”各种小动物,静待慢慢变硬后就制作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关于“糖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糖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减少 B . 糖的内能一直在增加 C . 糖分子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 D . 固态糖分子固定不动
  • 14. (2022·深圳模拟) 安徽地方特色美食不仅花样繁多,而且风味独特。如图所示,通过炸、蒸、煎、熏等烹调手法制成的四种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炸:米饺用油炸,主要是利用油的沸点高的原因 B . 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汤包蒸熟 C . 煎: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毛豆腐的内能增加 D . 熏:细铁丝作架,燃烧桃木屑熏烤才能入味,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 15. (2021九上·天峨期末) 下述各种现象中,属于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
    (1)锯条锯木头,锯条发烫          (2)擦划火柴,火柴头着火
    (3)冬天对着手呵气,手变暖       (4)电流通过导体,导体会发热
    A . (1)(2) B . (2)(3) C . (1)(2)(3) D . (1)(2)(4)
二、实验探究题
    1. (1) 用图甲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

      ①为了有力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瓶(选填“A”或“B”)。

      ②抽去玻璃板,A、B瓶内的气体颜色变化,由此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若温度升高,则瓶内气体颜色变化速度会变

    2. (2) 如图乙所示是“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观察到瓶口有白雾出现。这是因为(选填“气体对瓶塞”或“瓶塞对气体”)做功后,气体内能,温度降低的缘故。
  • 17. (2021九上·于洪期中) 如图所示,是我们在学习热学知识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图甲: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向上提起玻璃板时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图乙:大口玻璃瓶内装有一些水,用瓶塞将瓶口塞紧用打气筒给瓶中打气,瓶塞跳起。

    图丙: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网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图丁:在厚壁玻璃筒中放入一小团硝化棉,用力迅速压下活塞,可以观察到小棉团燃烧。请回答:

    1. (1) 图甲和图两个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相同;
    2. (2) 图乙所示实验,当瓶塞跳起时,可以观察到瓶内出现了
    3. (3) 图乙和图丁两个实验均可说明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 18. (2020九上·马鞍山期末) 实验探究和推理都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由于推理性结论具有一定的事实和理论依据,所以在科学研究中,有时就运用它来初步解释相关问题——同学们也来尝试一下。在图中,a杯中水量较少,b,c,d 的水量相同,比较各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

    1. (1)   杯中水的内能最大,因为
    2. (2)   两杯中水的内能不好比较,因为
  • 19. (2020九上·个旧月考) 用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探究做功是否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

    1. (1) 如图A,将手中的铁丝同一位置快速地弯折十余次,用手指触摸一被弯折的部位,会感觉到弯折部位的升高,表明铁丝的内能
    2. (2) 如图B,在厚壁的玻璃筒底部放一小撮干燥的棉絮,用力将活塞压下,我们会看到:棉絮着火了,这表明用力压下活塞时,玻璃筒内的温度并达到棉絮的着火点,所以出现了我们所看到的现象。
    3. (3) 上述的这两个现象都说明了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用能量的观点来分析上述的两个现象,我们发现,用这种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时,能量是在能和能之间相互转化的
三、填空题
  • 20. (2023九上·汝州期中) 端午节家里弥漫着粽子的清香,这是现象。给粽子加热时粽子的内能会(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香味会更浓,是因为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选填“剧烈”或“缓慢”)。
  • 21. (2024九上·临泽期末) 劳动课上小玉学习了一道中国传统美食“拔丝地瓜”的做法。刚出锅的“拔丝地瓜”香气四溢,这是 现象;制作“拔丝”用的糖浆,需要不断地加热、搅拌,主要通过 的方式改变糖浆内能;咀嚼时感觉糖粘牙,因为分子间存在
  • 22. (2023九上·潼南月考)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医的理疗方式中蕴含了许多物理知识,如“拔火罐”时玻璃罐能被吸附在皮肤上利用了;“艾灸”时通过(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穴位处的内能。

  • 23. (2023·红桥模拟) 如图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取火器的模型图,把木制推杆迅速推入牛角套筒时,杆前端的艾绒立刻燃烧起来,这是通过的方式,使筒内空气内能,温度升高,达到艾绒的着火点。

  • 24. (2024九下·桐柏模拟) 亲身体验并深入思考是我们获得物理知识的重要方法。挤出两个正对的吸盘内的空气,很难拉开它们,可体验到的存在。将一根铁丝快速反复弯折,弯折处发热,可认识到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用注射器取水后封住前端,用力推活塞,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 25. (2022·扬州) 冬奥会冰壶比赛中,如图所示,在AB过程中,投手用水平方向的力推冰壶,使冰壶在粗糙程度相同的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人对冰壶的推力冰面对冰壶的摩擦力;撤去推力,在BC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在CD过程中,队友刷冰是通过方式增加冰面内能,才使之熔化,从而摩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